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财务人员内部控制培训案例(10页DOC).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ahu****ng3
  • 文档编号:317053421
  • 上传时间:2022-06-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1.8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最新资料推荐…………………………………………………【案例1】杰克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案例杰克公司的前身是一家国有企业,始建于1978年1998年转制为杰克公司,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工艺技术和一定的管理经验,有许多公司管理制度公司经过多年的不间断改造、完善,提高了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并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公司具有较强的新产品开发能力,主要生产5大系列28个品种120多种规格的低压和高压、低速和高速、异步和同步电动机公司具有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2002年通过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年创产值2800万元,实现利润360万元企业现有员工600多人,30%以上具有初、中级技术资格,配备管理人员118人,专职检验人员86人,建立了技术含量较高的员工队伍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已经影响到公司的发展该公司出纳员李敏,给人印象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待人热情、工作中积极肯干,不论分内分外的事,她都主动去做,受到领导的器重、同事的信任而事实上,李敏在其工作的一年半期间,先后利用22张现金支票编造各种理由提取现金98.96万元,均未记入现金日记账,构成贪污罪。

      其具体手段如下:1)隐匿3笔结汇收入和7笔会计开好的收汇转账单(记账联),共计10笔销售收入98.96万元,将其提现的金额与其隐匿的收入相抵,使32笔收支业务均未在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余额调节表中反映;2)由于公司财务印鉴和行政印鉴合并,统一由行政人员保管,李敏利用行政人员疏于监督开具现金支票;3)伪造银行对账单,将提现的整数金额改成带尾数的金额,并将提现的银行代码“11”改成托收的代码“88”杰克公司在清理逾期未收汇时曾经发现有3笔结汇收入未在银行日记账和余额调节表中反映,但当时由于人手较少未能对此进行专项清查李敏之所以能在一年半的时间内作案22次,贪污巨款98.96万元,主要原因在于公司缺乏一套相互牵制的、有效的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从而使李敏截留收入贪污得心应手,猖狂作案案例分析】1、从本案例中可知,杰克公司内部控制疲软、内控监督机制失灵是李敏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杰克公司存在以下几个管理上的漏洞:(1)出纳兼与银行对账,提供了在编制余额调节表时擅自报销32笔支付现金业务的机会2)印鉴管理失控财务印鉴与行政印鉴合并使用并由行政人员掌管,出纳在加盖印鉴时未能得到有力的监控3)未建立支票购入、使用、注销的登记制度。

      4)对账单由出纳从银行取得,提供了伪造对账单的可能5)凭证保管不善,会计已开好的7笔收汇转账单(记账联)被李敏隐匿,造成此收入无法记入银行存款日记账中6)发现问题追查不及时在清理逾期未收汇时发现了3笔结汇收入未在银行日记账和余额调节表中反映,但由于人手较少未能对此进行专项清查2、杰克公司在内控监督方面的补救措施有:(1)复核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是否正确,有无遗漏或收支抵销等情况;(2)督促有关人员及时、全面、正确地进行账务处理,使收支业务尽早入账,不得压单;(3)记账与出纳业务的职责相分离,对现金的账实情况进行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查看库存的现金有无超出限额,有无挪用、贪污情况,保管措施如何;(4)出纳与获取对账单职责相分离;(5)监督出纳移交工作的整个过程,查看移交清单是否完整,对于遗留问题应限期查明,不留后遗症这个案例说明,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是企业财产安全的保证,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则是内部控制得以有效执行的保障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重要性案例4】SQ公司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案例SQ公司为一服装生产企业,服装以出口为主当年其他应付款-外协加工费余额1000万元,占公司当年利润的65%。

      外协加工费当年累计发生额占销售成本的22%SQ公司内控现状:1、由生产部经理负责是否委托、对外委托和验收;2、对外委托的外协加工情况财务部门一无所知,财务对委托过程失去控制;3、发生退货时,直接报生产部经理备案,生产部未设备查账簿,全凭生产部经理一人控制,财务部门同样失去监督案例分析】本案例中生产部经理一人控制委托加工交易的全部过程,很可能存在以下舞弊风险:1、生产部经理可能会利用委托价格、委托数量、退货索赔等环节的内部控制漏洞,获取不正当利益;甚至在有些情况下为获取不当利益,在本公司生产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将生产订单对外委托,从而浪费本公司生产能力2、通过控制外协加工的数量、价格、甚至通过虚假的委托操纵公司利润在本案例中,公司应在以下环节进行改进:1、所有委托外协事项应由独立于生产部的部门和人员决定;2、委托事项应报财务部门备案;3、收回委托加工商品应经过独立的检验部门检验;4、总经理审批前应将发票、检验单、入库单一同报财务部门审核,财务部门应将上述资料与备案的委托资料进行核对;5、发生退货时应及时报财务部门和委托部门备案,以便及时向外协加工单位索赔案例5-1】某书店工程外包案例某书店与某建筑公司签订了工程承包合同。

      20××年初,该书店计划修建一座规模较大的图书城,工程总造价423万元,其中装饰工程100万元同年六月,该书店与建筑公司签订了关于修建建筑书城的基建工程合同,合同及其附件写明只将土建部分分包给建筑公司,装饰工程剥离出来另行发包在例行的审计中,审计人员发现该合同中工程造价未将装饰工程部分的100万元剥离出来,仍然按423万元的总额包给建筑公司,这样工程总造价就高达523万元意味着建筑公司未干装饰工程的活却可以拿到装饰工程100万元的造价款,该书店白白送给了建筑公司100万元案例分析】这是一宗标底不清、价款与工程款严重不符的工程承包合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属于典型的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公司疏于内部控制而直接造成大错1、适当的职责分离是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方式之一,职责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内部牵制要求企业对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企业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侧重在职员之间形成内部牵制,职员各尽其职,舞弊、错误的可能性将会减小本案例中建造合同的签订与审批职责未分离,未对合同条款进行有效审核,致使合同条款中明显的错误未被发现如果合同的签订与审批由不同的人员负责,而当职者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一定的责任心发现合同中工程造价与计划明显不符并纠正错误并非难事。

      管理层对这宗巨款合同重视不够,根本未能有效地控制2、预算制度是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通常大企业都应编制旨在预测与控制工程项目立项、建造和合理运用资金的年度预算;小企业即使没有正规的预算,工程项目的建造也要事先加以计划工程项目的立项和建造都应依据预算,对实际支出与预算的差异以及未列入预算的特殊事项,应履行特别的审批手续该书店未对工程项目的支出进行预算控制,建设工程项目之前虽制定了计划但却没有依据计划对资产支出进行控制以降低资本支出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对计划与实际支出的差异没有予以重视分析其原因,导致了不该有的损失案例8】“东北华联”盲目投资失控案例新华社记者鲍盛华报道:吉林省第一家上市公司“东北华联”上市之初盲目扩张投资,惨败后又不断施展“骗术”,偏离了规范发展的轨道目前公司经营基本已经停止,员工放假4个多月从事商业经营的“东北华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8月上市公司红火了一年多便开始走下坡路,到1997年末连续两年累计亏损2.5亿元后被新入主的第一大股东长春高斯达生化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高斯达”华联时代”:只要感觉好,现在就投资东北华联”上市后募集资金1.6亿元,股价由每股1元跃升为最高达18元,许多购买了华联股票的人一夜之间腰缠万贯。

      东北华联”的主体“华联商厦”更是生意兴隆东北华联”一度成为吉林省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领跑者”实力剧增后,“东北华联”雄心勃勃:“科、工、贸全方位发展,立足吉林,放眼全国,走向世界”在省内,先后兼并“辽源一百”四平金龙集团等三户企业,设立了第二华联商厦、华联实业总公司、外贸总公司等16户全资企业在广州、深圳、上海等地也买房购地;在美国、泰国、俄罗斯等国设立境外企业刚刚一年时间,“东北华联”便由一个商业大厦摇身变成拥有55个全资子公司,6个控股和参股企业,资产5.6亿元的集商业、实业、房地产于一体的跨区域综合性企业集团然后,企业“长”大了,新上马的项目却无一成功:第二华联商厦很快停业整顿,6000万元白白扔掉;白山华联总公司和白山五交化公司创立后毫无收益,5700多万元打了水漂;投入982万元的江山木业公司成立之日就成了亏损之时;在美国买了房子,可是什么事都没干成;在泰国建了一个大酒店,投多少赔多少……就在一两年时间内,公司损失了近两亿元,资金被挥霍一空东北华联”创始人之一、后任企业党委副书记的李贵贤说,有钱之后的头脑发胀使企业掉进了扩张的“陷阱”企业上市后一下子有上亿元的资金流进企业,这么多钱怎么花出去?公司领导们争着抢着报项目,只要你说能赚钱,班子主要成员感觉好,就马上投资,一点也不犹豫。

      公司监事会主席焦继业说,监事会曾经提出应建立投资责任追究制度,但没有得到董事会的通过李贵贤说,当时吉林省看到全国各地都在搞企业上市,而本省一家上市企业也没有,心情十分急迫,仓促之际选中了“东北华联”由于“东北华联”不具备上市公司要“有3年以上的股份制经营历史”的要求,在有关部门的运作下,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浑江百货大楼嫁接改造可只嫁接来了“3年以上的股份制经营历史”,并没有嫁接来规范的股份制经营机制名义上,“东北华联”是吉林省股份改革试点单位,“新三会”全都健全,可实际上还是国有企业那一套经营思想和经营方式也就是说,企业在上市后,一步登天,可是在天上才发现没生翅膀,不会飞翔1994年10月,民营企业上海万通实业公司悄悄运作,购买了华联16%的法人股,成为第一大股东东北华联”从此由国有股权占主导地位变成了由法人股权占主导地位的股份制企业万通时代”:“遥远”的管理,失控的局面“万通”入主后,“东北华联”有盲目扩张转而进行全线调整从1995年初开始,公司相继收缩战线,突出主业,关停一批亏损企业还从台湾请来专门管理人才,对“东北华联”实行新的管理方式然而,由于经营上已经积重难返,加之经营班子轮流坐庄,企业的局面越来越糟。

      曾任公司总经理的李新鲜说,在“万通时代”,第一大股东在公司的工作代表平均工资高出同级人员3倍,而这部分代表又同为本埠人,这对班子成员产生了很大影响,人们对企业的责任心大大减弱当时任公司监事的焦继业介绍说,有第一大股东出任的董事长并不常驻公司,一年只来几次,平常基本上听汇报,一些指令是通过传到企业后实施的,成了“遥控管理”有什么急事,董事长坐飞机过来处理一下就走一些人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合伙编造情况,欺骗远在外地的董事长,造成了一些决策的不切实际从1995年开始,盲目扩张的“后遗症”集中爆发,企业经济效益连续3年以平均50%以上的速度负增长1996年亏损额达到1.18亿元,列沪深两地商业板块亏损“冠军”危机时刻,“万通”准备退出吉林省有关部门决定,有持有国有股权的二股东吉林省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把“万通”这部分股权收回而这时的“万通”急于卖个好价钱,双方迟迟没有达成一致就在“谈判”的过程中,民营企业长春高斯达生化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急于找“壳”上市,就以每股1.97元的高价与“万通”成交1998年2月,长春高斯达公司正式成为“东北华联”的第一大股东1年后,已经戴上ST帽子的“东北华联”被更名为“ST高斯达”,“东北华联”四个字在股市上“消失”了。

      与1993年的繁华相比,1998年末的华联商厦透出悲伤的气息一则告示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