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本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新课标与新教材介绍及几点教学建议课件.ppt
46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新课标与新教材介绍及几点教学建议,新中国教育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新课标与新教材介绍及几点教学建议新中国教育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一、新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二、课标修订与新教材编写,三、教材编写原则及总体设计,四、教材呈现方式及其意图,提纲,五、新教材教学的几点建议,一、新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二、课标修订与新教材编写三、教材编写,2016,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从,2016,年起,将义教段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2016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201,理论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2016,),现实依据,初中学生生活的逻辑,青少年自身发展的需求,青少年生命成长阶段的任务,教育的引领和指导,一、新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理论依据现实依据一、新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教育部 司法部 全国普法办,2016,年,6,月,28,日,颁布,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系统规划和科学安排法治教育的目标定位、原则要求和实施路径,制定本大纲。
关于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2016),教育部 司法部 全国普法办2016年6月28日颁布关于青少,法治教育总体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法治教育总体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初中段目标,初中阶段,使学生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进一步强化守法意识、公民意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观念、程序思维,初步建立宪法法律至上、民主法治等理念,初步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初中段目标初中阶段,使学生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七,九年级,教学内容与要求,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了解国家基本制度,强化国家认同。
初步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了解重要国家机构的职权认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了解民事法律活动的基本原则了解合同和违约责任,树立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初步了解物权的概念,加深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了解劳动权利及其保障原则,以及教育、社会保险等相关方面的法律规定七九年级教学内容与要求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了解国家基本制,大纲建议:,要综合采用故事教学、情境模拟(如法庭模拟)、角色扮演、案例研讨、法治辩论、价值辨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必要时,可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将真实法治案例引入课堂教学,注重学生法治思维能力的培养大纲建议:,二、课标修订与新教材编写启动,2006,年,思想品德课标修订组成立,2007,年底,形成课标初步修订稿,2011,年,4,月,课标修订稿基本定稿,2011,年,11,月,新课标由国务院批准正式颁布,二、课标修订与新教材编写启动2006年思想品德课标修订组成立,修订工作遵循两个原则:,完善课标原则,保持大结构不变,注重局部调整,精益求精与时俱进原则,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学生成长服务修订工作遵循两个原则:完善课标原则保持大结构不变,注重局部调,课程性质变化,实验稿(2003),修订稿(2011),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变化一,强调,“,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变化二,明确,“,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表述太过宽泛,适合于任何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需要更准确地进一步突出思想品德课程的学科特点课程性质变化实验稿(2003)修订稿(2011)本课程是为初,将,第一条基本理念,中的负责任的公民改为,“,合格公民,”,,并在具体阐述中指出要做对社会、国家、世界有见识和负责任的合格公民总目标及部分分类目标做了修改:,如,原条文:,“,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修改为:,“,遵纪守法,追求公正,自主自立,增强公民意识一些重要修改:,将第一条基本理念中的负责任的公民改为“合格公民”,并在具体阐,一些重要修改:,彰显生命教育主题,(内容和条目,由过去的一条增至三条)突出法治教育,(课标内容点增加,进而采取,专册,的安排)强化公民意识教育,(透过法治教育、公共生活、公共精神教育进行,)加强媒体素养教育一些重要修改:彰显生命教育主题(内容和条目,由过去的一条增至,强调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增加“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突出全球意识单列一条“认识树立全球观念的重要性,增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意识和愿望一些重要修改:,强调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突出情感体验、道德实践在德育课程中的特殊价值更加重视对教学理念与方法的革新,强调优化教学过程提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对话学习,推动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代际间的双向互动和共同成长做好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衔接一些重要修改:,突出情感体验、道德实践在德育课程中的特殊价值一些重要修改:,新教材编写启动,2012年3月,18,日,受教育部委托,编写工作正式启动自始至终由教育部相关部门直接领导,中央领导直接关怀指导,中央有关部委办及相关专家多次严格审查,教育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心理学、哲学等,领域,重要学者鼎力相助和支持,学科,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大力,配合新教材编写启动2012年3月18日,受教育部委托,编写工作正,三、教材编写原则及总体设计,(一),编写原则,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在国家意志、社会良序生活的需要与青少年生命成长之间、青少年自身的学习与生活需要之间找到一种既科学又艺术的联结与契合,让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之光照亮生命、进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有专题、有渗透,显隐结合、多维展开,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三、教材编写原则及总体设计(一)编写原则,七下教材集中体现:,“青春时光”,文明、自由、爱国等,“做情绪情感的主人”,友善、文明、和谐等,“在集体中成长”,公正、平等、敬业、友善等,“走进法治天地”,公正、自由、和谐等,七下教材集中体现:“青春时光”文明、自由、爱国等,2,.,努力体现课程的综合性质,综合伦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国策四大领域的知识有机融整,情感态度、行动能力和知识认知突出强调活动性学习方式2.努力体现课程的综合性质综合伦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国策,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专设课程,它与日常德育以及学校党团少先队组织教育成为并驾齐驱的三条德育工作路径它,必须依托相关知识,,但根本在于价值观教育,在于影响人的情感态度行为的改变,影响人的德性与人格健全整个教材设计及教学归宿是,超越知识,指向价值教育,3,.,力图实现课程功能,目的与路径问题,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专设课程,它与日常德育以及,它指的是特定学习主体进行道德学习与法治学习的规律包括:既要和其他学科一样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又要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4,.,遵循育人规律,它指的是特定学习主体进行道德学习与法治学习的规律4.遵循育,九上年级设置专门一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融入在教材中,以丰富和提升教材的思想性与人文性注意选择适切的、在现代生活中仍富有生命活力的材料;,多处行文使用思想深邃、语言凝练的古文句来表达;,在相关链接、活动设计等栏目中采取多种形式有机渗透5.努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九上年级设置专门一课5.努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二)总体设计,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以青春生命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以及全球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辑,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领域,凝练三年六册教材各个单元的学习主题,统筹安排各年级教育二)总体设计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以青春生命在与他人、,世界,国家,社会,学校,我,不断扩展的生活,世界国家社会学校我不断扩展的生活,七年级上册,成长的节拍,中学时代,学习新天地,发现自己,友谊的天空,友谊与,成长同行,交友的智慧,师长情谊,师生之间,亲情之爱,生命的思考,探问生命,珍视生命,绽放,生命之花,(三)教材框架,核心词:成长,生命的理性思考,起点:学习新生活,与同伴,与老师和家人,七年级上册成长的节拍中学时代学习新天地发现自己友谊的天空友谊,七年级下册,青春时光,青春的邀约,青春的心弦,青春的证明,做情绪,情感的主人,揭开,情绪的面纱,品出,情感的滋味,在集体,中成长,“我”和“我们”,共奏,和谐乐章,美好,集体有我在,走进,法治天地,法律,在我们身边,法律,伴我们成长,关注学生进入青春期后的身心发展特点,特别是在观察、记忆、思维、想象以及情绪、情感方面的特点,强调思维能力的培养。
引导初中生自我意识在逐渐扩展的生活中获得健全发展,七年级下册青春时光青春的邀约青春的心弦青春的证明做情绪揭开品,逻辑线索,青春期的自我认识,自我发展,情绪管理,情感发展,学会过集体生活,树立法治信仰,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逻辑线索,八年级上册,走进,公共生活,遵守,公共规则,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八年级下册,维护,宪法权威,理解,权利义务,人民,当家作主,崇尚,法治精神,八年级上册走进遵守维护践行八年级下册维护理解人民崇尚,九年级上册,改革与创新,民主与法治,文明与发展,和谐与梦想,九年级下册,我们,共同的世界,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少年的征程,九年级上册改革与创新民主与法治文明与发展和谐与梦想九年级下册,三、教材呈现方式及其意图,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本质上是对生活实践知识、实用知识的学习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超越知识传递性的学习,,必须改变简单告知对与错的方式,必须改变成人单方面的说教,走向双向平等的交流与开放的对话为使教材不再成为学生用来记诵、应对考试的工具,为了进一步改变简单、表浅、枯燥的德育课程方式,探索教材的呈现形式,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探索道德价值观学习、法治意识形成、品德和人格形成的规律与机制。
难度很大),课程的本质,三、教材呈现方式及其意图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本质上是对生活实践,考虑到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有一个观念认识、体验内化、践行反思相融合、循环的复杂过程,编写组努力搭建教和学的脚手架,在形态上不以对知识进行系统理论阐释为主,而是通过设计与青少年生活贴近、青少年喜爱的活动,在探究、体验、反思与分享中展开思维和情感过程,涵养品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认同考虑到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有一个观念认识、体验内化、践行反思相,“运用你的经验”环节,或设置情境或活动导入,旨在进行学生经验的引入,与较为典型的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在此基础上,正文聚焦主题,正面陈述观点、原则;进一步展开讨论或对话,揭示矛盾、深入分析,思想交锋、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