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测设备技术指标分析.ppt
36页超短波监测接收机性能指标及分析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2010全国无线电监测 技术研讨会频率低高 模拟数字 单台系统(联网、模块化,自动化水平) 频率分析频率、时域、调制等多域联合分析监测主要任务及挑战•任务 – 信号搜索截获 •信道占用情况,信号的活动情况,发现新信号 – 测量 •幅度测量、信号频率和带宽测量、调制度和码速率 测量 – 测向和定位 – 监听和监视 – 信号分选、网台识别•挑战 – 电磁频谱环境不可控 •1,000 10,000 100,000 个发射机 – SOI未知频率,幅度和发射的时间 – 复杂的调制方式和分址技术 – 短的持续信号(burst信号、瞬态信号)难以用常规设备分析无线电监测关注目标•无线电监测关注目标 – 截获所处地域的感兴趣的无线电通信信号 •通信信号出现的方向、频率、时间、强度等, 完全或者部分未知和随机的 •使用一个空域、频域、时域、能量域窗口构成 的多维搜索窗,按照一定的截获概率获取感兴趣的通信信 号 •截获通信信号的四个基本条件 – 空域重合 – 频域重合 – 时域重合 – 能量足够 监测接收机要求•要求 – 极宽的工作频率范围 – 高接收灵敏度 – 大动态范围 – 快速的搜索截获能力 •截获概率POI:搜索系统能够检测到感兴趣的 信号(SOI)的概率 – 支持对多种类型信号的解调和分析能力 – 灵活控制、联合监测•分类 – 窄带接收机和频谱分析仪 – 宽带接收机(RF下变频+ADC+DSP)监测设备主要性能指标监测接收机 主要性能§ 高接收灵敏度§ 大动态范围§ 快速的搜索截获能力§ 其它噪声系数 灵敏度 相位噪声二阶互调截点值 三阶互调截点值 中频带宽矩形系数 中频抑制比 镜频抑制比扫描速度频率稳定度 测频误差 电平测量误差 支持对多种类型信号的 解调和分析能力 灵活控制、联合监测1.工作频率范围•定义 – 设备可调节到满足其工作需要的一个频率集合 •内容 – 接收机与工作频率有关的主要技术参数均符合产品规范规定的 技术指标要求时的频率覆盖范围 – 噪声系数、灵敏度、三阶互调截点值(IP3)、二阶互调截点值( IP2)、测频误差 •要求 – 20(30)MHz-3GHz2. 灵敏度•定义 – 描述接收设备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 – 种类:与接收设备的带宽、调制类型、调制指数、解调方式等相关, 如检测灵敏度、解调灵敏度等 – 系统灵敏度:与kTB、噪声系数、需要的输出信噪比和外部噪声相关 •表达方式 –对于监测设备 •输入功率,单位 dBm •端电压或电动势,单位 uV – 50欧姆,-107 dBm = 1 uV (端电压) = 2 uV (电动势)–对于监测系统(含天馈线系统) •天线口面输入/输出端功率,单位 dBm •电场强度,单位 uV/m 或 dB uV/m •能流密度(较高频段),单位 dBW/m^2监测设备灵敏度(模拟)•对象 – 针对模拟信号,定义为接收机输入 端解调和收听接收信号声音所需的 最低信号电平( uV 、dBuV或dBm) •测试条件 – 输出衰减器,必须将其调至0 dB衰 减 – 须打开自动增益控制(AGC) – “前置放大器为开”(“高灵敏度模式” 或“低噪声模式”) •测量 – 信号发生器、音频分析仪 – 降低信号发生器的信号电平,直至 达到SINAD值。
使用音频分析仪测 量SINAD值调制方式参数设置AM带宽 6 kHz 12 dB SINAD fmod = 1 kHz m = 0.5 FM带宽 15 kHz 20 dB SINAD fmod = 1 kHz Δf = 5 kHz宽带接收机灵敏度•DANL=-174+NF+S/N+10*log(RBW) – RBW= B*r/N •r: 形状因子,数字滤波器1.2-2.5,模拟滤波器2 -8;例如:B=10MHz,r=1.28,FFT点数N=2048, 则RBW=6.25kHz,如NF=10dB,S/N=6dB DANL=-120dBm/6.25kHz •频率分辨率(RBW)决定灵敏度系统灵敏度•灵敏度计算公式 P= - 174 + NF + 10 log B(Hz) + S/N + Lf – Ga (dBm) 或 E= -96.77 + NF + 10 log B(Hz) + S/N + Lf – Ga + 20logf(MHz)–kTB •室温下,电阻匹配情况下,B为1Hz时kTB值为-174dBm –噪声系数 •一定条件下接收机或放大器输出端的总噪声功率与当内部 无噪声源时由于输入端热噪声所引起的输出噪声功率之比 –需要的信噪比 •保证接收系统正常工作所需的信噪比 •依赖于信号所含信息方式、信号调制方式、接收系统对输 出信号的处理方式和信息的用途 •解调灵敏度,检测灵敏度 –外部噪声 •自然无线电噪声和人为无线电噪声系统灵敏度•举例 – 监测接收机噪声系数典型值是10dB,S/N=6dB接收机输入端 口灵敏度典型值是 -118dBm/10kHz(-11dBuV/10kHz) – 常用全向监测天线HK014(100MHz - 1300MHz频段),天线 增益典型值是0dB,对应天线K因子是11dB - 31dB – 射频电缆、开关矩阵在对应工作频段损耗为5dB – 计算得到:监测系统灵敏度为5 - 25 dBuV/m/10kHz•通常要求 – 超短波监测系统灵敏度10 - 20uV/m/10kHz覆盖评估系统灵敏度受环境的影响AB3. 动态范围•动态范围:– 线性动态范围(LDR):在该范围内输出功率随输入功率线性 增加。
当输出功率增加到接近最大值时将会饱和LDR=P1dBi - (- 174+10*logB+NF+S/N)– 无杂散动态范围(无虚假响应动态范围,SFDR):灵敏度电平到 不产生虚假响应的输入信号电平之差•二阶、三阶无杂散动态动态范围中的较小值•带内 or 带外– 降敏动态范围(单信号):单个起支配作用的带外高电平干扰 信号使接收机性能降低程度的量•原因:导易混频、非线性引起底噪抬高、带内 杂散增加…多信号输入动态范围SFD3= 2/3 ( 171 + PIP3 - NF - 10log B (Hz))SFD2= 1/2 ( 171 + PIP2 - NF - 10log B (Hz))动态范围计算举例•某接收机参数 – 正常模式下,IP2=50dBm,IP3=12dBm;NF=16dB;B=6kHz; C/N=10dB•线形动态范围:LDR=P1dBi-(-174+10*logB+Fn+S/N)=112dB•无杂散动态范围:83.6 dB– 二阶无杂散动态范围83.6 dB;– 三阶无杂散动态范围86.1 dB;– 现有设备的测量方法,决定了IP2和IP3代表了窄带接收模式下接收机的无 杂散动态范围。
实际系统举例•系统级联(接收机参数同前页) –天线输入端灵敏度为-116.5dBm;–系统无杂散动态范围 65.9 dB•二阶无杂散动态范围65.9 dB;•三阶无杂散动态范围76.9 dB;ADC动态范围•宽带接收机的关键器件 •ADC的SFDR( SNR )DADC=1.76 + 6.02*b + 20*log(Ros) (dB) –每增加1位ADC位数,SFDR 提高6dB; –Ros增加1倍,噪声降低3dB, 相当于SFDR增加3dB–14位ADC,SFDR=84dB –12位ADC,SFDR=72dB3.2 中频带宽矩形系数•定义、接收机对中频3dB / 6dB通频带以外 信号抑制能力用矩形系数(或形状因 子)表示•计算方法 W3dB=B60dB/B3dB W6dB=B60dB/B6dB– 高斯带通滤波器 – 现代接收机的末中频滤波 器大多采用数字滤波器 – 矩形系数通常为1.2:1至 2.5:1抑制比•中频抑制比 – 表征接收机对频率为其中频频率信号的抑制能力 – 对各级中频频率进行测量 •例如: – 1st IF: 4629.4 MHz – 2nd IF: 405.4 MHz – 3rd IF: 21.4 MHz – 通常要求大于90dB; •镜频抑制比 – 表征接收机对频率为镜像频率信号的抑制能力 – 1st image: fi+2*4629.4 MHz – 2nd image: fi + 2*405.4 MHz – 3rd image : fi + 2*21.4 MHz – 通常要求大于90dB;4. 扫描速度•定义 – 指接收机在规定频率分辨率下,完成自动搜索接收任务时,在 单位时间内完成扫频搜索的连续频带宽度 •扫描速度是监测接收机的一项重要参数,描述 了在给定时间内监测接收机能够分析的发射机数量 •扫描速度应当包括所有频率切换时间、扫描结 束时的回扫时间、本地振荡器稳定时间、快速傅里叶变换 (FFT)及所有计算时间产生的影响(扫描速度参数可用 于计算再次扫描所需的时间) •表述方式 – 信道化扫描速度,XX ch/s – 数字化扫描速度,XX MHz/s扫描速度计算公式•频谱分析仪 – ST = 2.5*(SPAN/(RBW^2)) RBW>>VBW – ST = 2.5*(SPAN/(RBW*VBW)) VBW=6*B*(21.59 + lb(BMHz) – lb(RBWkHz))DSP运算速度要求>2200MIPS,而最高搜索速度为500GHz/s完成N点FFT,需要进行2*N*lb(N)次预算扫描速度(图)宽带接收机10x100x扫描频谱分析仪的速 度受RBW滤波器设 置时间的限制RBW=10kHz时,宽带接 收机速度约为频谱分析仪 的233倍扫描速度测量方式5.1 频率稳定度•定义 – 表征了振荡器振荡频率保持不变的能力。
以在某观察时间内频 率变化的最大值与标称频率之比来表示 •可分长期稳定度和短期稳定度 – 年、月、的频率稳定度称为长期频率稳定度;它主要决 定于基准频率源的稳定度 – 日、小时的频率稳定度称短期频率稳定度;它决定于电 源、负载及环境的变化 – 用ppm表示 •测量方式 – 外接计数器,连续测量24小时;对于普通收发信机,通常为10-20ppm,对于高性能收发信机,为1-5ppm; 对于监测接收机,通常为0.1-0.5 ppm5.2 测频误差•定义 – 被测接收机测定的信号频率值与该信号频率实际值之差•测量方式 – 信号源输出参考信号; – 窄带接收机:信号源频率与当前接收机工作频率偏差B/3,启动 AFC,读取对该信号的测量值; – 宽带接收机:直接在显示器上读取信号测量值; – 结果表示:偏差 xx Hz5.3 电平测量误差•定义 – 接收机在规定的电平测量范围内,电平测量值与被测接收机输 入电平值之差•测量方式 – 信号源输出参考信号; – 固定频率,信号幅度大于灵敏度20dB到小于IP3 30dB的区间内 ,每XdB测量1次; – 固定幅度,在系统工作频率范围内,选取Y个测量点进行测量 – 结果表示:± ( ) dB6 信号分选和调制分类•信号分选、调制分类和网台识别 •信号的技术参数 – 频域参数:工作频率、信号带宽、频谱结构等 – 时域特性:波形、传输速率、跳频速率等 – 空域特性:到达方向、电波极化等 – 调制域特性:如调制参数等 – 细微特征:信号载频的准确度和稳定度、语音信号的语音特征 、信号的伴生杂散电平等,是信号的第二类技术特征,俗称“指 纹” •信号的通联特征 – 指信号与外部的联络关系 •通信体制、通信对象、业务量大小、使用频度 、通信功率的大小等 •判断和识别该通信网台重要程度、级别、属性 及相互关系等主要参数(1)•调制方式识别 – 支持的调制方式 •模拟(CW / AM / FM / DSB…) •数字(ASK / nFSK / nBSK / GMSK / QAM / OQPSK / multitone…) – 需要的信噪比 •通常需要10dB以上S/N •信号分类 – 支持的系统制式(GSM / Terr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