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2013学年度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复习专题一:拼音、汉字.doc
6页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专题一:拼音、汉字【考点点拨】语文课程最基本的基础学习即是能正确拼读和书写汉字拼读指在熟悉汉语拼音方案的基础上,正确组合声韵母,区分大小写,标准声调符号书写指懂得汉字笔画间架结构,正确、规范、熟练的书写出来七年级学段可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基础上,侧重学写规范、通行的楷体字,末段可尝试书写行楷字,以提高书写的速度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考察方式有直接给目标字词注音、判断错误读音、改写错拼之处等考察题型一般有给加点的字注音、选出给出项中错读或正确的一项、结合具体语境设置题目等 汉字书写能力主要考察书写汉字的正确性、规范性及速度常设题型一般有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填写出词语中所空缺的字、判断并订正汉字错误书写、选出给出项中错写或正确的一项、结合具体语境设置题目等考点突破】正确拼读汉字的关键点在于:(1)熟记26个声韵母2)掌握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轻声等四种调号的特点3)记住特例:“u”与“i”拼在一起时,谁在后面,调号标注在谁的头上;“ü”与“j、q、x、y”相拼时头上两点省略;语句末尾字“啊”与该字之前汉字最后一个韵母的连读变声。
4)辨析多音字、同音字、多义字、同义字、形近字等5)积累习惯性易错读、错写的汉字6)首次正确、反复间隔认读,夯实第一印象常考题型无非是识字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变化考察,答题时,结合具体题型,灵活处理典例解析】例1.(2011·滨州市)请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失去了皑皑( )白雪,收获了美丽春天;失去了明mèi( )的阳光,收获了jiǎo( )洁的月色;失去了童年的天真,收获了青春的朝( )气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就是这样,在失去的同时,收获也随即而来解析】此题直接考察学生拼读和书写汉字的正确性该题设置了特定的语言环境,增强了实际运用的意义,系近几年来各省市中考非常青睐的题型答题时一般可以使用新华字典,但要做到快速、准确、高效该题涉及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多义字等相关知识,务必结合语境,根据字义,准确给出目标答案答案】1.ái 媚 皎 zhāo 评分:共2分每空0.5分例2. (2011·北京市)依据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判断词语意思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色——变本加厉解释:“本”有“原来”的意思判断:“本色”指原来的面貌;“变本加厉”之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
B.兴致——专心致志解释:“致”有“实现”的意思判断:“兴致”指兴趣实现了;“专心致志”指专心地去实现志向C.预测——变化莫测解释:“测”有“推测”的意思判断:“预测”指预先推测;“变幻莫测”指变化多端,难以推测D.畅游——畅所欲言 解释:“畅”有“尽情”的意思 判断:“畅游”指尽情地游览;“畅所欲言”指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解析】此题考察学生对汉字意义正确把握的能力汉字一般来说除了基本义之外,还拥有多种意义,如比喻义、引申义等,古汉语中还要通假字、古今义等该题题型为选择题,可采取排除法本题B项解释错误该项中“兴致”意作“兴趣”解,“致”为“意态,情况”;“专心致志”作“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解,“致”为“尽,极”意该项中的“致”有多种意思,要审慎判断答案】B【基础过关】1.将下面文字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正确、工整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2.根据拼音写汉字: xī( )戏 luán( )生 mián yán( ) chéng( )澈 dǎo( )告piāo miǎo( )滑jī( )赏cì( ) zhù( )立 yù pìn( ) nì( )笑qī( )斜 树chà( ) 训jiè( )憔cuì( ) jué( )别 bèng( )溅 sù( )杀dàng yàng( )nüè( )杀 劫lüè( ) 静mì( )yīn ( )哑 cuàn( )夺 rǎo( )乱 xuān( )嚣 收liǎn( ) 轻yíng( ) mí( )漫 chuò( )泣 zhuì( )连 峰luán( )cōng lóng( ) 梦mèi( ) lín xún( ) 清liè( )qī( )息 肥shuò( )zhù( )蓄 pú fú( ) páng bó( )主zǎi( ) xiāng( )嵌 抖sǒu( ) yùn niàng ( )cù( )然róu lìn ( ) è( )运 mǐn( )灭 bǐng( )告duò( )落 点zhuì( )jué jiàng( )洗zhuó( ) diàn( )污 zǔ zhòu( ) xuàn( )染 盘qiú( )卧龙 忍俊不jīn( ) 水波lín lín( ) 仙露qióng( )浆 xī sū( )作响 获益fēi( )浅 qiān qiān( )细草 玲珑tī( )透3.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冉冉( ) 潺潺( )炫耀( ) 荫蔽( ) 荫庇( )愚蠢( ) 嫌恶( )海域( ) 哀号( )征兆( ) 黄晕( ) 头晕( )枯涸( ) 哞哞( )鸟喙( ) 狩猎( )螽斯( ) 卖弄( ) 蜕作( ) 什物( )纳罕( ) 痴想( ) 竦峙( ) 扒窃( ) 浓阴( ) 呵责( ) 匀称( ) 倏忽( )4.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疲倦不甚( ) 生气篷勃( ) 眉开颜笑( ) 兴高彩烈( ) 害人听闻( ) 随声附合( )各得其索( ) 形隐不离( ) 苦心孤旨( ) 更胜一愁( ) 开堂破肚( ) 恣态万千( )闲情逸志( ) 轻飞慢舞( ) 碌碌终身( ) 险象叠生( ) 心痛如歌( ) 可望不可及( )阴晴园缺 ( )获益非浅( )5.将下列几个著名人物的姓氏按汉语拼音音序重新进行排列:①背影②济南的冬天③山市④风筝⑤杏林子⑥泰戈尔⑦流沙河⑧韩非子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着陆 着火 看着 着重 B、数目 数量 计数 算数 C、跛脚 山坡 披上大衣 D、鲛人 皎洁 矫揉造作7.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B. 神游其中,贻然自得C.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与我们D. 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8.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众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dù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躬着腰,fǔ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找出文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9.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项为之强《闲情记趣》 强通僵 解释为僵硬 B. 吾日三省吾《论语十则》日:太阳省:反省,自我检查C.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金色花》偷偷D. 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两三个星期间,这个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剩下的头骨和胸骨,扯下来的羽翼和断肢残腿《绿色蝈蝈》津:口液,唾液;津津:兴趣浓厚10. 面对灾情,你班同学踊跃捐款,共捐1350元,请你把这些捐款以大写方式填入汇款单的汇款栏上。
人民币(大写) 【能力提升】1.下列词语中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嫩nèn叶 称(chèng)职 诅(zhǔ)咒 随声附和(hè)B.憎恶(è) 寂寥liáo 炽(zhì)痛 繁弦(xián)急管C.水涨zhǎng 峰峦(luán) 荫(yìn )庇 销声匿迹(nì ) D.凫(fú)水 雏(chú)形 干涸(gù ) 踉踉跄(qiàng)跄2.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shà)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qīng)盆 B.唱的多是情歌酬和,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 (xìng),用各种譬(pì)喻比赛机智才能 C.我在幼发拉底河沐浴,在刚果河畔(bàn)我盖了一间茅舍,河水潺潺(chán)催我入眠 D.他们在前仆(pū)后继地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抹(mǒ)杀,消灭于黑暗中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湖泊/淡泊 角逐/角色 浑身解数/解甲归田B.缜密/慎重 机械/训诫 叱咤风云/姹紫嫣红C.滑稽/畸形 辍学/点缀 猝不及防/鞠躬尽瘁D.陨落/吮吸 分歧/祈祷 言简意赅/骇人听闻4.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喧闹 寒暄 获益匪浅 轻歌慢舞 B.要诀 决择 出奇治胜 融会贯通 C.蓬篙 竹蒿 相濡以沫 变本加利 D.缭绕 嘹亮 五彩斑斓 变幻多姿5.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改正在方格内。
A.焕然一新 眼花缭乱 天经地意 不可磨灭ABCDB.张惶失措 具体而微 众目睽睽 不可思议C.怡然自得 粗制滥造 锋芒必露 略胜一筹 D.郑重其是 巧妙绝伦 一视同仁 历历在目6.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这里看不到什么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耸然的单调没有什么任何区别B.已经决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C.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燥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D.日本东海岸发生的9.0级地震,引发了强烈海啸,宫城县到处是断璧残垣,一片狼藉7.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张梦超同学从初中语文课本中摘录了四个句子,但不小心抄错了一个字,请细心的你帮他改正 A.看不厌,看不厌那些在波峰涛谷中飞翔的白帆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 D.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跃的雕刻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