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doc
15页《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2121010课程名称:中级微观经济学英文名称: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开课学期:3学时/学分:48/3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开课专业: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政学选用教材:[美]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主要参考书:1.[美]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2.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3.[美]曼斯费尔德:《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版4.许纯祯、吴宇晖、张东辉:《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2版5.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2版执笔人:吴宇晖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中级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等各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课之一,本课程主要介绍微观经济学的中级理论,是对微观经济学初级理论提高与扩展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完西方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理解经济模型的基本构造,学习较高深的微观经济理论,理解微观经济活动的运行过程,熟悉和掌握微观经济分析的数理分析方法,掌握一些从复杂的现实过渡到简单理论的研究和分析经济问题的技巧,初步具备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微观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第一,在广度上,要增加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选择、博弈论、委托——代理理论及信息经济学等相关知识介绍第二,在深度上,要较多地使用数学分析工具,对消费者、厂商的行为等进行更为严格的分析第三,在理论联系实际上,要更多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了解模型基本假设与现实的关系,了解微观经济运行中的基本问题和政府的基本微观经济目标及政策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第1章 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微观经济理论的应用与局限、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含义教学内容第一节 微观经济理论的应用与局限第二节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第三节 为什么要学习微观经济学案例1:福特公司推出“金牛”车型案例2:公共政策的制定——汽车排放标准第四节 什么是市场一、竞争性市场和非竞争性市场二、市场价格三、市场界定第五节 实际价格和名义价格考核要求了解:微观经济理论的应用与局限理解:为什么要学习微观经济学掌握: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市场和价格第2章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市场机制、供给和需求的变动和供给和需求的弹性教学内容第一节 市场机制一、供给曲线二、需求曲线第二节 供给和需求的变动第三节 供给和需求的弹性第四节 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一、需求二、供给第五节 了解和预测改变市场状况造成的结果第六节 政府干预的结果——价格控制考核要求了解:了解和预测改变市场状况造成的结果理解:供给和需求的变动、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掌握:市场机制、供给和需求的弹性第3章 消费者行为(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消费者偏好的假定、无差异曲线、预算约束和效用等概念。
教学内容第一节 消费者偏好一、一些基本的假定二、无差异曲线三、序数排列和基数排列四、边际替代率五、完全替代品和完全互补品第二节 预算约束一、预算线二、收入和价格变化的影响第三节 消费者选择第四节 显示性偏好第五节 效用的概念一、效用和满足二、边际效用第六节 生活成本指数考核要求了解:生活成本指数的含义理解:消费者选择、显示性偏好掌握:消费者偏好、预算约束和效用的概念第4章 个别需求和市场需求(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个别需求和市场需求的性质、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以及收入和替代效应的内涵教学内容第一节 个别需求一、价格变化二、需求曲线三、收入变化四、恩格尔曲线五、替代品和互补品第二节 收入和替代效应一、替代效应二、收入效应三、一个特例第三节 市场需求一、从个别需求到市场需求二、需求的点弹性和弧弹性第四节 消费者剩余第五节 连带外部效应一、攀比效应二、虚荣效应第六节 需求的经验估计一、确定需求的面谈和实验的方法二、估计需求的统计方法三、需求关系的形式考核要求了解:需求的经验估计理解:攀比效应、虚荣效应掌握:个别需求和市场需求、收入和替代效应第5章 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运用概率、期望值和方差等进行风险描述的方法和决策个体风险的偏好。
教学内容第一节 风险描述一、概率二、期望值三、方差四、决策第二节 风险的偏好第三节 降低风险一、多样化二、保险三、信息的价值第四节 对风险资产的需求一、资产二、资产的回报三、风险与回报之间的权衡四、投资者的选择问题考核要求了解:对风险资产的需求理解:降低风险(即多样化、保险和信息的价值)掌握:风险描述和风险的偏好第6章 生产(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等产量线、一种可变投入(劳动)的生产和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以及规模报酬的含义教学内容第一节 生产的技术第二节 等产量线第三节 一种可变投入(劳动)的生产一、平均产出和边际产出二、报酬递减规律三、劳动生产率第四节 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一、报酬递减二、投入品间的替代三、生产函数——两种特例第五节 规模报酬考核要求了解:生产的技术理解:规模报酬的含义掌握:等产量线、一种可变投入(劳动)的生产和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第7章 生产成本(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短期成本的决定因素和成本曲线的形状、等成本线、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和范围经济以及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关系教学内容第一节 成本的测度:哪些成本重要一、经济成本和会计成本二、沉淀成本第二节 短期成本一、短期成本的决定因素二、成本曲线的形状第三节 长期成本一、成本最小化的投入选择二、等成本线三、选择投入品四、不同产出水平下的成本最小化第四节 长期与短期成本曲线一、短期生产的固定性二、长期平均成本三、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四、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关系第五节 两种产品的生产——范围经济第六节 成本的动态变化——学习曲线第七节 估计和预测成本考核要求了解:成本的动态变化(学习曲线)及估计和预测成本理解:经济成本、会计成本和沉淀成本掌握:短期成本的决定因素和成本曲线的形状、等成本线、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和范围经济以及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关系第8章 利润的最大化和竞争性供给(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利润最大化、经济租、竞争性厂商的长短期利润最大化、短期市场供给曲线、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和完全竞争市场等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节 利润最大化第二节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和利润最大化一、竞争性厂商的需求和边际收益二、竞争性厂商的利用最大化第三节 选择短期产量一、竞争性厂商的短期利润最大化二、竞争性厂商的短期盈利能力第四节 竞争性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第五节 短期市场供给曲线一、市场的供给弹性二、短期的生产者剩余第六节 长期的产量选择一、零利润二、竞争的长期均衡三、经济租四、长期的生产者剩余第七节 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一、成本不变的行业二、成本递增的行业三、成本递减的行业四、税收的短期和长期效应五、长期供给弹性第八节 完全竞争市场一、市场何时是完全竞争的二、可竞争市场考核要求了解:竞争性厂商的短期盈利能力理解:利润最大化、经济租、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和完全竞争市场掌握: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竞争性厂商的短期利润最大化、竞争性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短期市场供给曲线、竞争的长期均衡第9章 竞争性市场分析(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政府政策的损益评价(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竞争性市场的效率、价格支持和生产配额、征税或补贴的影响等教学内容第一节 政府政策的损益评价——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一、回顾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二、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约运用第二节 竞争性市场的效率第三节 最低价格第四节 价格支持和生产配额一、价格支持二、生产配额第五节 进口配额与关税第六节 征税或补贴的影响考核要求了解:进口配额与关税理解:价格支持和生产配额、征税或补贴的影响掌握:政府政策的损益评价——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竞争性市场的效率第10章 市场势力:垄断和买方垄断(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垄断势力的来源和垄断势力的社会成本、垄断者的产量决策和双边垄断等。
教学内容第一节 垄断一、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二、垄断者的产量决策三、一个例子四、定价的一个简单法则五、需求的变动六、税收的效果七、多工厂厂商第二节 垄断势力一、垄断势力的测定二、定价的简单法则第三节 垄断势力的来源一、市场需求弹性二、厂商的数目三、厂商间作用第四节 垄断势力的社会成本一、价格管制二、管制的实践第五节 买方垄断第六节 买方垄断势力一、买方垄断势力的来源二、买方垄断势力的社会成本三、双边垄断第七节 限制市场势力:反托拉斯法考核要求了解:限制市场势力(反托拉斯法)理解:垄断势力的来源和垄断势力的社会成本、买方垄断势力的来源和买方垄断势力的社会成本、掌握:垄断、垄断者的产量决策、双边垄断第11章 有市场势力的定价(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有市场势力的厂商如何通过定价侵占消费者剩余,各级价格歧视的含义、时期间价格歧视和高峰价格和两步收费制等教学内容第一节 侵占消费者剩余第二节 价格歧视一、一级价格歧视二、二级价格歧视三、三级价格歧视第三节 时期间价格歧视和高峰价格第四节 两步收费制第五节 搭售一、混合搭售二、搭售实践三、配售第六节 广告考核要求了解:搭售的种类与实践、广告的作用与简单法则理解:有市场势力的厂商如何通过定价侵占消费者剩余,掌握:价格歧视、时期间价格歧视和高峰价格和两步收费制第12章 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垄断竞争的短期和长期的均衡、寡头垄断市场的均衡、垄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