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管理办法.doc
15页质量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的质量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工作,落实 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 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质量法律法规及有关要求, 制定本办法第二条质量事故调查处理坚持“四不放过”原则,查清事故经 过、原因和损失,查明事故性质,严肃责任追究,总结事故 教训,落实整改措施第三条本办法中有关术语释义见附录1,质量事故的定义及 分级标准见附录2,质量事故经济处罚标准见附录3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第二章事故报告第五条公司实行质量事故报告制度第六条发生一般质量事故的责任单位须在质量月报中及时 反映事故概况、原因分析、事发后果、纠正措施及调查处理 情况第七条发生较大及以上质量事故的责任单位须在事发后20 小时内书面上报事故快报事故快报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一) 工程项目(产品、服务)概况二) 事发经过和后果三) 事发原因初步分析四) 事发后采取的应急措施及现场处路情况五) 初步处理方案及后续工作计划第八条较大及以上质量事故在处理过程中,责任单位应定 期(每月不少于1次)以专题报告的形式,补充上报质量事 故处理进展情况第九条较大及以上质量事故在处理完毕并经权威机构鉴定、验收合格后,责任单位应在20个工作日内形成完整的 质量事故报告并报送公司质量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条 所属单位不得迟报、漏报、谎报、瞒报质量事故, 一经发现并查实,公司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第三章事故调查第十一条质量事故的调查权限:(一) 发生一般质量事故,由事发单位组织调查二) 第一分公司、第二分公司、第三分公司及其所属企业 发生的较大质量事故,由其自行组织调查;其他设计和工程 企业发生的较大质量事故,由公司组织调查,事发单位配合三) 发生重大及以上质量事故,由公司组织调查,事发单 位配合四) 质量事故由政府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组织调查的,公 司和事发单位应做好配合和协助工作第十二条质量事故发生后,公司和事发单位应依据上述调 查权限成立调查组,赴事故现场展开调查第十三条调查 组组长及成员组成:(一)发生一般质量事故,由事发单 位牵头成立以质量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为 成员的调查组二)第一分公司、第二分公司、第三分 公司及其所属企业发生的较大质量事故,由其牵头成立以质 量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为成员的调查组; 其他设计和工程企业发生的较大质量事故,由公司牵头成立 以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为组长、相关单位和部门的质量分管 领导及专业人员为成员的调查组三)发生重大及以上 质量事故,由公司牵头成立以质量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单 位和部门负责人及专业人员为成员的调查组。
四)为满 足事故调查和责任认定工作的需要,调查组在必要时可委托 有资质的检测或鉴定机构进行检测或鉴定,或者聘请行业内 的权威专家参与调查组的有关工作五)质量事故由政 府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组织调查的,公司和事发单位应按要 求派员参加第十四条调查组成员中的专业人员至少2人 以上,且应符合以下条件:(一)具备调查质量事故所需 的专业知识或业务专长二) 与事故责任单位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三) 具有廉洁自律、公平公正、认真负责、保守秘密的道 德品质第十五条调查组的主要职责:(一) 查清质量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财产损失和对后续 工作、使用功能、寿命等的影响以及其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二) 组织进行技术鉴定和财产损失评估三) 查明质量事故性质及有关单位和人员应承担的责任四) 提出事故处理及防止事故再发生的建议五) 编写质量事故调查报告第十六条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相关情况,索 取相关证据或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和隐瞒,更不 得以任何方式阻挠或干扰调查组的正常工作第十七条质量事故调查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一) 发生质量事故时事发单位与事故有关的生产技术、工 艺及管理背景情况二) 质量事故发生的原因、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所造成 的质量缺陷及补救措施。
三) 质量事故的性质、责任认定及处理建议四) 质量事故应汲取的教训以及防止事故再发生的措施五) 调查取证的重要记录、证据和相关资料第十八条质量事故调查报告应在现场调查结束后10个工作 日内提交事故调查主持单位,经其审核同意后,事故调查工 作即告结束非公司组织的质量事故调查报告应同时报送公 司质量管理部门备案第四章事故处理第十九条事故结案处理的权限公司按照“四不放过”和分级 处理的原则,实行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一)发生一 般质量事故,由事发单位负责处理结案,处理结案情况应报 送公司质量管理部门备案二)第一分公司、第二分公 司、第三分公司及其所属企业发生的较大质量事故,由其自 行负责事故处理结案,并将处理结案情况报送公司质量管理 部门备案;其他设计和工程企业发生的较大质量事故,由公 司根据调查组提出的处理建议,组织召开质量管理委员会会 议进行审议和决定三)发生重大及以上质量事故,由 公司根据调查组提出的处理建议,组织召开质量管理委员会 会议进行审议和决定四)事故处理结案应在现场调查 结束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第二十条事故等级及相关责任的认定应以政府主管部门或 建设单位的调查报告结论及责任认定意见为主要依据。
按照 相关单位应负责任的大小,将质量事故责任分为主要责任、 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第二十一条公司依据《所属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管理办法》 的相关规定,发生质量事故的将纳入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 核,并对事故责任单位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处罚标准见附 件3第二十二条对于非责任质量事故,在能够及时提供政府主 管部门或建设单位出具的无责证明的情况下,可以对有关单 位减免处罚第二十三条负较大及以上质量事故同等及以上责任的单位,由公司有关领导与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督促其 分析问题,改进工作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对事故责任单位按照附件3 的处罚标准加罚50%:(一) 迟报或漏报质量事故二) 同一单位在同一考核年度内连续发生两起或两起以上 质量事故,在处理第二起及以上事故时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对事故责任单位按照附件3 的处罚标准提高一个事故等级进行处罚:(一) 谎报或瞒报质量事故二) 不立即组织事故处理或应对不力,导致事态扩大、影 响恶劣的三) 伪造或故意破坏事故现场,销毁有关证据和资料的四)拒绝接受调查或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五)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六) 故意混淆事故性质,或把己方责任推给其他单位的。
第二 十六条事故责任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对发生事故的基层单 位及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并将处罚结果报送公司质量管 理部门备案第二十七条 调查组成员在事故调查中有下列 行为之一者,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罚:(一)对事故调查 工作不负责任,致使事故调查工作存在重大疏漏的二) 包庇、袒护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或者借机打击报复的第 二十八条由政府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牵头组织的质量事故 调查,事故责任单位应及时将政府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对质 量事故的调查报告结论及事故责任追究落实情况等报送公 司质量管理部门备案第二十九条事故责任单位在收到公 司质量管理部门下达的处罚通知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将 罚款上缴至公司指定帐户第三十条质量事故发生部位现场处理完毕后,必须重新进 行质量验收,经重新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个施工(生产) 环节或投入使用第三^一条事故责任单位应认真总结事故教训,编制、完 善相关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预防措施,并对有关单位和人 员进行警示教育,杜绝类似事故重复发生第三十二条公司负责对重大及以上质量事故档案(副本) 进行保管,所属单位负责对本单位的质量事故档案进行保 管第五章附则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公司安全质量环保部负责解释,自发 布之日起实施。
附录:1.有关术语释义2. 质量事故的定义及分级标准3. 质量事故经济处罚标准附录1有关术语释义1. “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 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相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 过;未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2. 质量事故:指在勘察设计、监理咨询、建筑施工、工程管 理、装备制造、产品生产或投资运营过程中,由于自身原因 造成工程(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行业)或合同规定的质 量标准,影响工程(产品)使用性能和寿命,直接经济损失 达到一定数额或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3. 事故责任单位:指发生责任质量事故的,由公司直接管理 的子集团或设计、工程企业4. 迟报:报告事故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限的行为5. 漏报:因过失而对应当上报的事故或者事故发生的时间、 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内容遗漏未报的行 为6. 谎报:不如实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 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有关内容的行为7. 瞒报:故意隐瞒已发生的事故,并经有关部门查证属实的 行为8. 主要责任:指行为人的行为导致事故的直接发生,对事故 的发生起主要作用9. 同等责任: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行为人的行为共同导致事故 的发生,对事故的发生起同等作用。
10•次要责任:指行为人的行为不一定导致事故的发生,但由 于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其职责,对事故的发生起间接、次要 作用附录2质量事故的定义及分级标准一、水利水电工程质量事故水利水电工程质量事故是指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由 于建设管理、监理、勘测、设计、咨询、施工、材料、设备 等原因造成工程质量不符合规程、规范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标 准,影响使用寿命,且对工程安全运行造成隐患和危害的事 件依据《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水利部令第9号, 1999年3月4日起施行),将水利水电工程质量事故分为一 般质量事故、较大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和特大质量事故 具体分类标准见下表:水利水电工程质量事故分级标准事故级别损失情况一般质量事故较大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特大质量事故事故处 理所需 物资、 器材、 设备、 人工等 直接经 济损失 (人民 币万 元)大体积 混凝 土、机 电工程>20<100>100<500>500<3000>3000土石方 工程、 混凝土 薄壁工 程>10<30>30<100>100<1000>1000事故处理所需 合理工期(月)<1>1<3>3<6>6事故处理后对工程功能和寿命的影响不影响正常使用和工程寿命不影响正常使 用,但对工程寿 命有一定影响不影响正常使 用,但对工程寿 命有较大影响影响工程正常使用,需限制条件运行因工程质量造成人员伤亡造成3人以下 死亡,或者10 人以下重伤造成3人以上 10人以下死 亡,或者10人 以上50人以下 重伤造成10人以上 30人以下死 亡,或者50人 以上100人以 下重伤造成30人以上 死亡,或者100 人以上重伤备注:直接经济损失为必需条件,其余三项主要适用于大中型工程且为备选条件。
二、火电工程质量事故按照质量事故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对工程耐久性、可 靠性和正常使用的影响程度,将火电工程质量事故分为一般 质量事故、较大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和特大质量事故具体分类标准见下表:火电工程质量事故分级标准事故级别损失情况一般质量事故较大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特大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