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教学设计(共30页).docx

30页
  • 卖家[上传人]:文库****9
  • 文档编号:190938426
  • 上传时间:2021-08-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1.24KB
  • / 3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教学设计[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学生评语一:人教版    9 古诗两首    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江树中心小学  颜宏流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3、美读诗句,体会作者流露的感情,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    品重点字词,反复吟诵,体会诗歌感情    教学难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初步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不仅仅是佳节,其实平日一景一物都能勾起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无限思念,宋朝诗人叶绍翁所写的《夜书所见》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二、初读    1、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边读边思考诗的大意,划出不懂的字词    3、释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悟情    诗人叶绍翁久居在外、归家不得,再读古诗,对照插图,你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寂寞、难过这许许多多的思乡念亲的情感吗?    (一)一、二句    1、萧萧是什么意思?(风声)这是秋风吹动梧桐叶发出的声音,一起读:萧萧    2、萧萧梧叶送来了什么?“寒”给他组个词(寒冷)萧萧梧叶使诗人感到寒冷(读:  萧萧梧叶送寒声) 这萧萧梧叶送来寒气逼人,让人感到——孤独、凄凉(读:萧萧梧叶  送寒声)    3、这秋风,不仅吹动了落叶,还动了什么?读第二句。

          典故:“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 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明白了这一点,自然就容易理解,诗句传达了诗人久居在  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读:江上秋风动客情)    4、情感朗读一、二句    (二)、三、四句:    1、理解: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2、学生想象孩童捉促织玩耍时那种天真无暇,快乐的情景读——知有儿童挑促织    3、此时诗人看到这些情景,又会想什么呢?(自己童年时的伙伴    是啊,他可能会想到自己童年时跟小伙伴们一起捉蟋蟀的场景,可能会想到小时  候一起玩时有趣的事,可能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可是现在呢?自己一个人在外地,    童年的伙伴们还能记得我吗?再读—    4、一灯明:他看见的只有一盏灯,触景生情,多么孤单啊!(读:夜深篱落一灯明)  离开家乡,又这么孤单,你们想想,诗人除了想念自己的伙伴外,最想念谁?(父母、亲  人)    5、情感朗读三四句    (三)有感情吟诵    在这样的一个秋天的晚上,本应该和家人团聚,诗人却身处异乡,又看到萧萧桐叶、篱落一灯明,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这种孤独、凄凉、思乡的感觉,一起来读——《夜书所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诗引入新课    背李白的《静夜思》,说说诗人李白在这一首诗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思念  家乡、亲人)_。

          唐朝另一位诗人叫王维,他跟李白同年出生,不仅擅长写诗,还精通书画音乐,  他在17岁那年,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求学,也写过一首思念家乡、亲人  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齐读)    二、初读全诗 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诵读全诗    2、正音:“为”这里应读“wi”,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来    3、释题:    重阳节:指名读,齐读书上注释,并指出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是学习古诗的一个  好方法    九月九日重阳节,在我国古代,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节日里人们登高、插茱萸、  赏菊、吃重阳糕、喝菊花酒因为两个九意味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所以又叫老  人节    “茱萸”:(读书上注解)一种有香味的植物    “忆”即“思”,思念、想念;“山东”,陕西有座名山叫华山,华山以东有个地方叫  蒲州,是诗人王维的老家;“兄弟”,此处的“兄弟”可以是王维的同胞兄弟,也可以  是王维的亲人,朋友    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王维在重阳节这天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三、反复吟诵、体会意境  (一)与诗题相对应的是哪一句?    (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重阳节,说说我国其他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元  宵节、元旦、春节    忆——思,兄弟——亲,每:每当;逢:遇着、碰到的意思;倍:更加,加倍  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人们无不兴高采烈、欢度节日,可诗人王维却发出了“倍  思亲”的感叹,是什么原因使诗人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如此深深地思念亲人呢?请同学  们自 由朗读全诗,看诗中哪些字眼点明了诗人“倍思亲”的原因。

          (二)一、二句:    1.“异乡”:他乡,李白离乡来到长安,长安对他来说就是“异乡”    2.“异客”:“陌生的客人”李白小小年纪漂泊在外,独居他乡,身份是“异客”    3.“独”:独自一人,还隐含着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板书:孤独、寂寞)    4、年年重阳,今又重阳,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了,目睹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    的情景,心中的思乡之情就再也掩饰不住了,于是一发而不可抑制,作出了“每逢  佳节倍思亲”的千古佳句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古诗的一、二两句    (三)三、四两句:    1、王维的思乡情感犹如潮水般奔涌而出,此时此刻,他思绪万千,想到了什   么?    2、想像两年前的与亲人共度重阳节的美好情景:    两年前的重阳节,给王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那温馨的一幕幕至今仍时时浮   现,往昔的重阳节啊,我们兄弟曾经一起……曾经一起……曾经一起……    思绪万千的王维,想起的又何止仅仅是兄弟呢!那年迈的父母啊,已双鬓斑白,  他又何尝不是时时惦记,九九重阳又被称为老人节,可王维却无法伺奉左右,承欢  膝下,此时此刻,他真想对双亲说:父母啊……    3、家乡的亲人也在思念他,想像说话——    4、但如今却没人与他共度佳节,他只好孤身一人站在这高高的山上,远远地望  着家乡,他心里该与多少伤心难过啊,读——    四、 诵读诗句,升华情感    1、 读全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诗人王维仅仅是在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思念亲人吗?学生想象在不同的节日里诗  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五、背诵全诗,书写生字    1、背诵    2、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组词朗读    3、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    4、书写生字    六、拓展视野    1、无论在乡间还是身处繁华的都市,不同的人,不一样的处境,一样的是思乡情,  齐读两首诗    2、明月千里寄相思,古往今来,怀乡思亲的人们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出示《秋  思》、《游子吟》、《长相思》、《秋风引》等,这些是老师从书籍、网络中查找到的课后,  同学们还可以再找一找,把自己喜欢的背下来,我们来开个“九月九日诵诗会”    七、作业    1、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2、背诵两首古诗    八、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叶绍翁 思乡 念亲  王维    孤独 寂寞   难过 思念    教学反思    本设计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完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以外,重点呈现了两个方面的突破。

          一、在让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过程中,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学生依据书中介绍的关键词语的意思,和自己查阅的内容,在疏通句意的过程中,感受到要注意诗句间的内在联系    诗句的理解不能单独地一句一句地分析,要上下融合,注意内部之间的联系,组织语言也要符合古诗的意境    二、古诗教学的难点,在于对诗的意境和情感的把握中年级要求学生开始关注诗人的情感,因此,教学中,学生从认知入手,通过品味语言,引发情感,在情感的陶冶中,启动思维,从中感受、理解、体会并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二: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_古诗两首_教案    9. 古诗两首    第1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教学目的:    1、认识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理解古诗中的重难点词及诗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了解古诗的内容,接受热爱秋天、热爱家乡的教育    3、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背诵并默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句,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自由背诵已经学过或是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题目,理解课文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3、简介作者,让学生初步了解诗句的内容    4、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二、合作交流    1、交流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4、让学生读的过程中圈出不理解的句子和词    5、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6、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三、品读体验    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指出不懂的地方老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让学生体会古诗文朗读的特点,注意朗读的节奏: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4、. 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5、练习背诵    6、指导写字“促、深”    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说出对应的诗句    2、火车接力。

      老师说出某句诗的前一句,学生接出下半句    3、指导学生之间进行火车接力,分组进行比赛    四、拓展阅读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杂诗》(唐.王维)    第2课时    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的:    1. 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揭题    1、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2、说说你知道的传统节日?说说他们有哪些习俗?    3、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他就是在一个节日时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    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合作交流    初读    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学生之间相互读    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3、几个人合作学习,读准字音,交流感想。

          4、注意诗句中的生字生词凭自己的感觉读准节奏    三、品读体验    精读理解    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    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    (简单的疑问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