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十知天命与行年五十方知四十九年之非.doc
2页五十知天命与行年五十方知四十九年之非广东省归侨作家 杨兴伟“五十知天命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说,人到了五十岁就不得不认命了,已经无法抗拒了这个说法是告诉人们,到了五十岁就要一心一意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可逆天行而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与法则而“行年五十,方知四十九年之非是我家族中的一位长者生前对我说的又一句哲理名言意思是说,人到了五十岁才知道自己经历过的四十九年里有哪些事情是不对的五十知天命(图片选自“Baidu图片”) 从上面的话里表明,为什么很多干部绝大部分到了四十岁(不惑之年)以上才得到提拔同样也是绝大部分,起码也得五十岁(五十知命)以上才能当上中央的大干部事实上,《论语》中以整十的年龄段,对人活动的行为理念表现的评估是相当科学和准确的就拿“二十弱冠”来说吧!弱冠,是古代男子二十岁为成年,开始把头发束起来行冠礼,不再梳孩童时的双鬏了(古代女子的成年是十六岁称为及笄)孔子三岁丧父,到了十五岁,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意思是他在十五岁那年立志从学,表明十五岁的孔子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的本领遗憾的是,十七岁那年丧母后,有一次姓季的人家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时却被拒之门外。
孔子十九岁娶妻,二十岁正值成年有超过弱冠之年的“逾弱冠”本领,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二十七岁(公元前525年)开办私人学校五十一岁(公元前501年)为中都宰,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孔子图像(图片选自“百度图片”)从孔子的经历中可以看出,五十知天命和行年五十,方知四十九年之非,是人们充满活力的四十不惑,进入沉着稳重的五十知天命,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分得清清楚楚因此,对今天进入市场经济下人们普遍比较浮躁的社会氛围下,多点理解“五十知天命和行年五十,方知四十九年之非”这样的哲理名言,恐怕对建设和谐家庭与和谐国家还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2013年10月26日星期六于白云山下居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