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目录学研究笔记.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86992220
  • 上传时间:2022-05-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2M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目錄學硏究筆記目次壹・口錄學的含義 貳•論目錄學的重要 參・漢書藝文志之編撰 肆・漢書藝文志之價値 一・顧及書籍多少眾寡 二•重視書籍的聯繫性P4五劃分書籍性質之差異性 分類具系統性和科學性 具學術硏究之客觀性 提供辨僞之體例伍・硏究漢書藝文志之專著 陸・目錄學與治學之關係壹・目錄學的含京一・由史志以辨學術之源流 二・由眾目以識典籍之情狀 三・由提要以知書本之內容學Kijjm,非爲目錄而目錄爲治學而版本,非爲版本而版 》認爲目錄不過是校讎的結果,沒有獨立成爲一科之價 孑瞭解目錄學: 本」章 値;然硏究一・某前人已有那些硏究成果?二・前人的除成果,要在何處獲得?三•前人的硏究成果,其內容如何?四・這些硏究成果,是存是佚?存者有那些傳本?傳本中以何者爲善? 惟有熟悉口錄學始能獲致答案中國目錄學創始者爲劉歆西元前二六年,漢成帝河平三年,遣派謁者陳農 搜尋遺書,藏之中秘院令光祿大夫劉向校勘六藝、詩賦、諸子三類書籍,步兵 校尉任宏校兵書、侍醫李柱國校方技、太史令尹咸校數術,劉向總其成每校完 一書,向必敘錄,條列該書篇目、槪括該書大意(敘錄即後世之提要、大綱、題 解)隨同本書奏上《藝文志總序》:「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口,撮其旨意, 錄而奏之。

      」劉向又將各書敘錄總輯成一書‘是爲《別錄》劉向職司二十年,哀帝時歿,子劉歆卒其業歆更創新意,綜合群書敘錄成 〈輯略〉,總成爲《七略》,漢書所謂「總別之」,是一總合之圖書□錄,中國 有圖書目錄之始《別錄》與《七略》於唐時亡佚,然二者皆存輯佚本這種於 書名、卷數、著者記載之外另加圖書內容說明或提要的體例,成後人編錄書目之典範《七略》分輾略、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數術略、方技略七部其中〈輯略〉是綜述學術源流的緒論,辨章學術,考鏡原流,有如《漢書藝文志》 中之各部類小序'故實際登錄書名者只六略'漢人直呼爲「六略」然今存世最早的目錄著作當hit班固《漢書》之〈藝文志〉(十志之一)班/、刪去其中敘錄、提要、篇名部分,寫成只錄書名 要,以備篇籍」〉,將之拆開 名下都有簡要 全數刪 入歷史書 供之材料, 例夕〈總序〉:「今刪其宅少(七§歷代史中,除《三國志》、《南史》、《北史》沒有表志外,其他薛 §《漢書藝文志》有總JF (歸略、志 §唐•陸德明《經y§鄭樵《通志》藝文贰切貳•論、《陳書》、《北齊書》、《周書》、 .志志後序)、略序、家(種)序》*將芮錄顛倒,有小序,書名下有解題讀古書先或成書時代,與蘑實作者時代不符。

      梁啓超《古書真僞及其年代》中,謂不辨僞 書從事硏究‘有下列後果:冑其存佚,再辨其真僞所謂「僞書」,是指今本所題之作者一・史蹟方面:1・進化系統紊亂;2・社會背景混淆;3・事實是非倒I 置;4・由事實影響於道德及政治二・思想方面:1・時代思想紊亂;2・學術源流紊亂;3・個人主張矛 盾;4・學者枉費精神三・文學方面:1・時代思想紊亂;2・進化源流混淆;3・個人價値矛 盾;4・學者枉費精神張之洞《遁軒語》云:「一分真僞,而古書去其半」可見古書之僞託者, 爲數不少,然只要正確考辨僞書之作者與成書年代'其文獻仍具一定價値所以'清・金榜曰:「不通藝文志,不可讀天下書藝文志者,學問之眉目,著述之門 戶也」清•王鳴盛《十七史商榷》亦曰:「目錄之學,學中第一緊要事,必從 此問途,方能得其門而入」清•章學誠《章氏遺書》〈外編〉、〈信摭〉認爲目錄學實則校勘學,古人 無所謂口錄學、版本學,所有手段不過爲著校勘;然亦可謂自校勘中成全日錄、 版本、辨僞之學'如今已各自完成完整學問體系△ 七志:《漢書•藝文志》、《隋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宋 史•藝文志》、《明史•藝文志》、《補續漢•藝文志》、《補三國志•藝文志》、《清史稿•藝文志》。

      經籍志與藝文志名不同而實同參・漢書藝文志之編撰漢書藝文志之體例 一 •六藝略 二•詩賦略 三•諸子略(小說)四•兵書略 五・數術略 六・方技略六藝(易、書、詩、禮 賦一、賦一、賦二、讎 九流(儒、道、股權謀、 天文 醫繆、《七勢、陰陽、三並:孝經、小學I、縱橫、雜、農)不入流、雜占、形法(形貌相法)班固根 綱舉目弓 事其中 學書,《兵書翊胞兵書,《數術》、《方技》兩略,天文、歴譜和醫經是實際 學術,其餘多涉育行神仙迷信班固刪劉歆《七略》體例中之敘錄、提要、篇名〈總序〉言:「今刪其要, 以備篇籍」,此「要」非是重要,應是「提要」之謂至爲補救刪除後之漏失, 設以三例:乍《漢志》,祇取其六,不取〈琶略〉,三十八種,然”01此有系統的圖書分類法出現在一千九百多年前誠爲大 所取是經書,《諸子略》所取是子書,《詩賦略》所取是文一 •出入例「出入例」乃緣於班固對劉歆分類的不同見解例:《諸子略》〈雜家〉總計文下自注「出蹴鞠,入兵法」《兵書略》〈權謀〉文下注云「省・•・・出司馬法入禮家」《兵書略》〈技巧〉「省墨子重,入蹴鞠」由於「傳寫脫誤'年代久遠'無以詳知」,各代統計書目數目不同二.省例 勺・同名省,因重覆而省去,例:《兵書略》〈權謀〉下自注「省伊尹、太公、莞了、孫卿、鵰冠、蘇了、 蒯通、陸賈、淮南王共三百五十九家」。

      《兵書略》〈技巧〉「省墨子重」女・同名不省,雖書名同而內容不同,故皆存,例:《諸子略》《兵書略》《諸子略》《兵書略》《諸子略》《兵書略》〈儒家〉〈形勢〉〈道家〉〈陰陽〉〈雜家〉〈權謀〉「景子」「景子」「力牧」「力牧」「由余、伍子胥、尉繚、:「繇敘(由余)、伍三・入例《六藝略》《六藝略》〈小學〉自注:「 注》云:「官本三篇」《諸了略》〈儒〉自Z「官本三十八篇」《詩賦略》〈賦二r班I古匿後序 入三家五” 書略〉由於I入注雄八篇」〈書〉自注:「入」王先謙《漢書補注》」稽疑一篇」秋金杜林二家二篇」王先謙《漢書雄一家士注:書六略三十八種五百九十六家,萬三千二百六十九卷, 省真十家」「家」就是作者,「卷」就是篇,〈方技略〉與〈兵 '大都是卷的'很難以竹簡書寫§學術硏究、治學的硏究起於劉歆父子治學的必要乃源於秦燹,古籍遭厄 多有出入,須硏究對照肆・漢書藝文志的價値一・顧及書籍多少眾寡《七略》對於篇卷較少的書籍,將之歸倂於同性質門類;同性質門類若某部 份太大,便單獨別立一部例如《七略》不立史部,將史書錄入〈春秋略〉;乃 因當時史書自〈世本〉以至〈漢大年紀〉,僅有八家四百一十一篇,不成一略又如詩賦雖導源於《三百篇》,然〈六藝略•詩類〉僅著錄六家四百一十六卷。

      以漢時詩賦發達,已有五種百六家一千三百一十八篇,若歸倂於〈六藝略・詩類〉 便太繁多,不得不獨立自成一略是故〈六藝略〉之外猶有〈詩賦略〉二・重視書籍的聯繫性如〈六藝略〉,漢前,六藝即六經,與《周禮》禮、樂、射、御、書、數「六 藝」名同實異論理〈六藝略〉當只列六經(易、書、詩、禮、樂、春秋),何 爲增益《論語》、《孝經》、《小學》,序六藝爲九種?緣於《論語》、《孝經》、 《小學》爲漢代學童誦習之書,閱讀六經之始:貴族子弟八歲入國子監,學文字、 聲韻、訓詁,是《小學》之爲用《論語》乃夫子與門生問答誠諭,爲求學態度 的學習又漢人稱《論語》、《小學》爲傳記,傳記所以 伤爲經學入門必 要故標名雖稱六藝,實不限六經三・劃分書籍性質之差異性兵書、數術、方技三者,似爲諸子百家® 於〈方技略〉,因先秦諸子之書所談多保倫理 數術、方技完全屬於技術章學誠 數術爲三部,列於諸子之外者, 藝虛理實事,義不同科故也」1#|〈諸子略〉,卻另立 2體系之理論,而兵書、 〈七略〉以兵書、方技、 権言以明直 兵書、方技、數術'守法以傳四.分類具系統性禾 全志的編列綱舉如詩賦類賦一賦二—*賦二雜賦歌賦讎通義》,部類之外,又有子目。

      略I種I家I篇豪褒賦,共二十家 ■骡騎將軍朱宇賦,共二十一家 孫卿賦工-左馮翊史路恭賦,共二十五家 客主睥…隱書,共十二家 高祖歌詩■…南郡歌詩,共二十八家令人一覽了然,自知其異同五・具學術硏究之客自注文中嘗自言,所有修定乃爲提供學術之正確性六・提供辨僞之體例自注文川有關辨僞的六條例清晰可知1・明定某書爲依託'但未能的指其人2・從文辭方面,審定係後人依託3・從事實方面,審定係後人依託4・明確指出依託之時代5・明確指出係後世增加6・不能肯定的,暫時存疑伍・有關漢書藝文志的專著漢書藝文志是硏究目錄學的源流,有關專著有許多,最重要者如下:12345、清・王應麟 、清・姚振宗 、清・姚振宗 、清・孫德謙 、清・顧實陸・目錄學與治學之關係-・由史志以辨學術之源流《漢書藝文志考證》 《漢書藝文志條理》 《漢書藝文志拾補》 《漢書藝文志舉》《漢書藝文志講疏》志^自歷代史宓可以察知學術源流,如欲查「孫子」 查州「吳孫子」、「齊孫子」二目,續查閱 澳孫武與齊孫牘之分如查「尉繚子」,漢 與〈兵書略〉兩略中,《隋志•雜家》言當梁惠王時 ,至《宋史•藝文志》列諸兵家,二十六史中七史有! 一書,先自《漢書藝;《史記•孫吳列傳》, 時書存《漢彳 人,《舊唐 清《四庫 家」,此見於 …先秦諸子中山《荀子》最正確,歷代諸史志中,《荀子》篇目不增不減。

      至若子夏《易傳》,未見於漢書,至《隋志》竟然出現;又如子貢《詩傳》,歷 代史志皆不見,明末年出現;皆可懷疑又《漢書•諸了略》之「陰陽家」全不見於《隋書》,《隋書•經籍志》之「陰陽家」也全不見於《漢書》,可知隋時陰陽家非同於漢時陰陽家;此皆凶漢 末經籍屢遭大厄,書籍迭有損毀,失卻本來面目《隋書》〈牛弘傳〉記弘在開皇初年作秘書監'上表請開獻書之路'表中指《畴書》皆列於「雜家」諸兵家是宋•鄭樵《通志•藝文略》始將「雜家」改「兵 老文總目》'可見自《宋史》之後皆誤傳]出古今書籍有五厄:1 •秦王焚書;2 •西漢末赤眉入關;3 •東漢末董卓移都; 4・西晉末「劉、石亂華」;5・南朝蕭梁時,周師入郢,元帝(蕭繹)自焚藏 書後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言,牛弘所論皆爲隋前舊事,隋經唐至宋末,更 有五大災厄:1 •隋大業十四年(西元六一八年),煬帝在江都被殺,一時大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