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景观规划浅析.doc
12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景观规划浅析引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从当前实际情况看, 三农问题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 2006 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 这些都体现了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村群众的民心工程, 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宏大工程, 是一项需要长期不懈奋斗的攻坚工程开局的起步阶段, 统筹城乡发展,做好乡村景观的保护与营建无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一、乡村景观的内涵与构成乡村景观规划是我国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刘黎明等综合国内外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的景观特点研究, 将乡村景观的内涵界定为: 乡村地域范围内不同土地单元镶嵌而成的嵌块体, 包括农田、果园及人工林地、农场、牧场、水域和村庄等生态系统, 以农业特征为主, 是人类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然生态结构与人为特征的综合它既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 又受人类经营活动和经营策略的影响, 嵌块体的大小、形状和配置上具有较大的异质性, 兼具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
由此可见, 乡村景观是以土地为根基, 以自然为背景的景观类型, 是乡村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表现, 具有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见图1)社会精神文化物质形态社会生产生活乡村景观经济环境图1 乡村景观的内涵乡村景观由乡村聚落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构成, 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复合体( 见表1) 它区别于其他景观的关键在于包含了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景观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 并且充分展现了特有的农耕文化特征和田园生活方式 乡村景观构成主要内容乡村聚落景观居民建筑、院落、街道、巷道、广场、小品、公共基础设施等乡村经济景观农田、牧场、菜园、果园、鱼塘、饲养场、温室大棚、仓库等乡村文化景观古建筑(宗祠、寺庙、牌坊、戏台、塔、亭、桥等)、民间习俗、风土人情和纪念活动等乡村自然景观山川、森林、河流、湖泊、湿地、荒漠、野生动物、乡土植物等表2 乡村景观构成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1.新农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农村聚落是农村居民的聚居地,是他们居住、休憩、交往以及从事部分生产活动的场所农村聚落的历史发展过程带着明显的自发性,每家每户根据经济条件自行改造更新,造成农村布局与景观混乱的现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批农村聚落面临改建更新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农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一定要摆脱一家一户分散改造更新的模式,采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的办法1.1住宅设计农村住宅建筑是以传统民居为主的乡土建筑中国具有丰富的乡土建筑形势和风格,无不反映着当地的自然、社会和文化背景农村住宅设计不能一味地照搬城市住区的设计模式,也不能照抄“样板村”,其建筑风格应适合农村特点,体现地方特色,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新建住宅应以双拼式、联排式为主,积极引导多层单元式住宅建设1.2公共设施设计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村居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如学习、交往、购物、医疗、健身、娱乐等等,这就需要有相应的公共设施农村的公共设施配套水平应与村庄人口规模相适应,体现现代农村生活特征,满足农民的各种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应考虑相对集中,方便村民的使用1.3基础设施改造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直接影响着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基础设施的改造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农村的基础设施改造,力争实现广大农村地区的道路、上水、下水、电力、燃气、电信、环卫等设施的基本普及,是近期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
2.新农村农业景观规划设计农业是农村的象征,农业景观是农村地区最基本的景观农业景观的规划设计应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自然、经济条件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景观在农业景观规划设计中,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2.1整体原则农业景观是由相互作用的景观要素组成的,规划设计时应把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使之达到生产性、生态性和美学性三者的统一2.2保护原则农业最基本的功能是为人类提供生存所必需的农产品人多地少是当前主要矛盾,规划设计时首先要保护基本农田,优化整合,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2.3生态原则农业景观规划设计要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精细农业,建立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同时结合农田林网,增加绿色廊道和分散的自然斑块,补偿和恢复景观的生态功能2.4地域原则农业景观规划设计要根据不同地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合理地确定农业景观格局,突出地域特色2.5美学原则农业景观具有独特的审美体验价值,能够给人们带来审美愉悦结合农村的生态功能,发展乡村生态观光旅游,是提高农民收入的一个新兴途径三、乡村景观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农村景观资料的整理和对农村生活的实地考察,发现目前中国农村景观的发展尚存在着诸多问题3.1中国农村景观存在的现实问题首先,农村景观整体规划与资金的投入是当今我国农村最大现实问题,大多农村都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意愿去实施规划,长时间任由其随意发展,这样导致农村道路狭窄、弯曲、积水、泥泞。
此外,农村居住环境较差,公共设施建设不完善,部分农村生活质量底下其次,农村规划缺乏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土地资源存在浪费大多农村受当地传统家族观念影响,“一户多宅”和“占耕建房”现象严重,土地使用存在浪费现象,关于买地置房程序也有不完善之处随着近些年来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念的更新、交通工具的普及和新式家电的使用形成城市风,使得各种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更加加剧了生态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破坏再次就是农村景观的无保护与其历史性、文化性与地域性相脱节由于历史名城的演变形成的农村存在的很多,同时也保留了一些历史遗址然而这些历史性的农村景观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和传承以往的新农村建设缺乏农村传统特色,传统文化和空间遭到破坏,相同的技术手法和建筑样式使得千城一面的例子比比皆是,而千城一面的结果又使农村景观的地域性逐渐消失殆尽景观地域性是千年来的历史形成,农村景观地域性差异则更是代表了我们国家的地域广袤和不同自然地理位置、不同民族文化特征的交织然而部分地区的农村景观地域性却逐渐减弱,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农村全部被统一为一种形式,这一所谓的建设直接忽略地域性概念,也使农村景观地域性无从谈起。
最后,新农村建设常是推掉自然景观来建设人为景观导致农村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的不相协调笔者认为,农村和城市的区别简而言之就是农村比城市更加贴近自然,是自然与人类微妙并且合理的衔接者如果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破坏传统的自然景观来建设人为景观、又不考虑其相应的使用功能,那么这种建设就是错误和不合理的,这种建设就是把农村推向介于农村和城市尴尬境地的方式在新农村建设中则更应该注重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的相互协调3.2一些地方领导片面追求急功近利的规划有的地方没有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央新农村建设“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目标与要求, 缺乏对农村基层的调查, 没有形成有针对性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步骤, 简单地将新农村建设理解为搞工程建设, 许多地方领导为了自己的政绩, 追求急功近利的规划许多村庄编制规划时无视村庄现状, 把村庄用地当成白纸, 要求齐刷刷“画”出“理想”的新农村景象, 他们认为“规划就是要推倒重来, 就是要把农村建成城市小区那样, 才能让村民都过上城里人那样的小康生活”很少考虑到古树、古建筑等的保存价值和保护意义, 例如对古井、戏台、祠堂这些所谓的“过时”的毫无用处的建筑和景观小品不加思索推倒拆除。
中国城镇化的历史告诉我们, 依目前某些领导的审美、价值取向、政绩观, 发生形式主义政绩工程、展示性工程是极可能有的一些村庄在规划建设时, 正在兴建村镇标志性建筑、广场等, 一些在城市早已开始反思的做法却在乡村滋生、蔓延殊不知乡村居民在羡慕城市文明的同时却往往忽视自身有价值的东西, 造成传统乡土文化的消失大量缺乏乡土气息设计的庸俗建筑屡见不鲜, 造成乡村建筑布局与景观混乱的现象把景观建设简单地理解为绿化种植虽然一些地方有“ 见缝插绿, 凡能绿化”的地方都绿化的意识, 但不是通过规划设计, 而是自作主张, 完全随意行事这些观念认识上的偏差都将导致乡村景观的低层次和畸形发展不可否认, 在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进程中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迫在眉睫3.3乡土知识缺乏的“城市规划师”主宰新农村规划村庄规划量大面广, 任务又繁重, 由于时间和经济条件的限制, 许多地方以低价将新农村规划编制的任务承包给规划单位或个人, 甚至在校学生在编制过程中, 有的“规划师”由于经济原因没有进行充分的前期调查, 所做出的规划难免有些粗糙更多由于“规划师”水平问题, 有些参编人员没有过农村生活和工作的经历, 根本不了解农村的实际问题及农民的真实需要, 缺乏对乡村的全盘考虑, 在规划过程中考虑到“景观”问题的是少之又少。
如一些地方在农宅设计、环境治理等方面普遍套用城镇标准, 脱离乡村实际,贪大求洋, 没有乡村和地域特色有的规划只是关注农民如何建房, 对农民最关心的增收, 虽然点出了量化的目标, 但是增收的途径只是泛泛而谈, 没有多少可操作性3.4 缺乏当地特色, 造成千‘村’一面的景象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总体上看取得了辉煌成绩, 但村落景观却出人意料地呈倒退趋势, 产生了一个日趋严重的问题, 即昔日多姿多彩, 各具地方特色的乡村风貌正在日益消退在一张张“激动人心”的规划建设图中, 我们很难分辨出它是南国的滨海小镇, 还是北方的平原村落; 江南的水乡, 还是西南的山地村不分大小, 地不分南北, 千‘村’一面特色危机、文化断层和邻里功能消失在我们的农村建设中发生, 并不断蔓延特色危机是目前乡村景观营造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算像宁波滕头村那样较早有意识营造人居景观的村落, 也伴随着遗憾, 村舍规划像极了城市房地产开发的模式, 缺乏农家特色一些地方经济发展迅速, 但在发展过程中不注意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 村落似乎成为建筑物群落, 聚居的内涵被掏空四、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景观营建的对策建议4.1因地制宜, 合理规划乡村景观全国现有村庄320 多万个, 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生活习俗等情况千差万别, 东、中、西部地区有差别,同一个地区也有较大差别, 村庄规划需要因地制宜, 不断创新和完善。
在分析现状、总结历史、借鉴成果的基础上, 准确把握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向, 规划特色鲜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镇村优美、生态良好的乡村景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和掌握乡村景观的特征, 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 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着眼点, 制订出适合当地乡村的景观规划设计目标同时, 对土地利用格局和文化特征以及系统中各个景观要素的联系进行分析, 得出地理存在和精神存在的相互关系规律, 进而对具有空间形态的地理存在进行适当的评估和调整, 通过适宜的空间配置和组合, 同时注重地方民族特色的发挥, 赋予其相应的文化内涵, 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某种文化传统不恰当的衰减甚至消失, 从而达到建设特色乡村景观的目的4.2 加强乡土遗产景观的保护, 增加景观内涵乡土遗产景观是指那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政府和文物部门保护的, 对中国广大城乡的景观特色、国土风貌和民众的精神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的景观元素、土地格局和空间联系, 如村头的树、池塘、一条小溪、一块界碑、一条栈道、一座庙, 都是一家、一族、一村人的精神寄托, 这些乡土的、民间的遗产景观。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