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某重点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18175609
  • 上传时间:2017-11-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2.5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呼和浩特某重点中学 2013 届高三 12 月月考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23 Mg 24 Ag 108 Cl 35.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15 每题 2 分,16-20 每题 3 分,共 45 分)1、 保护环境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量使用含磷洗涤剂会带来白色污染B.减少使用氟氯代烷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酸雨C.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社会对水的需求D.太原城区限制冬季燃煤供暖,是因为燃烧化石燃料会产生二氧化硫2、下列各微粒的图或式表示正确的是A.H 2O 结构式: H—O—H B.MgBr 2 电子式:Mg 2+C. Al3+离子结构示意图: D.乙烯的结构简式: CH2CH23、 在恒容条件下,能使 NO2(g) + CO(g) CO2(g) +NO(g)正反应速率增大且活化分子百分数也增加的措施是A.增大 NO2 或 CO 的浓度 B.减小 CO2 或 NO 的浓度C.通入 Ne 使气体的压强增大 D.升高反应的温度 4、下列烷烃的分子式可以表示 3 种不同结构的是 A.C 5H12 B.C 4H10 C.C 3H8 D.C 2H6 5、 反应 4NH3 + 5O2 == 4NO + 6H2O 在 5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 的物质的量增加了 0.3mol,则在这半分钟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A.v(NO)= 0.008 mol•L-1·s-1 B.v(O 2)= 0.01 mol•L-1·s-1 C. v(NH3)= 0.002 mol•L-1·s-1 D.v(H 2O)= 0.003 mol•L-1·min-16、 1g 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 CO 和 H2,需吸收 10.94kJ 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 C + H2O == CO + H2 ΔH= +131.3 kJ·mol-1 B. C(s)+ H2O(g) == CO(g) + H2(g) ΔH= +10.94 kJ·mol-1C. C(s)+ H2O(g) == CO(g) + H2(g) ΔH= +131.3 kJ·mol-1D. C(s)+ H2O(l) == CO(g) + H2(g) ΔH= +131.3 kJ·mol-17、下列实验方法合理的是A.用浓硝酸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鉴别部分蛋白质B.油脂皂化后可用渗析的方法使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充分分离C.向乙酸乙酯中加入 NaOH 溶液,振荡,分液分离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D.为准确测定盐酸与 NaOH 溶液反应的中和热,所用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等8、已知:① CH3CH2CH2CH3(g) +13/2O2(g)=4CO 2(g)+5H2O(l);△H =-2878 kJ/mol ② (CH3)2CHCH3(g) +13/2O2(g)=4CO 2(g)+5H2O(l);△H =-2869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 B. 正丁烷稳定性大于异丁烷C. 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放热 D. 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9、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 X(g)+Y(g) Z(g)+W(s) △H>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少量 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 X,上述反应的△H 增大10、 X、Y 、Z、W 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的位置如图所示,若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7/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阴离子的半径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X > Y > Z > WB.X元素的氢化物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C. Y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在常温下可以相互转化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W △H 2B.C(石墨,s)=C(金刚石,s) △H=+1.9kJ/mol,则:由石墨制取金刚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NaOH(aq)+HCl(aq)=NaCl(aq)+H2O(l) △H = -57.4kJ/mol,则:含 20gNaOH 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28.7kJD. CaCO3(s)=CaO(s)+CO2(g)△H>0,△S>0,则:该反应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13、 某有机物的结构为下图所示,这种有机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①可以燃烧;②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③能跟NaOH 溶液反应; ④能发生酯化反应;⑤能发生加聚反应;⑥能发生水解反应A.①④ B.只有⑥ C.只有⑤ D.④⑥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 CO2 通入 BaCl2 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入 SO2,产生沉淀B.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 Cu(NO3)2 固体,铜粉仍不溶解—CH2 CH=CH2CH2OH—COOHC.向 AlCl3 溶液中滴加氨水,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 NaHSO4 溶液,沉淀消失D.纯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慢;再加入少量 CuSO4 固体,速率不改变15、在一定温度下,将 CO 和水蒸气分别为 1 mol、3 mol 在密闭容器中反应:CO+H 2OCO2+H 2,达平衡后测得 CO2 为 0. 75 mol,再通入 6 mol 水蒸气,达到新的平衡后,CO2 和 H2 的物质的量之和为A.1.2 mol B.1.5 mol C.1.8 mol D.2.5 mol16、 一定温度下,2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A和1molB气体, 发生反应A(g)+ B(g) xC(g)+D(s),t 1时达到平衡。

      在t 2、t 3时刻分别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气体C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方程式中的x =1B.t 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C. t3时刻改变的条件是移去少量物质DD.t 1~t 3间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均为417、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 A.探究 SO2 与 Na2O2 反应可能有 Na2SO4 生成B.探究 Na 与水反应可能生成 NaOH 和 H2O2C.探究浓 H2SO4 与铜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生的黑色物质中可能有 CuSD.探究向滴有酚酞的 NaOH 溶液中通入 Cl2,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溶液的酸碱性变化,还是 HClO 的漂白性18、 已知 CO和H 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醇的反应为:CO(g)+2H 2(g) CH3OH(g)现在容积均为1L的a、b 、 c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 1mol CO和2mol H2的混合气体,控制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反应,5min时测得相关数据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正反应的△H>0B.反应进行到 5min 时,a 容器中 v 正 =v 逆C.减压可将 b 中的平衡状态转变成 c 中的平衡状态D.达到平衡时,a、b 、c 中 CO 的转化率为 b>a>c19、在某温度下,将 2molA 和 3molB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aA(g)+B(g) C(g)+D(g),5min 后达平衡,各物质的平衡浓度的关系为[c(A)] a·c(B)= c(C)·c(D)。

      若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 10 倍,A 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 B 的转化率为A.60% B.40% C.24% D.4%20、某溶液中可能含有 OH-、CO 32-、AlO 2-、SiO 32-、SO 42-、Na +、Fe 3+、Mg 2+、Al 3+等离子t / m i n0 . 2 50 . 5 00 . 7 51 . 0 0t1t3t2c / m o l · L- 1当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时,发现生成沉淀物质的量随盐酸的体积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溶液一定含有 Na2SO4B.反应最后形成的溶液中的溶质为 NaCl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OH-、 CO32-、AlO 2-、SiO 32-D.原溶液中含有 CO32-与 Al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12 月月考高三化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15 每题 2 分,16-20 每题 3 分,共 45 分)二、填空题(共 30 分)21、 ( 8 分)C 3H8(g)+5O2 (g)===3CO2(g)+4H2O(l) △H=-10aKJ/mol等于;小于;b=c/2+d/2-10a22、 ( 12 分)( 1)HNO 3 (2 ) 三角锥形 4NH3 + 5O2 4NO+ 6H2O(3 ) N2 + 3H2 2NH3 BD(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4 ) NH4NO3 2H2O + N2O23、 ( 10 分)⑴ ⑵66.7% (3 )A (4 ) 2Fe(OH)3+3ClO - +4OH - =2FeO 42- +3Cl - +5H 2O(5 ) 不可行;△G= △H-T△S>024、 ( 14 分)(1)浓硫酸(2)没有尾气处理装置(3 )偏高 (4) 1/2(5)74.45(6)氯化镁固体含水量越高,催化剂催化效果越差(7)探究粉碎方式对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影响25、( 11分)(1 ) ①0.16mol/(L·min)②8/3,吸热 ③b=2a(2 )逆反应,0.8 mol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A D A C C A D B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C B C C D B C B C催化剂Δ高温、高压催化剂Δc(CO)c(CO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