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伤寒论》针灸疗法.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42856205
  • 上传时间:2022-09-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7.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傷寒論》中的針灸療法《傷寒論》六經病諸篇中,和針灸療法有關的原文共33條,其中用針法療疾者有8、24、108、109、142、143、171、216、231、308,共10條;用灸法治病者有117、292、304、325、343、349、362,共7條;誤用針灸所致變證、壞病者有16、29、115、116、117、118、119、153、221、267,共10條;(其中117條既爲燒針所致變證,也有灸療)另外還有火療變證如6、111、112、113、200、284,共6條因火療包括了火針、火灸、火熨、火熏諸法,故火療變證諸條,凡未明言熨、熏者,皆可視同誤用針、灸之變證這些原文,基本可以反映出《傷寒論》針灸療法的應用規律、取穴原則、針灸應用方法以及針灸應用禁忌等重要內容,對指導針灸臨床,至今仍有重要意義    1、《傷寒論》針法的應用規律    《傷寒論》針法多用於治療三陽經病、熱證、實證,也用於防病和截然病程    1.1 針法多用於三陽經病    在應用針刺療法的10條中,有9條見於三陽病篇,這9條中,有4條屬於三陽病變證,而5條屬於三陽經本證如第8條“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

      若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是用針陽明經的方法,防止太陽經之邪傳其他經第24條“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是用針法直接治療太陽經病第142條和171條,論述太陽與少陽並病,症見頭項強痛、眩冒、心下痞硬等,當刺大椎、肺俞、肝俞,是用針法治療太陽與少陽經皆病第231條“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幹,不得汗,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差……”是用針法治療三陽同病而針法的10條中,只有1條見於三陰病篇,這就是第308條“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可刺”從而提示,《傷寒論》中治療三陽病多用針法,而在針刺部位方面,所選風池、風府、大椎、肺俞、肝俞,皆陽經穴位,而第8條之“針足陽明”,第231條之“耳前後腫,刺之小差”,也皆取陽經至於治療變證取厥陰肝經之募穴期門,308條治少陰病,下利,便膿血用刺法可選陰經穴位,則屬少數據此可以認爲,《傷寒論》在針刺法的選穴上,也有多選陽經穴位的規律    1.2 針法多用於熱證、實證    在《傷寒論》用針法的10條中,除上述5條三陽經病本身即屬熱證或實證外,其餘4條變證也皆屬熱、實證。

      如143條和216條皆論熱證血室證,該證爲熱與血結的熱實證,症見胸脅下滿,如結胸狀,譫語,但頭汗出等143條言“當刺期門,隨其實而取之”,216條說“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皆提示用刺法的目的是瀉實、取實108條用刺法治療肝乘脾,是肝經實火橫逆犯脾,症見腹滿、譫語的熱實證109條用刺法治療肝乘肺,是木火木氣太旺而反侮肺金,症見發熱、嗇嗇惡寒,大渴欲飲水,腹滿等,也爲熱實之證至於308條用刺法所治療的“少陰病,下利,便膿血”,方有執《傷寒論條辨》雲:“刺,所以通其壅瘀也,壅瘀通,便膿血自愈”,錢潢《傷寒溯源集》雲:“邪入少陰而下利,則下焦壅滯而不流行,氣血腐化而爲膿血,故可刺之以泄其邪,通行其脈絡,則其病可已”,劉渡舟等《傷寒論詮解》雲:“古代刺灸之法,一般說來刺法是瀉其實熱,灸法是祛其虛寒今少陰病,下利便膿血,治以刺法而不用灸法,則知其爲熱利而非寒利少陰病陰虛陽亢,邪氣從陽化熱,熱灼陰絡而便膿血,其證當有裏急後重,下利肛熱,舌紅少苔等陰虛有熱之象……故用針刺之法,隨其實而瀉之”由以上多數注家的意見來看,308條也當爲熱證、實證據此可以認爲,實證、熱證多用針刺法,也是仲景針灸療法的一條規律。

         1.3 針法可用於防病和截斷病程    《傷寒論》還將針刺法用於截斷病程或防止邪氣傳經典型的例子是第8條“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若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七日是太陽病本經邪衰而當自愈之期,對“欲作再經”,注家或解作欲傳陽明經,欲傳其他經;或解作病程欲進入第二個七日但皆可針足陽明經穴,以振奮胃陽,疏通經氣,扶正卻邪,從而達到防傳、截病之效針何穴位,注家多數認爲當針足三裏穴當代臨床與實驗研究均證實,足三裏穴是保健要穴,除對胃腸功能有雙向調節作用外,還可增強人體的免疫能力,有很好的強壯作用,故無論是太陽病邪氣欲傳陽明,或邪氣欲傳它經,或太陽病邪氣未衰,病程進入第二個七日,皆可通過針足陽明的足三裏穴,以達防病、截病之效    2、《傷寒論》灸法的應用規律    《傷寒論》灸法多用於治療三陰經病、虛證、寒證、陽衰陰盛證    2.1 灸法多用於三陰經病    《傷寒論》涉及灸法治病者共7條,其中少陰篇3條,厥陰篇3條只有第117條1條原文屬太陽篇,也只是用灸法治療誤用燒針後,針處被寒,出現核起而赤的變證,而不是用於治療太陽本證於此可見,《傷寒論》之灸法多用於治療三陰經病,是其規律之一。

         2.2 灸法多用於治療虛證、實證、陽衰陰盛證    2.2.1 陽虛陰凝,用灸法助陽消陰:《傷寒論》第304條“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是腎陽虛衰,督陽不充,寒濕陰邪凝滯肌膚骨節的證候,用灸法,取其助陽消陰、祛寒濕之功    2.2.2 陽虛氣陷,用灸法升陽舉陷:第325條“少陰病,下利,脈微澀,嘔而汗出,必數更衣,反少者,當溫其上,灸之”,是腎陽虛衰,陽不攝陰,又伴陰血不足,氣機下陷,一派虛寒之象,用灸其上部穴位的方法,取其助陽祛寒,升陽舉陷之功注家多認爲當灸百會    2.2.3 陽虛陰盛,用灸法加回陽救逆:第343條“傷寒六七日,脈微,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厥不還者死”,是陽衰陰盛,正不勝邪,用灸法助陽祛陰,回陽救逆第362條“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爲陽氣衰微,四末失溫,陰血不足,脈搏不續,用灸法回陽救逆、祛寒續脈    2.2.4 陰盛陽鬱,用灸法通陽達外:第292條“少陰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是陰寒內盛吐利暴作,使陽氣一時不能接續,而見脈不至,用灸法祛寒通陽,使陽氣外達第349條“傷寒脈促,手足厥逆,可灸之”,張路玉《傷寒纘論》說:“以其脈促,知爲陽氣內阻而非陽虛,故但用灸以通其陽”,尤在涇《傷寒貫珠集》說:“手足厥逆而脈促者,非陽之虛,乃陽之鬱而不通也,灸之所以引陽外出”,可見此處用灸,又有通陽達外之效。

         以上陽虛陰盛、陽虛氣陷、陽虛陰凝、陰盛陽鬱諸證,皆屬虛寒證,且不乏重症、急症,此處用灸,除助陽消陰外,也寓有急救回陽之意,體現《傷寒論》在急症中也用灸法的規律,急救所用穴位,據注家見解,百會、大椎、氣海、關元、神闕、太溪、複溜、湧泉等皆可酌選    2.2.5 寒閉經穴,用灸法祛寒通經:第117條“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灸其核上各一壯”,成無已《注解傷寒論》說:“針處被寒,氣聚而成核……灸核上,以散其寒”,章虛穀《傷寒論本旨》說:“針處被寒,寒閉其經穴而核起……先灸核上,通陽散寒”,可見此處只灸一壯,只是在於祛寒通經而已    3、《傷寒論》針灸取穴原則    從《傷寒論》針灸療法的諸原文中,可以體現出其強調循經取穴、善用局部取穴,重視選特定穴,注重辨證取穴這4大原則    3.1 強調循經取穴    《傷寒論》在有些條文中,只強調針灸能選擇的經脈,而並不指出具體穴位,如第8條的“針足陽明”,第292條的“灸少陰七壯”,第343條的“灸厥陰”這體現了重經勝於重穴的思想,無疑是“循經取穴”和“寧失其穴,勿失其經”思想的先導再如108條治療肝乘脾,109條治療肝乘肺,皆選肝經募穴期門,以瀉肝之實。

      因二證皆爲肝量所致,選期門顯然是循經取穴原則的體現    3.2 善用局部取穴    第117條用灸法直接在誤用燒針而致的核起而赤處施灸,是局部取穴的範例第24條用刺頸部的風池、風府穴,並配合藥物以治療太陽病頭痛項強,也是局部取穴142條與171條,治太陽少陽並病,症見頸項強而眩,心下痞硬,刺大椎、肺俞、肝俞,應當說既有局部取穴的思想,又有循經取穴的思想可見局部取穴顯然是《傷寒論》針灸選穴的重要原則之一    3.3 重視選特定穴    《傷寒論》針灸療法諸條,明確提到穴名者有風池、風府、大椎、肺俞、肝俞和期門風池是足少陽、陽維之會;風府是足太陽、督脈、陽維之會;大椎是手足三陽、督脈之會;期門是肝之募穴,又是足太陰、足厥陰、陰維之會;而肺俞與肝俞,則是背俞穴可見皆是特定穴特定穴具有特殊治療作用,《傷寒論》重用特定穴的原則於此可見    3.4 注重辨證取穴    《傷寒論》第108條治療肝乘脾,109條治療肝乘肺,143條治療婦人中風繼發熱入血室,216條治療陽明病熱入血室,病相異,症狀亦不相同,但皆取刺期門之法,乃因從辨證角度看,皆屬肝經實證從而提示《傷寒論》注重辨證選穴,治病求本    4、《傷寒論》所涉及的針灸方法    《傷寒論》中所涉及的針灸治療方法有針刺法、灸法、針藥並用法和灸藥並用法,在針灸禁忌及誤治變證中還涉及到燒針法與溫針法。

         4.1 針刺法    針刺法是《傷寒論》中用於治療疾病的手段之一,在針刺法適應症的10條中,除第8條的“針足陽明”用“針”字外,其餘9條皆用“刺”字一般認爲,“針”與“刺”無區別,即用毫針刺入經穴    4.2 火灸法    火灸法既是《傷寒論》治病的手段,也見於誤灸變證諸條文中從第117條“灸其核上各一壯”、第292條“灸少陰七壯”、第325條的宋臣校注雲:“《脈經》雲灸厥陰可五十壯”等文字看,《傷寒論》所用灸法,當是用艾炷的直接灸法,因而其灸量才以“壯”記    4.3 針藥並用與灸藥並用法    針灸與方藥並用,可以提高療效,被歷代醫家所重,而《傷寒論》可爲運用此法的先驅第24條“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是言在太陽病桂枝湯證中,如病重藥輕,初服桂枝湯不足以使邪得解時,先刺風池、風府,疏通經脈以泄風邪,再服桂枝湯解肌祛風、調和營衛,如此針藥並用,則使祛邪之力倍增第304條“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是對少陰陽虛外寒證在用附子湯溫經祛寒除濕的同時,配合灸法以壯元陽、消陰寒,使療效更佳    4.4 燒針與溫針法    在《傷寒論》中,“燒針”見於第29條、117條、118條、153條;溫針見於第16條、119條、221條、267條,皆述誤用此二針法後之變證與壞病,而非用於療疾。

      有人認爲燒針即溫針,指在針刺過程中,燒灼針柄以加溫的一種治療方法考《素問》、《靈樞》皆有“燔針”,《靈樞》又有“焠刺”,而無燒針、溫針之詞明人楊繼洲《針灸大成》載:“火針即焠針,頻以麻油蘸其針,燈上燒令通紅,用方有功,若不紅,不能去病,反損於人……一針之後,速便出針,不可久留,即以左手速按針孔,則能止痛”,又載:“王節齋曰,近有爲溫針者,乃楚人之法其法針穴上,以香白芷作圓餅,套針上,以艾灸之,多以取效”因此有人認爲《傷寒論》中之燒針即“火針”,也就是《素問》、《靈樞》中的燔針、焠刺,而溫針應是針穴上後以艾灸加熱針柄之法以上兩種認識,孰是孰非,尚待進一步考證    5、《傷寒論》針灸療法禁忌    《傷寒論》中涉及到針灸禁忌證的原文共有16條,並大多記述了誤用針灸後的變證,有的原文還提出了救誤的方法其主要內容是燒針、溫針法禁用於太陽表證、少陽不和證、陽明經熱證及裏虛證,灸法禁用於表證、熱證和陰虛內熱證,火療諸法(含燒針、溫針、灸法)禁用於太陽表證、表證兼陰虛、風濕病、陽明病以及少陰陰虛內熱證等    5.1 溫針、燒針禁忌證    5.1.1 禁用於太陽表證:太陽表證,治當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