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石工2015、5.doc
10页《采石工》【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和停顿2.感受采石工不畏艰难、坚忍不拔的硬汉形象和精神,体会作者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3.理解诗歌的意象,感悟诗歌宏阔的意境4.学习作品塑造形象的方法学习重、难点】1.理解采石工的形象及塑造形象的手法2.理解诗中“纪念碑”的含义授课学时:一学时【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一)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诗歌,通过自己的语言描摩、丰富采石工的形象2.分析采石工的劳动环境、劳动场面,感悟诗歌的主旨,理解采石工的形象及塑造形象的手法二)尝试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矿脉 ( ) 裸出( ) 搓手掌( ) 锤声( )凿子( ) 红褐色(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矿脉:裸出:固结:纪念碑:3.填空(1)本文选自 ,作者 ,中国现代诗人1984年写出组诗《中国画》《长江组诗》,广受关注1985年借调北京《诗刊》从事编辑工作,出版诗集《告别》《纪念》1986年始诗风有所转变,更为凝重,告别青春写作,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写作的代表性诗人。
代表作品 、 、《帕斯捷尔纳克》、《回答》、《乌鸦》、《游动悬崖》、《纪念》等2)而他们不是看风暴的人/他们 手掌/便在山的前面 下腰来/犹如做梦似的/他们开始 到/一个最 的现实3)于是,锤声震响了/凿子在一寸一寸地 /山岩 成了红褐色/而未来的形体/正 地从固结中显现二、课堂探究(一)探究问题1.把握结构:本首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请归纳层意 2.阅读诗歌,分析诗歌塑造的采石工这一劳动群体形象①采石工的劳动环境怎样?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②采石工的劳动场面又是怎样的?③一“搓”一“弯”,用形象化的动作,绘出采石工怎样的画面?④用震响的“锤声”,“一寸一寸”推进的凿子,刻画出他们怎样的品质?⑤“山岩痛成了红褐色”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作者对采石工持何种感情?4.把握诗歌主旨:理解诗中“纪念碑”的含义①如何理解诗句“当他们再一次弯下腰来/我想起了/那些拔地而起的纪念碑”中的“纪念碑”?②体会一“弯”一“起”动作的意义二)归纳总结1.主旨2.艺术特色三、课后检测(一)这是矿脉的断裂处当岁月向大地裸出一层层岩石他们便走来了他们是一群采石工是一群追踪着石头的人 , 是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的期待而他们不是看风暴的人他们搓了搓手掌便在山的面前弯下腰来犹如做梦似的他们开始触摸到一个最坚硬的现实于是,锤声震响了凿子在一寸一寸地推进山岩痛成了红褐色而未来的形体正不情愿地从固结中显现这就是采石工这就是专门与石头苦斗的人当他们再一次弯下腰去我想起了那些拔地而起的纪念碑1.横线处应填入的诗句是( )A.在他们面前,是山连山的黯然B.在他们面前,是山和山的沉默C.在他们面前,是山连山的沉默D.在他们面前,是山对山的沉默2.下列诗句中描写采石工的劳动环境是哪一句( )A.那是“矿脉的断裂处”裸出的“一层层岩石”B.是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的期待C.凿子在一寸一寸地推进D.他们搓了搓手掌3.诗句中描写采石工的劳动环境是为了( )A.表现自然环境的严酷B.刻画采石工恶劣和寂寞的工作环境,反衬出采石工坚韧而伟大的形象C.说明采石工的工作环境没有其他工作那么优越D.更好地表现作者对采石工的赞美之情4.下列诗句中哪一句没有体现采石工的劳动艰辛( )A.搓了搓手掌,便在山的面前弯下腰B.他们开始触摸到,一个最坚硬的现实C.于是,锤声震响了,凿子在一寸一寸地推进D.我想起了,那些拔地而起的纪念碑5.下列诗句中最能体现采石工工作艰辛的是哪一句( )A.于是,锤声震响了B.这就是专门与石头苦斗的人C.凿子在一寸一寸地推进D.当他们再一次弯下腰去6.下列诗句中最能揭示诗歌主旨的是( )A.我想起了,那些拔地而起的纪念碑B.这就是采石工,这就是专门与石头苦斗的人C.而未来的形体,正不情愿地从固结中显现D.当他们再一次弯下腰去7.下列有关纪念碑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纪念碑”是双重含义。
B.指采石工开采的石头成了纪念碑C.象征意义,指采石工那坚韧不拔、与困难苦斗的形象和精神犹如耸立在群山之上的一座纪念碑D.以上的解释全不对8.下列有关“弯”“起”这两个动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弯”一“起”,两个相反的动作,对比强烈,造意奇特B.流畅地刻画了采石工工作的过程C.“弯”是“起”之因,“起”是“弯”之果D.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劳动群体精神和生命价值的崇敬和赞美9.下列有关本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描写了采石的场面,他们“搓了搓手”便“弯下腰来”,形象地绘出了采石工熟能生巧的画面B.这首诗是通过劳动环境、劳动场面的描写,塑造了采石工的群体形象C.本诗充满了对采石工这一劳动群体的崇敬与赞美,歌颂了劳动和劳动者的伟大,蕴含着诗人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深刻思考D.这首诗通过采石工人劳动环境和劳动场面的描写,赞扬了采石工与寂寞、困难苦斗,不畏困难,坚忍不拔的硬汉形象10.下列对本诗的简析,不当的一项是( )A.开篇通过“矿脉的断裂处”“一层层岩石”“山与山的沉默”等一系列词句,给读者展示出采石工宏阔、艰险、恶劣和寂寞的劳动环境B.诗人善于从生活捕捉鲜活、富有个性特征的景物形象,糅合诗人的情感与想像,构成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从而营造了优美、明丽的意境。
C.这篇作品境界阔大,意象鲜明,用语奇特,读后令人感奋和沉思D.结尾部分“那些拔地而起的纪念碑”中“纪念碑”蕴含了深刻的象征意义二)简答题1.诗歌是如何塑造采石工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采石工的群体形象2.诗句中“他们不是看风暴的人”中的“风暴”,可不可以换成“风景”,谈谈你的想法不超过60字3.如何理解诗句“纪念碑”的含义?【知识链接】王家新,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教授1957年生于湖北省丹江口市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大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3年参加诗刊组织的青春诗会1984年写出组诗《中国画》《长江组诗》,广受关注1985年借调北京《诗刊》从事编辑工作,出版诗集《告别》《纪念》1986年始诗风有所转变,更为凝重,告别青春写作1992年赴英作访问学者,1994年回国,后调入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任副教授2006年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聘为教授,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写作的代表性诗人代表作品《在山的那边》、《瓦雷金诺叙事曲》、《帕斯捷尔纳克》、《回答》、《乌鸦》、《游动悬崖》、《纪念》等《采石工》答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和停顿。
2.感受采石工不畏艰难、坚忍不拔的硬汉形象和精神,体会作者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3.理解诗歌的意象,感悟诗歌宏阔的意境4.学习作品塑造形象的方法学习重、难点】1.理解采石工的形象及塑造形象的手法2.理解诗中“纪念碑”的含义授课学时:一学时【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一)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诗歌,通过自己的语言描摩、丰富采石工的形象2.分析采石工的劳动环境、劳动场面,感悟诗歌的主旨,理解采石工的形象及塑造形象的手法二)尝试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矿脉 ( ) 裸出( ) 搓手掌( ) 锤声( )凿子( ) 红褐色(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矿脉:裸出:固结:纪念碑:3.填空(1)本文选自 《星星》 ,作者 王家新 ,中国现代诗人1984年写出组诗《中国画》《长江组诗》,广受关注1985年借调北京《诗刊》从事编辑工作,出版诗集《告别》《纪念》1986年始诗风有所转变,更为凝重,告别青春写作,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写作的代表性诗人代表作品《在山的那边 、《瓦雷金诺叙事曲》、《帕斯捷尔纳克》、《回答》、《乌鸦》、《游动悬崖》、《纪念》等。
2)而他们不是看风暴的人/他们 搓了搓 手掌/便在山的前面 弯 下腰来/犹如做梦似的/他们开始 触摸 到/一个最 坚硬 的现实3)于是,锤声震响了/凿子在一寸一寸地 推进 /山岩 痛 成了红褐色/而未来的形体/正 不情愿 地从固结中显现二、课堂探究(一)探究问题1.把握结构:本首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请归纳层意 明确:一(1)采石环境 二(2-3)采石场面 三(4)采石精神2.阅读诗歌,分析诗歌塑造的采石工这一劳动群体形象①采石工的劳动环境怎样?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明确:诗歌描写了采石工的劳动环境,那是“矿脉的断裂处”裸出的“一层层岩石”,是“山连山的沉默”,是“坚硬的”岩石,弘阔、艰险、恶劣和寂寞的环境,反衬出采石工坚韧而伟大的形象②采石工的劳动场面又是怎样的?明确:诗歌描写了采石工的场面,他们“搓了搓手掌”便“弯下腰来”③一“搓”一“弯”,用形象化的动作,绘出采石工怎样的画面?明确:一“搓”一“弯”,用形象化的动作,绘出采石工不畏艰难的画面④用震响的“锤声”,“一寸一寸”推进的凿子,刻画出他们怎样的品质?明确:用震响的“锤声”,“一寸一寸”推进的凿子,形象地写出采石工的艰难,刻画出采石工的坚韧和顽强。
⑤“山岩痛成了红褐色”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痛”拟人手法,折射出岩石的坚硬,突出了劳作的艰难3.作者对采石工持何种感情?明确:对采石工充满的崇敬和赞美之情4.把握诗歌主旨:理解诗中“纪念碑”的含义①如何理解诗句“当他们再一次弯下腰来/我想起了/那些拔地而起的纪念碑”中的“纪念碑”?明确:句中的“纪念碑”具有双重含义表层含义:指采石工开采的石头成了纪念碑深层含义:象征意义,指采石工那坚韧不拔、与困难苦斗的形象和精神犹如耸立在群山之上的一座纪念碑②体会一“弯”一“起”动作的意义明确:一“弯”一“起”,两个相反的动作,对比强烈,造意奇特,“弯”是“起”之因,“起”是“弯”之果,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劳动群体精神和生命价值的崇敬和赞美二)归纳总结1.主旨这首诗通过对采石工劳动环境和劳动场面的描写,赞扬了采石工与寂寞、困难苦斗,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硬汉精神,充满了对这一劳动群体的崇敬和赞美,歌颂了劳动和劳动者的伟大,蕴含着诗人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深刻思考2.艺术特色境界阔大 意象鲜明 用语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