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每个特殊儿童提供适合的教育——随班就读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论文).pdf
3页A J O U R N A L O F M o D E R N 责 任 编 辑 : 屐 雷 蕾 随班就读 S PE Cl AL EDUCAT l oN 随班 就 读 现 状 分 析 及 对 策 思考 残疾 少 年儿 童是 一 个 特殊 的 群体 随着我 国特 殊教 育 形式 从 “ 平行 分 立” 转 向“ 融合 参 与”, “ 随 班就 读 ”的特 教模 式得 到 强力 推 行 但是 由于管理 、 师资等诸 多方 面 的原 因 , 目前的随班就读 现状不 容乐观 , 如何 提高随班就读 教育质 量 , 为 每一个特殊儿童提供 适合 的 教育 ,已成 为亟待 研 究解 决 的 问 题 一、随 班 就 读 现 状 及 成 因 ( 一 ) 随 班 就 读 基 本 现 状 1 . 随班 就读形 式得 到普及 , 残 疾 少年 儿童有 学可 上 自从 1 9 8 7 年 国家 正 式 推 行 随班 就读 以来 , 这 一基 于全 纳教 育 理念 的办 学形 式 , 因投 资少 、 见 效 快 , 方 便 就 近 入 学 ,易 于家长 接受 而得 到 全 面 普 及 ,它充 分保 证 了残 疾少 年儿 童都有 接 受教 育 的机会 ,有 力促 进 了义务 教育 的普 及 和提 高 。
笔 者 所 在 的福 建 省 宁化 县 , 1 9 9 8年 “ 普九 ”验 收时全县学龄残疾 少年 儿 童 入 学率 达 9 0 . 1 3 %, 2 0 0 8年 达 至 U 9 7 - 3 % 2 . 教育质量难 以保证 教育质 ● 赖伙 琪 量整 体 不高是 当前 随班 就 读存 在 的主要 问题 2 0 1 3年暑期 , 我们随 机抽 样 调查 了不 同类 型义 务教 育 阶段学校 的 3 0份随班就读 小学毕 业生《 成长 档案》 , 就其 中涉 及教育 质量 的操行 等级 、 学业 成 绩 、 适 应 能力指标等数据进行 了统计 数据 显 示 :操 行 等级 优 良率段 人 数 7 人 , 占 2 3 . 3 %, 及 格段 人 数 2 1人 , 占 7 0 % , 不 及 格 人 数 2人 ,占 6 . 7 % 学业成绩 ( 毕业考平均成绩 ) 及 格人 数 3人 , 占 1 0 %, 不及 格人 数 2 7人 , 占 9 0 % 其 中平均分在个 位数 的有 1 6人 , 占 5 3 . 3 %适应能 力 评价 较 强 的 3人 , 占 1 0 %, 一般 的 1 3人 , 占 4 3 . 3 %, 差 的 1 4人 , 占 4 7 %。
整体纵 向 比较有较 明显进 步 的仅 5人 , 占 1 6 . 7 % 3 . 教 育管理 流 于形式 , 随班混 读普 遍存在 特殊教 育说起来重 要 , 做 起来 次要 ” 是 目前 随 班就读 工作 面 临的尴尬 在学 校管 理方 面 , 大多数学 校没有成立随班 就读 工作小组 ,学校年度 工作计划 、 总 结未体现随班就读 工作 ; 在办学 设 施建设方面 , 很少有 学校建有 资源 教 室 ; 在科研 方 面 , 开展与 随班 就 读相关 的教 研活动也很少 ; 在教学 管理方 面 , 个 别化教育基本 流于形 式 ( 二 ) 随 班就 读 现状 原 因 分析 1 . 思 想 认识 不 到 位 部 分 校 长 、 老师认 为 , “ 普通教育都 抓不过 来 , 哪 有精 力抓 特殊 教育 ” 特殊 教 育工 作始终 没 有摆 在应 有 的地 位 在组织 机构上 , 市级 以下教育 行 政 部 门大 都 没有 专 职机 构 , 也 缺 少 专 职 的工 作 人 员 在 领导 层 面上 , 随 班 就读 质量 问题 还 未 提 到议 事 日程 特殊教育 教研 、 教改 还 是个 无人 牵头 、 无 人 主管 、 无人 指 导 的荒 芜领 域 。
不 少 教 师在 日 常管理 中并 没有 把 随班 就读 学生 看 作一 个 特殊群 体 , 而是 当作 “ 包 袱 ” , 缺少 用心 的投 入和 必要 的关 注 2 . 评价体系不科学 大多数学 校对 随班 就读学 生 的评 价 与普通 学生基本没有 区别 , 在随读生学业 成绩 纳入 教师考 核 方面 也 大都实 行“ 一刀切 ” 的政策 , 加上在涉及教 师切身利益 , 诸如 承担随班就读工 ! : 堂 堡 ! 随班就读 责 任 鳊 辑 : 展 雷 蕾 A J O U R N A L O F M o D E R N 作 的教 师 工作量 认定 等方 面 缺少 具体 的政策性规定 , 教 师对这些 特 殊 学 生教 育 的积极 性普 遍受 到 影 响 在实 际教学 中这些 学生往 往成 了烫手 的山芋 , 分 班时老师大 多把 他们 当作一个 “ 累赘” 虽然大多数 教师 会从 职业 道德 的 角度 以善 相 待 , 但 当经过 多次努力而 收效 不大 时 往 往 又会 置 之 不 理 , 以致 随 班 就 读 学 生 往 往 在 学 校 处 于 “ 边 缘 人 ” 状 态 。
3 . 教 师专 业 知 识 技 能普 遍 缺 乏 目前担任 随班就读教学 的教 师 大部分 毕业于普通 师范 院校 , 从未 学 习和接触过特殊教育 工作后 , 又缺 乏特殊教育培训 , 绝大部分 教 师 的特 殊 教育专 业 知识 和技 能 仍 是空 白在督导评估 时 , 我们就 j 类残疾 的名称 、 智残学生依程度 分 为 几个级 别等 极简 单 问题 询 问老 师 , 结 果 7 0 %以上 的老 师 不 能 正 确 回 答 4 . 教育策 略忽视 差异随班就 读学 生 与 普 通 学 生 在 学 业 基 础 、 心 理 状 况 、适 应 能 力 以及 行 为 表 现 等 方 而 都 存 在 着 明 显 的 差 异 , 面 对差 异 ,实际 教育 中却 没 有针 对 随 班 就 渎 学 生 的 教 学 大 纲 、 补 充课 程 教学要 求一样 、 教学 内容 一样 、 教学 方 法一样 、 教学评 价 方 法 一 样 , 这 种 注 重 统 一 性 、 忽 略 差 异 性 , 强 调共 性 、 忽视 个性 的教 育 策略 , 严重 影响 了随班就读 教育质 量 的 提 高 。
二 、 改 变 随 班 就 读 现 状 的 对 策 思 考 ( 一 ) 构 建 基 于 融 合 教 育 理 念 的 支 持 保 障 体 系 没有 政府的支持 , 没有教育 主 管部 门的重视很难 办好 特教事业 ! ! ! : 只有政 府重视 了 ,资金到位 了 ; 教 育主管部 门出力了 ,管理到位 了 , 特教事业才能 办好 同样 , 构 建一 系列基 于 融合 教育 理念 的支持 保 障体系 , 对 于改 变随班就读管 理 的 现 状 至 关 重 要 1 . 健 全 组 织 机 构 强 而 有 力 的 组 织 机 构 是 做 好 随 班 就 读 行 政 管 理与业务 管理的关键 依 据《 义务 教 育法 》 “ 义 务教育 阶段 残疾 儿 童 应 该实 行县 级人 民政 府 或县 级行 政部 门为主的管理体 系” 的规定 , 建 议在 县级 教 育行 政 主管部 门设 立 特教管理机构 , 负责全县 随班 就 读 的监 督 与 管 理 学 校 要 明确 一 名 副 校 长 、 教 导 主 任 具 体 负 责 , 成 立 由分管领导 、 有 关教师 、 班 主任 、 学 生家 长组 成 的随班 就读 工 作领 导 小组 。
以特殊教 育学校为依 托 , 成 立 县 级 特 殊 教 育 指 导 中心 , 承 担 随 班就读] _ 作 的指导 、 管理 、 培训等 , 使 之成 为教 育行 政部 门的“ 参 谋 部 ” , 特教 学校的“ 发展部 ” , 教师家 长 的 “ 服 务部 ” 2 . 完善评价体系 评价是指挥 棒 , 支 配 和 引 领 着 教 育 教 学 的各 项 活 动环 节 对 随班 就读 学 生 的评 价 应 做 到 形 成 性 评 价 与 终 结 性 评 价 相 结合 , 定性评价 与定量评价相 结 合 ,突 形成性评 价与定性评 价 , 采取多元化综合评价形式 除学习 成绩外 , 随班 就读 学生是 否参 加学 校 的各 项 活 动 , 对 待 同学 、 老 师 、 家 长 的 态 度 , 课 堂 纪 律 、 进 步 情 况 等 也 应 纳 入 评 价 要建立好 随班就读学 生档案 , 为教师 提供 其他 评价 手 段无 法提 供 的 随班就 读学 生个 性 发展 的信 息 随 班 就 读 学 生 评 价 切 忌 与普 通 学 生统一尺度 , 以致 挫伤他们学 习 SP E CI AL E DUCAT l oN 的积极性 。
对普 通班教师承担随班 就读工作业绩 的评 价 , 应采取 双线 评价方式 随班就读学生 的考试成 绩纳入教师业绩考核 , 应 降低要求 , 采取一个科学 的计算 比例 如采取 随读 生最 终成绩 = 该生 考试 成绩 + ( 班级 平均 成 绩一 该 生 成绩 ) - 2的 形 式 , 让 教 师 既 不 放 弃 对 这 类 学 生 的学 业 辅 导 , 又 不 至 于 让 随 读 生 的 成绩 成为教师绩效考核 的负担 , 从 而有信 心承担随班就渎教学 ¨r 作 3 . 加强师资 队伍建设 缺乏必 要 的随班 就读 师资 力量 是 当前 随 班就渎最薄弱 的环节 培训和建设 一支具有 奉献 精神 和 一定 专业 知 识水 平 的师 资 队伍 是 当前 提 高 随 班就读质量 的重点 其培训可采取 以下 几 种 方 式 : 一 是 举 办 特 教 教 师 培 训 班 , 利 用 暑 假 集 中培 训 新 卜岗 的教 师 ; 二 是 中小 学 教 师 继 续 教 育 开设特殊 教育必修课 , 全 员培养 在 岗教 师 ; 三是在师 范院校开设 特殊 教 育公共课 , 在源 头上解决特 教教 师培养问题 ; 四是 充分发挥特 教学 校 的 骨 干 作 用 , 成 立 随 班 就 读 巡 回 指 导 小 组 , 定 期 下 到 各 随 班 就 渎 学 校 进 行 具 体 业 务 指 导 ; 五 是 将 特 殊 教 育 纳 入 校 本 培 训 和 通 识 培 训 , 通 过 自培 方 式 进 行 培 训 。
( 二 ) 探 索 基 于 因材 施 教 的 教 育 策 略 每个学 生都是独特 的个体 , 就 像 世 界 卜没 有 两 片 相 同 的 树 叶 既 然 每 个 学 生 的 禀 赋 、 兴 趣 、 爱 好 和 学 习基础都存在这样那 样 的差异 , 就 不 能 用 统 一 的 教 育 模 式 和 教 学 策 略去教育学生 , 融合教育 的基 本 理 念 和 目标 就 是满 足每 个 学 生特 殊的教育需要 , 为每一个有 特殊需 求的学生提供适合 的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