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课堂实录与评析.doc
8页<<三角形边的关系>>课堂实录与评析忻城县实验小学 陆艳敏[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2页例4[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直观操作活动,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感受动手实验是探索数学规律的途径和方法3.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比较、分析中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难点]: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理解[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不同长度不同颜色的小棒及实验报告单[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新课,在比较中产生认知冲突师:同学们,今天陆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好朋友,大家想认识她们吗?生:想师:让我们倒数3个数,请她们出来吧!生:3 2 1师:瞧,她们跑来了师:这双胞胎姐妹想要进行一场夺旗比赛,我们来猜一猜谁先拿到红旗呢课件动画演示)师:姐姐说:“哈哈,我拿到红旗啦!”师:妹妹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长度要比你远一些师:你们认为公平吗?为什么?生:师:姐姐跑的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而妹妹跑的是三角形两条边的和,根据刚才大家的判断,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要比第三条边大,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有这样的关系呢?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边的关系。
板书:三角形边的关系【评析】: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三角形,也在实践中发现了教学问题,有了认知冲突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唤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为发现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和认知环境二、合作探究,在比较中初步感知规律1.师:我们回忆一下什么是三角形?师:(课件出示三角形)师: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师:同学们想一想,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和三条边的什么有关?生:长度2.师:那么究竟怎样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怎样的三角形不能围成三角形?现在我们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在实践中发现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奥秘吧学具袋中有3厘米,4厘米,5厘米,6厘米,7厘米,8厘米,9厘米,10厘米,11厘米的小棒及活动记录单出示活动要求:(4人小组合作)小组长记录员(1)摆一摆:任意取3根小棒,看看能不能围成三角形2)记一记:将小棒的长度及摆的结果记录在活动记录单上3)算一算:把任意两边的和加起来,再与第三边比较用算式表示)纸条的长度(厘米) 能否摆成三角形 算一算:把任意两边的和加起来,再与第三边比较用算式表示) 我的发现: 【评析】: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学生在“围”三角形的操作实验中实现的,因此在学生正式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有意设置充分的动手操作,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强化学生对“围成”的理解,起到除障引路的作用,既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又让学生在高昂的学习兴趣中学到知识,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3.小组汇报(投影仪展示学习成果)师:我们先来汇报能围成的情况你选的是哪几根小棒?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能否围成三角形?学生明确:生:6,7,8;能围成三角形;师:还有能围成的情况吗?生:8,11,11;能围成三角形;师:接着汇报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生:4,5,9;不能围成三角形;你们同意吗? 生:3,6,10;答案不同,学生小声争执;师:对这题同学们持有不同意见,那么到底能否围成三角形呢?我们来看看媒体动态演示)师:预测一下,这两条边能首尾相连吗?为什么?生:“不能,当两条短线搭到一起,挨上了,就变成一条线段,与第三条线段重合或是平行”师:孩子们真聪明,还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媒体演示完)师:“还有人认为能围成三角形吗?”【评析】: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讨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在学生发生争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这一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主动获取新知的实践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真正的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意识4.对比观察,主动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师:通过探究,我们发现不是任意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三条线段要符合怎样的长度才能围成三角形呢?师:我们观察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他们有怎样的关系?生:发现两条边相加的和大于第三条边。
师:很好,这位同学能够把两边合在一起,跟第三边去比较,发现了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列式表示出这种关系?6+7>8, 6+8>7, 7+8>68+11>11, 11+11>8师:有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下面这两组边(4,5,9)(3,6,10)中也有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情况,怎么就不能围成三角形?学生思考后归纳总结:必须符合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的条件才能围成三角形课件演示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师:我们能用个词语来描述这样的要求吗?(无论、任何、任意)谁来说说‘任意’表示什么意思?师:所以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学生齐声说)板书: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师:我们利用比较的方法找到了围成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原因又是什么?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3+6<10,这两边的和小于第三边;4+5=9,两边的和等于第三边;师:所以只要比较两条比较小的线段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条线段的情况就不能围成三角形评析】:教师通过设疑、操作、交流、讨论、分析和比较,帮助学生对第一个条件形成清晰化的认识,随即再引导学生追因思考,帮住学生认识到围成一个三角形需要满足三个条件,这样教学符合了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能帮助学生全面深刻的认识三边关系。
三、灵活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师:刚才我们学了任意两边和大于大于第三边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我们来比比看,谁判断的又对又快1. 抢答题判断每组小棒能否围成三角形,独立完成后集体修正师:我发现有些同学判断的很快,你们是怎么判断的?(把两条短边的和相加看看是否大于第三边)这样判断行不行?为什么?(如果两条短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了,那么一条较短的和一条长的边相加的和就一定大于第三边)也就是说只要两条短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就等于满足了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师:你们不仅掌握了判断三条边能否拼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且还找出了最佳的判断方法从这里可以看出,只要同学们肯动脑思考,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论评析】:在基础训练题型的练习中,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 学生在用三个条件判断的基础上进行一组判断比赛,迫使学生思考简单的方法边学边练的方法,使得学生对三个条件的判断比较熟练,点拨激励下,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简单易行的判断方法,把三个条件优化为一个条件,并对两种判断方法的等价性进行了合理的解释2.火眼金睛辨对错师读题目,生快速用手势判断)(1)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不一定大于第三边 ( ) (2)用2cm,3cm,4cm,的小棒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 (3)在整厘米数围成的三角形中,其中一条边长3cm,另外一条边是5cm,第三条边可以是9cm ) 3. 有两根长度分别是4厘米和7厘米长的小棒要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小棒的长度范围是( ) 想:4+( )﹥7 , 所以最小是4 4+7=11 ﹥( ),所以最大是10 长度范围是:4——10 四.课堂总结,体验收获师:很高兴跟同学们度过了愉快的一节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有怎样的认识?能说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吗?4.拓展延伸:小小设计师如果我们选择了两根4米长的斜梁,那横梁的长度可以是几米?(保留整米数)【评析】:在练习中及时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同时在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对知识有更加完善、全面的认知,练习的设计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层层深入,既巩固了新知,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