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2023年《听潮》教学设计.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lm152****8155
  • 文档编号:266815526
  • 上传时间:2022-03-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82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2-2023年《听潮》教学设计《听潮》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通过描写大海的雄壮美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感知大海平静时和涨潮时的情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描摹景物的方法,体会写景壮物作用  重 点  紧紧抓住“听“字,体会作者描摹声音和通过想象维妙维肖地写出大海情态  的表现手法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朗读指导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录像机  教 学 过 程  一.初读课文,借助注释和词典,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按描写的内容,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开头~“妻欢心地呼喊着说”)  交代了听潮的时间、地点、心情  第三部分(“大海上一片静寂”~“血腥的浪花泼溅在……”)  分别描写了涨潮前、涨潮初起、涨潮达到高峰时的情景,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第三部分(“彦,这里会塌了!”~最后)  通过对话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热爱大海的感情  一.重点诵读第二部分,找出课文中描写大海涨潮前后情景的内容,领悟这些描写如何体  现出“听”的特点  分析海潮变化的过程,说说它们可分为几个画面  1.沉睡图:涨潮前的平静状态  作者抓住“静”的特点,多侧面、多角度地进行描写,“静寂”、“吻”、“沉  吟“等词句,写出了涨潮前的静谧,“那声音仿佛是……,又像是……;像……”  更出神入化地表现出宁静温柔的特点,而这一切全是通过听觉发挥丰富的想象  力来表现的。

      作者还运用通感手法,为我们描绘了海浪声音的温柔、芳醇和轻  微,创造了一幅如诗如画的大海沉睡图  2.渐醒图:涨潮初起时的涌动状态  3.怒吼图:涨潮高峰时的汹涌状态  二.作业:1、把2 、3图分析整理  2、熟读课文  第 二 教 时  一.继分析海潮变化过程 图2、渐醒图  涨潮初起时的涌动状态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抓住大海渐醒渐烈的动态,维妙维肖地描绘大海的“涌动”状态惊醒”、“汩汩”、“吐着气”、“奏鸣”等词写声音,而对初醒时的情态也是根据声响加以想象而描绘出来的  图3、怒吼图:涨潮高峰时的汹涌状态  涨潮达到高峰时,作者的想象驰骋千里,各种音响,各种动态,像千军万马的疆场,像你死我活的搏斗,血雨腥风,怒吼厮杀,感情发展到高潮各种声音,无一不是“听”出来的,因而一个“听”字是全文描写的灵魂  二.找出文中的拟人句、排比句、比喻句,体验这些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拟人手法:“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生动写出大海轻微起伏,发出轻声的特点,富有人情味地表现大海仿佛在轻声低吟诗歌的情态  比喻手法:“我们脚下的岩石上就像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着,而且声音愈响愈大起来”形象写出了海潮初起时波涛声清脆悦耳、动听激越的状态。

        排比手法:“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作者把海潮声比喻为各种声音的同时,运用排比手法,突出了战鼓喧天,呐喊厮杀的悲壮气势,充分表现出海潮轰轰烈烈,雷霆万钧之势  三.朗读优美语句(形式自由)  四.归纳小结  作者对大海的描绘,饱含着他人生的价值取向和立世态度,因此在作者笔下大海的狂暴凶猛都成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本文通过对大海涨潮前后的情景的描绘,热情讴歌了大海的雄壮气势和伟大力量,表达出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赞美大自然伟力的思想感情  五.作业《听潮》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听潮》这篇抒情散文,以“我”和“妻子”观赏大海的落潮→涨潮→高潮为线索(详细描绘了这三种状态的大海),以欣喜之情为基调,以“听”字统领全文,贯穿始终落潮写静,涨潮写动;静时柔情脉脉,动时雄健奔放,刚柔相济,相得益彰  作者对大海的深情,融注在各种景物中,以物我交融来抒发赞赏之情本文为我们描述了三幅大海图,即海睡图、海醒图、海怒图,不管是轻描素抹,还是浓墨重彩,字字含情;不管是激昂高亢,还是轻缓舒徐,句句有意情与景融为一体如月下大海,波光闪闪,浩渺无垠,那么恬静,那么柔美,那么圣洁,似乎远离了尘世的纷扰。

      他们虽然“一句话也没有说”,但那喜悦之情,真可说是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这种宁静、安祥、温柔、亲昵,是一种静谧之美当大海掀起洪波巨浪,“响雷般地怒吼着”的时候,妻惊叫了,“战栗了”真是物我交融,情与景糅合在一起了这是伟大的乐章”“来的时候凶猛,去的时候又多么平静呵!一样的美!”在写海潮的整个过程中,既写景物,也写感受,使情景含一心随潮动,情随潮迁,海潮起伏,也如作者心潮起伏,内情与外境达到完美的结合  写作特点:  1、动静结合,以静衬动  作者在写看潮之感时,不是直接写海潮上涨,海浪汹涌的壮观,而是由近及远,描绘宁静的夜海景色,渲染出“静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气氛,以静衬动,使海涨潮的动景更为壮观  2、抓住特征,描绘海潮  作者抓住海潮汹涌澎湃的特征,先写潮涨的声音、情态和性格;然后从声、光、色、形等方面来描绘渲染;最后重笔描绘涨潮达到高潮时的雄伟气势和惊心动魄的奇观开始写海在沉吟,像是情人的蜜语,微风拂过琴弦继而钟声惊醒了海的酣梦,“我们脚下的岩石就像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着,而且声音愈响越大起来海自己醒了”“岩石也仿佛渐渐战栗,发出抵抗的嗥叫,击碎了海的鳞早,片片飞散接着“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声音也就越大了。

      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作者就这样,抓住海潮的特征,以各种声音来写海潮涨落的各种情况由小到大,由舒缓到剧烈,层次井然,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3、多种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  本文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方法来描写海潮的声音、情态与性格  ①拟人:作者在写潮涨潮落时,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海睡熟了”“惊醒了海的酣梦”“海终于愤怒了”,把海的不同情态写得非常鲜明、生动,同时增加了文章的感情色彩又如描写海潮的声音,“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等等  ②比喻:  首先用多种比喻来描摹同一事物如:“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  其次,用多种比喻描摹一件事物的几种状态如:“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蜜语那样芳醇;甜美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比喻海浪声音渐渐不闻,直至杳然无迹)  ③排比:在描绘波峰迭起,浊浪排空,震耳欲聋的涛声时,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排比,如“声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

      这种交响的声音,增强了语势,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千军万马的疆场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写景抒情的写法  2、学习借助修辞手法写景抒情的写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海,向往战斗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是作者怎样抓住景物,运用修辞抒情的  四、教学思路设计  1、大屏幕打出大海画面,将学生带入大海,直观形象地引入此课  2、配乐朗读,大屏幕打出思考题:  ①勾画出作者听到的声音;  ②讨论,海潮声响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大海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声乐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情境,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大海动、静之美  三幅图(课件)  明确:主要通过学生的读,再借助课件,使学生理解这部分课文的内容和写作特点,以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  第一幅图:海睡图  明确:这部分作者抓住了大海落潮时的特点,突出了“静寂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围绕着“静”,文章是从两方面形象描写的:  ①抓住海面上的景物,先从静态描写(电脑显示,海睡图:波浪、月光、灯塔上的红光,以颜色为主)  ②其次,动态描写:抓住海的声音,调动了人的视觉、味觉、听觉等各种感官,运用拟人、比喻,侧面突出大海“静”的程度。

        ③以大海周围的景物为衬托,写了大小的岛、星星,运用拟人的修辞,再次把大海熟睡的“恬静美”推进一步,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这是一幅清丽、温柔、恬静的“海睡图”  第二幅图:海醒图(电脑显示)  声音:汩汩、谁在吐着气、铃子、铙钹、钟鼓、奏鸣  情态: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修辞拟人)  第三幅图:海怒图  明确:这部分借助课件“海怒”和朗读,了解作者主要刻画了海浪和岩石两种景物,完全通过联想对所听到的潮音,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从而突出大海“愤怒”时的特点  问:这三部分你最喜欢哪一部分,随着老师的启发引导,估计有一部分学生喜欢“高潮”这部分,这段哪个词用得好?同学之间展开讨论,探讨理由,教师做适当肯定  明确:“千军万马”用得好,突出阵容宏大,气势磅礴  “混战”用得好,尤其是“混”用得更好,突出了战斗的激烈程度,我们似乎看见在旌旗飘飘,战鼓阵阵的战场上,英姿飒爽的勇士挥舞着锋利的武器同敌人进行生死博斗,从中使每个同学感受到战斗的气氛,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4、三幅图连接起来,整体感知,大海由静到动再到怒的特征并聆听一下它的声音,由小到大,由微微的水流声到震耳欲聋的怒吼。

        5、总结扩展  明确:这节课,我们运用朗读法,借助电脑课件,深入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学会了描写景物抓特征,用修辞的方法,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学会运用  6、练习(修辞的运用)  电脑课件《听潮》教学设计3  教学要点:  1. 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法描写景物的写法  2. 体会本文融情入景、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3. 理解作者歌颂大海的思想感情  4.以作者对“海潮音”的审美情趣感染学生  5.领会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海潮的艺术效果  6.进行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学设想  1.这是一篇借景抒情散文作者对潮声的描绘特别突出,作者的心潮也随着海潮起伏,教学时就要抓住描写潮声的不同和海面的变化领会作者的审美情趣  2.本文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朗读训练与教材分析结合进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有不少歌颂大海的文章,有的赞颂它浩瀚无垠,包容万千;有的赞颂它巨浪滔天,无坚不摧;有的赞颂它深透奥秘,令人`遐思神往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也是讴歌大海的文章《听潮》(板书)潮,即海潮,是海水受到日月的引力定时涨落的现象。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给我们描绘了潮涨潮落的海,让人感受到大海的伟大力量和它的雄壮美  二、整体把握  1、 先审题,为什么用听潮,不用观潮?  用声音塑造形象,因为是在晚上  2、 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听的内容?(第4段算不算听潮的内容?为什么?这是平常涨潮的情况)  3、 默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时间段,迅速找出标志语,将听潮过程切分画面  第2课时  一、 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听潮》这篇课文进行了初步感知,先来进行检测:  (一)字词  (二)将听潮过程切分为哪三幅画面?  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分析作者听潮的过程、听潮的心情  二、深入研讨  (一) 师范读潮来前一部分,考虑:  1、 此时海的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静寂)  2、作者用哪些景物来表现静寂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比喻)  3、 本文除了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之外,还从多角度描绘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