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08生命不能承受之鲁莽.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531285475
  • 上传时间:2023-09-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2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复旦黄山门事件反思【事件回放】 12月12日,由复旦大学10名在校生、4名校友与4名校外人员自发组成的“驴友”团在黄山登山探险时迷路,被困悬崖边12月13日,被困“驴友”获救,年仅24岁民警张宁海在给一位复旦女生让路时跌落悬崖不幸牺牲复旦学生获救之后言行被指冷漠和市侩、让人心寒引发争议生命不能承受之鲁莽校园网不谈哀悼谈公关,市侩气息让人心寒获救的复旦学子在脱离黄山的危险山崖之后,却令人目瞪口呆地在复旦吊诡地一度坠入了道德的深谷☆ 草率探险的行为 ;☆ 在明知民警因此事牺牲后,依然谈笑风生的冷漠态度 ;☆ 随后被逐一曝出 的“登协夺权论”“复旦公关控制”论一个生命的逝去,换来的不是复旦学子的反思和感恩,而是在校园BBS上大谈面对媒体如何公关、登山社谁来掌权以及“你们就该为纳税人服务” 冷漠的言论,让人愤慨不已!他们在微博里提到, “要学学危机公关,经过这次,登协就是你的了”, “学校应该趁此机会将安徽以前的关系巩固起来,民警的追悼会可以有一些校长或副校长参加,争取生源和巩固其他关系他们还提到,“你要学着去建立秩序,去控制老人,去协调关系,去利用资源他们甚至谴责学校对新闻媒体的控制力有所下降,建议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多去几家报纸,多占领阵地。

      他们唯一没提到的是关于这位年轻民警的事情,甚至连一句哀悼都没有 有什么比一个年轻生命的凋零更加让我们感到惋惜!有什么比一次恋爱更加让人感到甜蜜?有什么比承欢父母膝下享受天伦之乐更让人感到温暖?这一切,年轻的警察张宁海都将无福消受重生的学子,生命虽然获得了拯救,灵魂却在张宁海坠落的瞬间毁灭殆尽真正的救赎,并不是指有多少系领导参加了追悼会,而是心灵深处对生命的真正敬畏那些生的学子,你们能否对生命多一丝敬畏呢?敬畏死者,其实也是对自己人格最大的敬重 在他们的反思中看不到一丝对生命的敬畏没有一句对民警张宁海的哀悼,没有悲伤也没有眼泪,更没有反省他们把责任推到公共设施上,推到民警身体孱弱缺乏锻炼上,唯独没有反躬自省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没有经验过检讨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这些饱读过圣贤书的准精英居然连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都不懂——而在他们的对面,张宁海的父母却一再要求媒体,不要对这些孩子过于苛责两边鲜明的对比,无疑让这种局面雪上加霜愿复旦获救学子都能从道德峡谷里走出来 队员唐清威说,他首先想写一个技术总结帖,这是历次山难后都要做的事情,也是反驳网上对他们的线路、装备、天气考虑的质疑当时想到的多是活人的教训,而没有去想一个生命的消失。

      参加完追悼会后,队员侯盼代表18个人写了一封名为《迟到的道歉,一直在行动》的信,承认自己错了在信中,他形容自己的时候,用了“寡廉鲜耻”、“自私自大”、“膨胀无知”等等语言侯盼说,用这样的形容词来描述自己,并非是受了网络上评论的裹挟在信中,他希望为张宁海的家属做三件事:捐款; 定期探望二老;定期拜祭张宁海烈士并为张宁海就读过的中学建立贫困生助学基金 唐清威在个人主页上则更新了状态:我们会默默地去做,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以后,如果大家还关注这事,我们再回头看,希望大家给我们点时间宁海的父母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18个人会用心去对待队员周飞,在博客上写了一篇《走错路的黄山》总结了这次灾难:“我们的轻浮和虚妄开启了一场风暴,最终吞噬了一条鲜活的生命,这自然成为我们道义上永远不可卸下的责任逝者已矣这次灾难本有无数种理由可以避免,但它却发生了复旦学生的探险行为鲁莽而不负责任,获救之后的言论冷漠而让人心寒在逝去的生命面前,我们需要反思,为了防止悲剧再一次发生,这是哀悼亡者最好的方式大学之大, 在于责任与梦想一起因去黄山探险迷路而引发的“黄山门”事件,激起了网友对复旦学生的质疑和谴责,也将百年名校复旦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事发一周以后,12月21日下午,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和学生委员会代表大会的部分学生代表进行了零距离交流,首度公开评论黄山事件:“大家要把社会上的各种批评看作是对复旦现状的不满,也要把这些批评看成对我们学校的更大期望 杨玉良表示:“我们应当遇事冷静,但是不应当遇事冷漠,冷漠就是无论事情跟你个人关系大不大,你都采取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直至突破了社会公认的道德底线人不是计算机,人是有情感的,人做任何事都会带着情感,而所有的情感都必须在人类社会的道德底线之上但是要知道,情感不是情绪,情感是在公共道德条件下应该拥有的类似于亲情、友情等的真情实感如果你丧失了情感,你就会用一些貌似理性的态度掩盖了你真正的判断力,你就会变成一个冷漠的人 此次的复旦黄山事件,网络在传播消息以及表达网友不满方面,表现出了极强大的力度杨玉良说:“网络是一个现代工具我不评论好坏,我把其当作一种技术,大家知道技术是双刃剑,比如核能,在一个技术主义盛行的时代,成功率在提高,你搞一个导弹我搞一个反导弹,纯粹是技术主义,忘记了人类世界里还有精神和人文他呼吁说:“请大家在使用各种技术手段的时候,认真思考其利弊只有这样,大家才会成为不让社会误导走上歧途的人。

      学生应“纯真”不应“世俗”“世俗”和“纯真”,是杨玉良校长在讲话中两个关键词世俗”,其实指的是犬儒主义,今天的中国大学,在权力与金钱的压力和诱惑下不断妥协,犬儒盛行这里的“纯真”,应是指理想主义理想主义本是大学精神之所在,如今在国内大学却日渐消弭杨校长在这里的讲话,使得全社会对于复旦学生黄山探险事件的反思,真正上升到重新审视高等教育和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高度杨玉良自我反思说:“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大学里的各种活动我一直要求团学联、员,包括社团要审视自己平时的各种活动,要考虑举办这个活动对培养学生有什么意义我们搞各种活动,首先要审视培养学生什么东西,这是很重要的不要在学生里头灌输一种思想:想方设法去当官、去投机,如果学生中的选举也和社会上一样,胡乱拉票、行贿,那这对学生是一种伤害可当我们的高等教育和整个社会把每一分成绩、每一个活动都细化成标准,联系到学生的奖学金、就业时,作为精英中的精英的名校学生也自然对此研究透彻,乐在其中,乐此不疲他们越来越精于市侩的算计,而不再关心这个世界和自己的理想,只关心成绩,只关心参加社团组织活动是否有利于自己的仕途、钱途因此爆出的学术造假、腐败甚至互相倾轧、背叛的丑闻层出不穷。

      理想主义的死亡是大学世俗化的根源今天中国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是什么?每个人或许都有不同的答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不会是网上流传的那些来自世界名校,关于哲学和艺术的公开课在权力崇拜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就把考公务员当做自己的人生“理想”,把进学生会当做自己的第一个大学“理想”;在物质诱惑下,不断地考取更高的应试分数、获得更多的各种认证,也只不过是为获取找份更赚钱工作的敲门砖蔡元培认为,大学并不是贩卖毕业文凭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理的机关而中国的大学就是在“经世致用”价值观的引导下,不断地强调“有用”,却失去了大学本该拥有的理想主义,而这也是导致大学风气不断趋利,越来越市侩的根源逝去的生命面前,反思大学生的责任与理想灾难的价值在于,每一次灾难过后,人们能够从中吸取教训,并获得进步为什么网民会愤怒?因为不能任由一个生命逝去却任何反思都没有但是反思绝不仅仅止于追悼会而已网民对大学生的指责源于对这个群体的失望,因为大家相信,大学绝非仅仅为了培养一个未来的官僚或对生命冷漠的市侩之人大学生需要责任与担当,光荣与梦想大学是如何丧失理想的?自1977年恢复高考后,中国的青年仿佛看到了自己充满希望的人生。

      社会逐渐解冻,物质生活尚未摆脱粗朴贫乏,青春的激情却四处洋溢开明的环境赋予了这整整一代年轻人与他们的前辈后辈全然不同的理想,他们反思传统、放眼世界,他们立足当下,全心全力地探索现实与未来校园中的自由风气在暌违了数十年之后竟又逐渐生成但如今,要是称呼一个大学生为“天之骄子”,恐怕是要引来路人侧目的——在完全出于实用目的的教育下,他们早已泯然众人,不再是一个特殊群体,在他们像簇新的螺丝钉一样出厂被推向社会时,甚至连基本的独立思考能力都不具备 政治威权和实用主义让理想主义从高峰跌落谷底犬儒化在当前的表现之一就是对权力的追逐和依附自由、求知的氛围不在了无论是公共还是非公共的学者都越来越多的向权力靠拢,以牟取更大的利益学生会、团学联的干部成为学生趋之若鹜的对象,公务员报考人数一再刷新记录,成为大学生们心中最理想的工作没有自由,没有理想,只剩下对金钱和权力的追逐,大学精神在犬儒主义中渐渐沉沦理想死了学术脏了自由不见了并不是青年学生自身的过错,社会既然如此,大学又如何独善其身?时代把学子们塑造成令人尴尬的样子,指给他们一条通往房奴、车奴、失业族的道路,叫他们狼奔豕突,明明茫然无措,却又好像满怀希望 适应社会的焦虑成了大学犬儒盛行的堂皇理由大学校园里的青年学子们,从中学时“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朴素心态,到选择专业时以“是否好就业”为导向,选课时以是否有用为考量,考虑的都不再是学识修养和人格的完善,而只是学好外语、计算机和一门专业技术,为将来的出国、就业等等最现实的问题做最实际的打算。

      学这个有什么用?”是这个时代大学生最自然最平常的反应今天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巨大的生存压力,即使是名校的学生也难以避免焦虑之下,争分夺秒地锻炼自己的“社会能力”成为每一个优秀学生的选择另一方面,社会权力崇拜和普遍腐败的事实,也早已通过各种渠道耳濡目染,在社会基本价值判断缺位的情况下,社团,学生组织不再只供满足个人兴趣和责任感,更多的成为不择手段,不论是非的权谋游戏的演兵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网络上流传的美国大学公开课视频,让很多的中国人第一次直观感受到了美国大学教育这些公开课谈正义,谈幸福、谈死亡、谈艺术……它没有去教学生怎么赚钱,没有教学生如何玩弄政治,但是学生们乐此不疲,老师们更是激情洋溢,这些课程和背后的追求将使他们都受益终身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真正的哈佛乃是一个“无形的、内在的、精神的哈佛”,这就是“自由的思想”与“思想的创造”它以超越实用性的长远眼光致力于文理融合的“通才教育”,致力于唤起对新思想新事物的好奇心,鼓励自由探索、自由审视、自由创造,并因此而奠定了它的名望和深厚根基——崇尚理性与自由,学习来自西方的大学精神培养人格健全的现代公民,需重拾理想主义只有人格健全的公民才能懂得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自处。

      而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公民,离不开理想主义当代的大学,不仅要传播知识,追问真理和意义,而且要有引领时代的价值理念,对人类的前途命运抱有终极关怀今天大学的重建就是理想的重建从回归大学的本源及反对功利主义取向的要求来说,大学需要有自省意识,对自身的本质和现状进行系统反思和深刻批判,不断培育和养成“非功利性”理想主义,使之成为大学的核心理念[士不可以不弘毅,人文精神复兴是中国大学的真正光彩大学精神与知识分子精神有着天然的同构性和共通性,大学文化的公共性特征主要是通过知识分子公共情怀体现出来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公共情怀和忧患意识的经典表述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以知识分子为核心的大学,应是社会公共理性的提倡者和捍卫者大学自诞生起,对人类的贡献是任何其他行业和机构所无法比拟的蔡元培曾多次强调,“有良大学斯有良社会”人文精神与公共关怀,是优秀的典范性的大学不可或缺的内在标准复旦大学校长在讲话的最后同样谈到了“精神与人文”,但愿当代中国大学能够认同并笃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还是年轻人姚国华先生曾痛言:“大学已沦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