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之教学方法及过程的设计3300字.docx
23页浅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之教学方法及过程的设计3300字 浅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之教学方法及过程的设计作者:姜永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790 更新时间:2013-4-12【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价能力、反思能力、资源开发与创新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改革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与教学模式的学科型或纯技能型的偏差式教学,拓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相关的必备文化基础与理论知识学习,积累相应的技能操作体验尤为重要为此我们选择了以学生技能、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为加快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步伐,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充分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学特色探索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近年来,职业教育战线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进行教学理念的研究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上,教师不可能照搬那些关于教学方法的训诫与教条,教学方法即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法,是二者有效组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各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取最合适、最实用的教学方法其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为一种颇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
结合实际谈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之教学方法及过程的设计一、理实一体化教学(一)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不好教学环节,或只是形式上的“理实一体化”教学,那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耽误学生的学习二)即“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验及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听课与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形象和抽象交错出现由此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一体化课程模式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则要求课程中一个个教学单元均由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两部分内容组。
三)该教学模式旨在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融为一体一方面,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实训教师的理论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教师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技巧,打破教师和学生的界限,教师就在学生中间,就在学生身边,充分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学特色探索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这种方式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边学边练边积极总结,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二、理实一体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主要是“听中学”和“看中学”学生听教师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者,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录像,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而理实一体化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真正实现师生间的“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学特色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独立探索为主,教师启发、点拨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的过程,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在动手、动口、动脑和“做中学”、“做中教”、“用中学”的协作中,发展他们的个性和能力。
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发现者、参与者、探索者,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以机械专业《电工技能与训练》课程为例谈谈“理实一体化”教学方与过程的设计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环节“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有理论讲解,有操作示范,还有操作训练,与简单的站讲台上理论课有很大区别,也不是简单的理论和实践的堆砌是“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所以,教学过程设计是上好课的关键所在,应遵循以下环节:教学目的:掌握哪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讲授和操作示范、学生分组、操作训练、巡回指导、技术纠正、安全事项及注意事项等等这一部分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认为应从以下八点加以考虑:(1)课前准备:教学设备、工具、量具等2)教学课时安排:节间的时间安排要尽可能详细,以提高时间利用率3)教学过程组织:(4)如何选择教学场地、教学设备及工具、量具5)教学过程编排:先操作后讲解,还是先讲解后操作?对于教学难度大的内容尤为重要方法更容易掌握该部分内容6、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随教师一起拆装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强调安全及注意事项7、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反复练习拆装,并对照书本,仔细研究分析教材内容。
8、教学评价——当堂进行教学测评:A、口试:教师提问学生口答例如:教师问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主要由哪几大部件组成?学生回答:定子(定子铁心、定子绕组和机座组成)和转子(转子铁心、转子绕组和转轴)组成B、笔试:教师发给学生提前打印好的试卷例如: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拆装步骤?学生答完试卷后,当堂交试卷,教师批阅后马上讲解1)准备好拆卸场地及拆卸电动机的专用工具2)切断电源,拆掉电动机与电源的连接线3)卸下地脚螺栓4)卸下连接线5)做连接线正反面标记,记录连接件端盖的距离6)卸下风罩和风扇7)卸下前轴承外盖和前端盖8)卸下后轴承外盖和后端盖9)抽出转子10)将前后端盖、轴承、轴承盖分别做上标记11)将所拆的零部件按顺序排列在桌上C、现场操作技能测试教师指定一位学生按教师讲述和演示的拆卸操作顺序,拆卸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拆卸完成后由在场的学生和教师共同打分指出优缺点并加以改正讲知识,教方法,练能力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知识的传授,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能力的训练前后联系起来融合贯通,“做中学,做中教”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三)教学实践中的困惑“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在于理论与实践穿插进行,如何将两者有机融合,是教师要考虑的问题。
在教学设计中,其教学尺度难以把握,过多实物操作,又类似于实验课何时穿插录像、投影、挂图、实物拆卸、板书、讲授都值得思考;同时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大,必须周密计划与安排,否则教学尺度一旦把握不好,就难以达到一体化的教学要求众所周知,职业学校学生大都基础理论知识比较弱,学习接受能力也不平衡,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形象思维比较好,实际动手能力比较强对这一特点,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一方面尊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另一方面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采用“实物示范”,进行直观教学,开导、诱导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的兴趣通过直观教学,不仅使他们知道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质就是借助一定的手段,通过教师的传授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过程,实现“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使学生从不知道到慢慢熟悉,从生疏到熟练到形成技能技巧,成为电工方面的应用型人才参考文献:[1]周如俊《中职“四位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职教论坛,2009.10[2]绍清艳《教学设技巧与艺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3]李云会《教学技能修炼策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4]李雄杰 《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微观设计研究》,职教通讯,2011.10[5]《理实一体化教学》 百度百科[6] 曾祥富 邓朝平《电工技能与实训》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7]《电工技能与实训》教材配套多媒体课件[8]《维修电工技能》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6.6第二篇:读写一体化学习 2100字南宋史蒙卿说:“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鞴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
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此也可见,一读一写是熔于一炉的整体,解读文本与创写文章应融为一体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由外往内的‘吸收’,写作是由内往外的 ‘发表’,二者是‘积蓄’与‘倾吐’的关系这种关系同样表明,阅读与写作构成一种不可分割的整体性社会言语现象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不能违背这个规律,要置阅读与写作于一种整体化的学习状态之中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教学中把解读文本与创写作文融为一体,实现读写一体化呢?叶老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各篇课文作范例,树立读写一体化的教学观,引导学生通过不断的读写实践逐步实现读写的一体化具体操作起来注意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要通过各种方法强化学生读写一体化的意识使每个学生都明确地意识到要以读带写,读中学写;以写促读,写中带读;亦读亦写,联读悟写通过读写一体化达到读写能力相长齐头并进的目标 其次要以课文的学习为例让学生能够“读懂” “懂读”要达到这一点,首先要“读懂”在学习课文时反复吟咏,了解文章写了些什么,从中获得哪些感悟(知识、信息等);其次让学生“懂读”,即懂得读文章的路子和方法,如文章是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教育意义以及写作特色等。
这样的读,就自然地把写带起来了否则,若带不动写,写与读脱节,就不能达到读中知写的效果所以,要实现读写的一体化关键是深读,它是至少包括了以下四步的一种立体的全方位阅读,即写了什么(内容、情感、主题等)——怎样写的(布局谋篇、语言运用等)——为什么要写(写作背景、意图等)——写得怎样(评价、赏析等)以沈复的《童趣》为例,我是这样来实现四步立体的全方位的阅读首先通过三个活动:1、以“童趣在-------”的句式找寻到作者似的童趣飞翔在歌唱的蚊子声中,飘扬在丛林走兽的遐想中;潜隐在鞭打蛤蟆的快意里??2、以“童趣就是-------”的句式辨识到童趣是把小的当成大的如丛草成了树林,土块成了峰、谷;就是把丑的当成美的如蚊虫飞舞当成白鹤舞空;也是把好的当成坏的如癞蛤蟆吞食二虫就该受捉、鞭、驱3、以“童趣就是--------的-------”的句式,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寻根童趣把握住文章的主题,感悟到童趣就是孙猴火眼金睛般的明察秋毫,童趣就是仙鹤般自由飞翔的想象,童趣就是入水的童心,如兔的爱心┅┅实现了第一步: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情感、主题等)这时学生已基本读“懂”文本接着我就以“文章是--------(表现)童趣”的小组活动,引导学生深读课文,探究写技。
体会文章行文构思、布局谋篇和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通过活动师生一起总结出了奇思妙想生童趣,一线串珠缀童趣,情态传神显童趣,细描动作绘童趣,又喜又惊现童趣,虚实相生抒童趣、语言洗练描童趣之后我究根问底继续引导学生了解写作背景,探究作者“为什么要写” 为什么要讴歌童趣?最后以“我认为《童趣》写得最有特色的是---------”的活动展开对《童趣》的赏析从各个角度评价《童趣》“写得怎么样”,经过以上四步立体的全方位阅读就为接下来创写童真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三、根据文章有关内容和章法的特点进行以写促读,写中带读学生带着写作的任务去回读文本,目的性更明确,也更能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加速自己的阅读及“玩味”文本的真正内涵,以最快速度领悟作品的内容或艺术特色和习得文章的写作的技巧、规律 下面仍以沈复的《童趣》为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