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英汉宾语论元实现的认知语义分析.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31413225
  • 上传时间:2018-02-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英汉宾语论元实现的认知语义分析王 勇海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摘要:英汉语言中都存在一种简单动词后续名词性成分的词汇单位,如 “shoot the breeze”、“ 救火”、“养病”等认知语言学框架下,这类复合结构作为形式与意义的匹配体,是语言网络中的一种基本构式,标记为[V + NP]υ 构式名词性成分,因其涵盖了从及物受事(“灭火”)到非受事(“烤火”)的多重语义角色,其论元允准与实现一直是不同流派学者们竞相讨论的热点认知语义视角下,动词语义结构为阐释动词后宾语位置的多重论元实现提供了新的思路,论证了英汉异同特征及其根源关键词:动词论元结构;论元允准;体与致使结构;允准机制1. 动词论元结构构式在认知构式语法框架下,英汉[V + NP]υ结构作为形式与意义的匹配体,具备象征性符号单位的所有属性,是语言网络中的一种基本构式例如,(1) raise one’s hat、pee one’s pants、spit blood、闭幕、变脸、灭火、哭鼻子(2) seek one's fortune、take root、pull strings、炒鱿鱼、卷铺盖、吃醋(3) ascend the throne、walk the stage、谢幕、缩水、救火、救荒、养病、骂阵(4) talk shop、shoot the breeze、shoot the sun、烤电、谢票、赶庙会作为事件结构的主要语言符号编码方式,英汉动词性动名复合形式体现了人对外部客观事件或使用事件的认知加工过程及结果,解释了存在于其构建过程中处于词库与句法之间词汇概念层面的述谓结构关系,印证了其动词论元结构构式(verb’s argument structure construction)的本质属性。

      动词后名词性成分因其涵盖了从及物受事,到非及物非受事的多重语义角色,其论元允准与实现一直是学者们竞相讨论的热点本文认为,宾语论元的选择与实现,实际上就是探究事件参与者角色如何2获得认知突显的过程,是对词汇概念(Evans 2006,2009,2010)本质特征及内容的分析2. 动词事件结构依据Croft(2012)的力动态致使理论,本文把英汉动词后带名词性成分结构所编码的标准事件及其不同参与者关系概述为:(1)参与者 1(P 1,相当于初始力)对参与者 2(P 2,相当于终点力)施予一定的作用力使其经历某种定向状态变化;或者,(2)参与者 1(P 1)需通过或借助于参与者 2(P 2),并对其施加作用力,实现对参与者 3(P 3)的影响一般情况下,P 1与P 2之间具有力动态致使关系,而 P2与P 3之间为非致使关系,表现为空间依存、接触等关系事件参与者之间的力动态关系构成动词语义结构的核心内容,所体现的力传递关系可相应表述为: P1 → 【P 2】或 P1 → 【P 2】 − P3对名词性成分的论元实现而言,宾语论元的选择与实现是作为终点力的次事件参与者受初始力参与者的力动态致使作用,发生定向状态变化的结果,是体和致使结构双重作用而致其受影响的体现。

      因而,动词体等级中终点力参与者的体类型位次最高,表征了整体事件的体类型特征,形成与力动态致使链上动词谓语一致的词汇概念,允准其实现动词后宾语论元 据此,论元允准结构可简要表述为:[V + P(终点力+受影响) ]υ3. 英汉名词宾语论元允准的认知语义机制依据体及致使结构的制约作用,从力动态致使链上名词宾语所表征的次事件的体特征角度,本文区分了名词性宾语论元允准的四种机制,依此详细解释如下:(1)第I类瞬时定变成就类在初始力参与者的力动态作用下,凡成为初始力的首要作用对象,经历瞬时性(punctual)(状态定向变化仅 q质量维度),且不可逆的终点力参与者,(形成)具有与力动态致使链上动词谓语一致的词汇概念,都可以实现为宾语论元从名词参与者的致使及体特征的受影响度等级来看,第I类体现了典型的及物致使结构,如“bear one’s teeth”、“灭火”等,也是这类词汇性单位的最主要构建机制3(2)第II类持续定变达成类在初始力参与者的力动态作用下,凡成为初始力的首要作用对象,经历持续性状态定向变化(t时间维度和q质量维度),无论完成与否的终点力参与者,(形成)具有与力动态致使链上动词谓语一致的词汇概念,都可以实现为宾语论元。

      统计表明,受致使结构及持续性增量达成体结构制约而构建的第II 类数量众多,仅次于第I类,如“make progress”、 “卷铺盖”等3)第III类接触非定变状态类在初始力参与者的力动态作用下,凡成为初始力的首要作用对象,与其产生某种瞬间或间歇性(point or interval)接触联系的终点力参与者,(形成)具有与力动态致使链上动词谓语一致的词汇概念虽然不经历定向状态变化,但一般都突显事件对初始力参与者造成的影响作用,亦可实现为宾语论元第III类表现出独有的形义失谐的特点,如“clean house”、“入席 ”等,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词汇性单位本质上根源于人类在事件体验过程中,对事件结构及其参与者信息的不同认知识解操作,亦即本文重点探讨的致使及体结构上的识解差异4)第IV类追随非定变状态类凡初始力被识解为有意愿性(volition)主体,并主动选择、控制及配合其首要力作用对象(虽无真正力动态作用),与之形成某种瞬间性或间歇性追随关系的终点力参与者,(形成)具有与力动态致使链上动词谓语一致的词汇概念虽然不经历定向状态变化,但却突现了终点力参与者对初始力参与者的影响作用,则亦可实现为宾语论元。

      统计表明,此类数量最少,生成能力有限,处于边缘地带,如“follow one’s nose”、“烤火 ”等4.结语研究认为,作为形义匹配的象征性符号单位,英汉简单动词后接续名词性成分结构体现了相同的论元结构本质以力动态致使和体结构为特征的动词语义结构是英汉名词宾语论元允准、实现的根本性制约因素英汉名词宾语论元实现的四种机制类型,从认知角度阐释了动词语义结构对其形态表征的根本性制约作用,体现了语言符号编码的感知符号基础,也印证了使用为基础的认知语言观有关4语义决定句法、制约论元实现的重要论断总体而言,英汉动词性动名复合形式在事件结构的语言编码或词汇化过程中呈现趋同特征,但是其具体形态方式却因英语的“实现关系”及汉语的“构成关系”(沈家煊 2007,2009)而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参考文献Croft, W. 2012. Verbs: Aspect and Causal Structure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Evans, V. 2006. Lexical concepts, cognitive models and meaning-construction [J], Cognitive Linguistics 17(4): 491-534.Evans, V. 2009. How Words Mean: Lexical Concepts, Cognitive Models and Meaning Construction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Evans, V. 2010. Figurative language understanding in LCCM Theory [J], Cognitive Linguistics 21(4): 601-662.沈家煊,2007,汉语里的名词和动词[J],《汉藏语学报》(1):27-47。

      沈家煊,2009,我看汉语的词类[J],《语言科学》(1):1-12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