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进程中国家利益的冲突导论课件.ppt
57页第六章现代化进程中国家利益的冲突思考4怎样认识资本主义经济扩张与政治侵略的关系?第一节 近代前期的国际关系一、英法海上争霸1、圣·奥格斯堡同盟战争(1689—1697)2、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2—1713)3、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04—1748)4、七年战争(1756—1763)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17世纪末,西班牙王位继承权的归属问题成为欧洲各国关注的问题西班牙君主查理二世多病且无子嗣可承王位,与西班牙有姻亲关系的欧洲各国对西班牙的巨大的遗产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路易十四利用各种手段使其孙子菲力浦继承了西班牙的王位,引起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反对,英国、荷兰、德意志等联合起来,于1701年对法宣战,在意大利、德意志、尼德兰和西班牙四个战场上展开了激战,联军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1712年在乌特勒支召开了和会,第二年交战双方缔结了乌特勒支和约英国在这场战争中是最大的受益者,它既获得了法国的一些殖民地,也从西班牙手中获取了梦寐以求的地中海的出海口法国丧失了霸主地位,国内也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是法国衰落的起点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1740-1748年因奥地利王位继承问题而引起的战争。
奥皇查理六世死后无嗣,其女玛利亚·特丽莎依据1713年诏书袭位普鲁士、巴伐利亚、萨克森、法兰西、西班牙、那不勒斯、撒丁、瑞典等国企图乘机瓜分哈布斯堡王朝领地,英、荷、俄等过则支持奥地利战争不仅在欧洲进行,英法两国并在美洲和印度的殖民地作战1748年,根据《亚琛合约》,确认玛利亚·特丽莎继承王位的权利,但奥地利丧失了大片领土普鲁士占领西里西亚后,成为欧洲强国 七年战争 (1756-1763) 战争的一方是英国、汉诺威、普鲁士;另一方是法国、俄国、瑞典、萨克森、奥地利战争的起因是:英法争夺殖民地和普奥争夺中欧霸权在欧洲,以普鲁士对奥、俄、法、瑞典之间战争的胜利而结束在美洲、印度和海上,英法的战争以法国的失败而告终1763年,双方签订了《巴黎和约》和《胡贝尔茨堡和约》法国在战争中不仅一无所获,而且大伤元气,失去了殖民和海上优势,英国则从战争中获得了巨大的好处,夺得海上霸权和更多的殖民地英法之间近百年争夺海上霸权的斗争以法国的失败告终4112.英法之间争夺殖民霸权的斗争18世纪英法之间既在欧洲争霸,又在印度和北美争夺殖民地.英法发生七年战争(1756-1763,交战的结果,法国战败,在印度,法国仅在沿海保有几个据点,在北美丧失了加拿大以及新法兰西.英国由此树立了世界殖民霸权.(18世纪中期)结果英国侵占印度大片领土,法国殖民势力仅在沿海保有几个据点。
英国从法国手中夺取了加拿大和新法兰西二、维也纳会议和神圣同盟1、维也纳会议p英、俄、普、奥四国操纵会议p维也纳会议的目的:复辟和分脏p会议的中心问题:波兰和萨克森问题p会议的两个原则:正统主义原则和补偿原则p《最后的总决议》 维也纳会议 ⑴时间:1814—1815年 ⑵参加国:战胜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国,由俄、英、普、奥四国操纵 ⑶内容:①恢复欧洲旧的统治秩序②限制法国,保证欧洲均势,按大国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分割海外殖民地③英国夺得了许多原属法国的海外殖民地,进一步巩固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④继续维持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分裂 ⑷影响:确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2、神圣同盟与四国同盟p1815年9月26日,俄、奥、普三国君主宣布成立神圣同盟p目的:镇压欧洲各国的革命运动,维护维也纳体系2 “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 ⑴组织演变和使命:1815年秋,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倡议,俄、普、奥三国成立“神圣同盟”其目的是在基督教的名义下,联合欧洲各国的封建君主,共同镇压革命,维护维也纳体系接着又成立四国同盟(包括英、俄、普、奥四国),决心以武力贯彻神圣同盟的使命。
⑵主要活动:①1820—1823年,西班牙爆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神圣同盟授权法国出兵镇压了革命②1820年,意大利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821年,神圣同盟决议由奥地利出兵镇压革命③1823年,俄国唆使法国以神圣同盟名义派兵远征拉丁美洲,镇压西属的独立战争,由于美国发表“门罗宣言”,干涉计划未能实行⑶瓦解:在希腊和比利时独立运动的冲击下,同盟内部出现利益冲突,同盟开始瓦解⑷性质:是维护维也纳体系,镇压人民革命运动的带有封建性、反动性的政治军事同盟第二节 近代后期的国际关系一、近东危机p焦点:保加利亚问题p德国、英国、俄国等国1878年签署《柏林条约》p后果:英奥俄三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俄德、俄奥关系恶化近东危机近东危机 1875-1878年的近东危机,是指发生在地中海东部、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一带的国际冲突及纠纷因统治巴尔干半岛的奥斯曼帝国在十九世纪时已衰弱不堪,国内不同信仰的少数民族乘机争取独立,因此自十九世纪开始,巴尔干半岛上不断出现叛乱和镇压近东巴尔干问题本来是斯拉夫民族反对土耳其的奴役、争取民族自治和独立的解放运动但由于大国的插手,使巴尔干的矛盾变为一场愈演愈烈的国际斗争。
在这个血腥斗争过程中,欧洲列强以一己私利,加以干预,把地区问题提升至国际事件所以,近东问题成为十九世纪一大课题,而巴尔干半岛日后更成为“欧洲的火药库”一连串的国际危机亦因“近东问题”而发生及扩大,如希腊独立战争、克里米亚战争、柏林会议、甚至于波斯尼亚事件及两次巴尔干战争1914年塞拉热窝的暗杀事件更直接把欧洲(及全世界)卷入世界大战的旋涡内!圣圣··斯特法诺条约斯特法诺条约 结束1877-1878年俄土战争的和约1878年3月俄土两国在圣斯特法诺(伊斯坦布尔附近)签订依约:俄国取得萨拉比亚南部和卡尔斯、阿达罕、巴统等地;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和门的内哥罗独立;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自治;建立保加利亚自治国,并扩大其领土范围由于英奥的反对,同年在柏林会议中为《柏林条约》所代替柏林会议柏林会议 英、德、法、奥对抗俄国扩张,要求重审《圣斯特法诺和约》,于1878年6月在柏林召开的国际会议会议缔结了《柏林条约》依约:俄国势力范围内的保加利亚国境大大缩小;奥地利占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俄国从土耳其所侵占的利益,部分被英奥瓜分这加深了俄国同英奥之间的矛盾俾斯麦出席1878年柏林会议二、美西战争 p原因:美国企 图取得西班牙殖民地——古巴和菲律宾 p导火线:1898年2月发生的“缅因号”事件p经过:美国海军在菲律宾和古巴歼灭西班牙舰队p结果:双方签定《巴黎和约》。
美国占领古巴、菲律宾、关岛、波多黎哥 p影响: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标志美国向全球扩张三、英布战争 p原因:英国实施“开普─开罗计划”,掠夺南非黄金和钻石矿藏 p导火线:英国移民在南非的公民权问题 p经过:两次英布战争——1880—1881年,1899—1902年p结果:1902年5月签订《费雷尼条约》 p影响:英国由“光荣孤立”转向结盟四、日俄战争 p原因: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统治权 p经过:1904—1905年在中国东北和对马海峡作战,俄国战败p结果:1905年签定《朴茨茅斯和约》p影响:日本从此跻身世界列强;鼓舞了亚洲的民族主义英日同盟¥1904年,日本同俄国断绝外交¥日本突袭俄军,战争爆发¥日对俄封锁战略失败¥日水雷封锁战略成功¥俄軍重组第二太平洋舰队失败¥战争结束战争经过第三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1、根本原因4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1913 年各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各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1913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2 英 国 法 国德 国美 国1451870 年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 发展不平衡反映了反映了什么问题?什么问题?实力和殖实力和殖民地面积民地面积出现出现倒挂倒挂出现了这出现了这种情况又种情况又会产生什么?会产生什么?帝国主义国家出现矛盾会激烈争夺殖民地一.一战爆发的原因1 1、根本原因:、根本原因:⑴矛盾的根源:⑵矛盾斗争的实质: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夺霸权和殖民地争夺霸权和殖民地⑶矛盾斗争的表现:(三对主要矛盾)①①法德矛盾法德矛盾②②俄奥矛盾俄奥矛盾③③英德矛盾英德矛盾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2、三国同盟p1879年10月《德奥同盟条约》p1882年5月《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3、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形成p1894年,法俄同盟正式形成p1904年,英法缔结协约p1907年,英俄缔结协约至此,三国同盟和三大协约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形成意意巴尔干问题巴尔干问题突尼斯问题突尼斯问题英英法法德德奥奥俄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殖民地问题争夺巴尔干争夺巴尔干普法战争后果普法战争后果18791882三三国国同同盟盟189219041907三三国国协协约约实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实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看圄示来思考看圄示来思考1907年三国协约1882年三国同盟4、扩军备战与和平烟幕二、一战进程1、导火线: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及其夫人在萨拉热窝遇刺2、战争第一阶段(1914年)欧洲三条战线:p西线在比利时、法国北部、德法边境,(英法对德作战)p东线自波罗的海南岸到罗马利亚边境,(俄对奥作战)p南线在巴尔干(奥对俄及塞尔维亚作战)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英法 德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 德、奥匈巴尔干塞尔维亚 奥匈一战的欧洲战场一战的欧洲战场 双方作战计划:p德国史蒂芬—毛奇计划p法国第17号计划 德法比边界之战 马恩河战役p主要战役 东普鲁士战役 加里西亚战役p特点:大规模的运动战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时间:1916年2月至12月兵力:一百三十个师伤亡:七十余万人结果:虽未决出胜负,但此后, 德奥方面困难重重,每况 愈下,开始走下坡路。
此 战役为此成为一战的 转 折点时间:1914年九月兵力:一百五十万人伤亡:三十四万人结果:德国消灭法军主力的 计划失败,双方形成 相持局面时间:1916年7月至11月兵力:153个师伤亡:一百三十余万人结果:西线再度转入阵地战3、战争第二阶段(1915—1916年)p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双方伤亡70多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p 索姆河战役p 日德兰海战凡尔登战役中法军沿着“圣路”奔赴战场 凡尔登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凡尔登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 :“整个树林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 ,所有覆盖物弹痕累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日德兰海战(日德兰海战(1916.5.31--6.1)英国损失较大,被击毁战舰英国损失较大,被击毁战舰14艘,艘,15.5万吨,死亡万吨,死亡6090人。
德国损失战舰人德国损失战舰11艘,艘,6.1万吨,万吨,死亡死亡2550人但德国未能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英国仍牢牢人但德国未能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英国仍牢牢的控制着制海权的控制着制海权特点:p战争主动权由同盟国转到协约国p战争从运动战向阵地战转变,双方开始挖战壕,形成相持局面4、战争第三阶段(1917—1918)p无限制潜艇战p美国参战p1918年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勒斯特和约》,俄退出战争p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一战结束士兵欢呼战争的结束 福煦是第一福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协约国联军总的协约国联军总司令 19181918年年1111月月1111日日,,福煦代福煦代表协约国与德国表协约国与德国代表在法国东北代表在法国东北部部贡比涅森林雷贡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的福煦车道车站的福煦车厢里厢里签订了停战签订了停战协定,宣告第一协定,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次世界大战结束 福福 煦车煦车 厢厢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1、战争造成巨大的破坏战争历时战争历时4年零年零3个多月(个多月(1914/7/28——1918/11/11))参战国家参战国家31个(协约国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个,同盟国4个)个)战争范围战争范围14个国家的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卷入人口卷入人口超过超过15亿亿参战人员参战人员 7000多万多万伤亡人员伤亡人员3000多万多万经济损失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多亿美元p2、帝国主义列强势力此消彼长,削弱了帝国主义体系p3、战争引发一系列的革命,特别是十月革命p4、帝国主义各国矛盾并未解决又增添了新的矛盾p5、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p6、国际关系出现新格局四、战争性质:是一次非正义的掠夺性战争,只有塞尔维亚除外,它是为捍卫国家主权和独立的正义战争,但不能改变一战的帝国主义性质。
作业4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利益冲突难以避免吗?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