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历史综合练习五.doc
5页高二历史综合练习五一、 选择题1. 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 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 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 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3. 在伯利克时期的雅典,绝大多数公职任期一年,只能连任一次,并且均为抽签选举产生只有军事领导职务通过举手表决选出,一年一任,但可无限期连选连任这是因为( )A. 军人实际上控制着国家 B.雅典军人享有崇高威望C. 军事事务需要专人执掌 D.军职比行政公职更重要4. 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A.民主主义 B.平等主义 C.自由主义 D.共和主义5. 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是(1763— 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
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A.背离了革命的原则 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6. 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短短的30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用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促成这一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垄断组织大量出现 B.从殖民地攫取巨额利润C.自法国获得割地赔款 D.德意志统一的完成7. 著名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普鲁士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为1918年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以下各项可以作为科恩论断依据的是( )A. 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 B. 德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C. 俾斯麦宰相实行“铁血政策” D. 德国推行海外殖民扩张政策8.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
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 )A.互相妥协 B.互相竞争 C.互相合作 D.互相对峙9. 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A.国主 B.领主 C.盟主 D.君主10. 《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述,元朝时“所有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离开旧都而迁居新都”这里的“契丹省”指的应当是 A.岭北行省 B.辽阳行省 C.甘肃行省 D.云南行省11. 徐继畬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品论:“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 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效仿美国发展资本主义12. 图8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
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13. 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扯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廷的意图不包括 A.收回通商口岸 B.发展民族经济 C.维护国家主权 D.挽救国家危亡14. 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15. 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悌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16.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17. 清初著名使人陈先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题诗一手,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
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 A.提倡反清复明 B.抵制保皇势力 C.宣扬传统文化 D.激发民族主义18. 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 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19. 图5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 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 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 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 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0. 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学国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构架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21. “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
古雅典的这一制度 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 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 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22.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③罗马法的基础 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23. 公元前509年,罗马进入共和国时期,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5世纪初 B.公元前5世纪末C.公元前6世纪初 D.公元前6世纪末24. 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 A.捍卫平民的权利 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C.维护贵族的利益 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25. 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A.1787年美国宪法 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 材料题法律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它是一个社会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个侧面反映着社会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国会拥有国家意义上的最高权力,这种权力可以制裁以州为基础的派别活动,防止州与州之间的恶性竞争,并将为各州的民主政体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宪法也让各州以种种方式保留了自己的主权,……国会制定法律,但总统可以否决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但总统经参议院批准任命最高法院的法官;总统执行法律,但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任何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故参院和众院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内阁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并负其责任”临时大总统得提出法律案于参议院,得依法律宣布戒严不过这些都须国务员副署 ——耿云志《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国》 材料三 美国的民主……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
学者们一般以“三大妥协”来概括费城制宪会议,这就是大州与小州就国会代表权达成的妥协,北部与南部就税收和代表权上如何计算奴隶人数达成的妥协,以及北部与南部就管理对外贸易和征税达成的妥协……事实上,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马克垚《世界文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各种政治权力之间怎样的一种关系?简述其具体表现4分) (2)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积极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787年宪法和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的异同5分) (3)概括指出材料三的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加以说明4分)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762年,约翰·威尔克斯开始发行《苏格兰人》报,其中第45期刊出一篇文章,激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光火,就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威尔克斯本是议员,享有特权不受逮捕,但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