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预防护理效果观察.docx
5页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预防护理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预防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接收并手术治疗妇科恶性患者50例,采用随机抽签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共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联合的护理预防干预措施,对比两组凝血指标变化结果:两组采用不同护理干预与预防方法后,观察组凝血指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采术后采用联合的护理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下肢静脉发生,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具有显著意义关键词】:下肢静脉血栓;妇科恶性肿瘤;凝血指标;护理措施临床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由于疾病治疗需求,需采用手术治疗方法,从而有效治疗疾病,改善其临床症状而在该类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由于手术治疗等多种因素影响,易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其生命健康以及术后恢复效果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患者接受相应手术治疗后,采用有效预防干预措施,对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显著效果。
本研究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预防护理措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以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本院接收并治疗妇科疾病手术治疗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研究需求采用随机抽签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5例,平均年龄(48.63±5.81)岁;观察组25例,平均年龄(47.79±6.23)岁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含义(P>0.05),满足本研究需求同时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加入该研究中纳入标准:(1)患者临床确诊并依据病症情况采用手术治疗妇科疾病;(2)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具有较高护理依从性;(3)患者既往无血栓病史排除标准:(1)患者对本研究存在抗拒心理患者;(2)患者认知、精神功能障碍患者;(3)存在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方法,主要包括饮食指导、病情观察、卧床时垫高双腿15-20°、术后定时翻身、按摩双下肢早并期下床活动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方法,具体内容如下①术前风险评估在患者接受相应妇科手术治疗前,护理人员采用Caprini血栓评估表,开展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因素评估,针对中、高风险患者,需要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处理,确保其生命体征稳定,有效避免术后不良情况发生。
②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要在术前为为患者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以及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对于该类疾病重视程度以及相关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在这一基础上,护理人员需要耐心细致告知患者疾病护理干预效果,并回答其存在的疑惑,确保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提高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症状,例如小腿肿胀、下肢局部疼痛等③预防护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在术前术后进行足趾屈伸运动、术中及术后穿弹力袜等改善下肢血流情况在患者完成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需要定期为患者提供翻身、按摩,督促患者尽早下床活动等体位护理,以确保血液循环,避免血栓形成在这一基础上,护理人员需要注重输液治疗患者穿刺与输液对血栓形成的影响,不可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输液,降低血栓形成并且护理人员可依据患者临床手术治疗效果及化验指标,遵医嘱为患者使用压力泵或抗凝药物,以有效改善血液循环,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④饮食干预在完成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可从饮食方法介入干预指导,确保患者术后恢复的同时,降低不良情况发生几率其中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家属为其提供高粗纤维、高维生素类食物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量,禁食辛辣刺激类,确保大便通畅,降低下肢静脉血回流,避免血栓形成。
1.3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后,其凝血指标变化,其中主要包括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凝血酶原时间以及D-二聚体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使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使用t和“ ”表示计量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两组临床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7.52±0.49)g/L,凝血酶原时间(15.03±1.59)s,D-二聚体(3.49±0.23)mg/L;观察组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3.02±0.28)g/L,凝血酶原时间(12.21±1.21)s,D-二聚体(0.82±0.11)mg/L两组对比差异较为明显(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t=39.868,P=0.001;凝血酶原时间t=7.057,P=0.001;D-二聚体t=62.169,P=0.001),且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P<0.05)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3例,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1例.3.结论妇科恶性肿瘤对患者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需要及早诊断并相应采用科学治疗方法,从而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确保患者生活质量提高[1-2]而在患者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由于妇科恶性肿瘤疾病影响,该类患者术后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因此需要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治疗的同时,采用高质量联合护理干预方法,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从而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4]。
常规护理干预方法主要是指对患者在围手术期,依据临床治疗效果,采用相应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病情观察、卧床时把双足垫高15-20°[3]术后按摩双下肢并早期下床活动等护理干预方法,确保其术后恢复效果但是该类护理干预方法无法有效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胁联合护理干预措施是依据患者临床症状和意愿,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基础上使用弹力袜、气压泵、做足趾屈伸运动、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等措施,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凝血指标变化,降低血栓形成,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显著效果本研究中,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凝血指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P<0.05)综上所述,妇科手术后患者可通过接受高质量预防护理干预方法,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效果参考文献[1]李娜,韩慧慧.妇产科疾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J].血栓与止血学,2019,25(02):307-308.[2]朝鲁孟其其格.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05):103-105.[3]赵艳.妇产科疾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64+274.[4]何丽凤.临床干预对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16,24(03):111-112.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