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层的作用.doc
12页大气层的作用总结精选(1):大气层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层”,并在内部构成风、 雨地球上的大气层是我们的保护神,他的综合作用主要 有:大气区综合各类带给了不可缺少的云集;大即使地面 上持续适宜的温度;大气降一幅防护罩大气层有烟气、 但其在厚厚的大气层持续了足够了氧气,水循环和热循 环,就像一层厚厚的毛毡保护着我们的地球大气层的方 位和阳光、电等大气现象;维持空气循环总结精选(2):大气层是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大气层的范围十分广 阔,水平方向上笼罩着整个地球,垂直方向上的厚度超过 了地球上最高山峰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和海洋中 最深点马里亚那海沟的深度大气层的底界为地球表面, 上界到底在哪,此刻还难以下结论,过去曾把向太阳一侧 的磁层顶高度(距地面约576千米)作为大气层的上界 据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证明,大气层的上界已与行星星 际气体逐渐融合在一齐,因此,上界的界限比较模糊人 类活动的范围还仅仅局限于大气层的底层,风、云、雨、 雪等各种天气现象一般发生在20千米以下的大气层中大气无形无色,用肉眼无法觉察,但是它确实存在, 科学家发现整个大气层内的大气质量约为千克,约占地球 总质量的百万分之一,足有5个喜马拉雅山的质量之和。
大气分布很不均匀,一般越往上空气越稀薄,据推算,在 3 60千米高空的大气层中,空气密度仅有海平面附近的万 亿分之一因此,大气层的质量主要集中在48千米以下的 区域,而在48千米以上的浩瀚太空,所含大气质量还不到 总质量的%大气层对人类和各种动、植物的生存和成长具有极其 重要的作用第一,大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第一需要,人能够 几日不食不眠,但不能够几分钟不呼吸,停止了呼吸就意 味着生命体的死亡同样,各种生物体也需要呼吸植物 的光合作用也离不开大气的介入第二,大气的存在为人类和各种生物体带给了适宜的 生存条件,地球如果没有大气层这个忠诚的卫士,那么, 白天太阳可将地球附近的地面蒸烤到80 c以上,晚上又会 降到-100 c一天之内近200 c的温差,什么生物和植 物能够残存呢?第三,大气层遮挡了一些对人体有害的射线,如紫外 线、X射线及其它宇宙射线,这些射线是诱发皮肤癌、白血 病等一些疑难杂症的凶手第四,消除、减轻了来自星际 间的流星对地球的袭击,起到了保护伞的作用宇宙中有 超多的冰球,穿越大气层后,小的就溶化掉了,大的也磨 损了许多,只有少量的陨冰碎块能落到地球表面另外,其他星球相撞后产生的碎片有时也会飞向地球, 但经过大气层的消磨后,到达地球的陨石数量已微乎其微。
总结精选(3):对流层在大气层的最低层,紧靠地球表面,其厚度大 约为10至20千米对流层的大气受地球影响较大,云、 雾、雨等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内,水蒸气也几乎都在这一 层内存在,还存在大部分的固体杂质这一层的气温随高 度的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 00 0米,温度下降5〜6C; 动、植物的生存,人类的绝大部分活动,也在这一层内, 因为这一层的空气对流很明显,故称对流层对流层以上 是平流层,大约距地球表面20至5 0千米平流层的空气 比较稳定,大气是平稳流动的,故称为平流层在平流层 内水蒸气和尘埃很少,并且在30千米以下是同温层,其温 度在一55C左右,温度基本不变,在3 0千米至50千米内 温度随高度增加而略微升高平流层以上是中间层,大约 距地球表面50至85千米,那里的空气已经很稀薄,突出 的特征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空气的垂直对流强 烈中间层以上是暖层,大约距地球表面100至800千米 层最突出的特征是当太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被 该层中的氧原子超多吸收,因此温度升高,故称暖层散 逸层在暖层之上,为带电粒子所组成大气层又称大气圈,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 地,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离地表2000^1600 0公里高 空仍有稀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 中也会有少量气体,它们也可认为是大气圈的一个组成部 分,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为氮、氧、氮、二氧化碳和不到% 比例的微量气体,这些混合气体被称为空气,地球大气 气体的总质量约为X 10八21克,相当于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几乎全部的气体集中在离地面100公里的高度范围内,其中75%的大气又集中在地面至10 公里高度的对流层范围内,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和运动 特征,在对流层之上还可分为平流层、中气层、增温层等。
大气层保护地表避免太阳辐射直接照射,尤其是紫外线; 也能够减少一天当中极端温差的出现除此之外,还有两个特殊的层,即臭氧层和电离层臭氧层距地面2 0至30千米,实际介于对流层和平流层之 间这一层主要是由于氧分子受太阳光的紫外线的光化作 用造成的,使氧分子变成了臭氧电离层很厚,大约距地 球表面80千米以上电离层是高空中的气体,被太阳光的 紫外线照射,电离层由带电荷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及部分自 由电子构成的电离层对电磁波影响很大,我们能够利用 电磁短波能被电离层反射回地面的特点,来实现电磁波的 远距离通讯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超多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构成 数千公里的大气层气体密度随离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变得 愈来愈稀薄探空火箭在3000公里高空仍发现有稀薄大气, 有人认为,大气层的上界可能延伸到离地面64 00公里左右 据科学家估算,大气质量约6 000万亿吨,差不多占地球总 质量的百万分之一,其中包括:氮7 8%、氧21%、氮%、二 氧化碳%、氛%,此外还有水汽和尘埃等气溶胶及大粒度悬 浮颗粒由于地磁场的保护作用,使得大气层在太阳风及 宇宙高能射线流的刮蚀作用下得以保存根据各层大气的不同特点(如温度、成分及电离程度 等),从地面开始依次分为对流层、臭氧层、平流层、中间 层、热层(电离层)和外大气层。
自然状态下,大气是由混合气体、水汽和杂质组成 除去水汽和杂质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干洁空气的主要成 分为%的氮,%的氧,%的氮这三种气体占总量的%,其它 各项气体含量计不到%,这些微量气体包括氛、氨、氟、氤 等稀有气体在近地层大气中上述气体的含量几乎可认为 是不变化的,称为恒定组分在干洁空气中,易变的成分是二氧化碳、臭氧等,这 些气体受地区、季节、气象以及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 响正常状况下,二氧化碳含量在20km以上明显减少总结精选(4 ):大气层层次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层,空气的移动是以上升气 流和下降气流为主的对流运动,叫做“对流层”平均厚度 约为12km,它的厚度不一,其厚度在地球两极上空为8公 里,在赤道上空为17公里,是大气中最稠密的一层,总质 量占大气层的四分之三还要多大气中的水汽几乎都集中 于此,是展示风云变幻的“大舞台”:刮风、下雨、降雪 等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对流层内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 有强烈的对流运动该层有如下特点:(1)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这是因为该层不能直 接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但能吸收地面反射的长波辐射而 从下垫面加热大气因而靠近地面的空气受热多,远离地 面的空气受热少。
每升高lkm,气温约下降度2) 空气对流:因为岩石圈与水圈的表面被太阳晒热, 而热辐射将下层空气烤热,冷热空气发生垂直对流,又由 于地面有海陆之分、昼夜之别以及纬度高低之差,因而不 同地区温度也有差别,这就构成了空气的水平运动3) 温度、湿度等各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大气与地 表接触,水蒸气、尘埃、微生物以及人类活动产生的有毒 物质进入空气层,故该层中除气流做垂直和水平运动外, 化学过程十分活跃,并伴随气团变冷或变热,水汽构成雨、 雪、雹、霜、露、云、雾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平流层中文名称:平流层英文名称:s tratosph e re其他名 称:同温层定义1:从对流层顶到约50km高度的大气层 层内温度通常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底部温度随高度变化 不大应用学科: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大气(二级学科) 定义2:距地表约10〜50km处的大气层位于对流层之上, 逸散层之下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全球生态学 (二级学科)流层(s tratosph er e),亦称同温层,是地 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一层,此层被分成不同的温度层, 当中高温层置于顶部,而低温层置于低部它与位于其下 贴近地表的对流层刚好相反,对流层是上冷下热的。
在中 纬度地区,平流层位于离地表1 0公里至50公里的高度, 而在极地,此层则始于离地表8公里左右对流层上面,直到高于海平面50公里这一层,气流主 要表现为水平方向运动,对流现象减弱,这一大气层叫做 “平流层”,又称“同温层”那里基本上没有水汽,晴朗 无云,很少发生天气变化,适于飞机航行在20〜30公里 高处,氧分子在紫外线作用下,构成臭氧层,像一道屏障 保护着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及高能粒子的袭击 对流层对流层中文名称:对流层英文名称:t rop ospher e;co nvect ionzo ne定义1:大气最下层,厚度随季节和纬度而变化, 随高度的增加平均温度递减率为C/km,有对流和湍流天 气现象和天气过程主要发生在这一层应用学科:大气科 学(一级学科);大气(二级学科)定义2:恒星内部冷热 气体不断升降对流的区域应用学科:天文学(一级学科); 天体物理(二级学科)地球对流层(tropo sphere)位于大气的最低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 上的水汽质量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 和季节而变化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 8公里, 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极地平均为8〜9公里, 并且夏季高于冬季。
对流层从地球表面开始向高空伸展,直至对流层顶, 即平流层的起点为止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 地区大约17至18公里,在中纬度的地区高10至12公里, 在高纬度地区只有8至9公里在高纬度的地区,因为地 表的摩擦力会影响气流,构成了一个平均厚2公里的行星 边界层这一层的构成主要依靠地形而有所不同,而且亦 会被逆流层的分隔而与对流层的其他部份分开英语里的对流层一字“T roposphere ”的字首,是由 希腊语的“Tropos ”(意即“旋转”或“混合”)引伸而来 正因对流层是大气层中湍流最多的一层,喷射客机大多会 飞越此层顶部(即对流层顶)用以避开影响飞行安全的气 流在宇宙中恒星也有对流层,太阳内部能量向外传播除 辐射,还有对流过程即从太阳个太阳半径向外到达太阳 大气层的底部,这一区间叫对流层这一层气体性质变化 很大,很不稳定,构成明显的上下对流运动这是太阳内 部结构的最外层中间层大气层中的人类活动示意图中间层 (meso spher e)又称中层自平流层顶到85千米之间的大气层该层内因臭氧含量低,同时,能被氮、氧等直接吸收 的太阳短波辐射已经大部分被上层大气所吸收,所以温度 垂直递减率很大,对流运动强盛。
中间层顶附近的温度约 为190 k;空气分子吸收太阳紫外辐射后可发生电离,习惯 上称为电离层的D层;有时在高纬度地区夏季黄昏时有夜光 云岀现物质组成:氮气和氧气为主,几乎没有臭氧该层的 60 -90公里高度上,有一个只有在白天出现的电离层,叫 做D层中间层以上,到离地球表面500公里,叫做“热层” 在这两层内,经常会出现许多搞笑的天文现象,如极光、 流星等电禺层/暖热层电离层(Ionosphere) /暖(热)层电离层是地球大气的一个电离区域60千米以上的整 个地球大气层都处于部分电离或完全电离的状态,电离层 是部分电离的大气区域,完全电离的大气区域称磁层也 有人把整个电离的大气称为电离层,这样就把磁层看作电 离层的一部分大约距地球表面10至80千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