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中四川主要战役.docx
17页长征中四川主要战役长征中四川主要战役(一)长征重要战役一览 长征重要战役一览 喋血湘江 1934年11月25日~12月1日 ,中心红军在全州〔今广西全州县〕以南湘江东岸与敌浴血奋战湘江战役,是蒋介石细心筹划的一次大战役,也是红军长征经验的第一场恶战蒋介石投入嫡系部队和湘、粤、桂三省地方军阀部队近30万人的兵力,妄图全歼我中心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敌我力气如此悬殊,“左”倾 领导人的错误决策又给红军造成了全盘被动,在这种险恶的状况下,红军还是突破了湘江然而,这是给红军带来巨大损失的一场血战红军由长征启程时的8.6万余人,削减到3万余人 四渡赤水 ★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亲自指挥的一个确定性战役1935年1月29日~3月22日,毛泽东以自己特有的宏大战略眼光,敏捷指挥3万余人的红军,与10倍于己的优势敌人周旋,东西驰骋千里,南北来回数次,忽南忽北,声东击西,屡用奇兵,调动敌人,缔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在四渡赤水作战中,红军进展了大小40余次战斗,共歼敌1.8万余人中心红军从今一反长征以来的被动挨打局面,取得了战略转移的主动权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
强渡大渡河 ★ 1935年5月21日,中心红军从冕宁泸沽地区分左右两路北进5月24日,中心红军先遣队红一师第一团夜袭安顺场〔在四川石棉县境内〕,歼灭守敌两个连,夺得渡船1只5月25日 ,红一团一营二连17名勇士,由连长熊尚林率领,乘木船战胜激流骇浪,冲过敌人的重重火网,强行渡过了大渡河红军从当年太平天国石达开全军覆没之地杀出一条生路尽管红军大部队没有全部从这里渡河,但这一英雄壮举震撼了敌人,也为红军沿大渡河两岸北上夹击泸定桥守敌缔造了有利条件,对红军夺取整个大渡河战役的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 飞夺泸定桥 ★ 泸定桥的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由川军第三十八团主力防守在红军到达之前,守军已将铁索桥上的木板撤除,只剩下13根铁索链悬在大渡河上,形势非常险恶1935年5月29日, 红军左纵队先头部队红四团一营二连22名英雄,在连长廖大珠率领下,冒着敌人火力,攀踏着悬空的铁索向东桥头攻击,成功占据大桥红军后续部队跟进,快速击溃守敌一个团,占据泸定桥中心红军主力从泸定桥渡过了大渡河这样,蒋介石企图使中心红军成为“石达开其次”的幻想彻底破灭 嘉陵江战役 1935年3月28日~4月21日,红四方面军在川北发起并胜利地进展了强渡嘉陵江战役。
红四方面军共歼敌1万余人相继攻克9座县城这次渡江作战,红军强渡的江河之宽,渡过的人数之多,取得的战果之大,在红四方面军的战史上是空前的,在整个红军战史上也是不多见的这次战役打乱了蒋介石的战略部署,策应了中心红军的作战行动 包座战役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确定了两军共同北上,在川陕甘创立依据地的战略方针班佑以东的上下包座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北部,地势险要,卡在红军进入甘南的必经之路上1935年8月29日,红三十军向上包座守敌发起攻击,8月31日,攻占上包座与此同时,第四军一部也向求吉寺守敌攻击此役歼灭包座地区守敌及敌援军第四十九师大部,共毙、伤、俘敌5000余人,缴获机枪50余挺,长短枪1500余支包座战役的成功,扫清了红军北上的障碍,翻开了向甘南进军的大门 腊子口战役 腊子口位于甘肃迭部县境内,是四川通往甘肃的重要隘口,素有天险之称腊子口两边是悬崖峭壁,中间是一条水深流急的腊子河,河上架有一座木桥,这是进入腊子口的惟一通道敌人在这里布置了两个营的兵力防守,严密封锁红军北上的道路1935年9月17日,红军先头部队第一军其次师第四团攻占腊子口天险,突破敌人封锁线,粉碎了敌人企图把红军困死在草地的打算。
直罗镇战役 1935年11月初,中心红军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后,毛泽东、彭德怀确定在直罗镇〔在今陕西富县境内〕发起歼灭战11月21日~24日,红军围歼东北军第一○九师,共计俘虏敌人5300多人,打死敌师长牛元峰以下1010多人这次战役的成功彻底粉碎了敌人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加速了国民党营垒的分化,对以后的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党中心奠基西北翻开了新局面 毛泽东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担当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被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1人之一 长征中四川主要战役(二)长征途中10大战役 长征途中10大战役 经典战例 强渡乌江战斗 --------------------------------------------------------------------------------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2006年09月25日 16:43 解放军报 作战时间:1935年1月1日至6日 作战地区:贵州省乌江沿岸的回龙场、江界河、茶山关等渡口 参战部队:红1军团第1师第1团,第2师第4团和红3军团;国民党黔军3个团 作战经过:1934年12月31日,红一方面军到达乌江南岸。
黔军约一个旅的兵力在江北岸凭险固守1935年1月1日,红1军团第1团由回龙场渡口强渡,一举突破敌江防,渡过乌江,占据滩头阵地至4日,红1军团主力及红9军团由此全部渡江与此同时,红1军团第4团先后两次由江界渡口强渡,有5名勇士渡江胜利此时,追敌即将迫近,刻不待时红4团又以60多个竹筏在炮火掩护下,组织强渡,与先期到达对岸的5名勇士一起,夺取了敌人滩头阵地军委纵队和红5军团由此相继渡过乌江5日,红3军团进至茶山关渡口,守敌不战而逃6日,红3军团由此渡过乌江 作战结果:歼敌一部赵林摘编) 红军长征经典战役:四渡赤水稀奇兵 --------------------------------------------------------------------------------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稀奇兵 2006年09月25日 16:38 南方网 1935年1月上旬,中心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地区15~17日,中共中心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订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心的领导地位这时,蒋介石为阻挡中心红军北进四川同红四方面军会合或东入湖南同红2、6军团会合,围歼中心红军于乌江西北的川黔边疆地区,调集其嫡系薛岳兵团和黔军全部,滇军主力和四川、湖南、广西的军队各一部,向遵义地区进逼。
1月中旬,薛岳兵团2个纵队8个师尾追红军进入贵州,集结于贵阳、息烽、清镇等地,先头已进至乌江南岸;黔军以2个师担当黔北各县城守备,以3个师分向湄潭及遵义以南的刀靶水,懒凳子进攻;川军14个旅分路向川南集中,其中2个旅已进至松坎以北的川黔边疆;湘军4个师位于湘川黔边疆的酉阳至铜仁一线构筑碉堡,防堵红军东进;滇军3个旅正由云南宣威向贵州毕节开进;桂军2个师已进至贵州独山、都匀一线 中共中心和中心革命军事委员会依据上述状况,确定中心红军由遵义地区北上,在四川省泸州西南的蓝田坝、大渡口、江安一线北渡长江,进至川西北,同红四方面军一起实行总的反攻,争取赤化四川如渡江不成,那么短暂留在川南活动,并伺机从宜宾上游北渡金沙江1月19日起,红1、3、5、9军团分三路先后从遵义、桐梓、松坎地区启程,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黔军随即占据遵义、湄潭;川军以一部兵力防守宜宾、泸州,以8个旅分路向松坎、温水、赤水、叙永等地推动24日,红1军团击溃国民党军黔军的反抗,攻占土城28日,红3、5军团、军委纵队、干部团、红1军团一部在土城、青杠坡地区对尾追的川军2个旅发起猛攻,予以重创此时,川军后续部队4个旅快速增援,毛泽东等遂确定,马上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
演出了一幕军事史上闻名战例――四渡赤水 一渡赤水 1935年1月29日拂晓前,我军除以少数部队阻击敌人外,主力分三路从猿猴场(今元厚)、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向古蔺、叙永地区前进川敌马上以8个旅分路向我追截,以4个旅沿长江两岸布防;薛岳兵团和黔敌也从贵州分路向川南追击;滇敌3个旅正向毕节、镇雄急进,企图截击我军 2月2日,我右纵队红一军团先头其次师进攻叙永不克,后卫第一师在三岔河遭敌截击3日至6日,我军在接着西进中,一军团又先后在叙永、毛坝、大坝等地遭川敌截击;左纵队红三军团在天堂坝同川敌两个团发生战斗 这时,中共中心和中革军委鉴于敌人已经加强了长江沿岸防备,并以优势兵力分路向我进逼,乃于2月7日确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原打算,改取“以川滇黔边疆为开展地区,以战斗的成功来开展局面,并争取由黔西向东的有利开展”的方针;并吩咐各军团快速脱离四川追敌,改向川滇边的扎西(今威信)地区集中 红军在扎西进展了整编全军除干部团,共编为16个团,红一军团缩编为2个师6个团,红三军团缩编为4个团,红五、红九军团各编为3个团为了加强川南的革命力气,党中心派原红五师政治委员徐策、军委纵队干部团上干队政委余鸿泽等组成中共川南特委,率几百人在扎西东南的石坎予成立了中同工农红军川南游击队,踊跃活动于川滇黔边地区,策应主力红军作战。
川南游击队在红军主力转移后,接着在当地坚持斗争 我军进入川滇边疆后,蒋介石重新调整部署,将湘军改为第一路军,在湘西“围剿”红 二、六军团,薛岳兵团和滇黔两省敌军组成其次路军,龙云为总司令,薛岳为前敌总指挥,辖4个纵队,以吴奇伟部4个师为第一纵队;周浑元部4个师为其次纵队;滇军孙渡部4个旅为第三纵队;黔军王家烈部5个师为第四纵队,与川军潘文华部一起,企图围歼中心红军于长江以南、叙永以西、横江以东地区 2月7日,龙云吩咐第三纵队由镇雄、毕节向扎西以南之大湾子推动;第一、二两纵队主力集中黔西、大定(今大方),一部向叙永推动;第四纵队留赤水河以东之遵义、桐梓、赤水等地区川军以一部兵力固守叙永、古宋、兴文、长宁等地和长江、横江沿岸,防止我军北进;主力那么由高县、珙县、长宁及其以南地区向扎西推动 二渡赤水 1935年2月9日,中心红军在扎西地区集结完毕这时,敌人孙渡纵队和川军潘文华局部别从南北西面迫近扎西,周浑元纵队主力正从黔西,大定地区向古蔺、叙永方向追击为了快速脱离川、滇两敌之侧击,中革军委于10日确定快速东渡赤水河,向敌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区进攻,以开展战局。
11日,中心红军分3个纵队由扎西地区东进,经营盘山、摩泥、回龙场,于18日同至21日分别由太平渡、二郎滩东渡赤水河,向黔北的桐梓地区急进,同时以红五军团的1个团向温水开进,以吸引追敌 我军二渡赤水河,回师黔北,完全出敌意外川敌3个旅慌张由扎西旁边向东追击,黔敌连忙抽调遵义及其旁边的部队向娄山关、桐梓增援,第一纵队之第五十九、第九十三师由黔西、贵阳地区向遵义开进,企图阻挡并围歼红军于娄山关或遵义以北地区 中共中心、中革军委确定乘追击之敌大部尚未到达之际,快速击破黔军的阻拦,占据娄山关及其以南地区,再取遵义,以争取主动2月24日,红一军团先头团攻占桐梓,迫使桐梓之敌退守娄山关25日,中革军委确定,以红五、红九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