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汴河航运.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自***
  • 文档编号:78885716
  • 上传时间:2019-02-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8.91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汴河航运《清明上河图》以三分之一的篇幅,精心描绘了汴河上紧张、繁忙的航运景象,正如宋人周邦彦在《汴都赋》中所说:“舳舻相衔,千里不绝,越舲吴艚,官艘贾舶,闽讴楚语,风帆雨楫,联翩方载,鉦鼓镗铃”展现出北宋首都、当时世界最大城市——汴京的繁华气派画家张择端精心描绘汴河的航运,是有其深意的,因为汴河正是汴京(开封)的生命线汴京,战国时期是魏国的都城——大梁,秦并六国统一天下后,大梁即随魏的灭亡而趋于萧条衰落,成为秦之三十六郡中的三川郡的一个小县历经西汉、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都默默无闻到了隋统一全国后,隋炀帝开发大运河,引汴水入淮,再入长江,又自京口(江苏镇江)至余杭(浙江杭州),南北贯通,汴京遂成为当时“水陆所凑,邑居庞杂”的“雄郡”唐代升为汴州,社会经济已相当发达王建《汴路即事》诗:“草市近江货,津桥税海商”五代十国时期,先后成为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的都城,是全国政治中心,城市经济因而又有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周世宗柴荣在位期间,后周的政治力量已达到淮南一带,打通汴河出长江的交通要道,使汴京有了新的扩展周世宗年间,发丁夫十万建筑汴京的罗城(外城),周围四十八里二百二十三步,其面积比旧京城扩大了一倍。

      北宋王朝建成后,仍以汴梁为都城,称汴京,又名东京,或称东都这时汴京已成为“四方所凑,天下之枢,可以临制四海”的重要城市了赵匡胤从陈桥兵变登上皇帝宝座,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必须掌握军队;为了“强干弱枝”,因此他实行“守内虚外”政策,将大量精兵屯宿于京师,来保卫皇权宋人朱弁说:“艺祖养兵止二十万,京师十万余,诸道十万余当时汴京人口约有一百三十多万,十个居民中就有一个兵士再加上集中于京师的皇亲国戚、达官显宦(包括前朝的贵族、降官),和为数不少的官人吏员、大商巨贾,以及为他们服务的走卒、小贩、仆役、娼妓等等,纯消费的人口是不少的《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七百七十多人物中,既有官员、吏役、士人、商贩,也有车夫、船夫、脚力、店伙、和尚、尼姑、道士、郎中……这些人是新从事工农业生产,他们所赖以生存的粮食和生活资料,必须依靠汴河向东南地区以及南方运来的物资供应《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河上停泊着一艘艘槽船、商船,一队队脚力将粮包、货包背到岸上,这种繁忙紧张的运输景象,正好说明这个问题宋承五代建都于汴,实因汴河联结东南财富之区,可以东南财物来赡养屯兵和居民《邵氏闻见录》引王禹偁《建隆遗事》说:“开宝末,议建都于洛。

      晋王(即后来的宋太宗)言:京师屯兵百万,全借汴渠槽运东南之物赡养之,若迁都于洛,恐水运艰阻,缺于军储所以北宋一代,南北的交通线是以汴淮运道为中枢的关于汴河,宋代诸书多有记述汴河所控的水域,不仅有江淮、两浙、荆湖等路,岭南、川蜀之货入京师者,也大都经由汴河《宋史》卷一七五《食货·遭运》:“江南、淮南、两浙,荆湖路租籴,于真、扬、楚、泅州置仓受纳,分调舟船诉流入汴,以达京师……陕西诸州菽粟,自黄河三门沿流入汴,以达京师,亦置发运司领之……广南金银、香药、犀象、百货,陆远至虔州而后水运,川、益诸州金帛及租、市之布,自剑门列传置,分辇负担至嘉州,水运达荆南,自荆南遣纲吏运送京师这里文中所说虔州,即今江西赣州岭南货物,除赣州以南为陆运外,赣州以北,沿赣水入长江,沿江而下至真州入江北运河以达于汴,是岭南亦为汴河所通之域川蜀之货自嘉州水运至荆南,此处荆南,即是江陵宋代官物虽由江陵分纲法运至京师,不必经由汴河,然商人货物大抵仍由江陵沿江东下,至真州入江北运河以达于汴,是川蜀亦可视为汴河所通之域所以至道元年九月参知政事张泊上书说:“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

      《清明上河图》的汴河有大小船只二十余艘,几乎都是漕船(亦称纲船)和商船宋代漕船可以附载商人货物(中间一度停止,不禁即又恢复),而图中少数客船,亦是兼运货物的,此图重点描绘汴河航运,生动而具体的表现出“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北宋的漕船,大多打造于东南地区的官营造船场真宗年间,全国打造数额为二千九百,造船额下降为总数七百二十三艘而哲宗年间两浙路的明州(浙江宁波市)、温州(温州市)的造船额却激增为“岁造船(各)以六百只为额”,徽宗时,温州每年仍是“合打六百只”为全国最高额——摘自《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01期 作者:周梦江参考文献:[1](元)脱脱.宋史:卷九三 河渠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7[2]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五 国用考·漕运[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