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研究范文.docx
5页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研究范文目录/提纲: 一、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的界定 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的概念 我国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的立法沿革和制度现状 二、我国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存在的问题 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内容上的问题 相关配套措施的不足 三、对我国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的完善 对我国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内容上的完善 对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 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的民事案件日渐增多,“执行难”问题越发凸显出来,很多生效判决难以及时有效的执行,究其原因,被执行人的财产难以调查首当其冲而被执行人作为财产所有人,对于可供执行的财产最为了解,因此,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而自2022年我国《民事诉讼法》确立该制度,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此,笔者针对该制度界定了其概念,梳理了我国的立法沿革,并根据现行立法分析了其制度现状,对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明确,最后结合域外经验,从制度本身内容及相关配套机制两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对该制度做出一些完善 关键词:民事执行 被执行人 财产申报制度 引言: 在执行工作中,是否能够有效的收集债务人的财产资料,是有的放矢的采取执行措施,避免无效执行的关键 。
通过对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考察,我国立法规定民事执行财产调查的方式有三种:申请人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状况或线索﹑法院依申请或依职权调查和被执行人进行财产申报在我国,目前法院依职权调查仍然是查明被执行人财产的主要方式在实践中表现为有的法院大包大揽,独立承担了查明执行财产的全部工作,将本已稀缺的执行司法资源大量耗费于财产调查阶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财产的不仅有货币、动产、不动产等传统形式,各种交通工具、个人股份、股票等更加丰富的财产形式也逐渐增多,此时如果还过度依靠公检法等执法机关,来查清当事人的财产,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而显然,“因为没有人比债务人更清楚其自身的财务状况” ,所以通过被执行人来申报财产,能使法院获得其更为准确明晰的财产状况为此,我国2022年修改《民事诉讼法》时正式确立了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在2022年修法时对该制度做了保留,并通过司法解释对其具体程序进行了明确本文首先通过对该制度进行概念、立法沿革和制度现状进行分析,又对我国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存在的问题逐一梳理,并结合域外相关立法进行探究,进一步提出完善措施,以期对其有所提高 一、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的界定 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的概念 结合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的的立法以及相关学者的表述,笔者将其定义为:在进入执行程序后,如果被执行人没有积极履行法院生效的法律文书,就必须依法真实而全面的申报自己一段时期内的的财产状况,以供法院执行或者判断其是否有履行能力。
进行财产申报的主体为被执行人,其依法负有真实全面申报财产的义务,拒绝申报或虚假申报均会受到法律惩罚 我国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的立法沿革和制度现状 2022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在第28条首次确定了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其规定被执行人有义务向法院申报其财产状况;此外,该规定第30条明确了当被执行人未履行申报义务时,法院可以对其财产进行搜查该规定虽然首次对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做了规范,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其内容却十分笼统,对于申报程序的启动、被执行人申报财产的范围、拒绝申报或虚假申报的法律责任都没有进一步明确 2022年在修改《民事诉讼法》时,在第217条对该制度做了进一步的明确,比较细致的构建了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其规定了申报的条件、申报的内容以及违反规定应承担的责任,从此,我国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才真正的有法可依 随后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又出台了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