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生物问题化教学初探.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61478341
  • 上传时间:2022-03-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0.13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中生物问题化教学初探                    文/潘 劼摘 要:问题化教学提倡从多角度进行问题的设计,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学习能力的提高关键词:问题化教学;课程内容;教学设计问题化教学是指以一系列由教师精心设计的有意义、有教学价值的教学问题来贯穿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探究性思维的发展,实现其对课程内容持久深入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著名哲学家伽达默尔论及提出问题的重要性时说:“我们可以将每一个陈述都当做是对某个问题的反应或回答,而要理解这个陈述,唯一的办法就是抓住这个陈述所要回答的那个问题在传统的讲授性教学中,学生得到的正是这些“陈述”,而没有机会“抓”住这些陈述所要回答的问题于是学生缺少机会将知识与具体的问题情境联系起来,而且,陈述给学生的这些“事实”也很难为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训练的机会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把这看作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他认为这种教学思想是与人的思维形成过程相悖的,它不能使人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而只能使头脑成为“事实”的储存库用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会拥有很多的“历史”知识,但却缺乏遇见新情境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更没有做好随时发现问题的准备。

      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的角度出发,设计系列问题集,实施问题化教学,是能够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激发学生积极思想,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学习能力提高的本文试图对怎样在高中生物课中开展问题化教学做一粗浅的探讨一、教材文本分析从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及教材文本来看,学生并不是简单的连续累加各模块知识点,而是在问题情境中以相互联系的方式学习模块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每个模块下都有几个相对完整的内容单元,它相当于将模块主题分解后产生的子问题,每一单元下又包含很多节通过解决每一节的问题,实现整体上模块系列问题的系列解决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标教材就提供了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文本范例例如,教材中“本节聚焦”栏目的问题实际是基于课程标准为基础的框架问题范例;而“问题探讨”意在用于创设问题情境这一助学事件,“问题探讨”是“本节聚焦”的前奏曲;“思考与讨论”是贯穿教学中起着过渡或进一步深化知识的作用,“旁栏思考”则启发学生挖掘与发现课本以外的相关问题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标教材提供的众多的小栏目,正是用于帮助和支持学生的问题化学习活动的,是设计问题化教学的资源素材,有其内在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基础,理解这些栏目的教学价值是用好它们的前提。

      二、教学案例在进行《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这一节教学中,我们可以先通过“问题探讨”中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扎尼的实验,创设探索一个生物体内物质反应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激情接着进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时,在不同的环节进行设问,围绕实验原理可以设问“本实验观测的指标是什么?各组实验的不同操作是什么?”,从而引出因变量、自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概念;围绕实验材料可以设问“猪肝研磨液可否改成小块?猪肝为什么要用新鲜的?”,围绕实验过程可以设问“不同催化剂可否用同一滴管添加?为什么?”围绕实验结果可以设问“加热的试管出现大量气泡的原因是什么?3号4号试管未加热也有大量气泡说明什么?”,从实验拓展的角度可以设问“如果将肝脏研磨液稀释100倍,结果会怎样?”围绕实验各环节问题的设置,强化了学生对于实验的理解、回顾和反思接着利用“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体会科学家关于酶本质的探索过程最终解决本节聚焦中的三个问题三、案例分析以上教学案例呈现的这样一种问题化实验教学活动,将学习内容问题化,教学任务以解决问题的形式体现这个以解决问题形式体现的教学任务才是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透过这个任务课题,我们可以看到其内含的三维目标,体会到这部分教学内容的丰富内涵,清晰地明了学与教的过程。

      因此,通过教材引领教与学的行为,通过各个小栏目为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统一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提供充分条件,在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之间搭建了一个桥梁,教师与学生都要用自身的智慧去活化与优化它在新课程背景下,问题化教学能够很好地起到激发学生思维的作用,通常把逆向直觉、思维激发和争论作为吸引学生投入持续探究的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很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参考文献:[1]慕晓茹.中学生物教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8:7-9.[2]吴洪成.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363.[3]胡小勇.问题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08:50.(作者单位 昆山震川高级中学)编辑 王亚青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