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9页2024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1. 2024年是中国甲辰龙年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就普遍流行着对龙的崇拜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区史前时期文化遗址中的龙形器物,共同印证了( ) 图一 彩绘龙纹陶盘(山西陶寺遗址) 图二 玉猪龙(内蒙古红山文化遗址)图三 玉龙(安徽凌家滩遗址)A. 中原地区较高的文明程度 B. 玉器制造业的水平高超C. 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 D. 黄河流域孕育早期国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图一彩绘龙纹陶盘(山西陶寺遗址)、图二玉猪龙(内蒙古红山文化遗址)、图三玉龙(安徽凌家滩遗址)”可知,在不同地区文化遗址中,都出土了龙形状的器物,说明这些地区虽然地域上有所差异,但文化上具有相似性,充分说明了多元一体的特点,C项正确;题干并未对三处文明遗址作对比,因此无法得出哪个文明程度高,排除A项;彩绘龙纹陶盘,并不属于玉器,排除B项;图一属于黄河流域遗址,图二属于辽河流域遗址,图三属于长江流域遗址,且题干并未反映出早期国家夏商周时期的信息,排除D项。
故选C项2.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还记载,高祖曰:“此三者(张良、萧何和韩信),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材料描述的是刘邦夺取天下的( )A. 目的 B. 原因 C. 过程 D. 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还记载,高祖曰:‘此三者(张良、萧何和韩信),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可知,意在强调刘邦取胜的原因,一是刘邦与民约法三章,获得民心,得到百姓的支持拥护;二是刘邦善于发现和利用人才,最终成就大业而项羽刚愎自用,失去人才,导致失败,B项正确;刘邦夺取天下的目的是建立属于自己的全国政权,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刘邦和项羽经过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战胜项羽,取得天下,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刘邦夺取天下,结束了秦末以来长期混乱的状态,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 绘画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直观表现。
赏析下面两幅绘画作品,从中可以得出二者在技艺上( )《女史箴图》(局部)作者:顾恺之(东晋)作品风格:线条优美活泼,注重人物神态的刻画,以形写神,用笔细劲连绵,富有个性《送子天王图》(局部)作者:吴道子(唐)作品风格:吸收顾恺之的画风,注重线条,笔法简练;又改革传统线描法,融入晕染法的立体效果,颇有动感A. 生动描绘了宫廷女官的生活 B. 表现出继承基础上的创新C. 细腻表现了开放的社会风气 D. 借鉴西方绘画的创作手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线条优美活泼,注重人物神态的刻画,以形写神,用笔细劲连绵,富有个性”和“吸收顾恺之的画风,注重线条,笔法简练;又改革传统线描法,融入晕染法的立体效果,颇有动感”可知,唐朝时期的吴道子吸收的了顾恺之的画风,说明其表现出继承基础上的创新,B项正确;《女史箴图》生动描绘了宫廷女官的生活,与另一幅《送子天王图》无关,排除A项;细腻表现了开放的社会风气,符合第二幅画《送子天王图》,排除C项;东晋和唐朝时期,中国并未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4. 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如下图),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千米,有数百个粮窖。
这种规模宏大的仓窖,不仅数目繁多,而且库藏巨大,在全国运河地区普遍建立这些仓窖遗址可用于研究隋朝( )A. 国家统一的条件 B. 政治制度的创新C. 商业发展的水平 D. 财政经济的状况【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如下图),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千米,有数百个粮窖这种规模宏大的仓窖,不仅数目繁多,而且库藏巨大,在全国运河地区普遍建立”可知,隋朝时期粮食产量大,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可用来研究隋朝时期财政经济的状况,D项正确;隋文帝在位时期励精图治,开创“开皇之治”,社会经济繁荣,为灭掉南方的陈朝奠定了基础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最后一个朝代陈朝,实现全国统一,与题干信息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隋朝的制度创新主要表现是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信息与农业息息相关,与商业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5. 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宋太祖为此采取的举措中与“制其钱谷”相符的是( )A. 设置枢密院 B. 设立通判 C. 设置转运使 D. 设立市舶司【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时期为“制其钱谷”采取的措施是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C项正确;设置枢密院属于分割相权的内容,排除A项;设置通判的目的是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对应的是“稍夺其权” ,排除B项;市舶司是管辖海外贸易的机构,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
故选C项6. 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走近明清遗迹·感知民族交融”这一主题,准备在公众号推送一篇文章,请为其选一幅合适的配图( ) A. 唐蕃会盟碑 B. 敦煌莫高窟 C. 台湾赤崁楼 D. 新疆伊犁将军府【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融合,D项正确;唐蕃会盟碑体现的唐朝时期汉藏人民的友谊,排除A项;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的敦煌它的开凿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前后延续约1000年,这在中国石窟中绝无仅有它既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曾经发生过的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赤崁楼在台湾开拓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它曾是全台最高权力中心,目睹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彪炳青史的伟大功绩,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7.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中国人认真地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作出反应,并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体现这种“社会思潮”的主张是( )A. “师夷长技以自强” B.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C.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D.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人认真地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作出反应,并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后,中国开始对西方的冲击做出积极的回应,有了一种向西方学习的倾向,地主阶级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口号,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发起了洋务运动,A项正确;“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时提出的,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民族危机加重,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主张变法图强,排除C项;“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提出的口号,排除D项。
故选A项8. 1929年12月底,党召开的一次会议上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绝对服从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担负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的任务,必须加强政治工作这次会议是( )A. 八七会议 B.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C. 古田会议 D.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29年12月底,党召开的一次会议上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是指古田会议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古田会议把党建设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把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这是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得以明确,古田会议决议因此成为我党我军建设的伟大纲领及重要里程碑这次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C项正确;1927年,八七会议在汉口召开,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排除A项;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排除B项;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
故选C项9. 数据分析是历史学习常用的重要方法小华同学收集了一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战的数据这些数据表明( )A. 全民族团结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B. 中国人民的抗战得到了世界各国援助C. 中国抗战是近代以来抗击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D. 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参战总人口17亿,中国占4.5亿;各国军民总共伤亡9000余万人,中国伤亡3500万人;德、意、日法西斯军队1110万人(1941年),中国抗日军240万人通过这些数据占比可知,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D项正确;全民族团结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国人民的抗战得到了世界各国援助,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与题干强调的影响不符,排除AB项;中国抗战是近代以来抗击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属于抗日战争的国内影响,与题干强调的是国际影响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0.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随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同年,我国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这说明( )A. 特区的建立为改革提供了示范 B. 改革开放呈现“点线面体”的格局C. 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同步进行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随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同年,我国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可知,在对外开放的同时,国内的改革也在同步进行,因此选项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同步进行符合题意,C项正确;特区的建立为进一步对外开放提供了示范,而非对改革提供了示范,排除A项;对外开放呈现“点线面体”的格局,而非改革开放,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九年级(1)班同学以“历史上水陆交通的发展”为主题,制作了相关知识图谱,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项目发展演变路线范围陆、海丝绸之路—→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欧、亚、非三大洲—→欧、亚、非、美全球航路交通工具动力:自然力→机械力工具:骆驼、帆船→蒸汽轮船、火车重要人物中国:张骞、郑和等世界:哥伦布、麦哲伦等贸易往来11. 上表中交通工具的动力由自然力向机械力转变,是由于( )A. 航海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B. 蒸汽机运用于交通领域C. 黑奴贸易不断扩大的需要 D.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结果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