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读《古代的中医》有感1700字.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63737668
  • 上传时间:2022-03-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7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读《古代的中医》有感1700字    读《古代的中医》有感早在上学期,小帆就给我推荐了罗大伦的《古代的中医》,当时没机会读,前几日金城兄在图书馆借来了,我借来一读,不觉拍案叫绝,让人热泪盈眶,在毛概课上读了一节,不时停下来,不敢再读,只恐一下读完,要慢慢来读今日,我写一篇读后感与大家共享本文作者罗大伦首发是在天涯社区的煮酒论史板块,发表以后收到了广大网友的深爱他采用了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儿》的笔法,诙谐而不失严肃,把古代的医学大家以鲜活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本书严格的说不能算医书,但是应为每个中医学子所必读之书,甚至是所有医生所必读,之所以这样说,我想看过此书的读者,一定会被他们高超的医术所佩服,但是他们的医德深深地让我们感动,在读的时候,不免感动落泪本书写了七位医学名家,他们是:李东垣、朱丹溪、傅青主、喻嘉言、王孟英、徐灵胎、缪希雍作者用独特的写法写出了他们的家世、学医缘由、拜师学艺、著名医案为什么还要说学医的原因,因为在这七位当中四位都是因为家人有病而发愤学医像李东垣本来是金国大户家庭,一方盛族,据金国统治者调查还是金国首富,祖上还是宋朝驻守边关的大元帅,啧啧,放到今天就是富二代,本来一个衣食无忧的公子哥为何偏偏学医?原来他的母亲生病了,而且病的不轻,好多医生都不知是什么病,??不幸的事最终还是要发生的。

      李东垣也是儒生,儒家最讲究的是什么?就是“孝”,他扪心自问自己还能谈论孝吗?自己还有资格是个儒生吗?平静以后最终选择了学医同样的还有朱丹溪,母亲也病了,他的心情和李东垣的一样,于是刻苦钻研《黄帝内经》,最终五年后,母亲的病在他的孝心下治愈了傅青主的妻子因病去世,他们夫妻琴瑟相合,无比恩爱,自27岁再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婚姻,而且写出了流芳百世的《傅青主女科》,这是为了对去世的妻子深深的爱和无比的内疚王孟英因为父亲因病去世矢志医学我认为他们正是因为家人的离去和自己的无能为力,发自内心的钻研医术,由爱家人推及爱天下苍生医学作为一种一种除疾患、利世人的手段,与儒家的仁义观是完全一致的,古时往往称医术为“仁术”就是这个道理儒士们所追求的是居高官,佐君王,以实现其济世利天下之志,但毕竟是业儒之人多而为官之人少,大部分儒生并不能做官,因而有相当一部分仕途不通或官场失意的儒士转而学医,以完成其济世之志诚如范文正公云“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那种发自内心的一心一意为病人着想为天下苍生的心情,今天的我们能动的吗,今天的我们做到的又有多少?李东垣与真人范尊师谈话时说到:“:"作为一个医生,太累了,看到成千上万的人在我的面前死去,我拼命地去救,却经常无能为力,我刚刚救活了一个,那边又死了一百个,天下为何如此之乱,苍生为何如此不幸啊。

      "范尊师叹了口气:"是啊,这是乱世"李东垣:"他们要砍掉别人的胳膊、要杀掉一个人很容易,可是我们医生要让伤口复原是多么的难!我经常感觉眼前一片黑暗不知道何时,才能得见光明"沉默片刻,范尊师放下手中的茶杯,眼睛直视着李东垣,一个字一个字地说:"东垣,你不要放弃,你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为当世的人,更是为后世做的啊,要知道,天下总有国泰民安的那一天,那个时候的百姓,更需要你的学问!这让我想起了《这条鱼在乎》的故事,还有一句话说得好,“每一个患者,我们都用尽最大的努力去抢救,无论是那些出现意外的患者,还是那些我们早已经知道无力回天的患者.眼睁睁看着他们离去时的心情,是你们这辈子、下辈子也体会不到的医者仁心,医者父母心!在读到喻嘉言的时候,不仅落泪又感到心寒,感动的是他的一片痴心为患者,心寒的是因为庸医,这本书中喻嘉言的故事可以说成是与庸医斗争的故事,为了与庸医争论竟敢立下军令状,当面指出庸医的错误,还问“此病何名,而敢放胆杀人”,苦口婆心劝患者采用自己的方子,跑来跑去的为庸医误诊的病人开方子,甚至落下不自爱之名庸医杀人!中医讲究的是辩证,证辨对了,其他的开药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可是这些庸医证都没辨对,无异于杀人,更可怕的是他们不知悔改,执迷不悟,切勿!切勿!就写到这吧,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借来一读。

      壬辰乙巳月癸酉日深夜第二篇:读《温热论》有感---中医各家学说作业 1300字读《温热论〃温病大纲》有感在《中医各家学说》这门课程里,我们通过学习历代各个大医学家的学术见解和主张,系统地回顾了在《中医基础理论》里面很多我们所学习到的基础理论的萌芽、发展、演变及成型定论的过程《中医基础理论》让我们知所然,而《各家学说》却让我们知所以然,知道每一个理论诞生的背景及其发生发展过程历代名医辈出,医学流派林立短短两个实验课时,真是难以让我们深刻学习各名医的医学著作,由此窥其思想之精华所以在大体浏览各医著的“前言”、“序”、“内容提要”、“目录”和“后记”等,了解医家的生平、治学方法和著书的原由、著书的体例之余,我选取了叶天士的《温热论》进行详细阅读,以期系统学习温病知识叶天士,名桂,号香岩,清代江苏吴县人温病学的奠基之作《温热论》正是由其口述,门人顾景文记录而成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大纲一句,言简意赅,概括了温病的病因、感邪途径、发病部位、传变趋势以及温病与伤寒治法的不同叶天士开篇即指出,温病是外感疾病,其病因是外感“温邪”。

      温邪具有阳热性质,这有别于伤寒、中风等风寒性质外感疾病感邪性质不同,则病理过程不同,亦则治疗法不同,即“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温病的感受途径是“上受”,即温病是从口鼻而入侵犯人体的而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与气道相通,且肺为娇脏,故温邪犯病,“首先犯肺”,即温病初发,病变部位在肺而肺与卫气相通,故温邪犯肺之初,则见肺卫表证然而在《温病学》中,我们了解到春温、暑温、伏暑、湿温等温病的并发部位各有不同,如春温须辨病发于气与发于营的不同,暑温之暑湿与暑热发病部位又不同,所以,叶天士在此处的“温病”应当只指风温、秋燥温病初起,病在肺卫,此时正气尚足,病情较轻,当及时正确诊治,若误治,则可能“逆传心包”逆传”是相对“顺传”而言的顺传”是指如手太阴肺之邪热不解而传至阳明气分逆传”则是指肺卫邪热直接传至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所以“逆传心包”则是病变由卫分不经气分直接传至营分总纲里面举“逆传心包”为例,并分析言及“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卫”,综合后面“卫气营血辩证”的内容,可以知道,这是叶天士在告诉我们:“卫气营血辩证”探讨的是卫气营血在病理上所反映的病位深浅、病情轻重、及病程先后等过程,治疗上应当循其前后缓急,即温病的一般传变途径是“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但是“卫气营血”不是截然分割的,而且温病具有起病急、传变快的特点,可能会出现“逆传”或“卫气同病”、“气营两幡”的病理过程。

      所以在临床上,我们不能拘泥于其传变顺序,而应该根据病人的实际症状来判断其病在卫、在气、在营、在血,然后加以治疗,才能不犯错误,延误病人性命医学典籍,浩如烟海《温病学》在上个学期就学过,但是此次拜读其理论奠基之作《温热论》,结合其他医家之经历,却是另有一番心得《温热论》虽只有几千字,但仅总纲一句,言简意赅,不但概括了温病的病因、感邪途径、发病部位、传变趋势以及温病与伤寒治法的不同,还担心后世医家死读书、认死理,以致害命,而特存警示之意,以警戒后人,其用心良苦,叶桂真不愧“温热大师”之谓也+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