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54904504
  • 上传时间:2022-12-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6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XXXXXX—2005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建设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二◦◦五年八月、八、、》刖言制定本规范诣在指导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建设,以满足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平台总体设计的要求,确保各国家科学数据中心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并满足面向用户提供数据服务的基本技术要求本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提出并负责解释本规范起草工作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信息中心牵头,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测绘科学院四维公司、北京理工大学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华仪公司等单位参加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晓波、戴爱德、徐枫、张子平、王国复、宦茂盛、徐宝龙、朱新周、胡昌振、许承东、常青、曹存根等I目次前言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缩写词25 总体要求35.1 总体要求35.2建设原则35.3总体结构与运行服务模式46 技术平台46.1 互联网接入环境46.2 局域网基本环境56.3网络服务器与存储设备56.4 数据库平台56.5 数据服务基础平台56.6 信息安全设施66.7 机房及电源设备67 数据资源67.1 科学数据资源的调查与规划67.2 科学数据的汇集与处理67.3 科学数据的存储与运行维护77.4 科学数据产品的加工77.5 科学数据的质量保证87.6 科学数据的元数据98 数据共享与服务98.1 数据共享的分级分类98.2目录服务98.3内容服务108.4功能服务109 信息安全109.1 基础设施安全109.2 软件安全119.3数据安全119.4非技术防护措施111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XXXXXX—2005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建设技术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建设的原则、内容、程序、技术措施、信息安全等要求,适用于参加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的各类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建设试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但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l科学技术保密规定(国家科委、国家保密局令第20号,1995年1月6日)l信息检索应用协议(Z39.50协议)lGB9361-88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lBMZZ1-2000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技术要求lGB50173-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lGB2887-89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lGB/T8567-1988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lGB/T11457-1995软件工程术语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 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平台Nationalscientificdatasharingplatform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组成部分由国家科学技术部牵头,依托国家相关部门、行业系统和科研教育系统等科学数据或信息管理机构,基于因特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类科学数据资源,形成科学数据共享网络服务体系,面向政府部门、科技教育界和社会各界提供科学数据服务的网络共享平台。

      3.2国家科学数据中心Nationalscientificdatacenter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组成部分,是以国家部门、行业系统为基础,按不同科学技术领域建立的社会公益型的国家科学数据中心,主要负责国家长期布局的公益性、基础性科学数据的汇交、管理、交换与共享服务根据工作需要,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可下设分中心3.3 科学数据资源Scientificdataresources特指以公益性和基础性为主体的、具有科学研究应用价值的数据资源,包括在观测、监测、调查、试验、实验以及研究等科学技术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原始性数据,以及按照不同科技活动需求进行系统加工整理的各类数据3.4 主体数据库Coredatabase依据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分类体系构建的二级学科及其分支学科的科学数据集,并基于计算机系统运行的数据库3.5 数据集dataset可以标识的数据集合3.6 元数据metadata关于数据的数据3.7 核心元数据Coremetadata特指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中,描述科学数据集基本属性的必选元数据元素3.8 扩展元数据Expandmetadata特指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中,描述科学数据集特殊属性的可选元数据元素(即:核心元数据之外的元素)。

      3.9 科学数据共享服务Scientificdatasharedservices为提供科学数据共享所提供的技术服务,包括:目录服务、导航服务、数据信息发布、数据检索、数据产品加工、数据及数据产品分发等3.10 数据服务基础平台Infrastructurefordataservices用于实现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功能的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Internet服务(DNS服务、Email服务、WEB服务、FTP服务等)、数据库服务、GIS服务等各类服务,以及访问控制、信息安全等软硬件基础平台的总称3.11 Webservice可互操作的分布式应用程序平台,是一套技术标准,它定义了应用程序如何在Web上实现互操作性;Webservice平台需要一套协议来实现分布式应用程序的创建4 缩写词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WebGIS基于因特网的地理信息系统HTML超文本链接标记语言(HypertextMarkupLanguage)SGML通用标记语言(StandardforGeneralMarkupLanguage)URL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ResourceLocator),因特网WWW服务程序上用于指定信息位置的表示方法。

      XML可扩展标记语言Webservice平台中表示数据的基本格式,除易于建立与分析外,XML的主要优点在于它既平台、厂商无关XSDW3C制定用于专门解决XML数据表示问题的一套标准它定义了一套标准的数据类型,并给出了一种语言来扩展这套数据类型Webservice平台就是用XSD来作为其数据类型系统的C/S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结构B/S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结构5总体要求5.1总体要求针对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国家部门、行业主管的科学数据资源为基础,建立的国家科学数据中心,要求:(1) 坚持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信息共享,服务科技,面向社会”的指导方针,加强顶层设计,推进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立互联互通、功能强大的国家科学数据中心2) 应以国家部门、行业领域信息中心或专业信息机构为依托,汇集、建立国家某一部门或行业的科学数据共享资源3)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从需求上找准切入点,从科学数据应用效益和现实情况出发确定重点建设内容,在科学数据共享应用方面下工夫,切忌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工程4) 坚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先进成熟技术,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扩充性、易维护性和开放性。

      5) 遵循系统工程建设的规律,对国家科学数据中心总体设计进行详细、科学的论证,加强项目过程管理,规范技术文档,对重要信息系统必须保留完整的源代码5.2建设原则删除的内容::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核心建设内容是:国家部门、行业领域的科学数据资源建设及其数据服务系统建设,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网络及软硬件基础平台、信息安全系统等建设在技术上应坚持以下建设原则:5.2.1规范化为保证国家科学数据共享交换,必须遵循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优先采用国家、行业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并结合实际应用制定相关标准,使科学数据信息便于各类用户使用5.2.2网络化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是基于因特网技术的网络化信息平台,各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必须采用因特网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发布523实用性应最大限度地满足科学数据整合、数据管理与数据应用的需要,系统要提供界面友好、易于使用、智能化、便于管理维护、数据更新、数据备份、系统扩展等功能,同时具有与其他系统实现数据级共享、协同工作的能力524可扩展性应充分考虑数据不断变化增加的需要,充分考虑数据对外共享与分发服务的需要,充分考虑各行业业务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充分考虑软硬件技术发展的需要,以保证软硬件的升级不会给系统使用带来困难,保证具有持续长久的生命力。

      5.2.5安全性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必须具备数据系统安全和访问安全的技术措施5.3总体结构与运行服务模式5.3.1总体结构(1)国家科学数据中心总体结构:科学数据中心以及根据需要下设的若干分中心,应基于因特网互联2)数据资源管理结构:采用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各科学数据库原则上由相关建设单位进行管理维护,数据可集中存储在主中心,也可分布存储在分中心3)数据服务结构:数据服务包括服务和离线服务离线服务由主中心和各分中心基于相应的数据库提供分发服务;服务由主中心提供“一站式”的数据发现服务,各分中心提供元数据和数据访问服务5.3.2运行模式(1)网络运行:全年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运行2)数据流程:数据收集、规范化整理、加工、建库、发布3)服务流程:用户注册、认证、数据目录、元数据查询、数据访问、专题服务等6技术平台6.1互联网接入环境6.1.1链路和带宽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必须具备用于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的因特网链路其中:(1)接入链路应优先选用光纤接入,链路带宽应不低于10Mbit/s,同时应具有另一条备用链路,带宽不低于2Mbit/s;(2)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如下设分中心,则也必须具备因特网接入链路,带宽不低于1Mbit/s。

      6.1.2接入设备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各局域网外网出口(即:互联网链路接入端)应该安装已经过国家公安部认证的路由器、硬件防火墙等网络接入设备6.1.3互联协议互联网接入采用TCP/IP协议6.1.4域名规划(1) 各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域名(即:主中心域名)采用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域名下的三级域名,即:XXX,由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办公室统一管理并授权使用2) 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分中心域名,采用本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域名下的四级域名,即:XXX.XXX国家科学数据中心负责统一规划管理其分中心域名,并向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办公室备案6.2局域网基本环境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必须具备与互联网连通的局域网,其基本环境要求:(1) 网络结构:基于网络安全考虑,网络至少应具备与防火墙相对应的三个区域(外部区、中立区、内部区)其中,外部区是与互联网直接连通的区域;中立区是放置互联网服务器组,并允许互联网用户访问的区域;内部区是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内部工作区,不允许互联网用户访问2) 网络协议:应支持TCP/IP协议、以太网及快速以太网协议(3) 传输速率:不低于100Mbit/s4) 网络设备功能:网络交换设备应具备或扩展后具备三层交换、VLAN功能,以及文字、图形、图象、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数据的传输功能。

      6.3网络服务器与存储设备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均应配置专用服务器(包括互联网应用、数据库、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