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东北城市化进程研究期刊版.pdf

7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70275135
  • 上传时间:2024-08-03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443.46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1 东北地区城市化进程研究 陈亚文* 摘 要: “十一五”以来,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不断崛起,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东北地区城市化是在新型工业化带动下发展的, 城市化发展一方面表现在城市化率上升、 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但应当看到,在城市化发展同时, 城市化带来的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显 本文通过对东北地区城市化现状、 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只有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产业结构,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东北地区 城市化 对策建议 “十一五”以来,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不断崛起,东北地区城市化进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市群规模持续扩大从当前东北城市化进程判断,核心城市处于由集聚向发散转化初期,各大城市、特大城市仍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和服务业规模扩张的主要载体, 是引领东北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东北地区城市化是在新型工业化带动下的复杂的、动态的过程,现阶段又是各种利益冲突不断加剧、矛盾日益浮现时期。

      未来五年,在制度、政策等外部因素约束下,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通过城市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改善民生、保护资源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亚文,辽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一、东北地区城市化进程现状与特点 (一)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 “十一五”期间,随着东北地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相当部分城郊村庄随着城市扩张被纳入城市版图, 大量农村劳动力转化为城市人口根据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北地区总人口达 10952.08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 6300.95 万人,比 2006 年增加了近 300 万东北地区城市化率由 2006 年的 55.53 %上升到2010 年的 57.53%,增长 2 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城市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7.82 个百分点 (二)城市规模持续扩大,城市群框架体系基本形成 空间城市化的表征是土地利用从农业向非农业转化, 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群框架体系逐步形成。

      截止 2009 年末,东北地区城区总面积达到 21382.9 平方公里,同比增长 1.83%;城市建设用地面积4909.3 平方公里,同比增长 3.79%随着城市化不断深入,土地利用空间形态由中心区圈层扩展向中心区带动其它城市发展演变 东北地区城市化已经呈现出由城市孤立发展,向城市群化发展转化,初步形成 4 个功能相对完整的大型城市群,其中沈阳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吉林中部城市群(长吉)和哈大齐工业走廊发展较快,城市群框架体系基本形成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3 (三)城市经济实力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城市经济是城市化的重要保障, 经济城市化主要体现在城市经济比重增加和经济结构的演变上2006-2009 年东北三省城市经济平均增长速分别达到 18.6%、20.6%、11.1%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东北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从 2006 年的 12.1%降低到 2009 年的 11.4%,第二、三产业比重从 2006 年的 87.9%上升到 2009 年的 88.6% (四)城市化带动民生改善,和谐社会建设取得进展 “十一五”期间,随着东北地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市政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年收入和消费增长较快,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社会和谐、秩序井然的良好局面。

      2006-2009 年东北地区城市居民年收入和消费年均增长分别达到 14.75%、14.66%,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同期,城市居民住房面积有所增加,人均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用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和供热能力提高,城市路网密度和道路总长度增加 二、东北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十一五”期间,尽管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较快,但受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区位和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影响,东北地区城市化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一)核心城市处于从集聚向发散转化初期 “十一五”期间,沈阳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吉林中部城市群(长吉)和哈大齐工业走廊等东北地区主要城市群,在核心城市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4 带动下发展较快,各城市群内部在经济上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增多但是从目前整体发展情况看, 各城市群离真正成熟意义上的城市群还有距离 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产业同质化明显,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经济的关联度和一体化程度还很低 核心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然放缓,但还在增加,主要城市处于从集聚向发散转化初期。

      核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各城市群经济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 (二)城市化过程中基础设施、服务与管理发展滞后 城市化进程中质的提高缓慢,城市发展速度与质量不协调东北同国内其它地区一样注重城市化速度忽视质量的提升, 这导致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基础设施、服务与管理发展较为缓慢,城市化速度与质量失衡矛盾突出随着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城市规模的扩大,导致城市公共资源十分紧张,相关配套设施不断承受人口增长的压力,教育、卫生、交通、水电气等公共事业,因人口膨胀日益紧缺 (三)资源环境、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问题突出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 全社会力图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其基本增长模式在很长时间里是通过资源要素的大量投入换取的,这导致了自然资源的过快开采和不可持续利用矛盾突出,部分行业甚至形成了损害生态的激励机制 (四)城市化结构不合理,小城镇建设统筹不够 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虽然较高,但是在大中城市—小城镇—村庄的人口结构中,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结构东北地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5 区城市化水平高并不能掩盖县域城镇化率低、 “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的现实。

      以辽宁为例,全省包括县城在内的 610 个建制镇建成区人口只有 540 万,仅占全省人口的 12.8%,县域城镇化率不高其他两省县域城镇化发展状况也不容乐观, 这种现象体现出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向中小城市倾斜不够 三、加快推进东北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关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迅速、有效地推进工业化发展,实现城市化和工业化有机结合,是提高东北地区城市化综合水平的重要手段目前,东北地区工业化、城市已经进入中后期,工业化带动下的城市化发展不但在大城市全面展开,中小城市也发展迅速但是重化工业带动下的城市化,在微观层面上也暴露出一定的盲目性这种状况不仅表现在产业布局上, 也表现在城市化过程中部分工业企业为掠夺土地资源,以低廉的价格大量占用工业用地其后果是合理的用地需求面临困境, “占补平衡” 、 “增减挂钩”等政策难于有效实施,激化了土地供需市场的矛盾,也带来了土地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问题 “十二五”期间,利用新型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应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抑制城市化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对那些投资强度不高、投资效益低下的用地项目,以及长期占用又不能组织有效生产的工业用地项目,应采取回收、转让等措施,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走节约、集约化发展道路。

      (二)提升基础设施、服务和管理水平,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6 城市化发展不仅表现在城市数量增多和城市规模的扩张,更应侧重质的提升和内涵式发展随着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进步的加快,城市居民对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服务和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大规模城市化过程中,虽然新城、新市镇和新区在规划上更趋科学、合理,但是城区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城市综合服务和管理功能没有得到显著提升,人居环境脏、乱、差等现象还存在,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强 “十二五”期间,加快推进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应强化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特别要重视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和通信设施的建设;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城市防灾减灾等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和管理职能, 提高城市对产业和人口的综合承载能力 (三)城市化与环境保护并重,全面改善资源和生态环境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自然需求,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就是要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放在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目前,东北地区大规模城市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资源环境保护的压力也不断增大应限制城市化对农村集体土地资源的过度占用,禁止和限制对生态保护区、环境脆弱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同时,抑制大城市过快发展、过度膨胀,坚持城市化与资源环境保护并重,应充分利用工业化、城市化对生产效率、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从根本上改善资源环境状况此外,应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倡导绿色文明、推广绿色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城市环境,对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7 城市化过程中涉及和影响整个区域生态与环境的问题, 应通过建立跨行政区划的组织和与之相对应的机制加以协调解决, 这是未来城市化过程中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 (四)推进城市社会事业发展,增强公共服务与保障能力 在城市化进程中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更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向民生领域更多地配置公共资源,扩大和改善公共服务,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基于上述认识,在东北地区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应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刻认识通过城市化带动社会事业发展重要意义,增强公共服务和保障能力着重围绕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加强投入,启动实施一批功能性项目着重建立现代公共交通体系,超前规划公交枢纽、线网和相关设施,全面提高城市公共服务与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姜作勇:《辽宁省“十二五”发展规划》,辽海出版社,978-7-5451-0819-4,2010年 7 月第一版 [2]潘家华、牛凤瑞、魏后凯等:《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社科文献出版社,978-7-5097-0818-7,2009年 6 月第一版 [3] 景跃军: 《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与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 《经济研究参考》 ,2009年 9月 [4]金花: 《东北地区城市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网,2006年 12 月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