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上公开课的心理调适.doc
12页教师上公开课的心理调适教师上公开课的心理调适上公开课,对很多教师而言是件大事,都会高度重视但是又因为公开课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教师过于重视,会给教师带来紧张、焦虑、恐惧、自卑、担心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因素紧张、焦虑、恐惧、自卑、担心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因素,而这些不良心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在公开课上正常水平的发挥影响着教师在公开课上正常水平的发挥在教学中,经常有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表现很不错,课上得自由轻松、真实自然,但是一上公开课,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尽管备课充分,但由于存在某些不良心理因素,课上得不自然、不轻松,教学效果根本就不如平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平时踏踏实实上课的教师,在上公开课时居然也带有很多作秀、表演的虚假成分,这样掩盖了真实的自我,影响了教学效果,真是得不偿失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常常把这归结为教师急功近利的表现,这不无道理但这样看问题又很片面,实在冤枉了某些教师据了解,紧张、焦虑、恐惧、自卑、担心等不良心理因素紧张、焦虑、恐惧、自卑、担心等不良心理因素也是导致教师上公开课作秀的重要原因而这点往往被我们忽视因此,教师克服不良心理因素的干扰教师克服不良心理因素的干扰,进行适当心理调适,对上好公开课非常重要。
具体方法如下:以和善的心态克服不良心理因素以和善的心态克服不良心理因素在上课教师的心里,总认为听课者是来挑刺的,如果被他们挑出些毛病,便会“死”在他们手里,这种敌对想法无形中就给自身带来了紧张、焦虑、恐惧、自卑、担心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教师一旦受到这些不良因素的干扰,就会变得瞻前顾后,心神不定,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要解决这个问题,上课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主动把听课者看成是同行,是来交流切磋的,而不是来挑毛病的必要时,教师可以在上课时,用眼神与听课者交流对视,以获得他们的“暗中”支持这样就能接受听课者,在心理上获得对他们的亲近感,不良心理因素也会大大消减以学习研究的心态克服不良心理因素以学习研究的心态克服不良心理因素上公开课,教师一般很容易出现心理因素不稳定、难以进入状态的状况而教师以学习研究的心态来上课,能很快改变这种心境,马上进入上课状态既然是学习,就说明上课教师本身就存在不足,有提高的必要,这样想也就不怕听课者对自己的课说三道四;既然是研究,就不怕课堂上出现种种问题,因为没有问题,也就谈不上研究如果教师把这个问题想通了,那就不会在乎听课者“不客气”的评价持有这种心理,教师想着怎么上课,怎样上好课,这样就逐渐进入状态,也就自然忘记那些不良心理因素,而且,以学习研究的心态来上课,非常有利于教学水平的发挥,也很容易上出精彩。
以展示的心态克服不良心理因素以展示的心态克服不良心理因素通常而言,上课教师都惧怕“出丑”,这种心理很容易影响教师上课的情绪,导致上课时缩手缩脚,放不开事实上,这是教师自己吓自己,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一者,课上“出丑”是难免的,应该承认这个事实;二者,课上“出丑”是真实课堂的体现,应该正视这个事实所以,教师上课非但不能怕“出丑”,而且要敢于“献丑”,向听课者积极展示,展示自己的能力水平,展示教学效果即使展示的是不成功之处,也是帮自己找到了需要提高改进的地方,同时能对同行起抛砖引玉的积极作用教师如果能有这样的心态,就能克服上课担心害怕的心理,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水平以以“我能上好课我能上好课”的心态克服不良心理因素的心态克服不良心理因素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对上好公开课最大的障碍就是对自己不自信,心里总担心这个,担心那个,进而怀疑自己今天能不能上好课这样无形中给自己施加了压力,导致不战自败因此,教师要抛弃这些不必要的担心,想想自己已经对上好课作了哪些充分准备,回想一下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技能方法,设想一下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自己该怎么处理这样就能做到胸有成竹,自然能找到上好课的感觉,也就有了上好课的信心。
以平常的心态克服不良心理因素以平常的心态克服不良心理因素“我的课能不能上好”、“我的课能不能获奖”一心只想着结果,这是导致教师上公开课出现不良心理因素,也是导致教师上课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师不能急功近利,心里只想着结果,而要抛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忘记结果,处理好上课的过程教师可以“我是平常人,我以平常心做平常事”勉励自己如果教师这样想,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就不会有额外的思想负担,也有利于课堂教学水平的正常发挥那么,上好课、获奖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针对上公开课出现的不良心理状况,教师应该适当选用适合自己的心理调适方法事实证明, 教师在上公开课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对上好课有积极作用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对上好课有积极作用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上传: 邓秋秋 更新时间:2012-6-4 9:18:06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教师该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呢?一端正认知1. 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之一,工作得接受许多人——学生、学生家长、校长、教研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至整个社会——的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
所有人都认为自己对教师的工作有评价的权利仅仅是与以上提到的这些人相处就可能让教师产生焦虑(包括正常的焦虑和神经过敏性焦虑)并且,教师自己心里也有“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为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自我概念是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确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与知识的积累分不开,一些教育学者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受教育的程度呈现正相关所以教师应多学习,多接受新知识,以加强自身修养此外,教师也应坚持收集有关他的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这些资料不仅能用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而且能使教师更清楚地知道他是否达到了自己预定的目标教师对自己教学方法的利弊了解得越深,越了解学生是否接受这些方法,自我认识就越客观,自我概念就越坚定,自我评价就越全面,他也就越自信同时,个体因为了解自己,由己及人,也就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别人,更容易接纳、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足之处也能泰然处之。
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2. 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自我维护心理健康的能力包括很多方面,如角色调整的能力、从职业中获得满足和乐趣的能力、免于患上神经过敏性焦虑的能力等而教师对失败的看法是自我维护心理健康能力的中心因素正因为教师是“开放”的职业,失败和过错发生的机率就特别大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都会有失败的经历,关键是看怎么去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失败如果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失败就是成功之母一个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充满信心的老教师在与教育界之外的人谈论有关课程的话题的时候,他会心态平和,语气坚定,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对课程问题的接触和思考比圈外人更多,所以自己对教育形势的把握应该比圈外人更客观这样,当学生家长和社会上其他人员就课程问题提出不同意见时,他的安全感和自尊心就不会受到影响,同时,他也能坦然接受对方的正确批评和合理建议3. 换个角度想问题客观地讲,一个教师很难满足社会各界对自己的所有要求而且,有些期望(包括教师对自己的期望)是非常极端的一位数学老师或许会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完全掌握每节课所教的知识点,他也知道有许多自身无法控制的因素将使得这种希望永远不能实现虽然在常年的数学教学中,他都怀有这个希望,而且,他的行为也表现出似乎这个目标是可以达到的这一倾向,但是,他也许会根据现实情况实事求是地对自己的期望作一些调整,比如不再幻想张三能跟李四学得一样好——毕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差太多。
一次期末语文考试,某班有 60%的学生成绩良好,30%左右的学生勉强过关,还有几个考得一塌糊涂教这个班语文的老师失败了吗?这取决于他对“失败”的主观看法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他对自己非常苛刻,觉得远远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另一种可能是他会对自己感到满意,觉得多数学生成绩良好,他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已经做得很好了前一种态度,会让教师体验到挫折感和不安、焦虑等负面情绪,而采取后一种态度,教师仍旧能心安理得地继续工作教师应该正确地认识和评价生活中的“失败”,很多时候,这种“失败”实际上只是教师个人主观上体验到的挫折,不一定客观教师有时需要改变思维方式,换个角度考虑问题,也可以说需要适时当一下阿 q许多教师或许都有过因班上某个学生犯事而受到学校处分这类的经历,其实,教师不必因此过分内疚自责——正如教育心理学者张春兴所言,有些学生问题“病因根植于家庭,病象显现于学校,病情恶化于社会”,并非仅仅是由教育失当造成的,教师只要尽到了责任,就可以问心无愧二调适情感1. 情绪控制情绪控制指个体对自身情绪状态的主动影响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教师觉得在工作中受了委屈,很容易把气发泄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因为学生常常就是让他们受委屈的“罪魁祸首”。
本来,适当地刺激一下捣蛋学生的自尊对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可能是有效的,然而教师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很难把握好这一尺度,常常因此伤害学生,同时破坏了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情绪控制的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从认识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适度;从情绪本身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采用直接或间接手段适当疏导,例如反复提醒自己在情绪激动时不要批评学生,防止过激言行2. 合理宣泄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身心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身心疾病因此,教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以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心”的宣泄如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或大笑、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写日记或给自己写信等;“身”的宣泄如剧烈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逛街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等有条件还可出门旅游:旅游既是“身”的宣泄,也是“心”的放松3. 从其它地方寻求满足感如果教师觉得在学校中无法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可以试着在教室以外寻求成就感培养有创造性的爱好(如集邮、写作等)是一个好方法,个体能够随这些爱好的深入而体验到满足。
另外,教师应努力营建幸福和谐的家庭幸福的婚姻,美满的家庭,能促进个体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能在个体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帮助,缓减个体的心理压力三改变行为1. 角色学习角色学习是预防焦虑的途径之一当一个人的多种角色发生冲突,主体分不清自己是谁时,焦虑就容易产生事实上,教师适应职业生涯的主要问题就是学会扮演好合适的角色,通常新教师在参加工作的头几年里,都会把大半时间花在教师这个新角色的学习上新教师的许多焦虑之所以会产生,大多是因为他们不能预料将发生的事,更不知道如何处理;通过教师职业角色学习,可以增强预见性,减轻或消除教学情境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当教师开始适应他扮演的“教师”角色时,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他的焦虑水平就会减低2. 个别或集体讨论人们(包括教师自己)往往有这样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无所不能的所以许多教师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宁愿压抑自己的情绪在强烈的心理压力下继续工作,也不愿与其他人讨论问题或是寻求帮助他们害怕承认自己在教学中有困难,认为一旦承认这一点就等于承认自己能力不够或教学失败其实,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有困难,没有人是样样精通、事事顺利的与同事交流讨论不仅是解决问题、增加工作经验的好方法,而且也是获得所需支持的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