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怒江水坝有感-二班-盛迪夫.doc
6页观怒江水坝有感观怒江水坝有感- -二班二班- -盛迪夫盛迪夫观怒江水坝有感 关于怒江该不该建水坝的争论从开始就没停止过,有人说怒江建水坝是个民生问题,水坝的建设可以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人说怒江大坝建设关乎人类文化遗产的大问题,所以不能轻举妄动 修建水坝是一种人类在适应自然,利用自然条件的一种经济行为从三者的关系来看,在历史发展的历程中由于怒江流域独特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当地不同的人文文化,例如当地比较实用的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他们的耕作方式又对当地的环境产生着影响,据有关调查由于当地人进行着刀耕火种的原始农耕和为了生活用柴,过度砍伐树林,怒江两岸海拔 1500 米以下的生态环境已经完全破坏掉了,2000 米以下的破坏也非常严重 关于怒江该不该建设水坝的争议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农民究竟会在这个计划在获得多大的利益;2、怒江流域地区独特的自然生态以及民族文化是否能得到良好的传承?3 水电开发是否是怒江开发的必由之路?换句话说,怒江州究竟能在这个机遇的推动下取得那些发展?从这三个方面看出基本都涉及人、环境、文化孰重孰轻的较量 首先我不能十分肯定是否会给当地百姓带来较大好处,其中的经济利益最终囊括谁手,以中国目前的形式来看,最大获益者肯定不会是当地百姓。
但总体来说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还是十分有利的从当地的情况来看,多年来,怒江农民都是在艰苦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生存的,可是经过多年的奋斗,人们的生活贫穷、落后,怒江州至今仍是全国最贫困的民族自治州,50%的农村群众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如何找到合适的利益实现载体成为改善农民生存条件的首要任务在怒江大坝的建设中,或多或少农民一定会受到一些利益,这对于改善当地的生活水平也十分有益,在怒江水电开发过程中,劳务输出将成为怒江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龙头产业怒江水电开发如按照二十年建设计算,可以直接或间接创造约 40 万个就业岗位这其中二十万个专业性比较强的岗位有外来技术人员与民工分配,另外二十万个岗位则可以有怒江州本地民工参与这是怒江目前每年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1.3 万人)以及 0.3 万城镇失业人口的 12.5 倍按普通劳动力年收入水平 5000 元计全州劳务输出业可达 8 亿元,是 2003 年全州农村经济总收入的 1.5 倍农民人均年收入可以实现20%左右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地方建材业也将大有所为水泥、钢材、沙石料是水电站的三大基本材料其中钢材、水泥由于要求较高必须外购而沙石料可以基本实现本土化,如果按照建设100kw 的装机开发,沙石料需求为 2200 万立方米。
按每立方米 31元计,直接形成七亿元的庞大市场,同时带动砖、水泥预制品等建材需求农民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分别以资源、劳动力、服务等方式广泛参与地方建材业的发展从而在水电开发中分得一杯羹另外,服务业也将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壮大这是一种劳动者参与程度最高的产业在水电开发的过程中必将带动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行业这样大的市场几乎是怒江现在服务业市场的 10 倍,全州四分之一以上的农民可以投入的这个行业中从这个方面来看是人类通过改变利用自然环境来增长经济,提高生活水平 如果在怒江建设水坝我们还要考虑另一个问题,怒江生态以及特有的民族文化是否会遭到破坏,这是人类在选择加速经济发展还是加速特色文化的消失必然要考虑的问题,应该说怒江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它作为全国两条尚未被污染的生态江的地位这里有着最为神奇的三江并流奇迹,有着各种各样宝贵的动植物资源,也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别是三江并流在全球独一无二,它的面积虽然只占国土面积不到 0.4%,但它却拥有全国 25%以上的高等植物,77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因此国内专家在评价申报世界遗产的时候认为,这个区域是反映地球演化重大事件的关键地区这个地方高耸的山川和河谷构成了全球独一无二的高山峡谷景观,汇成了北半球除除沙漠和海岩以外的各种各样的景观。
”这些东西都是无法用价值估量的如果在水电开发过程中破坏了,特别是带来如泥石流,地震加剧等生态灾难的话,那这不仅仅对怒江来讲是得不偿失的,对世界也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怒江州特有的民族文化也是值得注意的这里有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四个特有民族,至今还保留着刀耕火种、人背马驮等原始生产方式和纹面部落等原始社会痕迹说的严重一点是我国当前仅存的刀耕火种的标本很多人类学者认为怒江水电开发的移民会破坏这些独特的民族文化 反对建坝的学者中,有人问道如果不建坝,对于当地的经济是一种损失,如何来弥补这种损失时,有学者回答,鉴于怒江州、保山市在为保护自然保护区和世界遗产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中央政府和云南省政府应该对这一地区实行生态补偿,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帮助当地群众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从中国目前的国情来看这样的措施实行的可能性很小,怎样的财政补贴额度才能真正起到作用,若是有了相应的补贴又有多少资金能这真正落到实处所以从我的角度来看,我本人作为保山本地人,急切的希望建设水坝 考虑到建坝对当地的文化影响整理一下文化和环境的关系,文化是人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产物;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利用与改造时同步进行的;环境的变化影响着文化的发展、变迁。
所以是保护当地的三江流域文化还是改善当地的生活,何去何从、孰轻孰重政府还要全局考虑 人、文化、环境如何相互协调,是否可以协调?我还是要从怒江建坝的问题上进行思考根据 05 年 4 月 8 日在云南大学的演讲,他亲身到了计划修建水坝实地考察后发现:由于当地人进行着刀耕火种的原始农耕和为了生活用柴,过度砍伐树林,怒江两岸海拔1500 米以下的生态环境已经完全破坏掉了,2000 米以下的破坏也非常严重在云南境内规划中的水库的正常蓄水位最高的在 1570 米,对当地陆生植物的多样性基本上不会造成影响,更不会导致当地特有植物、国家或省级保护植物的灭绝通过人与环境的协调可以将建坝的危害降至最低,对环境不至于有较大的影响,至少不会造成当地生态环境失衡怒江峡谷位于云南省的西部,属青藏高原南延的横断山脉纵谷地带该地区地理位置封闭,自然环境恶劣,能源短缺,当地群众主要以木柴烧火做饭,林木资源损失大怒江梯级电站建成以后,发电量大,实现以电代柴,据估计每年可以节约 50万立方米用柴,年减少林木资源损失 4 亿元左右,50 年可以减少林木资源损失约 220 亿元水电是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如果与同等规模的火电相比,怒江中下游规划的水电站,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 1 亿吨、二氧化硫 88.92 万吨、一氧化碳 0.85 万吨、氮氧化合物 33.6 万吨,少产生粉煤灰约 1100 万吨。
还可以避免煤炭发电造成的温室效应而舆论认为建水电站也会发生温室效应,这种观点要结合具体河流的情况分析怒江地处温带,地势高,河谷狭窄,两岸的山峰很高,气温低,库区被淹没部分的植被很少,被淹没植物腐烂后产生的气体极少,水电站建成后不会出现温室效应 从这个角度来看建设水坝,还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就是说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人类与自然关系是共生、共赢、共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既然是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所以建设水坝要综合考虑,不能只是考虑征服和战胜或利用,利用也要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怒江建设水坝的确是会对三江流域造成很大的破坏,环保者总是在强调保护环境保护当地的文化风俗,就拿刀耕火种来说吧,这样的生产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强烈的物质需求和经济压力,从我国目前的消费水平来看,当地的人们明显不能承担,而且刀耕火种不利于当地的生态环境,照这样的速度来看,不要几年当地的生态将会被刀耕火种破坏,更何谈环境保护,的确一个民族文化的保护十分重要,但如果一种文化已经不再适应发展,只是为了保护而保护,这样的意义又有多大呢,文化的产生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如果环境已经不能适应原来产生的那种文化,那旧的文化必然是要被淘汰的,在新的环境作用下也必然会产生新的文化。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文化的保护而保护,放弃经济发展的机会,是否是事外人的一厢情愿,对于当地人是利是弊,把保护文化建立在当地落后的基础上,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保护文化、生态,还是解决民生,提高生活水平从当地人的角度来看,是建水坝比较重要,在人类的发展中伴随着人类的发展会产生适应发展的具有相应特色的文化,这是一个自然地过程,所以不用刻意强调去保护,去延长它存在的时间,任何文化都有属于它的历史的空间和时间,刻意的保护只会破坏它的发展规律,反而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进化怒江流域的特色文化的改变只是时间的问题,谁也不能刻意是文化停留,经济的发展,环境的变化文化也会随之改变,就拿少数民族汉化这个问题来看,目前有些民族文字已经消失,仅少有几个民族还保存着民族文字,会写的人也十分少,还有些少数民族的语言也在渐渐消失,很多少数名族都不会说本民族的语言,不知道本民族的风俗文化,这是由于人员交叉的必然结果,所以你不可能要求一个民族为了保留其民族文化群居一起,或阻绝他们和外界的交流 若最终选择为保护环境和相关文化而放弃建水坝,那在当地视角来看还是可以实现人、文化、环境的协调的建水坝不是一条唯一发展当地经济的方式,通过其他渠道同样可以使经济逐步发展,例如云南一贯走的是发展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路线,可以将这个方案套用于当地,利用当地的特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将当地建立成一个旅游景点,这样既保护了环境,有在无形中保存了当地的特色文化。
达到人、文化、环境的协调,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中国很早就提出可持续发展,什么才算可持续发展,有计划的合理使用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遵循人类、环境、文化的发展规律,不能为了经济的发展而过度开采资源、破坏环境,也不能为了保护文化而过度干涉,三者的协调自然地发展才是人类进化的规律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人在适应环境中进化,环境在人的适应中改变,在改变中的环境人又产生新的文化不能人为的过度干涉某一方,破坏三者之间的平衡盛迪夫13805110132014.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