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九年级语文怀疑与学问开明版知识精讲.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478581501
  • 上传时间:2023-12-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2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初三语文《怀疑与学问》开明版 【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怀疑与学问》二. 重点、难点分析1. 学习以引用的方式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2. 学习运用引证法、例证法证明论点三. 新课讲解:1. 字音:滞(zhì) 塾(shú) 颉(jié) 颐(yí) 萤(yíng)妄(wàng) 骤(zhòu) 迪(dí) 盲(máng)2. 词语:不折不扣——不打折扣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而有名的学者流俗——指一般的风俗习惯辨伪去妄——揭出虚假的,剔除荒谬的3. 课文分析:本文是我国现代历史学家顾颉刚谈治学方法的文章标题点出了本文讨论的问题,即怀疑、学问二者之间的关系作者首先引用我国古代著名学者的话,提出做学问“须疑”与“会疑”的观点,然后逐层深入地进行论证,指出“怀疑”不仅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全文共6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古代名言,提出中心论点:做学问“须疑”、“会疑”(或:做学问必须善于提出疑问)第二部分(第3、4、5、6段)本论部分:论证过程由两个分论点构成,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第一个分论点又分两层:第一层,对于传说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第二层,对于书本知识也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第二个分论点也分两层:第一层,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一切学问才会起来;第二层,只有常常怀疑,常常辩论,常常评判,常常修正,才能创建新学说文章论证有根有据,运用例证法、引证法4. 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做学问“须疑”、“会疑”是摘引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程颐的话“学者先要会疑”与北宋著名哲学家张载的话“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需疑”做学问“须疑”、“会疑”,就是“做学问必须善于提出疑问”作者正是根据怀疑与学问的关系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为了阐明“做学问必须善于提出疑问”的原因,作者从消极方面和积极方面提出分论点,详细阐述引用古人的名言作论点,说明这一观点并非己见,早在几百年前的古人就认识到怀疑是治学的重要条件,既简洁有力,又显示了坚实的根基同时,文章开头引用名言作论点,也是一种常见的开门见山的写作方法5. 文章是怎样论述中心论点的? 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按治学的过程分两步进行论证首先从消极方面论证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为了论证这一点,作者先按从一种传说到对一本书、一种学问的顺序来阐释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接着具体解释其原因:“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之后,学问才会成为自己的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由“会起来”到“评判”到“修正”的顺序证明怀疑能带动治学过程的一个个环节本文的论证过程严谨而周密在从消极方面论证转入对积极方面的论证过程中,作者用一个递进复句来承上启下,恰好概括了前后两个分论点全文论证层次严谨而清晰,使说理全面透彻而富于逻辑,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例如文章为了论证对于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首先说明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说明事实的根据有两个来源,说明传说不一定可靠,说明从传说找证据又为治学所不可缺少,这样就很自然的推论出对于传说,事前应经过一番思考这个道理论证方法多样,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文章不只开头引用古代大学问家程颐和张载的话作为立论的基础,而且中间又引用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一至理名言来证明“学则须疑”强调“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很有说服力与此同时,还选用了传说“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例子作论据这两个论据一是它们确是“传说”;二是它们各有代表性三皇五帝”代表了社会科学方面的传说,“腐草为萤”代表了自然科学方面的传说,证明了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确有必要。

      并且就这两方面进行了追问,列出了一系列寻根究底的疑问,给人以借鉴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又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读书善疑的事实为证,非常有说服力文章不但有具体事例,还有概括事实:“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所有的论据都紧紧围绕“学则须疑”这个中心论点,点面结合,论证有力模拟试题】一. 根据词义写出成语1. 谦虚使人受益,自满招致损失 )2. 比喻做事非常顺利,没有阻力 )3. 多次看到并不新奇 )4. 比喻首先受到攻击 )二. 基础知识:1. 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程颐(yí) 启迪(dí) 腐草为萤(yín)B.塾师(shū) 墨守(mò) 生也有涯(yá)C.愚昧(mèi) 异端(duān) 辨伪去妄(wàng)D.大儒(rú) 停滞(dài) 不打折扣(zhé)2. 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盲从 锻练 步骤 妄自非薄B.流俗 严谨 启迪 自爆自弃C.虚妄 造诣 借鉴 不攻自破D.评判 治学 修证 勇往直前3.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有误的是( )A.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 墨守——因循守旧,不肯前进。

      B.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 盲从——不问是非地附和他人C.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 流俗——指一般的风俗习惯D.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不曾学——没有学到4. 对下面空缺处的关联词语依次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我们______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______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_____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_____是自己的学问A. 不论 都 才 才 B. 无论 都 可能 可能C. 无论 全 才 才 D. 不论 全 可能 可能5. 选出不同类的短语( )A. 亲眼看见 B. 常常怀疑 C. 消极方面 D. 启迪新发现6. 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标出句子成分有误的是( )A.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主语)B.我们听说中国有三皇、五帝宾语)C.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状语)D.我们对于传说的话,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谓语)7. 下面的复句中不是假设复句的是( )A.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B.要是他来了,就把这封信交给他C.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D.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8. 对下列复句层次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先知先觉之所以能够这样做,(2)正是因为他们有许多知识,(3)而又承认自己知识不够A. (1) | (2) || (3) B. (1) | (2) || (3)因果 并列 因果 转折C. (1) || (2) | (3) D. (1) || (2) | (3)假设 转折 因果 递进9. 下列复句判断不正确的是( )A. 我们相信它,因为它“是”;(因果)B. 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并列)C. 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假设)D.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转折)10. 对课文理解错误的是( )A.课文标题是一个并列短语,揭示了文章的论题B.课文先后从积极、消极两方面论述了怀疑与学问的关系C.课文第五、六段都运用了对比论证法。

      D.课文开头引用古代著名学者的话,既是论点,又起论据的作用11. 请用横线标出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答题纸上我国山川状丽,境内有绵延不绝的山岭,有气势磅薄的高原和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和起伏和缓的丘凌12. 依次填入下列空格处的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__________,婉约__________,粗犷__________,细腻__________,洋洋洒洒,蔚为大观A.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扬柳 如小桥流水 若大江东去B.若大江东去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C.如小桥流水 似风拂杨柳 若大江东去 如旭日喷薄D.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若大江东去13. 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 这样的态度都是不足取的② 因此,发展的机遇,要从解决难题、克服困难中赢得,而抓住机遇也正是解决难题、克服困难的过程,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③ 正像运动员到奥运赛场拼搏,既是机遇,也蕴含着挑战,既是挑战,又孕育着机遇④ 把两者割裂开来,以为机遇就是天上掉馅饼的时运;消极等待;或以为挑战就是数不胜数的难题,唉声叹气。

      ⑤ 机遇与挑战是密不可分的,加快发展离不开机遇,也避免不开挑战A. ⑤③④②① B. ③⑤④①② C. ⑤④①③② D. ③④⑤②①14. 与“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中的“自然”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 无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起来,沉不下去B.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C. 绿的呢,是人类劳动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D. 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15.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1)仙人掌啊,_________你果真是有情有爱、有血有肉的生灵吗?可是,你又为何脉脉含情不语呢?我在你的身旁,久久凝望着,思忖着……(2)被细雨浸润、滋养的苏堤苏醒了新柳夹道,枝头舒展,一片鲜嫩的绿色这可爱的年轻的垂柳,像妩媚倩巧的少女,温柔轻盈;______________① 你果真是带着绿色的梦,在遥远的海涯安家吗?② 你难道是带着绿色的梦,在遥远的海涯安家吗?③ 婆娑起舞,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万般风流,像凌波微步的仙子④ 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像凌波微步的仙子,万般风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 选出下列句子在特定的语言场合使用不得体的一句A. 某图书馆在墙上挂了一幅标语:“求知使人进步,知识就是力量。

      B. 某中学有一个教室贴了一幅标语:“人生求痛快,先痛而后快C. 某中学校门处立了一块告示牌:“同学,进出学校请佩戴校徽D. 某体育馆内挂了一幅横标:“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各题(一)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是盲从,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1. 文中的冒号所起的作用是 2.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意思是( )A.尽管有好书但不用,等于没有书; B.尽量相信书,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