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三大秧歌特点及其风格异同之比较.doc
6页范文最新推荐------------------------------------------------------1 / 6山东三大秧歌特点及其风格异同之比较摘要:山东秧歌是山东的民俗艺术,各处流行,风格多种多样,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鼓子秧歌”、“胶州秧歌”和“海阳秧歌”,并称为 “山东三大秧歌”,或称“山东三大民间舞蹈”鲁中平原的商河、济阳地区的鼓子秧歌、胶东半岛烟台地区的海阳秧歌、胶东半岛青岛地区的胶州秧歌是山东省域内乃至整个北方区域较为典型的秧歌种类他们独特的舞蹈风格使其成为典型的的汉族秧歌舞蹈,显示了不同性格特征的齐鲁人的特点,体现了山东人的精神风貌和独特的审美品位10465关键词:山东秧歌;表演形式;传承发展引言 秧歌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它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时所唱的颂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成为民间歌舞山东因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山东三大地区几种不同类型的秧歌风格。
一、山东三大秧歌中原生态元素的探索与开发现今山东三大秧歌在舞台创作表演与教学中逐渐地将饱含着齐鲁文化的原生性的元素风韵及其特征给抛离了笔者以为,在三大秧歌中最具原生意蕴的元素动律、人物角色往往最能映衬出齐鲁人民的精神风貌与文化底蕴而当下在以山东三大秧歌为素材的创作表演中,或者在三大秧歌的课堂教学之中,人们不能深入理解其原生态元素的内质,不能理解教学组合与民间原生型态的相异之处,而盲目的任其流失殆尽比如,我们在胶州秧歌的剧目创作、课堂教学中看到的人物角色大部分是以“翠花 ”、“小嫚”、及 “扇女”作为重点的女性角色,而原本极具生活气韵的胶州秧歌舞蹈题材和独具丰富戏剧性人物角色等等“小戏”特点,---------------------------------------------------------------范文最新推荐------------------------------------------------------3 / 6俨然渐渐消逝同样,在海阳秧歌中,我们也似乎只能欣赏到“王大娘”的婉转迂回与豪放深沉之美,而有着鲜明性格特征与极富生活性、戏剧性的“锢漏”、“丑婆”等人物角色,倘若要出现在剧目创作与教学实践之中,恐怕没有那么幸运了。
三大秧歌愈来愈被人们当成一种纯粹的技术性训练,其原生型中的文化意蕴,人物角色之间的内在关系与情感渐渐的被人们忽略、遗忘 (二)鼓子秧歌的表演形式山东鼓子秧歌的乐队包括大鼓、大拔、饶拔、大锣、小擦,近几年又增加了琐呐、笙等民族乐器山东鼓子秧歌中的鼓是以大鼓为指挥,因此大鼓通常位于乐队正中,锣、拔、擦位列左右鼓在秧歌表演形式中一般有四种不同的节奏和敲击手法即慢板、快板、中板、文场,这四种打击手法虽然在节奏、力度、情绪及鼓点上有所不同,但都是表演多场交换、演员情绪调动及气氛烘托的主要手段鼓在演出过程中是按着每一段落时间的需要分“节”,按“轮”有规律的进行演奏的,民间称为“七步八拍”一般八拍为一节,四至八节为一轮鼓子秧歌的动作是在半蹲状,将身体留向右平拧的方位在运动中,上步的脚有探出的感觉,后脚在推地的时候,应该有一个节奏的控制,把重心推上去推地以后不能停在舞姿上,而是一个慢的过程动作,整个过程当中要平稳,不能上卜跳动跑鼓子选用的是快板,要注意贯穿稳、沉、步申、韧总体的一个要求 “稳”“沉”步申”“韧”: 稳即是沉稳,体现了对山东大汉似泰山般伟岸的一种外形上的强化认识;“沉”则是指鼓的内涵,也可以理解为是对山东大汉气质的内部认识与概括;步申”是鼓的一个动力特征,在动力上,鼓的稳、沉、步申、韧、拧,还有鼓整个鼓子秧歌的流动,不管是抡、撩、劈、拉、甩、掏、抖都充满着神的一个节奏。
这个节奏基本上是发力、延伸、收势,而我们指的主要过程就是发力到收势之间的延伸比如我们在做抻鼓子组合时,抻鼓子“劈”的一下,也就是双手于左腹前---------------------------------------------------------------范文最新推荐------------------------------------------------------5 / 6击鼓时,注意节奏的力点,重拍要击在节奏点上,这也就是内聚力瞬间的释放点,它中间有一个发力,形成一个内聚力在瞬间的爆发ldquo;韧”是鼓总体的一个动势的要求,就是说鼓在运作中要体现出它整个的韧性的一种品格例如,我们在做大起步平拧组合时,大起步要有气势,注意发力的瞬间、力的横向释放以及前行的咄咄逼人的架势夹肘平拧动作时,要强调肘关节内侧主动的“劲儿” 三、三大秧歌的差异——创新与发展(一)道具不同海阳秧歌是包括道具舞蹈、扮演人物、民间小戏等表演形式在内的综合形式表演分行进与广场两种,行进表演为两路纵队对舞前进,广场表演各部分自成画面、灵活机动。
人物形象有“大夫”“花鼓”“货郎”“翠花”等ldquo;大夫”是全队表演与队形变化的指挥者ldquo;花鼓”是肩上挎鼓灵活舞动的勇士形象ldquo;货郎”持扇形货架与 “翠花”对舞ldquo;翠花”是持折扇的村姑形象海阳秧歌风格古朴、动律奔放,节奏、气息运用别具一格ldquo;欲动先提”是海阳秧歌的基本动律特征节奏特点“一惊一乍”变化多端气息运用上气息先于动作,以气带动身体,再由身体牵动韵律,三个步骤协调配合在鼓子秧歌表演中,演员的动作与鼓节奏紧紧相扣,听到鼓乐声响,就如同看到鼓子秧歌;看到鼓子秧歌表演,就如同听到鼓乐,二者融合为一体鼓器伴奏的快慢、强弱直接影响鼓子秧歌的表演,慢板、快板、中板、文场不同节奏的鼓形式,随着鼓子秧歌场图的队形变换,时而急击如疾风,时而缓击如细雨,时而鼓乐齐鸣、犹如千军万马,时而单击鼓点,犹如鸣金收兵速度变幻无穷,配合演员柔中带刚,有柔的鼓子秧歌表演,更加显示出山东鼓子秧歌粗犷豪放、刚柔并济的特色。
山东三大秧歌特点及其风格异同之比较(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