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文化概论-第2章-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ppt课件.ppt

72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92004231
  • 上传时间:2024-09-1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3.65MB
  • / 7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章第二章 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生的原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生的原因因•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文化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第一节 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会经济的主体 一、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转移一、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转移 长安城长安城隋唐以前,农业生产首先在隋唐以前,农业生产首先在黄河中下游黄河中下游达到达到较高的水平较高的水平 唐以后,中国农耕区的中心,逐渐从唐以后,中国农耕区的中心,逐渐从黄黄河流域向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区河流域向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区转移苏杭苏杭/ /湖湖广熟,天广熟,天下足,下足, 西北兵甲西北兵甲东南财赋东南财赋 二、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垒和融合二、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垒和融合 中国古代中国古代北方游牧北方游牧经济为主,其他地区以经济为主,其他地区以农耕经济农耕经济为主。

      为主 •北方游牧民族体魄健壮,北方游牧民族体魄健壮,勇猛善战勇猛善战,,依靠放牧为生,加之依靠放牧为生,加之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恶劣的恶劣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他们经常南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他们经常南下掠夺 •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战争与争战争与争锋锋,客观上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客观上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互补和互补和民族的融合民族的融合 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历经数千年的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历经数千年的相互融合,相互融合,互为补充互为补充,汇成气象恢弘的中华文化汇成气象恢弘的中华文化 三、农耕自然经济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三、农耕自然经济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中国是以中国是以农耕自然农耕自然经济为主经济为主的,同时的,同时农耕经济包容着工农耕经济包容着工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包括手工业、手工业、水利、采矿、冶铁、水利、采矿、冶铁、纺织、造船、建筑、纺织、造船、建筑、贸易贸易等 四、内敛型的海洋贸易四、内敛型的海洋贸易农耕经济为主体的中华文明是一种主张和农耕经济为主体的中华文明是一种主张和平自守的平自守的内向型文化内向型文化,,缺乏开拓海洋事业缺乏开拓海洋事业的进取精神的进取精神,因此,尽管我国东南面临的,因此,尽管我国东南面临的是辽阔浩瀚的海洋,但我们没有充分利用是辽阔浩瀚的海洋,但我们没有充分利用沿海的优势,发展向外扩展的外向型经济。

      沿海的优势,发展向外扩展的外向型经济对外贸易自古以来就不够发达对外贸易自古以来就不够发达 内敛型的海洋贸易内敛型的海洋贸易阻碍阻碍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海外贸易:建立在海外贸易:建立在“宾服贡献宾服贡献”的基础上的基础上•政治需要;政治需要;•满足统治者对海外奇珍异宝的满足统治者对海外奇珍异宝的需求需求•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段和形态 一、殷商西周时期,土地国有的自然经济阶段一、殷商西周时期,土地国有的自然经济阶段殷商西周殷商西周时期,属时期,属于于土地国土地国有有的自然的自然经济阶段经济阶段 远古时期:氏族村社共有远古时期:氏族村社共有•夏商周时期:土地国家所有夏商周时期:土地国家所有•西周时期:分封,土地国有西周时期:分封,土地国有•西周后期西周后期————公田、私田公田、私田•集体耕种集体耕种 二、东周之后土地私有化和个体生产形态的演进二、东周之后土地私有化和个体生产形态的演进春秋战国时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实行期各国实行变法和改革,变法和改革,封建土地所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建有制逐渐建立,立,土地私土地私有化有化。

      •东周以后,士人、农夫可以依靠军功而东周以后,士人、农夫可以依靠军功而取得土地取得土地•春秋时期:土地买卖出现春秋时期:土地买卖出现•集体生产集体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的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产个体生产形态,形态,形成男耕女织的家庭农业形成男耕女织的家庭农业•国家向个体生产者征收国家向个体生产者征收赋税徭役赋税徭役•地主、农民地主、农民————地主经济、农民经济地主经济、农民经济•唐代均田制破坏后,土地私有进一步深唐代均田制破坏后,土地私有进一步深化化 自东周以后至清代,基本上都自东周以后至清代,基本上都是每个家庭内,是每个家庭内,男耕女织男耕女织,以,以织助耕,或以工助耕、以商助织助耕,或以工助耕、以商助耕的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业,耕的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业,是典型的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东周以后直到清代,东周以后直到清代,封建的封建的土地私有化和家庭个体生产土地私有化和家庭个体生产经营制经营制,在我国历史上一直,在我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延续了两千多年 三、商品经济的波浪式前进三、商品经济的波浪式前进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对农耕经济具有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对农耕经济具有依附性依附性,,缺乏独立性,因此商品经济的变迁呈现出缺乏独立性,因此商品经济的变迁呈现出波浪式前进波浪式前进的姿态。

      的姿态文景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开元之治康乾盛世康乾盛世 四、中国古代社会所得到的经济发展水平四、中国古代社会所得到的经济发展水平1.1.农业方面农业方面 都江堰都江堰 丝绸丝绸 茶叶茶叶 2.2.手工业方面手工业方面 冶炼冶炼 造船造船 3.3.货币经济方面货币经济方面 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生的原因生的原因 •十六七世纪明清时期十六七世纪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为什么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生为什么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倍受挫折?为什么当时中国产方式倍受挫折?为什么当时中国没有跟随同时代的西方文明,走上没有跟随同时代的西方文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原因之一,社会经济既原因之一,社会经济既早熟又早熟又不成熟不成熟 • 从根本上讲,中国农耕社会的从根本上讲,中国农耕社会的多多元化结构元化结构造成了中国社会经济的既造成了中国社会经济的既早熟又不成熟的特征,制约了资本早熟又不成熟的特征,制约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顺利产生。

      主义生产方式的顺利产生 •商品经济繁荣于汉唐宋元明清商品经济繁荣于汉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各个时期•土地买卖(战国秦汉、宋元)土地买卖(战国秦汉、宋元)•流民大迁徙流民大迁徙 • 中国历史的早熟却未能促成它中国历史的早熟却未能促成它的成熟发展,相反却凝重了传的成熟发展,相反却凝重了传统统农耕经济的农耕经济的保守性和坚固性保守性和坚固性 •官僚、地主、富商大贾的相互官僚、地主、富商大贾的相互转化转化•迷恋现有的成就,夜郎自大,迷恋现有的成就,夜郎自大,我朝天下第一,拒绝新的思想我朝天下第一,拒绝新的思想和社会变革和社会变革 • 原因之二,稳定与战乱,人原因之二,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周期性失周期性失调调 •大一统中央集权体制,没有民主而缺乏自我更新能力的政体•一代不如一代,行政效率衰退和政治腐败——导致游牧民族的入侵或民众的暴动•王朝盛衰交替、稳定与战乱互易(规律) •新的王朝建立之初,大多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农耕经济恢复和发展,人口增长•升平社会带来政治腐败——新的动乱,社会化经济遭到破坏 •中国农业的黄金时代是战国至汉唐之间,铁器农具和牛耕的普遍使用,精耕细作•明清时期,主要依靠扩大耕地面积和粗粮品种,扩大劳动量的投入 玉米 番薯、马铃薯 •原因之三,原因之三,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社会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箝制。

      济发展的箝制 •基础:小农经济•上层建筑促进农耕经济的发展、长期持续性•庞大的官僚体系——阻碍经济发展 •经济剥削:经济剥削:•大量的专职大量的专职官吏和军队官吏和军队————赋税、徭赋税、徭役、兵役役、兵役•重农抑商观念重农抑商观念————工商业经济受剥削工商业经济受剥削•知识分子思维模式知识分子思维模式————保守、怀古,保守、怀古,言必三代言必三代•怀念三代的井田制度和力耕自足的生怀念三代的井田制度和力耕自足的生活活 •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布局也十分不利于商品经济及新因素的成长•城市是政治、军事、消费中心•盐、铁、军需品——专卖政策•徽州商人——官盐•山西陕西商人——军需•商业对政府的依赖性导致商人性格的依赖性 第四节第四节 中国传统经济的基本特点及中国传统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一、农耕经济的持续性与中国文一、农耕经济的持续性与中国文化的延续性化的延续性农耕经济的农耕经济的持续性持续性是中国传统自然经是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显著特点之一济的显著特点之一 上下五千年,上下五千年,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持续性了中国文化的持续性。

      传统农业的持续传统农业的持续发展保证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使其发展保证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使其具有极大的具有极大的承受力、愈合力和凝聚力承受力、愈合力和凝聚力 在农业文明阶段,中国文化在世界一在农业文明阶段,中国文化在世界一直遥遥领先但到了工业文明时代,中直遥遥领先但到了工业文明时代,中国文化就开始落后了国文化就开始落后了 二、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与中二、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与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国文化的包容性 农耕经济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农耕经济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农耕经济的农耕经济的多元成分结构多元成分结构,造,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就了中国文化的兼收并蓄兼收并蓄的特的特点点 思想上,诸子百家并存思想上,诸子百家并存 中国文化包容了不同区域的文化,又促使中国文化包容了不同区域的文化,又促使不同不同区域的文化相辅相成区域的文化相辅相成,渐趋合一渐趋合一秦文化秦文化楚文化楚文化齐鲁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燕赵文化闽粤文化闽粤文化 长期吸取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明 施胡妆 唐代胡舞 融合多融合多种戏剧种戏剧的京剧的京剧 吸收吸收外外域域的的文文化:化:佛教佛教中国中国化化 •三、农耕经济的早熟与中国文化的凝重性三、农耕经济的早熟与中国文化的凝重性中国农耕经济既早熟又不成熟的基本特中国农耕经济既早熟又不成熟的基本特点,造成了中国文化的点,造成了中国文化的凝重性凝重性。

      所谓凝重性,就是所谓凝重性,就是稳重有余,灵活不足,稳重有余,灵活不足,开放不足,保守有余开放不足,保守有余 •敬德保民、民为邦本思想敬德保民、民为邦本思想•儒家儒家————仁为核心仁为核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平均主义思想平均主义思想:农民反抗压迫的思想:农民反抗压迫的思想武器;加剧了中国历史稳定与动乱的武器;加剧了中国历史稳定与动乱的恶性循环恶性循环 •知识分子陷入知识分子陷入解经和科举的漩涡解经和科举的漩涡,对科,对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缺乏应有的重视学技术的发明创造缺乏应有的重视•科技发明无法推广应用,中断、失传科技发明无法推广应用,中断、失传•中国农耕经济和中国文化的早熟性,加中国农耕经济和中国文化的早熟性,加强了传统社会的强了传统社会的坚韧性坚韧性 •中国文化凝重的中国文化凝重的保守性格保守性格•宋元以后,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宋元以后,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较之汉唐明显衰退容性,较之汉唐明显衰退•认为儒家文化已经至善至美认为儒家文化已经至善至美•自负盲目自负盲目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既有既有积极积极的一面,又有的一面,又有负面负面的影响。

      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既要看到它的积极对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既要看到它的积极向上的方面,又要看到它消极颓废落后的向上的方面,又要看到它消极颓废落后的一面 思考题思考题•1、中国传统社会的农耕经济有哪、中国传统社会的农耕经济有哪些特点?些特点?•2、宋明以来中国社会经济为何长、宋明以来中国社会经济为何长期迟滞不前?期迟滞不前?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等学校学生手册.doc 2025年区教育系统招聘编外教师储备人才事业单位考试押题.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轴对称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1200张纸有多厚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旋转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范本.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设计与意图.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我学会了吗教学课件.pptx 2025年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深圳市大鹏新区发展和财政局招聘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绵阳市梓潼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招聘考试试题.docx 2025年来宾市妇幼保健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无极县教育系统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灵山县第三中学调配教师考试笔试试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