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水利基础学习知识知识.docx
14页黄河水利基础学习知识知识 (河南黄河水利局招聘)水利基础知识汇总1 (2022-10-05 10:19:17) 转载 标签: 分类:考试 教育 什么是河,什么是江,什么是湖,三者的区别是什么? 就其源流而言,在古代,"河"是黄河的专称,"江"是长江的专称,后来才演变为河流的通称.变成通称之后,北方只用"河",北方的"什么什么江"一定是很晚才有的(汉语)名字.所以北方的河有大有小.南方用"江"兼用"河",所以南方的大河流叫"江",小河流叫"河".对于南方而言,"河"是外来词.这说明中国南方的吴越楚文化受了北方中原的夏文化的极大影响.据历史比较语言学家的研究,"江"字跟南亚语有关,可能是南亚语的底层,意思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是说南亚语的(国内的佤语,国外的柬埔寨语就属于南亚语),后来被说汉语的人同化了,但是保留了原来语言的一些成分,就叫底层.这个观点许多人接受了 在古代“河”指的只是黄河,“江”指的只是长江,其他的就叫“水”,像汉水、渭水、洛水等等后来由于黄河水含泥沙多呈黄色就叫“黄河”,而长江因为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就叫“长江”,江和河就成了河流的统称。
字典对江的解释是大河,不过从分布上看中部的河流好像都叫河,像淮河、渭河、海河等等,而叫江的最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和东北,像钱塘江、珠江、松花江、黑龙江等等,当然也不绝对江……较大的河,如长江、黑龙江、松花江等河……通指一般的水道, 其定义为“在重力作用下,经常或间歇地沿着线形伸展的凹地流动的天然水体”通常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个部分我国仅次于长江的黄河,流域面积为75万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为 482亿立方米可见“河”并非专指小江,或小的河流湖……陆地表面比较宽阔的洼地积水而成的水体按成因可分为构造湖、火口湖、堰塞湖、冰川湖、岩溶湖、泻湖、牛轭湖、风蚀湖和人工湖等按含盐量的多少,可分为淡水湖、咸水湖盐湖等按湖和河的关系又可分为内陆湖和外流湖如太湖、鄱阳湖、兴凯湖和青海湖等江:一般是中国南方对水道的称呼如长江、珠江、湘江等河:一般是华北地区对水道的称呼如黄河、渭河、淮河但东北又称其为江如松花江、嫩江等地理书上说,世界上有四条大河,依次是: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长江,尼罗河世界上最大的河都不叫江,河,天然的水道”,“江,大河”这是现代汉语词典对江与河作的诠释但我想这只是语言学家依着习惯作的解释罢了,语言学最讲究尊重约定俗成。
江的水流随季节变化较小,河的水流随季节变化较大. 海拔 先选取某海岸做常年的海平面观察,取常年平均位为基准海平面(海拔0米)据此埋设基准点我国现在用的是黄海海平面,基准点在青岛附近由此海拔标高就利用精密布置、测量、计算得出的水准网就可以将全国各地的海拔高度统一为获得精确的高度,要用各级精度的水准仪或是精确修正过的GPS高程测量差一些的还可以用三角测量法气压计法是用于野外勘探、考古、登山之用;超声波是测较深的海湖深度的无论怎么测,都要利用前面说的水准网做为参考,是一个相对的高度如要测珠峰高度,一直以来的做法就是先通过漫长的水准网 和水准线路将标高引到喜马拉雅山下,登山队员在山顶插标志,用三角函数计算而得,所以会有50厘米的中误差(也就是精确到1米范围内的样子吧)当前测珠峰高程大多使用GPS测高,精度会有提高用超声波,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米每秒,但是在水中的速度要比空气中快,具体是多少我就忘了,用超声波,比如到海底接受到信号一共用了10秒,那就是用每秒的速度乘10然后在除2,因为一去一回,所以要除2.世界最底的地方: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北太平洋西部马里亚纳群岛以东,为一条洋底弧形洼地,延伸2550公里,平均宽69公里。
主海沟底部有较小陡壁谷地1957年苏联调查船测到10990米深度,后又有11034米的新记录11034-8848=2186)珠穆朗玛峰扔下去,都绰绰有余. 水资源: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统称为水资源它们三部分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辅相成的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淡水资源,就是指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为人类利用的河川径流量淡水湖泊量及可开采的地下水量 水能资源: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资源;狭义的水能资源指河流的水能资源水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见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到20世纪90年代初,河流水能是人类大规模利用的水能资源;潮汐水能也得到了较成功的利用;波浪能和海流能资源则正在进行开发研究 流域: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分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两类如果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相重合,称为闭合流域;如果不重合,则称为非闭合流域平时所称的流域,一般都指地面集水区 流域面积:亦称受水面积或集水面积或者流域周围分水线与河口(或坝、闸址)断面之间所包围的面积,习惯上往往指地表水的集水面积,其单位以km2计。
在水文地理研究中,流域面积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数据自然条件相似的两个或多个地区,一般是流域面积越大的地区,该地区河流的水量也越丰富 河床:河谷中平水期水流所占据的谷底部分又称河槽河床横剖面呈一低洼的槽形纵剖面,在山区较陡,深槽与浅滩交替,多跌水、瀑布;平原区坡度较缓,微有起伏平面形态:山区河床多狭窄顺直,岸线因山嘴突出而呈犬牙交错;平原区河床多弯曲或分汊河床纵剖面是从河源到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该纵剖面的发展,受河流侵蚀基准面的控制河流的下切面是无止境的,往往受某一基面控制,河流下切到接近这一平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向下侵蚀,这一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影响河床纵剖面发展的因素有气候、构造、岩性及环境变迁等 河长:指从河口到河源(河流上游最初具有表面水流形态的地点)的河道水面中心线的距离在工程设计上所指的河长,常是某一河段的距离 分水岭:分隔相邻两个流域的高地可以是山地、高原或是微有起伏的山丘、平原分水岭上最高点的连线称分水线分水岭有对称与不对称两类,对称的,分水线位于分水岭中央;不对称的,分水线偏向一侧通常见到的是后者不对 称的原因主要是两坡构造岩性不同或两侧流域的侵蚀基准面不同造成。
分水岭有从侵蚀后退快的一侧向侵蚀后退缓慢一侧移动的现象称分岭迁移 比降:亦称坡降、坡度指水面水平距离内垂直尺度的变化以千分率或万分率表示河段水面沿河流方向的高程差与相应的河流长度相比,称之为水面的纵比降由于地球自转和河道弯曲处离心力的作用,河道横断面的水面也不平,左右岸水面的高程差与之相应断面的河宽之比,称之水面的横比降 古河道: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后因河流他移而废弃的河道引起河流改道可因构造运动抬升或下降,冰川、崩塌、滑坡将河道堰塞,或因人工另辟新河等原因构造运动可使河流大规模改道,构造抬升可使废弃河道露出地面,而下降的因堆积作用旺盛,将河道掩埋,形成埋藏型古河道,如中国华北平原地下埋藏着古黄河、古海河等古河道河流本身作用引起的改道多发生在平原地区,由于堆积作用旺盛,使河床逐渐淤浅升高成为地上河,当河流决口后,河流循新槽流去,原河道被废弃成为古河道,在地表留下条带状高地,形成裸露型古河道裸露型古河道可在野外直接追索,也可根据遥感影像判读;埋藏型古河道则需借用钻探、物探等方法以及对沉积物岩性来确定对古河道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河床演变的特征与规律,对寻找地下水、砂矿、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有着重要意义。
河漫滩: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平原区的河漫滩比较发育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 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河漫滩沉积大多具二元结构,下部是河床相沉积,上部为河漫滩相沉积河漫滩的主要类型有:①河曲型河漫滩,发 育于弯曲型河段常在凸岸堆积为滨河床沙坝、迂回扇等②汊道型河漫滩,为在汊道型河段中形成的浅滩及其附属的沙坝、沙嘴等③堰堤型河漫滩,发育于较直型河段,形成天然堤④平行鬃岗型河漫滩,为堰堤型河漫滩与河曲型或汊道型河漫滩的过渡类型,表现为一系列平行鬃岗系统,鬃岗之间为浅沟、洼地或湖泊 阶地: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阶梯状地貌受河流下切侵蚀和堆积交替作用,河床加深,使原来的河漫滩抬高到洪水以上,从而使靠河一侧形成了陡坎的河流阶地 水准点:指在高程控制测量时埋设的高程控制点标志由于水准点组成的高程控制网称水准网标定水准点位置的标石和其他标记,统称为水准标记 标高:亦称高程指地面点沿法线或重力线方向至高程基准面的高度,即测量点与设计的水准基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地形: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统称地物是知地面上各种人为的或天然的固定物体,如河渠、房屋、道路等地貌是指地表面倾斜缓急、高低起伏的形状,如山头、洼地、山谷等 悬移质:指悬浮在河道流水中、随流水向下移动的较细的泥沙及胶质物等 推移质:指在水流中沿河底滚动、移动、跳跃或以层移方式运动的泥沙颗粒 含沙量:指单位水体所含悬移质干泥沙的重量,其单位为每立方米浑水中含泥沙公斤数(kg/m3) 勘测:指查勘、勘探和测量工作的总称 测量:指使用专门的仪器和工具,量出地表面自然形态和人工设施的形状及位置缩绘成图 径流:由于降水而从流域内地面与地下汇集到河沟,并沿河槽下泄的水流的统称可分地面径流、地下径流两种径流引起江河、湖泊水情的变化,是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的基本要素表示径流大小的方式有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径流模数等 流速:指单位时间内水体移动的距离,单位为m/s 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单位为m3/s 降雨量:指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以及由水汽凝结成的露、霜等总水量,其单位为mm 降雨强度:指单位时段内的降雨量。
以毫米/分或毫米/时计我国气象部门一般采用的降雨强度标准为:小雨:12小时内雨量小于5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小于10毫米;中雨:12小时内雨量为5-14.9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为10-24.9毫米;大雨:12小时内雨量为15-29.9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为25-49.9毫米暴雨的定量标准,各地并不一致,视具体情况而定气象上大致规定暴雨按强度分三级:暴雨:12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30毫米,或24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50毫米;大暴雨:12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70毫米,或24小时雨量等于和 大于100毫米;特大暴雨:12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140毫米,或24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250毫米 水文年:指与水文清况相适应的一种专用年度水文年度的开始日期有两种不同的划分方法:(1)选择供给河流水源自然转变的时候,即从专靠地下水源转变到地面水源增多的时候;(2)根据与地面水文气象相适应的时候,即选择降水量极少,地表径流接近停止的时候因此,每一水文年度的开始日期是不同的,但为便于整编计算起见,实际划分时仍以某一月的第一日作为年度开始日期蒸发:指水或雪转化成水汽的一种物理过程 汛期:指江河中由于流域内季节性或周期性降雨、融冰、化雪而引起的水位流量上涨时期。
枯水期:亦称枯水季指流域内地表水流枯竭,主要依靠地下水补给水源的时期在一年内枯水期历时久暂,随流域自然地理及气象条件而异 地下水:指存在于地表面以下岩土孔洞与缝隙之间的水 典型年:指在较长的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