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南京大学会计硕士考研初试及复试经验2.doc
8页2023年南京大学会计硕士考研初试及复试经历2023年南京大学会计硕士考研初试及复试经历完毕复试等结果中发个经历帖攒攒人品拟定从心态、初试准备、复试准备和参考书目几个方面谈一谈,先把心态和初试放上来初试226,考的南京大学,分数不算高,且文中皆个人观点,缺乏之处请海涵一、心态MPACC的考试确实有运气和临场发挥的因素在里面,但我认为考试,并不是单纯知识考核,其实也是对心理素质、时间统筹等方面的考核且由于试卷存在主观题的客观因素,可以说MPACC考试确实是努力和分数并不成正比的因此在决定考MPACC之前,也要考虑一下自己在考这个初试简单的考试里,是否能承受这个结果毕竟,风险和收益是配比的,从来就没有低风险高收益的事情同时,在考研之前其实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找师兄师姐问经历,问哪个专业简单,问怎么准备而是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考研只有明确自己考研的目的,明确自己要靠考研到达的目的,在择校、规划复习时才可以科学、合理从论坛最近的许多怨言就可看出,结合自己的目的进展合理的择校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对自己的程度做出合理的测评是非常重要的会计硕士由于只考2门,并且不涉及高数,致使许多同学在报考院校时低估了其难度。
但其实仔细想想,大家都考的是同一份卷子,为什么高分的不多呢?难道大家都是傻子,就自己是聪明人吗?而假设没有在择校时考虑到这点,很可能影响的就是自己一年的光阴结合自己考研的目的,和自己的程度的合理估计,去选择自己的报考院校,可以降低考不取的风险,毕竟人生苦短,没有多少年月可以蹉跎比方说,假设考研的目的是想提升学历以面对目前企业设置的211的门槛,而不是非投行等高端金融职业不可的态度,那么其实并非一定要考取名校,一些相对不那么热的211院校,甚至在目的工作地点的知名财经院校也可以到达你的预定目的而作为一个成年人,一旦定下自己报考的院校,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毕竟从MPACC如今的趋势来看,调剂的时机是很渺茫的,但学校优先考虑第一志愿也并非不合理〔高考也是如此,可见选报院校是非常重要的〕其实换位考虑一下,对于第一志愿报考的同学来说,难道高分空降公平么?废话说了那么多,总结起来就是,考研不能盲目为了考研去考研,要结合自己条件和自己考研的目的去考研,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浪费珍贵的一年光阴二、初试准备初试分为联考和英语,对于这两门科目的准备并非都是越长越好〔又不是男人,要那么长干嘛〕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假设太早准备的话,在考前失去了应有的状态反而是得不偿失。
总的来说,英语宜早,而联考可以缓一缓,在9月开始准备也不迟〔一〕英语英语是厚积薄发的学科,重在日常的积累,假设英语程度进步了,其实对英语类的考试是无须特地准备的英语由于以前有一些根底,所以根本没有准备买了老蒋的历年真题熟悉一下考试形式,还有老蒋的作文书,看看作文大致的框架,但根本没有用老蒋里面的模板和句型,感觉老蒋里面有的句子太狂了,个人不是很喜欢由于没有实际经历所以我就说说我的看法1.单词首先,要对考研英语单词进展背诵,这是重中之重,什么做题技巧都没有看懂单词从而理解整篇文章管用详细的方法有很多,比方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法〔有的软件可以很方便的实现,不用自己去计算记忆曲线〕就不一一赘述了,找到自己适宜的'方法就行,条条大路通罗马么2.阅读其次,阅读、阅读再阅读这里的阅读不是去做阅读题,而是实实在在地去阅读英文文章可以去买国家地理、TIMES或者ECONOMICS等期刊阅读,既有趣并且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也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英文程度3.作文最后,在考前两个月〔一个月也应该时间足够〕的时候,可以开始准备作文、真题作文提升技巧无他,多写是耳!既然作文的题材、范围已经给出,可以每天写一篇以熟悉写作方法。
其实,最主要是熟悉大致的写作思路,当你熟悉了写作的思路后,其实详细表达在每一句里的句型就是看平时的积累和临场发挥了特别建议:考试时先在草稿纸上把翻译和作文写一遍后,再誊写到试卷上,以保持卷面整洁〔二〕联考联考考试对于有奥数根底的同学来说比较轻松,因为数学根本上算是在复习当初学的奥数知识数学由于其相比照拟客观,根本上做对了就是做对了,做错了就是做错了,甚少存在争议点,所以应该力争数学少错,这样对于整体分数的提升也有所裨益而逻辑题目,我认为可以先不看详细的讲解直接开始做题〔尤其是对于观点类的非形式逻辑题目〕,以培养自己的题感〔有时用那些方法是化简为繁,况且有的问题也是难以解释的,纯粹就是一个感觉〕在9月份开始,可以系统地看逻辑的教材,并且结合一些公式、方法去解题至于写作,可以先参阅小君君的《写作高分指南》,尤其着重对写作的考试目的要做理解尤其是大作文,假设不理解其目的的话,易写成议论文,或沦为套作文章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呢?本质还是在考核你的逻辑才能它考核你是否可以提出自己论点后,采用合理的论证与论据去阐述、证明自己的论点其实和GRE的写作有点类似个人今年考试作文分数不高,分析觉得我在写作部分毕竟TOO NAIVE,选择了保守的方式,用了模板,没写出灵气,导致总体分数比预期略低。
Q:要不要报班?A:其实班的效果因人而异首先,班在不同地方的师资不同,给你上课的不一定是机构名师,有时甚至是集合在教室放视频,那跟自己看视频有何区别再次,报班与获得高分没有关系,专硕初试本身的难度决定了其实讲解内容不算深奥,完全可以自学到达,甚至在自己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感悟,比纯粹去听课要效率高最后,班的价格略高,个人觉得有那钱还不如去旅游Q:我什么时候开始准备好?A:严格来说这种问题因人而异,根据根底、专业背景的不同可以弹性调整有一点必须明确的是,准备时间和获得分数不是成正比的时间的总量是一方面,时间的效率也不可忽略每天起早贪黑,在图书馆耗上10个小时,放弃了一切社交、娱乐,我觉得是不明智的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适当的放松,对学习是有帮助的,也可以降低考试压力,对考场发挥有益,我根本上考前1个月每天必定LOL而分出时间社交也不至于让你错过人生中只能经历一次的东西,如毕业聚会什么的,本是一个与朋友们美妙的回忆的时机,假设为了考研而放弃我觉得有些可惜况且真正能帮你的,或许你的朋友会比那两张证书要多得多个人建议是可以早点开始英语单词的准备工作,单词关过了,完型、阅读就是平时语感积累的过程。
而数学、逻辑、中英文作文尽量在3-4个月内集中、高效地解决拖的时间长了,脑子容易疲惫,做题就没激情,效率就容易低下在之前的空闲时间那么可以看看复试的科目,宗旨就是不求精读,但求反复过几遍,建立一个系统性的大概理解后再精读三、复试其实复试每个学校都不一样,跨学校参考性不强但作为一个想以后学习会计的,总归需要的根底是共同的根本上来说,会计就是:1.财务会计;2.本钱管理会计;3.财务管理;4.审计从南大今年的复试来看,审计的考核并未出现,或许随着审计硕士的出现,对审计的考核弱化了〔纯粹臆测〕分析题目来看,今年南京大学的复试偏向于根底知识的考核〔无责任推测,或许因为面试的专业问题问太难了?〕,这与我对复试的复习思路也有一定重合我认为,复试,着重于根底知识,高深知识有理解,但假设难理解可以根据实际时间考虑放弃为什么我觉得复试着重根底知识的把握呢原因在于:1.很多进初试的同学并非会计专业的,对于跨专业同学来说要在1年内学习如此之多的书目,要做到广又深是非常难得因此尽量把握根底知识的理解,对于得分非常重要,因为高深的题目即便做,也可能拿不全分,那何不把握好根底知识的每一分呢?2.从考试来看,考试题目假设深、难题多,那肯定区分度很低,尽量让分数呈现正态分布的考题才是好的考题。
高考、中考算是比较科学的考试了,一般来说,难题在卷子是10%-15%左右的分数,剩下的是相对根底或者稍有难度但根底结实的话不难解决的问题从效益角度考虑,难点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而回报相对付出来说效率较低再考虑到跨专业人数基数在哪,即便自己不会,别人可能也不会,或者会但答不全而作为选拔性考试,绝对分数是没有意义的,相对分数才是重要的简而言之就是,假设80分就可以被录取,那为什么要考90分?第 8 页 共 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