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特产集课案.docx
13页河南特产集1、郑州特产新郑红枣:介绍:又名鸡心大枣、鸡心枣,素有 “灵宝苹果潼关梨,新郑大枣甜似蜜”的盛赞红枣味甜、性温,是补血健脾美容的滋补佳果,而新郑大枣以其皮薄、肉厚、核小、味甜倍受人们青睐,成为枣类中的佼佼者分布地区:现今的新郑大枣主要分布在新郑市孟庄镇一带,为原生态枣树种植区历史溯源:新郑种枣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1978年,在发掘裴李岗文化遗址时,发现了8000年前的碳化枣核,说明当时在新郑一带,先民们就已开始种植大枣相传春秋名相子产执政时,郑国都城内外街道两旁已是枣树成行在汉代,人们已经认识到大枣的药用价值,新郑民间发现的汉代铜镜上就刻有“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礼泉饥食枣”的诗句到了明代,新郑枣树种植已形成相当规模,明代十大才子之一的高启留下了“霜天有枣收几斛,剥食可当江南粳”的诗句品种介绍:除灰枣和鸡心枣这两个优良品种外,还有六月鲜、九月青、结不俗、酥枣以及反季节的雪枣、冬枣等优良品种,灰枣灰枣又名新郑大枣.主产于河南新郑、中牟,是新郑枣区的主栽品种,约占枣区总产量的60%现已在全国很多地区推广,特别是新疆阿克苏大面积引种成功,取得了极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灰枣果实长椭圆形,一头大一头小,一般纵径3.8cm,横径2.6cm,果实中等大小,平均单果重9.7g,最大13.3g果皮中厚,棕红色果肉厚、绿白色,质地致密、细脆,汁液中多,味甜,品质上等鲜枣含糖量30%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2%以上核较小,长纺锤形,核与肉易分离,可食率97.3%,制干率为45%干枣颜色深红,果肉致密、离核,富有弹性,含糖量65.1%,入口绵香蜜甜灰枣既可鲜食,又可制干、加工,为中果型最佳良种果实于9月上旬成熟,树势健壮,枝灰色,粗壮稀疏,树资开张,抗旱、耐瘠薄,抗病虫,也较抗风和抗盐酸很丰产、稳产,适宜沙地大面积发展鸡心枣鸡心枣因形似鸡心一样而得名,鸡心枣小巧如樱桃,深红色,有光泽,果肉中厚,其核小质密,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誉为“百药之引”新郑鸡心枣:又名小枣鸡心枣晾干后,捧在手里,摇摇有沙沙声音,因为鸡心小枣枣核和枣肉晾干后是分开的,只有新郑正宗小枣才这样的,以后做药引子明白是什么枣了吧!新郑市栽植约60万株,占总株数的15%,该品种树势直立,树株呈圆锥形,有发枝力强,适应性强,高产稳定等优点,果形有鸡心形、长圆形、倒卵形、果顶微凹,果个较小,单鲜果重4.5克左右,果皮薄,深红色,有色泽,果肉中厚,绿白色,汁水多,质地致密,味很甜,干果果肉占90.8%,每100克含糖量60克,核小、占果重的9.5%。
冬枣冬枣属于鼠李科,枣属是无刺枣树的一个晚熟鲜食优良品种冬枣结果早,嫁接当年就能结果,10月上中旬成熟,果实近圆形,果面平整光洁,果形酷似小苹果纵经2.7-2.9cm,横经2.5-2.9cm,平均单重14克,最大果重45克主要分布在河北、山东等地冬枣果大,近圆形,纵横径2.9—3.2厘米,皮薄,核小,汁多,肉质细嫩酥脆,甜味浓,略酸果实圆形或扁圆形,呈赭红色,平均单果重17.5g,最大单果重35 g,枣核呈纺锤形鲜枣含糖量34%,含酸量0.47%,含维生素C303mg/100g冬枣树势中庸,发枝力中等,定植后2—3年结果,高接后第二年结果,稳产果实生育期125—130天从9月下旬(白熟期)至10月中旬(完熟期)可陆续采收该品种适应强,较丰产稳产,果实成熟期晚,品质及上,为优良的晚熟鲜食品种营养价值:新郑大枣以其皮薄、肉厚、核小、味甜备受人们青睐,它含有人体必需的18 种氨基酸,内含蛋白质、脂肪、糖类、有机酸和磷、钙、铁及维生素B、C、P等物质,是天然的维生素果实,营养价值极高邓小平同志出访日本时,曾专门将鸡心枣馈赠日本天皇大枣药用价值很高枣树的叶、花、果、皮、根、刺皆可入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用于治疗“脾虚弱,食少便糖,气血亏虚”等疾病。
常食大枣可治疗身体虚弱、神经衰弱、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劳伤咳嗽、贫血消瘦,养肝防癌功能尤为突出一日吃仨枣,红颜不显老”,就是大枣健康养颜的真实写照大枣果实为缓和强壮剂,常用为滋药,治泻痢、调营工、疗寒热、治阳痿、贫血、脾虚泄泻、心悸、失眠、盗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症;树皮性强无毒,收敛性强,止血、祛湿,能治腹泻,刀伤止血,气管炎、肠炎、痢疾、崩漏等症;外用治外伤出血根可治月经不调,红崩、白带等症酸枣仁可做兴奋剂,炒黄后又可做镇静剂,有安神、养心、敛汗之功能枣肉中含有人体必要的维生素P(又叫芦丁)一般每100g果肉中含量高达3385mg,居各种果品之首枣树皮鞣质含量为4.1%,可做栲胶及染料用依托品牌效应,新郑大枣比外地枣的平均价格要高出30%--40%,每年还吸引全国其它产枣区约1000万公斤的大枣在新郑流通,新郑已初步形成全国枣产品集散地,大枣制品远销东南亚地区及世界其它地方,年平均出口量达600万公斤全市从事大枣加工的企业达280余家,并形成了以大枣生产加工为主的顶真食品公司、大红袍集团、奥星食品厂、郑韩香精厂等四个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开发大枣产品12个系列80多个品种,年加工大枣1170万公斤,其中烟用红枣精、大枣浸膏、枣王酒、香酥焦枣、人参蜜枣、枣莲王饮料、好想你枣片、原枣等产品畅销全国十四个省区和东南亚地区。
少林寺素饼:少林寺素饼配方十分讲究,它来源于少林寺祖传膳食秘方,由少林寺释延教大师监制所用原料酥油是台湾产的纯素酥油素饼低糖,不含脂肪,食后有迅速补充体能之功效嵩山少林寺是举世闻名的禅宗祖庭,也是少林派拳术的发源地,在中国佛教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素食真正的发展也是从佛教传入中国后开始的,寺庙和素食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记载,少林寺曾用少林素食在寺中先后招待过唐太宗、元世祖、清太宗等20多位帝王公元629年9月,唐太宗因念及当年十三棍僧救驾之恩,亲率魏征等人拜访少林寺,昊宗和尚以60多款素食摆设蟠龙宴招待唐太宗在寺庙素食里,蕴含了佛教普渡众生、慈悲为怀的理念少林寺素饼如今增加了多种新口味:有杏仁酥、芝麻酥、龙眼酥、枸杞酥、葡萄燕麦饼、无糖高纤饼河南烩面:烩面是河南特色美食,有着4000的历史它是一种荤、素、汤、菜、饭聚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遍及全国与北京的炸酱面、山西的刀削面、湖北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中国五大面食,享有盛誉 来源: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在登基前的一个隆冬雪天,患寒病落难于一回民农院回民母子心地善良,将家养的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羊非羊、蹄似牛非牛的四不像(亦称麋鹿)屠宰炖汤,又和面想做面条为李世民解饿。
但追敌逼迫,情形紧急,老妇人草草将面团拉扯后直接下入汤锅,煮熟后端给李世民李世民吃得满身冒汗、暖流涌身,不觉精神大振,寒疾痊愈于是策马谢别李世民即位后,整日山珍海味倒觉不出什么滋味,就想起吃过的回民母子做的面,想到他们的救命之恩,便派人寻访回民母子,以厚加赏赐还真是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那母子太宗又命御厨向老人拜师学艺从此,唐宫庭御膳谱上就多了这救命之面——麒麟面后来,因为四不像极其稀少,觅猎困难,武则天为此杀几贡使仍无济于事,只得取山羊代替四不像,麒麟面也改称山羊烩面但是经御厨、御医鉴定其口感滋味和医用价值都不亚于麒麟面,于是羊肉烩面便成为宫庭名膳,长盛不衰 清代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慈禧太后逃到山西避难,仍牢记烩面补身祛寒,多次差总管李莲英诏贡山羊做烩面食用,及时解除了寒疾病险直到清末满汉全席宗师御厨庞恩福因不甘宫庭御膳房苛律束缚,逃出皇宫隐居河南后,烩面才传艺民间抗战时期,日军飞机经常空袭郑州,当时有一位名厨叫赵荣光,特别喜欢吃面食飞机来了,赵师傅就去躲飞机,回来后,就把乘下的面条加点羊肉汤烩烩再吃久而久之,赵师傅发现重新烩过的面也很好吃,就潜心研究,在里面放些盐、碱,使之更筋,做出的面别有一番风味,后来就成了风靡一时的风味美食。
2、漯河特产 贡品麻花:产自河南省漯河麻花庄,已沿传二百余年县志记载清乾隆南巡至黄河渡口,阵风飘香,见路舍一翁烹麻花,芳香四溢,欲食之随士奉与皇上品尝,香酥味美,赞入御膳地方吏闻之,作贡品进献,受赏,钦封“麻花庄”油旋馍:漯河特产油旋馍,是烙馍的一种先将和好的白面擀成圆片,上放香油、盐、五香粉、葱花,从一边卷成条状后,再从一头盘成圆锥状,压平后擀成圆片,放入锅内烙熟,烙时要翻几次此法烙成的馍成一圈一圈的螺旋状,故称油旋馍北舞渡胡辣汤:北舞渡镇位于漯河市舞阳县北25公里的沙河南岸,古称定陵,有着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据史书记载,明、清两代,这里的商业经济达到鼎盛时期,山陕商人云集此地,镇临汝水(沙河),西通汝洛,东下江淮,南连荆楚,北通郑卞,江南百杂商货,沿海芦盐水产由此吐吞中转曾有“北舞渡日进斗金”、“九门九关小北京”、“拉不完的赊旗店(社旗县),填不满的北舞渡”等赞誉,是当时豫中重要的商业集散地胡辣汤是中原地区小吃系列中的一绝虽然它源于清代,大兴于民国初年,之后却花样不断翻新至今若行走在大街小巷口,随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它以大众化的品位和低廉的价格,始终是人们早餐的首选3、安阳特产: 曹马芝麻糖:曹马芝麻糖是河南安阳县崔家桥乡曹马村传统的汉族名吃,当地芝麻糖闻名全国,其独特技艺已历五百余年。
这种芝麻糖质地细腻,酥、薄、轻、空、无渣适口,不粘牙,不粘手 已载入《河南省企业录》由来:北宋时期的宰相吕蒙正从小家境贫穷,四处流浪,经常在一些寺院借住,后来,和母亲栖身于彰德府东北永和县境内的一座寺院内,即现在的安阳县曹马村洪元寺寺内的长老,满腹经纶,且有一手做风味小吃的绝技——制作芝麻糖吕蒙正虽一贫如洗,但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所以深得长老器重长老不仅每天教他读书识字,吟诗作赋,还常赏些芝麻糖让他母子品尝一天,吕蒙正见百姓用食物供奉灶君,而他没有东西可供奉灶君,便用寺里的芝麻糖粘到灶君画上,后人便称此糖为灶糖后来吕蒙正考上状元,当上了宰相为报答长老教育接济之恩,他扩修寺院,并拨黄米、小麦各500担,芝麻100担,让长老广授芝麻糖制作技艺,作为当地百姓谋生之本一时,芝麻糖作坊遍及全村 朱元璋创建明朝后,曾数次从山西一带向中原地区移民,恢复农业生产,曹马村现在从事芝麻糖加工的周姓、王姓、芈姓、于姓等大户便是从山西洪洞县迁徙过来的芝麻糖加工手艺也以祖传和学徒的方式传承下来,后来便逐步由各家的家人传承后人纯手工制作的曹马芝麻糖因质地细腻、白亮鲜美、香甜酥脆而闻名遐迩,被评为豫北名吃和“河南首批老字号”。
起源相传早在唐代,常州就开始用饴糖、芝麻,制作生产一种形似麻团的芝麻糖, 芝麻糖叫做麻团糖至北宋末年,狼烟四起,金兵大举南侵康王赵构从京师汴梁南逃,偏安江南,一味妥协求和,全不想收复北方失地老百姓对此十分愤恨当时曾作诗一首:“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以泄不满常武地区的老百姓,则采用另一种形式来表达抗金收复失地的愿望他们将圆球形麻团糖改制成火铳样的圆柱形,送给康王,以激励其抗金复国的勇气至于康王赵构有无从中受到启发和得到勇气,不得而知,但是,常州芝麻糖从此做成圆柱形,沿续至今祭灶在中国民间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据民间传说。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