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堂好地理课的标准.docx
3页一堂好地理课的标准特征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开展全面素质、个性和潜能的主渠道只有一堂堂好的地理课的 不断点滴积累,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才能获得提高好课是提升地理教学质量的出发点和归宿, 也是地理学科教学开展的生命与源泉因此,好课是地理教师教学研究的日常课题,更是地 理教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在新课程背景下,一节好的地理课的标准特征有哪些呢?一、 有意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意义"有两个根本意思:一是“价值;作用”;二是“语 言文字或其他符号所表示的内容我们所说的“意义"指前者,亦即地理课堂教学对学生的 开展有价值,有作用一堂好课的根本特征首先应该是“有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生具有一种意义学习的意向学生的学习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而不 是被动的、消极的、压抑的,具有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势,当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学习的情 绪饱满而强烈,学习成为“个人意义的事情的时候,才会出现“意义学习",才能取得突出的 学习效果第二,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潜在意义地理学习内容不是僵死的、枯 燥无味的,而应该是生动的、富有诱惑力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能围绕学生的认知结构而展 开,把学生认知结构中相关旧知识与新知识进行联结,以旧知识为根底,通过新旧知识间对 照分析等思维活动,建立新旧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促使新知识内化为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机 组成局部。
第三,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策略是有意义的教师教学行为和策略有意义包括多方面含义, 如提问有意义,课堂活动有意义,练习设计有意义,反应评价有意义等,只有教师的教学策 略实施到位,并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到“自然界的水循环”时,我利用课件展示“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图上箭头符 号改成线段),讲解有关径流、植物蒸腾等概念,然后要求学生段上画出箭头的方向, 我在全班进行巡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大局部学生都能准确画出,少局部学生在水汽输送 的方向上判断错误,我及时组织全班同学进行纠正,然后要求学生找出示意图中所表示的水 循环有凡种类型,并请学生上台指图进行解说,第一位同学找出了海上内循环,并进行了准 确的解说,第二位同学说,他找到另一种类型的自然界水循环,然后从海洋上水的蒸发、到 水汽输送,再通过降水到陆地等方面上进行描述,但缺少地面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 我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补充,并让学生试着给这种循环取一个名字第三位同学讲解陆地内循 环形成过程的时候缺少了陆面与水面蒸发这个环节,教师引导这位学生进一步读图,最终明 确了陆上内循环的过程最后以动画的形式,播放自然界三种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 进一步理解。
以上教学过程,我采用探究性教学方式,将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富有吸力力, 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知识根底和生活经验,解决当前的地理问题,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绘图, 读图,说图等活动,从自然界的水循环示意图中发现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和主要环节,取得较 好的教学效果,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是有意义的作为教师,要想真正上出一堂好的地理课,应从学习目标出发,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增强学生对“未知世界”的认识欲望,培育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体意 识;从教学内容着眼,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从优化教学策略人手,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习成为学生愉快的体验二、 求平衡教育生态学研究说明,只有当整个教学生态系统处于动态平衡时,教学才能高效优质地 实现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和开展的目标地理课堂教学应该根据教育生态学的有关原理,着眼 于整体教学系统的平衡,使教学各要素之间和谐一致第一,从教学的构成性要素分析,教学包括环境要素(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人员要 素(教师和学生)、信息要素(课程与教材)从教学的过程性要素分析,教学包括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反应等要使教学有效,无论构成性要素还是过程性 要素都应该做到协调平衡。
第二,每个要素中还有许多子要素,子要素之间也应求得和谐与平衡如教学目标涉及 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的平衡,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平衡,教学 方式涉及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平衡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相互矛盾又相互关联的要素, 如对话与倾听、表扬与批评、过程与结果等,这些要素也应在矛盾中求得平衡例如,讲到“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泼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这个知识点时,我 以长江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首先展示长江中下游平原景观图,让学生思考长江 中下游是如何形成的展示长江上游的河谷图片,让学生明确这也是水循环的杰作,并告诉 学生以后我们还会进一步学习河流地貌的形成以长江中下游梅雨锋的形成,并联系大气环 流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水循环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这样,从教学 内容看,把初中、高中所学与后面将要学习的有关知识进行了有机整合,不但实现了旧知识 的迁移运用,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从教学过程来看,教 师把课程资源、教师、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充分利用图表创设问题情境,强化教师与学 生之间的互动,力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实践证明,一堂好的地理课,应追求良好的课堂生态,让学生和教师在自然、开放、 平等、各要素共生共长和谐平衡的系统里,智慧才能得到充分的开展,生命个性得到尽情的 舒展。
三、高效益“效益”是一堂好的地理课重要的衡量因子,地理课堂教学要考虑课堂投入、课堂运作和 课堂产出的关系,考虑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益地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益的评判标准主要看我 们是否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精力和物力获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追求地理课堂教学的 效益出发,为了到达一定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考虑以下儿个方面第一,花费的必要时间最少同样是一个章节的内容,有的教师用一节课就能让学生掌 握,而有的教师要用两节课,甚至还要占用学生课外的时间,显然前者比后者更有效当然, 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在单位时间内学生是否得到充分的开展,因 此,它是学习效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第二,师生花费的精力最少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没有学习的兴趣,不想学, 或者虽然学习,但没有效果,教师即使付出再多的精力,也是效益低下的地理课同样,如 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第三,借助的教学手段最少同样的内容,有的教师运用传统教学手段,如板书板图板 画,就能把地理问题讲得深入浅出、清清楚楚;而有的教师滥用多媒体,效果也未必比前者 好显然,后者的教学效益低例如,笔者通过听课,归纳出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出现效益低下的儿种现象:一是满 堂灌。
整节课教师一灌到底,全然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唾沫横飞,学生知之甚少 二是满堂问,课堂提问讨论频繁,看似热热闹闹,实那么简单浅薄,事倍功半三是即兴式 课堂教学方案不明.教学任务不清,教学随意性强,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为活动而活动,活动 目的不明确,学生活动不少,但是收效甚微有的教师教学重点、难点不明确,授课内容完 全受个人的兴趣而定四是放羊式教师放弃对课堂的主导,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看书, 大局部学生学习目标不明,无所事事例如,一位教师讲到《自然界的水循环》时,采用多 媒体教学,整节课变成多媒体展示课,一会儿文本、一会儿图片,一会儿动画,教材及黑板 俨然成为摆设,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看得累,整节课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不树立效益观念,我们的教学必然陷入无效或低效的泥潭,一堂好的地理课不能无视 对教学效益的深入研究,关注课堂效果,提升教学效益,是当前突破课改困境、深入推进新 课程改革的“抓手”四、显效果一堂好的地理课最终要追问教学的实际效果如何,通过地理课堂教学,学生在哪些方面 获得了开展?开展程度如何?作为教师,在与学生交往和互动的过程中又获得了什么?开展 了什么?取得明显的效果,应是一堂好课的旨归,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开展,教师也开展。
教师与学生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双主体,好的地理课, 不仅学生获得了开展,而且作为教师也同样应该得到开展,做到教学相长,在教学中有所感, 有所思,有所得,与学生一起进步第二,各类学生都在原有根底上获得开展地理课堂教学应致力于面向全体学生,做到 尖子生“吃得饱”,中间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益第三,三维目标得到有效落实一堂好的地理课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含量,教 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而且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智慧,这是任何时候评价一堂好 的地理课必须守住的底线例如,教学《自然界的水循环》时,我提出一个问题:李白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 到海不复回"这句话对吗? 一位同学起来答复:长江水会流到黄河水里头话一说完,许多 同学笑了,我清楚看到这位同学的脸红了起来,我转过身看屏幕,原来课件上展示的是以长 江流域为案例的水循环示意图,该题目就显示在示意图下,我便对这位同学说;是我提出问 题的方式有问题,给你的思考造成了影响,但黄河的水转换成长江的水是有可能的此时, 我发现这位同学眼眶红了起来,我请这位同学进一步调整思路,组织好语言再答复,这位同 学思考片刻后,准确答复了这个问题,我及时给予肯定,当我发现这位同学带着自信的目光 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时,心里顿时涌过一股暖流。
从以上的教学片段,我们可以看出,地理 课堂教学不仅是地理信息的传输,而且也是情感的交流,评价一节课的好坏,不仅要考虑学 生学了多少的知识,更重要的要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了哪些开展,教师与学生通 过一节地理课的学习,在精神上应该得到愉快和富足总之,“有意义”、“求平衡、“高效益"、“显效果"应作为一堂好的地理课的根本标准特征, 它们之间既互相联系,又互相促进,共同构建起一堂好的地理课的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