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等学校制定战略规划.ppt

151页
  • 卖家[上传人]:206****923
  • 文档编号:51973398
  • 上传时间:2018-08-1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25KB
  • / 15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等学校 制定战略规划的几个问题 •一、制定发展战略规划至关重要---“不知道发展方向借不来东风”•二、高等学校面临难得的发展战略机遇期 •三、前高等学校制定战略规划需要认真处理 好几个关系 一、制定战略规划至关重要 --不知道发展方向借不来东风• 两千年前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有一句名言:“不知道自己发展方向的人借不来东风 朱九思同志的深谋远虑 使华中工学院实现超常规发展 周济: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的许多事例充分说明,校 长的远见卓识对大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解放前的 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等,解放后的蒋南翊、匡亚明、朱九 思等几年前,我向朱九思老先生请教当校长的经验,九思同 志认为,他当校长时创造性的工作主要是两件半事情:一是提 出了发展的新思路:“走综合化道路”和“科研要走在教学的 前头”;二是采取超常规的办法广揽了一大批人才;半件事情 是植树造林正好对应着我们现在要做的三个规划正是由于 朱九思同志的深谋远虑和他所领导的全校师生员工的大讨论, 使华中科技大学在20世纪80年代初抢抓机遇,实现了一次超常 规的发展,对学校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管理科学化的要求 (二)实践的启示 (三)教育战略和规划的重要性 与日俱增 (四)怎样制订发展战略和规划(一)管理科学化的要求制订发展战略和规划 是科学管理的首要职能l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要回答三个问题l“我是谁?”l“我从哪里来?”l“要到哪里去?”l管理效能=发展目标X工作效率制订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目的l使学校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l使学校适应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l提高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l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之道。

      大学校长的管理之道•在外国,不论是实施中央集权管理 模式的法、德等国,还是实施分散 管理模式的美国,大学校长们都认 为: ——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非常重要 ——动员、吸收大学每一分子思考并 落实战略规划是校长的重要任务第一、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 : 聚焦大学发展战略 第二届论坛两大主题:•大学发展战略规划•大学科研与科研成果转化六个研究专题:•学科建设(新兴学科发展,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学术组织及 其在学科发展中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教师的聘任与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大学的管理架构与运行机制(行政权利与学术权利的关系及 其协调)•不同类型大学发展战略及与社会的契合•科学研究的组织与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机制及大学与企业的紧密联系 陈至立论高等学校 发展战略和规划•时代要求大学校长要具有战略思 维和长远眼光、国际视野和前沿 意识,善于进行科学的定位和制 定长远的 发展战略,善于协调 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善于动员和 配置各种资源周济论高等学校 发展战略和规划 两大问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建设这样的学校 三个规划•学校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和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二)实践的启示•世界上那些发展成为一流的学校 ,都得益于有一个符合经济社会 发展要求的发展战略和规划。

      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统一”的战 略思想使洪堡成为大学的楷模•近代大学产生以后人们认为:“大学即是传授知识的场所 ”•洪堡1809年筹建柏林大学(又称洪堡大学),提出“教学与 研究相统一”和“学术自由”以及强调大学追求发展科学的 办学理念,他认为:“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是因为大学的 目的是追求科学,而其他一般学校只是学习既成知识柏 林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哲学家费希特根据洪堡的办学理念,首 批聘请的教师大多数为学有专长者,如哲学家黑格尔、谢林 ,自然科学家A.洪堡,数学家雅科比等世界级大师,并鼓励 不同学派自由争鸣于是在诺贝尔奖设立的最初40多年间, 出现了普朗克、劳厄、哈恩等1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办学模式的转变, 改变哈佛大学的命运•在2004年8月举行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开幕第一天,原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 .W.埃利奥特的经历成为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C.莱温在演讲中的主角. •1636年创办的哈佛大学,在最初的二百多年期间,始终是一所培养牧师的不 起眼的小学校•埃利奥特于1869年35岁时担任哈佛大学校长他是化学家,学术成就不高, 但高瞻远瞩,行政能力极强•他观察南北战争后,美国社会发生急剧变化,进行城市化和工业化。

      急需高 级专门人才 •他以德国大学为模式:将重心由宗教性学科转移到与现实社会息息相关的学 科;从本科转移到研究院这在当时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雄心,他冒着很大 的风险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了这个目标•埃利奥特认为,一所大学必须是自己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不是从英国、德国 照搬来的,应是在美国的社会、政治环境下产生的美国大学,是在世界上找 不到的独特的大学• 40年后(1909年)埃氏退休时,哈佛成为美国最优秀的高等学府,他也成为教 育界之领袖三个发展战略 使MIT挤身于世界一流•20世纪20年代末,康普顿任校长,决定创办理 科,开设理论物理、技术物理、实验物理等•40年代末,吉里安任校长,提出要培养人们能 从“两个焦点”看事物,创办人文社会科学分 院.•80年代末,提出大工程教育的概念,培养具有 集成知识、系统方法和工程实践的人才为州服务”的发展战略,使威 斯康辛大学成为高等教育的旗 帜 •20世纪初正是威斯康辛州的农业由小麦转向畜牧业和以 乳制品为主的转型期,对专门技术和管理的需求十分迫 切•范海斯校长顺应这一需求,提出大学必须为社会发展服 务的办学理念范海斯校长有一句名言:“鞋子上沾满 牛粪的教授是最好的教授。

      威斯康辛大学对于农民来 说,就象猪圈和农舍一样近在咫尺;对于工人来说,就 像他们的工会大厅一样可以随时出入;对于制造成商来 说,大学的实验室随时为之开放•威斯康辛大学开创的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被 后人称之为“威斯康辛思想”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战略, 使耶鲁成为世界的著名大学 •斯密特德校长,在1987年的迎新典礼上说:“我非常自 豪地对你们说:你们就是大学!”•正是在这一发展战略的引导下,他们强调:“教育必须 为不可预测的未来培养学生 与此相适应,他们为 学生的发展营造了世界首屈一指的好环境• 使这所在1701年创建时仅有一名校长、一名教师、一 名学生的学校,发展成为青年们向往的学府 创建硅谷的发展战略 造就了斯坦福大学的辉煌 •1885年创办的斯坦福大学,直到20世纪40年代仍是一 所默默无闻的乡村学院•土库曼就任副校长后,提出新的发展战略:大学应是 研究与发展的中心;现代工业发展最主要的资源是人 不是物,应紧靠大学建立科技园区•正是在这种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他于1951年领导创办 科技园区——即人们所赞不绝口的硅谷•正如评论家们所说:斯坦福带动了硅谷电子工业的发 展,而硅谷造就了斯坦福大学的辉煌。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战略 使卡内基-梅隆大学异峰突起•“卡内基发展战略”:年轻的大学应重点发展一些历史不长、 但有巨大发展空间的新兴学科,走集约式、异峰突起的发展道 路•计算机学院是其重点建设之一学校加大投入,在全世界招聘 最好的教师和辅助人员;设立各种奖学金从全球招收优秀学生 ;提供最好的教学、科研设备、设施;每年举办世界最高水平 的计算机学术会议计算机学院在2002年排名第一,学校排名 21•“卡内基培养人才计划”:学生必修1/4的人文课程,并允许学 生到一流大学获取本校不能提供的课程学分;学生从一年级开 始必须参与科研项目,参加学术活动•“卡内基科研方式”:强调高水平和实用性提供整合相关院 系、以及联合企业共同申请大型攻关项目,成立联合研究中心 ,强调及时转化科研成果打造世界最顶尖商学院的发 展战略:跟踪CEO想法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原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小 学院唐纳德•杰克布斯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任院长后,一 直进行改革创新:•“及时了解CEO的想法,及时满足企业的需求•“合作学习”:最早倡导不同学科的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共 同学习•把学生当顾客来服务,用最快的速度提供最新最有用的知识 。

      •营造科研教学氛围,吸引刚毕业优秀博士生让他们承担最重 要的课程,给他们发展空间,形成良好的群体学术与企业结合的战略: 使华威大学成为领引者 •华威大学如何以39年成就了一流?范得莱德传授给中国校长的 经验是,对大学的塑造要具备富有远见和创造性的想法:•1、学科建设,华威大学既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拥有很多重要 学科,但又不是完全的综合性,他甚至把学科越少越好称作第 一原则将重点放在规模相对较小的专业,强势发展我们选 的可能都不时髦,但从长远看却很有前途,始终很重要•2、在英国高校大多遵循以本科为主的模式的时代,华威大学 开创性地将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相融合,而现在英国许多大学都 开始以类似模式调整研究生人数•3、将学术与企业结合的先行者,致力于开发和提供不同社会 需求的项目服务•4、成功地在世界范围内招聘优秀教授并赋予其充分的发展空 间和创新自由 “兼容并包”的发展战略, 成功地改造了北京大学 •蔡元培提出:“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发 展战略,对北京大学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聘请各种不 同政治倾向和学派的著名学者,在学术上各抒己见、自 由探讨,出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校园学术气氛,为北大 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著名学者梁漱溟曾这样评价蔡元培的功绩:“蔡先 生的一生成就不在学问,不在事功,而只在开出一种风 气,西良成一大潮流,影响到全国,收果于后世事 实确实如此,蔡元培最大的功绩,就在于他通过改造旧 北大使之成为一所著名的大学吸引大师的发展战略, 奠定清华大学的显赫地位 •清华大学原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1925年才设立大学 部招收本科生•1931年上任的梅贻琦校长,在就职演说中阐述了他的 发展战略:“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 师之谓也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 有好教授”•正是这种发展战略,使30年代的清华名师云集,睿才 荟萃,群星灿烂正如有人所形容的:“一时清华大 学出现有识之士闻风景从之景象清华也随之成为 我国最有影响的大学之一 李嘉诚成功之道: “思考未来”把握商机•2003年李嘉诚接受《财富》采访,谈其 成功之道: “肯用心思考未来”, “看清方向”, “把握商机” “若眼光短浅,急功近利,就会自觉不自 觉地:‘捞一把,是一把’,缺少信用 和品牌意识,企业就不可能获得长远发 展 ”(三)教育战略和规划的 重要性与日俱增•现代意义上的教育战略规划始于1923年苏联实 行五年经济建设计划•二次大战后,西欧一些国家在废墟上进行建设 ,也开始制订和实施各类教育规划•人力资本理论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世界性教育 战略和规划的发展•现代社会更要求加强制订教育战略和规划“教育发展战略” 概念的提出 •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在一份 报告中第一次使用“教育发展战略”的概念,用以概括 和指称对国家教育发展起强大作用的整体性、长远性的 决策行为。

      世界银行教育局局长杰美尔萨尔米 战略计划:唯一一条生存之路•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院长阿瑟列文曾预言以“砖头 建筑”为特色的传统大学的消亡,取而带之的将是”按 键大学” •我们还不能完全确定将目睹传统大学的消亡,但是可以 肯定的是日益增长的竞争压力将引起巨大的变化大 学面临新形势的唯一一条生存之路是通过系统努力, 开放并执行一个新的战略计划通过了解所处的环境 的优劣条件,并将其与学校内部的优势和劣势联系起 来,高校能够更加明确自身使命,了解自身位置,确 定中期发展目标,具体规划,实现设定目标大学环境变化的五大趋势 •第一,高等教育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大学学生人数 年平均增长4%,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增长率,高等教育市 场需求增长会给学校带来影响•第二,高等教育竞争性增强部分原因是新院校在逐渐增多,学生和教师的流 动性在逐渐增强这种现象表明,学术研究者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