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握汉字规律,轻松高效识字——“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教学设计与评析.pdf
3页—— “部编本” 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 《动物儿歌》 教学设计与评析□姜媛执教赖爱娥评析《动物儿歌》 是 “部编本” 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开篇一文, 是典型的集中识字的课文这是一首充满童真的儿歌, 描写小动物在夏天各做各的事儿, 巧妙地介绍了这些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内容浅显易懂, 生动有趣本文语言非常有情趣有韵味, 适合学生朗读作为集中识字的课文, 这一课也是本套教材第一次集中出现形声字本文要认读12个生字 (其中6个是 “虫字旁” 的形声字, 还有 “藏、 粮” 2个形声字) , 认写3个 “走之旁” 的形声字这篇课文需要两课时完成, 所以第一课时我们根据生字分布, 在教师带领下重点学习 “虫字旁” 的6个形声字, 再自主认写另外3个 “走之旁” 的形声字这些形声字特征明显, 一组一组出现, 对初次接触形声字的一年级学生来说, 这样更容易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并掌握其构字规律教学目标】1.正确、 流利、 有情趣地朗读儿歌, 准确认读“蜻蜓、 蚯蚓、 蚂蚁” 等11个生字, 会写 “迷、 造、 运” 3个生字2.自主探究、 自主发现形声字的特点, 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方法, 并借此方法主动识字。
3.在探索与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对祖国文字的热爱教学重点与难点】自主探究、 发现形声字的特点, 初步掌握形声字构字规律, 准确认读 “蜻蜓、 蚯蚓、 蚂蚁、 蜘蛛、 造、迷、 运” 11个形声字, 会写 “造、 迷、 运” 这3个字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 看图说话1.揭示题目, 出图观察2.用自己的话说说: 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在干什么?(上课伊始, 用丰富、 鲜艳的图画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一方面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另一方面发展学生规范表达语言的能力, 也为学习儿歌打下基础 )二、 读通儿歌, 读中识字1.自读儿歌, 明确要求: 第一遍读儿歌要求慢慢读, 努力把每一个字读正确在这个基础之上,鼓励学生一遍比一遍读得流利初读时, 第一遍让学生慢慢读, 把儿歌读正确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同一首儿歌会觉得枯燥无味, 教师可以用 “比比谁读得最认真、 最有耐心” ,并提出要求 “一遍比一遍读得好” , 来激励学生反复读 )2.用各种形式朗读课文: 自由读—指名读—同桌合作读3.教师带领学生圈出动物的名字, 聚焦 “虫字旁” 的字4.依次出卡: 出示有图有拼音的词卡—出示去图的词卡—出示去图去拼音的词卡。
重点关注:“ 蜻蜓” 一词是后鼻音,“蚓” 是前鼻音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 识字是一个具有挑战教学月刊 · 小学版2017/3语文JIAOXUEYUEKANXIAOXUEBAN本 期 话 题16性的大任务因此, 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由扶到放的教学阶梯的铺设, 就尤为重要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反复朗读儿歌, 其实就是在帮助学生与生字一次又一次会面, 降低识字的难度在文本中找动物的环节, 实则是以寻找形声字为目的在这些动物名字离开文本后, 教师有意识地逐步减少识字的帮手——图画、 拼音, 并激励学生一步步地熟读形声字, 为后面发现形声字的特点作铺垫 )三、 发现规律, 快速识字1.读中观察, 发现字形特点 (见图1) 总结: 古时候造字的人们, 把昆虫和一些类似于昆虫的小动物都称为 “虫” , 所以, 这些字都是 “虫字旁” 的原来, 这个 “虫字旁” 表示的是这些字的意思呢!2.生字 “大变身” , 发现字音规律 (见图2) 3.以 “蚂” 为例, 阐明特点 (见图3) 图1图2图3总结: 这些字去掉偏旁, 剩下部分的读音仍和这些字差不多原来, 右边的字表示的是这些字的读音这些字一部分表示字的意思, 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
像这样的字, 我们称为形声字这是让学生发现识字方法和规律的探索环节学生在第一环节熟读的基础上, 不难发现这些生字的一个共同点: 都带有 “虫字旁” 随后教师追问: 为什么都会有 “虫字旁” ?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 学生首先会初步感知到这个字的部首与意思相关联其次发现去掉 “虫” , 另一部分的读音和原来的读音相同或相近经过一番自主探究, 学生便能水到渠成地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最后, 教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提炼形声字的特点及规律这一过程,学生从感性了解到理性认知, 逐步建立关于形声字的正确概念 )四、 趣读儿歌, 巩固生字1.多种形式朗读: 个别读—教师范读—师生合作—同桌合作2.趣味体验, 读懂儿歌创设 “小蚂蚁邀你来闯关” 的情境, 采用多种问答形式读懂儿歌并巩固识字师生合作同桌合作男女合作3.趣读儿歌, 课中放松 (跟着音乐念儿歌, 离开座位边念边表演) 这一环节采用低段学生最喜欢的闯关形式问答式对话朗读儿歌, 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在一遍遍饶有兴致的问答中, 让他们不知不觉读懂儿歌最后的环节, 学生一边念儿歌, 一边表演, 对儿歌的理解更加深入, 这也是身体的一次大放松 )五、 回读巩固, 拓展运用1.复习生字, 再认形声字。
2.课内迁移, 巩固形声字学生从认识全是 “虫字旁” 的形声字, 到认识一批 “辶” 旁的形声字, 进一步加深对形声字的了解3. 写 “迷、 造、 运” : 观察结构特点—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走之旁” ) —学生练习, 投影指导这个环节, 学生运用掌握的形声字规律进行迁移、 拓展, 认读本课的其他形声字 “迷、 造、 运” 整个学习过程也是学生识用结合的过程造、 迷、运” 这三个形声字在字形上也都是半包围结构, 带有 “辶” 部而 “辶” 部恰是汉字中最难写的部首之一, 也是学生第二次接触这个偏旁因此, 把书写的指导重点放在了部首上, 通过讲解、 范写、 练习、反馈,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 “辶” 部字的书写规律与诀窍 )教学月刊 · 小学版2017/3语文JIAOXUEYUEKANXIAOXUEBAN本 期 话 题17【教学评析】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识字教学最重要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识字, 更要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因此, 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 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汉字的规律, 进而体会中国汉字文化的趣味, 激发对祖国汉字文化的热爱之情这堂一年级下册的识字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聚焦形声字, 在充满趣味性的活动中, 让学生发现形声字的规律, 自主习得运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的方法。
一、 聚焦形声字, 掌握规律“部编本” 教材中呈现了多种多样的识字方式,如: 字理识字、 看图识字、 形声字识字、 谜语识字、 联系生活识字……这样多种方式相结合, 拓展了学生识字的渠道《动物儿歌》 是 “部编本” 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 也是教材第一次集中出现形声字因此, 本节课就聚焦这一目标——初步掌握形声字规律并运用于识字, 做到一课一得本课要识记的生字绝大多数都是形声字, 大部分是 “虫字旁” 的作为小动物名称的形声字, 还有三个 “辶” 旁的字, 其他还有零星的 “藏”“粮” 等作为第一课, 我们重点抓住 “虫字旁” 的形声字, 探究形声字特点, 掌握形声字构字规律, 再引导学生运用这一方法认写 “辶” 旁的三个形声字从教师带着发现形声字规律, 到学生自主运用规律学习形声字, 教学过程始终紧扣本文需要掌握的形声字这样, 聚焦一个目标, 分步实施, 由扶到放, 由易到难, 一课一得, 学生扎实地掌握了形声字规律二、 有情有趣味, 扎实高效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 形象思维占主导, 又爱动爱说爱演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 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形式多样、 生动活泼, 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部编本” 教材是一套图文并茂、 生动形象的教材, 每一课都配有精美的插图, 这些插图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也能帮助学生学文识字因此, 上课一开始, 教师就运用教材插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后看图说话, 充分利用插图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致, 同时进行说话的练习, 为学习儿歌打下基础,做好铺垫在发现形声字规律的环节, 教师创设“生字变变变” 的情境, 所有形声字去掉形旁, 留下声旁变魔术” 的情境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帮助学生很快发现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且使他们印象深刻在趣读儿歌环节, 教师巧妙利用游戏, 问答式朗读儿歌, 边念儿歌边表演这些方式,完全顺应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用不断变化的朗读形式, 让学生朗读得更有兴趣, 在不知不觉中读懂儿歌, 读出情趣, 学得扎实浙江省杭州市星洲小学 310000)本刊自2009年起开设了 “本期话题” 栏目。
该栏目主要就语文课改的理论和实践中的焦点 热点问题组织专题进行讨论, 以每期一个话题的形式, 从不同角度、 不同层面探讨解析课改热点 焦点, 研究解决教学难点疑点欢迎各教研部门、 名师工作室、 有想法的教师就选题及组稿事项 提前与我刊联系组稿要求选5至6篇文章组成专题总论文章一般不超过4500至5000字为 宜, 其他单篇文章字数以3000字左右为宜 本栏目长期征集话题, 欢迎教育专家、 各版本教材研究者、 教研员及一线教师根据自己在实 践中的探索和遇到的问题, 提出有意义的话题, 与大家共享您的真知灼见 投稿邮箱: xiaoxuebanyw@, 主题请注明 “本期话题” 欢迎各地教研室、 学校、 名师工作室等组织专题讨论并整理成稿!《教学月刊 · 小学版 (语文) 》“话题” 征集启事教学月刊 · 小学版2017/3语文JIAOXUEYUEKANXIAOXUEBAN本 期 话 题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