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喝什么酒.docx
4页端午喝什么酒1、雄黄酒端午节喝雄黄酒是从古时候就传承下来了的习俗古语曾说“饮 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一般 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是不会纯 饮的雄黄本属矿物,含有三硫化砰成分,与酒混合即成雄黄酒,用 以驱虫解五毒,小儿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并洒墙壁问,以法诸 毒流传民间之《白蛇传》故事,即是以雄黄酒解蛇虺诸毒,而现白 蛇原形此种习佰,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不过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喝雄黄酒对人体是极有害的,即便 不喝,只是把雄黄酒涂在孩子的头上、身上,也不可取即使小剂量 服用,也会对肝脏造成伤害所以,一般不建议直接饮用雄黄酒2、五加酒“五月初五采五加,酿五加酒”是民间的习俗五加即五加皮, 气香味苦,五加树皮有奇香,可滋补肝肾壮筋骨民间认为喝了五加 酒,可以避难避邪五加皮的药用主要为治疝气、腹痛、男子阳痿、 小便余沥、女人腰脊痛、两脚疼等地处潮湿的区域,特别适合在端 午节喝五加酒传说,东海龙王的五公主佳婢下凡到人间,与凡人致中和相爱 因生活维难五公文提出要酿造一种既健身又治病的酒,致中和感到为 难五公文让致中和按她的方法酿造,并按一定的比例投放中药。
在投放中药时,五公主唱出一首歌:“一味当归补心血,去瘀化湿 用妾黄甘松醒脾能除恶,散滞和胃广木香薄荷性凉清头目,木瓜 舒络精神爽独活山楂镇湿邪,风寒顽痹屈能张五加树皮有奇香, 滋补肝肾筋骨壮,调和诸药添甘草,桂枝玉竹不能忘凑足地支十二 数,增增减减皆妙方原来这歌中含有十二种中药,便是五加皮酒的 配方五公主为了避嫌,将酒取名“致中和五加皮酒”据秦汉时期的 〈申农本草经〉载,“鲁定公母单服五加皮酒,以致不死”3、菖蒲酒端午节饮用的最多的另一种酒就是菖蒲酒了,菖蒲酒是用菖蒲、 艾叶泡制而成,在宋代,菖蒲被视为“辟邪之物”,因此后来端午节饮 菖蒲酒辟邪的风气大为盛行早在先秦时期,《神农本草经》、《周礼》等古籍中,就有关于菖蒲 药用价值的记载以菖蒲浸酒,在明代最为盛行李时珍在《本草纲 目》中曾指出“菖蒲酒,治三十六风,十二痹,通血脉,治骨痿,久 服耳目聪明”菖蒲酒产于山西垣曲,是一种配制酒,色橙黄微翠绿,清亮透明, 气味芳香,酒香酿厚,药香协调,而不失中草药之天然特色,入口甜 香,甜而不腻,略带药味,使人不厌,酿和爽口,辣不呛喉,饮后令 人神气清爽酒度为45度,糖度为12度4、黄酒从科学的角度,雄黄酒需要谨慎对待,而黄酒则有益于人体健康。
黄酒其实是种米酒,与白酒不同的是,黄酒没有经过蒸儒,酒精含量 低于20%,不同种类的黄酒颜色亦呈现出不同的米色、黄褐色或红棕 色中医上,黄酒可以做药用,生饮对心跳过快、厌食、烦躁等有疗 效;热饮可以缓解血淤、缺奶、风湿性关节炎、腰酸背痛及手足麻木热着喝是有利身体健康的,烫过之后会挥发掉一些酒里的有害物 质黄酒加话梅,养阴美容的作用显着,还能润肺护肝,缓解酒精对 肝脏的伤害黄酒加桂圆、荔枝、红枣同煮能缓解月经不调、贫血、 遗精和腹泻端午节的由来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 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 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 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 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 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 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 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 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 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 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 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 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 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 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源于纪念伍子胥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的 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 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己死,子 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 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 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 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 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 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 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源于纪念孝女曹娥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曹娥是 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 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 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 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