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传染病学总论人卫四版课件.ppt

39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89081114
  • 上传时间:2024-09-0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15.99KB
  • / 3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传染病学. 传染病学. 第第1节节 概概 述述 传染病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communicable diseases)是由病原微)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生物(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等)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螺旋体等)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寄生虫病寄生虫病((parasitosisparasitosis)是由原虫或蠕虫感染人体)是由原虫或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疾病二者都属于感染性疾病后产生的疾病二者都属于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infectious diseases),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都),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都具有传染性,其中有传染性的疾病才称为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其中有传染性的疾病才称为传染病第1节 概 述. 传染病学 就是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人体内发生、发展、转归的原因与规律,以及不断研究正确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促使患者康复,从而控制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流行的科学 传染病学 就是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 第第2节节 感染与免疫感染与免疫一、感染的概念n n 感染(infection),又称传染,是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并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也称感染过程或传染过程。

      .第2节 感染与免疫一、感染的概念. 一、感染过程的表现一、感染过程的表现n n 1.病原体被消除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人体有效的防御能力作用下,如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胃酸的杀菌作用等非特异性免疫屏障,可使病原体处于不利的环境而被消除或排出体外,也可以有事先存在于体内的特异性免疫(来自母体或人工注射的抗体、通过预防接种或感染后获得的免疫)所清除,从而不产生任何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一、感染过程的表现 1.病原体被消除 当病原体 .. n n 3.隐性感染 人体被病原体感染后,组织损伤轻微,临床上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但通过免疫学检测可发现机体已获得特异性免疫 3.隐性感染 人体被病原体感染后,组织损伤轻 n n 4.潜在性感染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双方力量保持暂时平衡状态,病原体潜伏在身体的某一部位不被排除,不出现临床表现,一旦人体防御能力降低,病原体乘机繁殖,引起发病 4.潜在性感染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双方力量保 n n 5.显性感染 由于入侵的病原体数量多、毒力强,人体的防御机能受到破坏,病原体在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导致组织损伤和机能障碍,出现临床表现。

      5.显性感染 由于入侵的病原体数量多、毒力强 n n 上述五种表现呈动态变化,在一定的条件下亦可互相转变五种表现形式在不同的传染病中各有侧重,一般来说,隐性感染最常见,病原携带状态次之,而显性感染所占的比例最低由此可见,感染过程不一定都有临床表现在门诊或 病房所看到的是传染病病人,而不是所有的感染者但患传染病必须经历感染过程 上述五种表现呈动态变化,在一定的条件下亦可互 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n n 病原体对机体的致病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n n 1.侵袭力 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扩散的能力如有些细菌的表面成分(伤寒菌的Vi抗原)有抑制吞噬细胞作用的能力而促进病原体的扩散易致感染;引起腹泻的大肠杆菌(含定植因子)能表达受体和小肠细胞结合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病原体对机体的致病 n n 2.毒力 指病原体毒害机体的能力,毒力由毒素和其它因子所组成毒素包括外毒素和内毒素其它毒力因子有:穿透能力(血吸虫的尾蚴)、侵袭能力(志贺菌)、溶组织能力(溶组织内阿米巴)等。

      2.毒力 指病原体毒害机体的能力,毒力由毒 n n 3.数量 对同一种传染病而言,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能力成正比 3.数量 对同一种传染病而言,入侵病原体的 n n 4.变异性 病原体可因环境或遗传等因素而发生变异变异后的病原体致病力可减弱(如人工培养多次传代的麻疹减毒活疫苗),也可增强(如肺鼠疫)病原体的抗原变异可逃避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作用而继续引起疾病(如流感病毒、HIV等) 4.变异性 病原体可因环境或遗传等因素而发 四、感染过程中机体免疫应答的作用四、感染过程中机体免疫应答的作用n n 机体的免疫应答对感染过程的表现和转归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体的免疫应答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有利于抵御病原体的入侵和消灭病原体的保护性免疫应答,二是促进病理生理过程及组织损害的变态反应保护性免疫又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类四、感染过程中机体免疫应答的作用 机体的免疫应 n n 1.非特异性免疫 是机体对进入体内的病原体的一种清除机制,是机体与生俱来的、针对所有病原体的免疫,在抵御感染过程中首先发挥作用。

      它包括①天然屏障、②吞噬作用、 ③体液因子 . 1.非特异性免疫 是机体对进入体内的病原体 n n 2.特异性免疫 是指机体对病原体的抗原特异性识别而产生的免疫,故有一定针对性感染和疫苗接种均能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①细胞免疫、②体液免疫 . 2.特异性免疫 是指机体对病原体的抗原特异 第三节、传染病的发生机制第三节、传染病的发生机制n n 一、床染病的发生和发展n n病原体的入侵、定位和排出 多数病原体只有在入侵门户、体内定位适合的情况下,才能引起病变 .第三节、传染病的发生机制 一、床染病的发生和发 二、组织损伤的机制二、组织损伤的机制n n 是疾病发生的基础,病原体进入机体通过直接侵犯(如机械运动、溶组织酶、诱发炎症等)、毒素作用(如病原体产生的内外毒素)、免疫参与(如艾滋病毒破坏T细胞,有些病原体致变态反应)引起机体组织和功能损害二、组织损伤的机制 是疾病发生的基础,病原体进入机体 n n三.机体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 n n(一)发热n n(二)代谢改变.三.机体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 . 第四节第四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n n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它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流行就不会发生或中止流行过程又受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第四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 传染病的 一、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一、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n n 1.传染源 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不断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传染病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传染源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是确定隔离期限的依据一、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 是指体内有 n n 2.传播途径 指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侵入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常见的有:①空气传播、②水与食物传播、 ③虫媒传播、 ④接触传播、⑤经血液、血制品传播、 ⑥其它 . 2.传播途径 指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侵入 n n3.易感人群 对某一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称为易感人群 .3.易感人群 对某一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称为易感人 二、疫源地二、疫源地n n在一定条件下,传染源向周围排出的病原体,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所能波及的范围称为疫源地二、疫源地在一定条件下,传染源向周围排出的病原体,通过一定的 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n n 1.自然因素 n n 2.社会因素 .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1.自然因素 . 第第4节节 传染病的特征传染病的特征n n一、基本特征n n1.有特异性病原体 n n2.有传染性  n n3.有流行病学特性 n n4.有免疫性  .第4节 传染病的特征一、基本特征. n n病原体 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病原体(包括病毒、立克次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等)引起的,发现病原体有利于传染病的确诊和防治 。

      病原体 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病原体(包括病毒、立克次体、细 n n传染性 指病原体从某一个体传染给另一个体的特性 传染性 指病原体从某一个体传染给另一个体的特性 n n流行病学特性 包括①流行性、 ②地方性 、③季节性 .流行病学特性 包括①流行性、 ②地方性 、③季节性 . n n免疫性 感染病原体后,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具有保护性的特异性免疫 .免疫性 感染病原体后,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具有保护性的特异 n n二、传染病的临床特征n n1.病程发展的规律性和阶段性n n 一般可分为四期:n n①潜伏期:指病原体侵入人体至出现首发症状的时期 n n②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二、传染病的临床特征. n n③症状明显期:病情逐渐加重,并表现出某种传染病特有的症状和体征的时期 n n ④恢复期: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征逐渐消退,体力和食欲逐渐恢复,直至完全康复的这段时期 .③症状明显期:病情逐渐加重,并表现出某种传染病特有的症状和体 n n2.常见症状和体征n n(1)发热 n n(2)皮疹 n n(3)感染中毒症状 .2.常见症状和体征. n n三、临床类型 根据起病缓急及病程长短分 按病情轻重分 按病情特点分 .三、临床类型. 第六节第六节 传染病的诊断传染病的诊断n n一、流行病学资料n n二、临床资料n n三、实验室检查.第六节 传染病的诊断一、流行病学资料. 第七节第七节 传染病的治疗传染病的治疗n n一、治疗原则n n二、治疗方法n n1.一般及支持疗法 n n2.病原或特效疗法 n n3.对症疗法 n n4.中医中药及康复治疗 n n5 .康复治疗 .第七节 传染病的治疗一、治疗原则. 第八节第八节 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的预防n n一、管理传染源n n管理传染源 包括对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及感染动物的管理。

      n n二、切断传播途径n n1.消毒n n2.灭菌n n3.隔离n n三、保护易感人群.第八节 传染病的预防一、管理传染源. n n保护易感人群n n1.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 n n2.提高特异性免疫力 n n3.药物预防 .保护易感人群.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