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今中外的古诗词和大意_1.docx
8页Word古今中外的古诗词和大意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题材的诗歌也属古体诗我在此整理了古今中外的古诗词和大意,供大家参阅,盼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古今中外的古诗词和大意1 1、《题龙阳县青草湖》元代唐珙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译文: 秋风吹起,湖面泛起水波,似乎洞庭湖突然老去,长了皱纹一样,一夜愁思,湘君也多了白发 喝醉后不知道是天上的星辰倒映在水中,清朗的梦中,我好像卧在灿烂的星河中 2、《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明代唐寅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孤负 一作:忘了;虚负 一作:误了)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译文: 深闭房门隔窗只听雨打梨花的声音,就这样辜负了青春年华,虚度了青春年华纵然有欢畅愉悦的心情又能跟谁共享?花下也黯然神伤,月下也黯然神伤 整日里都是眉头紧皱如黛峰耸起,脸上留下千点泪痕,万点泪痕。
从早晨到晚上始终在看着天色云霞,走路时惦念你啊,坐着时也是惦念你! 古今中外的古诗词和大意2 1、《枫桥夜泊》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翻译: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孤独 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赏析: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全部景物的选择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2、《离思》唐代元稹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翻译: 爱在早晨的镜子里观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 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清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赏析: 本诗是回忆情人晓镜中残妆慵懒的可人情态诗人同韦丛结婚,二人恩爱无比,这首诗是“思”情人一夜恩爱晓起后残妆慵懒的动人情态 诗人不直接去抒写,而是“自爱残妆晓镜中”的情人,残妆晓镜中的她,钗环参差不齐,绿色丝缕丛杂不整 很快日出东方映照脸蛋红如一朵胭脂,脸庞肌肤红润柔腻似乎要马上溶化消溶一样,给读者展现了一幅明丽动人娇媚的风姿 3、《咏柳》: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暖和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活的剪刀 赏析: 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终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古今中外的古诗词和大意3 1、忆江南·江南好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赏析: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的赞颂之意与憧憬之情也尽寓其中。
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颜色,给人以光荣夺目的剧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衬托,充分显示了擅长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美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2、《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积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 出名的《声声慢》是李清照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综观李清照这首写于晚年的《声声慢》,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从遣词造句方面来说,都达到了肯定的高度,我们可以说《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堪称千古绝唱! 古今中外的古诗词和大意4 1、《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赏析: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词作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喧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予着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行.从词调来讲,《青玉案》非常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阕相同,只是上阕其次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阕则无此断叠,一片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随词人的心愿,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同属豪放派,与苏轼相比,辛弃疾少了一份旷达、一份雄迈,多了几许悲凉、几许苍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何等豪迈,何等雄壮!这是辛弃疾做不到的.全词基调虽是豪放,却流淌着一股浓郁的悲凉、惆怅之情.上片“千古江山”,起句伟岸、挺立,“英雄无觅”却笔锋一转,调子低了下来.这首词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也是最优秀的爱国词作之一,历来备受后人传颂,有人甚至称此词为辛词之首.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古今中外的古诗词和大意5 1、《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爽朴实,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简单理解的,却又是体会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悟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一个作客他乡的人,也许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心情,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2、《咏鹅》唐朝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赏析: 诗的第一句连用三个“鹅’字,这种反复咏唱方法的使用,表达了诗人对鹅的喜爱,增加了感情上的效果 其次句写鹅鸣叫的神态,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鹅的声音高亢响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非常生动这句先写所见,再写所听,极有层次 以上是写鹅在陆地上行进中的情形,下面两句则写鹅群到水中悠闲得意游泳的情形小诗人用一组对偶句,着重从颜色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状况鹅儿的毛是白.sLKj.org的,而江水却是绿的,“白”“绿”对比,鲜亮刺眼,这是当句对;同样,鹅掌是红的,而水波是青的,“红”“青”衬托,非常明丽,这也是当句对而两句中又“白”“红”相对,“绿”“青”相对,这是上下对这样,回环往复,都是对仗,其妙无穷 在这组对偶句中,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浮”字说明鹅儿在水中悠闲得意,一动不动拨”字则说明鹅儿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这样,动静相生,写出了一种变化美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