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1].doc
6页漆膜附着力测定法1.定义、目的及意义漆膜与被涂物件表面通过物理和化学力的作用结合在一起的坚牢程度,称为附着力漆膜附着力是考核漆膜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只有当漆膜具有了一定的附着力,才能满意地附着在被涂物体表面,才会发挥涂料所具有的装饰性和保护作用,达到应用涂料的目的2.相关标准GB/T 1720-79(89)《漆膜附着力测定法(划圈法)》 GB/T 9286-1998《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划格试验》 GB/T 5210-85 《涂层附着力的测定法 拉开法》3.检验方法要点介绍3.1 GB/T 1720-79(89)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划圈法)》3.1.1 测试原理将样板固定在一个前后可移动的平台上,在平台移动的同时,做圆圈运动的唱针划透漆膜,并能划出重叠圆滚线的纹路,对漆膜的破坏作用,除垂直的压力外,还有钢针做旋转运动所产生的扭力3.1.2 材料和仪器设备附着力测定仪:QFZ型漆膜附着力测定仪如图8所示,试验台丝杆螺距为1.5mm,转针采用三五牌唱针,空载压力为200g,负荷砝码重100g、200g、500g、1000g,转针回转半径可调,标准回转半径为5.25mm马口铁板:120mm×50mm×(0.2~0.3)mm。
3.1.3 操作要点测试前先检查唱针针头是否锐利,如不锐利应予更换再检查划痕与标准回转半径是否相符,不符时,应及时加以调整测定时将样板固定在试验台上,使唱针尖端接触到漆膜,均匀摇动摇柄,转速以(80~100)转/分为宜划痕标准图长(7.5±0.5)cm划完后,取出样板,除去划痕上的漆屑图83.1.4 结果表示用4倍放大镜或目视观察划痕的上侧,依次标出1、2、3、4、5、6、7七个部位,相应分为7个等级如图9所示按顺序检查各部位漆膜的完整程度,如某一部位的格子有70%以上完好,则定为该部位是完好的,否则应认为坏损以漆膜完好的最低等级表示漆膜的附着力,结果以至少两块样板的级别一致为准,1级最好,7级最差图93.1.5 注意事项3.1.5.1唱针针头必须锐利,否则应及时更换3.1.5.2标准回转半径应符合要求3.2 GB/T 9286-1998《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划格试验》3.2.1 测试原理 根据样板底材及漆膜厚度用不同间距的划格刀具对漆膜进行格阵图形切割,使其恰好穿透至底材,评价漆膜从底材分离的抗性按漆膜从划格区域底材上脱落的面积多少评定,分0~5级,0级最好,5级最差3.2.2 材料和仪器设备单刀:如图10所示,该刀具适用于任何底材; 多刀:如图11所示,刀刃间距分别为1mm、2mm,该刀具不适用于漆膜厚度大于120μm或坚硬涂层或施涂在软底材上的涂层。
图10图11软底材:木材和塑料,尺寸:120mm×50mm,厚度小于10mm 硬底材:钢板、马口铁板等,尺寸:120mm×50mm,厚度小于0.25mm 3.2.4 操作要点首先根据底材及漆膜厚度选择不同的刀具:漆膜厚度为(0~60)μm并施工于硬底材上的用刀刃间距1mm的划格刀;漆膜厚度为(0~60)μm并施工于软底材上的用刀刃间距2mm的划格刀;漆膜厚度为(61~120)μm并施工于硬或软底材上的用刀刃间距2mm的划格刀;漆膜厚度为(121~250)μm并施工于硬或软底材上的用刀刃间距3mm的划格刀选择好刀具后还应检查刀刃是否锋利,否则应予更换一块样板上可进行三组切割,每组之间边缘距离应大于5mm,同时距样板边缘也应大于5mm如果是木质底材或类似材料,则应沿与木纹方向呈45°方向进行切割切割时刀垂直于样板表面,均匀施力,匀速切割所有切割都应划透至底材,每个方向切割数为6切割完毕,用软毛刷沿网格图形每一条对角线轻轻向后扫几次,再向前扫几次在硬底材的样板上施加胶粘带(软底材不需施加胶粘带),除去胶粘带最前面一段,然后剪下长约75mm的胶粘带,将其中心点放在网格上方压平,并使其与漆膜完全接触。
胶粘带长度至少超过网格20mm在贴上胶粘带5min内,拿住胶带悬空的一端,并以尽可能接近60°的角度用(0.5~1.0)s的时间将其撕离观察漆膜脱落现象3.2.5 结果表示根据标准中对0~5级的划分规定对漆膜划格区域脱落情况进行判定如图12所示以三组切割评定一致的结果报出图123.2.6 注意事项3.2.6.1正确选择刀具3.2.6.2胶粘带的粘贴及剥离角度、时间应按标准规定3.2.6.3木纹的方向和结构可能影响试验结果,而且明显的木纹会使评定不能进行3.3 GB/T 5210-88《涂层附着力的测定法 拉开法》3.3.1测试原理在规定的速度下,在试样的胶结面上施加垂直、均匀的拉力,以涂层间或涂层与底材拉开时单位面积上所需的力表示该涂层的附着力3.3.2材料和仪器设备拉力试验机:载荷选择应与试样的破坏相适应试柱:用金属加工而成,直径为20mm胶粘剂3.3.3 操作要点制备样板,干燥后在试柱底面涂一薄层胶粘剂(可用502胶粘剂、环氧双组份胶粘剂或其他),并将其固定在试板上,在固化期间始终保持不动待完全固化后,用刀子沿试柱的周线切透固化了的胶粘剂和漆膜直达底材将样板固定在拉力机夹具上,进行拉开试验,直至破坏,记录拉开的负荷值,并观察断面的破坏形式。
3.3.4 结果表示3.3.4.1结果按下式计算:F=G/S 式中:F-涂层的附着力,MPa G-试样被拉开破坏时的负荷值 S-试柱的横截面积 3.4.4.2破坏形式 附着破坏:涂层与底材,复合涂层界面间的破坏,以A表示; 内聚破坏:涂层自身破坏,以B表示; 胶粘剂自身破坏或被测涂层的面漆部分被拉破,表明涂层与底材的附着力或涂层间的界面附着力均大于所得数据,以C表示;胶结失败:胶粘剂与未涂漆的试柱脱开,或与被测涂层的面漆完全脱开,以D表示破坏形式为A、B、C时其测定结果是符合试验要求的如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破坏形式,则以破坏面积大于70%的为有效出现D时,应对胶粘剂的选用、工艺和质量进行检验或更换出现C时,则表明胶粘剂的强度不能满足要求,可更换胶粘剂更高的材料,以便定量表示出涂层的附着力3.3.4.3结果表示结果用附着力与破坏形式表示,如:75MPa ·A每组被测涂层的试样应不少于5对,并至少取其中3对的算术平均值,相对误差不超过±15%为有效3.3.5 注意事项3.3.5.1胶粘剂在固化期间试柱应保持始终不动3.3.5.2应沿试柱的周线切透固化的胶粘剂和漆膜直达底材,以保证单位面积受拉力。
4.各方法间比较漆膜附着力测定法的这3种方法是各自独立的,无换算关系它们各有优缺点GB/T 1720-79(89)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划圈法)》测定漆膜附着力时,对漆膜的破坏作用除垂直压力外,还有唱针作旋转运动所产生的扭力并且此方法适用于测定各种漆膜的附着力GB/T 9286-1998《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划格试验》比较简单,不需特殊的仪器设备,适合在施工现场使用用综合测定法(包括GB/T 1720-79(89)和GB/T 9286-1998)测出的附着力不是单纯的附着力,它还含有漆膜对变形和破坏时的抵抗力等GB/T 5210-88《涂层附着力的测定法 拉开法》属剥离试验法,此方法本身物理概念清楚,能用数据表示漆膜附着力但测试过程较复杂,且必须等胶粘剂完全固化后才能试验,不如划圈法和划格法快速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