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麒麟阁十一功臣.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
  • 文档编号:42825637
  • 上传时间:2018-06-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9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麒麟阁十一功臣麒麟阁十一功臣麒麒麟麟阁阁十十一一功功臣臣 是十一名中国西汉名臣的总称,后世简称 麟麟阁阁甘露三年(前 51 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扬,后世往往将他们和 云台二十八将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并提,有“功成画麟阁 ”“谁家麟阁上 ”等诗句流传,以为人臣荣耀之最十一人中霍光为第一,并为了表示尊重,独不写出霍光全名,只尊称为“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其次为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等,共十一人 霍霍光光生生平平简简介介:: 霍光,字子孟,约生于 汉武帝元光年间,卒于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 年)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他跟随汉武帝近 30 年,是武帝时期的重要谋臣汉武帝死后,他受命为汉昭帝的辅政大臣,执掌汉室最高权力近 20 年,为汉室的安定和中兴建立了功勋,成为西汉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政治人物霍光是西汉著名将领 霍去病的同父异母之弟其父 霍仲孺先在平阳侯 曹襄府中为吏,与平阳侯的侍女 卫少儿私通生霍去病,后归家娶妻生霍光至霍去病在京城任将后,方知他的生身之父为霍仲孺。

      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19 年),二十一岁的霍去病以 骠骑将军之职率兵出击匈奴,路过河东,方与其父相认,并为其购买了大片田地房产及奴婢当时,霍光仅十多岁霍去病得胜还京时,遂将霍光带至京都长安,将其安置于自己帐下,任 郎官,后升为诸曹侍中,参谋军事两年后,霍去病去世,霍光做了汉武帝的奉车都尉,享受光禄大夫待遇,负责保卫汉武帝的安全,所谓 “出则奉车,入侍左右 ”在跟随汉武帝时期,他谨慎小心,受到汉武帝的极大信任,同时,他也从错综复杂的宫廷斗争中得到锻炼,为他以后主持政务奠定了基础汉武帝末年,围绕继位问题的一场明争暗斗已经逐步展开武帝征和二年(前91 年),武帝悉心培养的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被逼自杀,这场斗争就更趋于表面化汉武帝为了避免他死后政局发生变乱,抑制其子刘旦、刘胥的势力,将幼子弗陵立为太子,随即将其母 钩弋夫人处死,以绝母后专权之患不久,便命画工画了一幅周公背负周成王的图画赐予霍光,嘱托霍光像当年周公辅佐年幼的 周成王一样辅佐 刘弗陵武帝后元二年(前 87 年)春,汉武帝病死,霍光正式接受汉武帝遗诏,成为汉昭帝刘弗陵的辅命大臣,与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共同辅佐朝政。

      从此,霍光掌握了汉朝政府的最高权力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 ”帝位的确定,不等于争夺帝位的斗争的结束相反,更引起了激烈的政治斗争霍光辅政以来,首先遇到的就是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而促使这场斗争趋向白热化的,是与霍光同时辅政的上官桀,以及汉武帝之子、燕王刘旦有关上官桀为了谋取汉朝的最高权力,依附于昭帝之姊盍长公主他首先巴结公主之近幸丁外人,极力为丁外人求官进爵,得到公主的宠幸,与丁外人、公主等结成死党,而后进一步通过公主,将其年幼的孙女送入宫中,封为婕妤,意欲通过公主和孙女,来取代霍光与昭帝的地位而燕王刘旦,则因长于昭帝而不得嗣立,心怀不满;另一位辅政大臣、御史大夫桑弘羊认为在汉武帝时期制定过盐铁专营的政策,使国家富强起来,功劳莫与之比,不甘居于霍光之下,遂产生了推翻现政权,由他与上官桀来主政的欲念,与燕王刘旦勾结起来这就形成以长公主和燕王刘旦为首的两股政治势力他们估计到依靠各自的势力还不足以推翻汉昭帝,只好暂时联合按照上官桀的计划,要先利用燕王刘旦的身份,发动政变,在政变成功之后,再除去燕王旦,由他来掌握朝政这个暂时联合起来的政治集团,自然要把矛头首先指向阻碍他们夺取政权的霍光昭帝始元六年(前 80 年),上官桀、燕王旦等人加紧了政变的准备工作。

      燕王刘旦将夺取帝位的赌注压在上官桀身上,前后派遣十多人,带了大批金银珠宝,贿赂长公主、上官桀、桑弘羊等人,以求支持他夺取帝位他们袭用“清君侧”的故伎,令人以燕王旦的名义上书昭帝,捏造说:霍光正在检阅京都兵备,京都附近道路已经戒严;霍光将被匈奴扣留 19 年的苏武召还京都,任为典属国,意欲借取匈奴兵力;霍光擅自调动所属兵力所有这些,是为推翻昭帝,自立为帝并声称燕王刘旦为了防止奸臣变乱,要入朝宿卫上官桀企图等到霍光外出休假时,将这封奏章送到昭帝手中,而后再由他按照奏章内容来宣布霍光的“罪状”,由桑弘羊组织朝臣共同胁迫霍光退位,从而废掉汉昭帝他们没有想到,当燕王刘旦的书信到达汉昭帝的手中后,就被汉昭帝扣压在那里,不予理睬次日早朝,霍光上朝,也已得知上官桀的举动,就站在张贴那张汉武帝时所绘“周公负成王图 ”的画室之中,不去朝见昭帝,以此要求昭帝表明态度汉昭帝见朝廷中没有霍光,就向朝臣打听,上官桀乘机回答说:“因为燕王告发他的罪状,他不敢来上朝了 ”昭帝十分平静,随即召霍光入朝,果断地说: “我知道那封书信是在造谣诽谤,你是没有罪的”;“如果你要调动所属兵力,时间用不了十天,燕王刘旦远在外地,怎么能够知道呢!”“况且,你如果真的要推翻我,那也无须如此大动干戈! ”上官桀等人的阴谋被十四岁的昭帝一语揭穿,所有在朝大臣对昭帝如此聪明善断无不表示惊叹,霍光的辅政地位得到了稳固。

      上官桀等人的阴谋被揭穿之后,就干脆赤膊上阵,准备发动武装政变他们计划,由长公主设宴请霍光,命埋伏的兵士将霍光杀掉,废除汉昭帝就在这危急关头,长公主门下一名管理稻田租税的官员将上官桀等人的阴谋向大司农杨敞( 司马迁之婿)告发,杨敞转告了谏大夫杜延年,于是昭帝、霍光掌握了上官桀等人的武装政变计划,遂在这一政变未发动之前,就先发制人,将上官桀、桑弘羊等主谋政变的大臣统统逮捕,诛灭了他们的家族长公主、燕王刘旦自知不得赦免,遂先后自杀身亡这场由上官继发动的政变最后被霍光粉碎了九岁的上官皇后因为年纪幼小,又是霍光的外孙女,所以未被废黜霍光与上官桀、燕王旦等人的斗争,从性质上说,乃是封建官僚集团以及宗室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它是宗室内部争权夺利和官僚集团长期互相倾轧的总爆发霍光等人在武帝时期虽长期出入宫禁,但仍属朝廷中默默无闻的官吏,他们本身没有多少权力,更没有多少财富,代表着当时社会上中小地主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也受到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压制,因而,这就不能不使他们与代表大地主、大商人利益者发生尖锐的冲突从双方斗争的结果来看,上官桀、燕王旦的政变被粉碎,这也使汉朝中后期大地主、大商人阶层整体利益受到一次沉重打击,从而有利于抑制腐朽势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前进。

      众所周知,汉武帝的盐铁官营、酒榷均输等经济政策,是在反击匈奴、财政空虚的情况下实行的它的实行,使汉朝政府广开了财源,增加了赋税的收入,得以有了比较雄厚的物力基础来支持长期的战争,从而不断拓宽了疆土,安定了边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一经济政策的实施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官营盐铁、酒榷、均输等政策的实行,逐步使一部分财富集中于大官僚、大地主及大商人手中,而剥夺了中小地主的利益出现了官吏“行奸卖平”,而“农民重苦,女红再税 ”的状况,以及 “豪吏富商积货储物以待其急,轻贾奸吏收贱以取贵”的局面,使得中小地主和一般百姓日趋贫困因此,昭帝即位之初,霍光就围绕是否改变盐铁官营、酒榷、均输等经济政策,与桑弘羊等人展开了斗争昭帝始元元年(前 86 年)闰十二月,霍光就派遣当时的廷尉王平等五人出行郡国,察举贤良,访问民间疾苦、冤难以及失去职业的人,为召开盐铁会议做准备昭帝始元六年(前 81 年)二月,霍光将郡国所举的贤良、文学等人接入京城,由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主持,正式开始了盐铁会议霍光虽然没有亲临会场,参与辩论,但他改变盐铁官营、酒榷、均输等经济政策的意图是很明确的会议围绕坚持还是罢废盐铁官营、均输问题展开的辩论,涉及到各个方面,包括对待匈奴、国内的治理等重大问题,实际上是对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的总评价,也是昭帝实施新的政策前的一次大讨论。

      因为盐铁官营、酒榷、均输等政策的实施,直接损害了中小地主的利益,因而贤良、文学大声疾呼,要求改变这一政策;而代表当时大地主、大商人利益的御史大夫桑弘羊,以这一政策给汉朝带来强盛为理由,坚决反对改变这一政策经过这场讨论,由汉昭帝下令,于是年七月,废除了盐铁官营、均输等政策这就从根本上抑制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调整了阶级关系,从而,使汉朝的经济走上了恢复发展的道路武帝之末,海内虚耗,户口减半,霍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至是匈奴和亲,百姓充实,稍愎文、景之业焉 ”这是班固在 《汉书》中对当时情况的评价,由此也可证明罢废盐铁官营的必要汉昭帝在位 13 年,由于霍光的辅佐,为汉朝的巩固,为社会的安定和发展都奠定了一定基础昭帝死后,汉朝的政局曾一度发生混乱,但由于它的政治基础比较稳固,政局在短暂的混乱之后很快就平静下来张张世世安安(?~前 62)字子儒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张汤之子性谨慎,以父荫任为郎汉武帝时,因其记忆力强,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汉昭帝即位,拜右将军,以辅佐有功,封富平侯昭帝死后,他与大将军霍光谋立宣帝有功,拜为大司马他为官廉洁,曾举荐一人,其人来谢,他以为举贤达能,乃是公事,岂能私谢,于是与之绝交。

      他生活简朴,虽食邑万户,仍身穿布衣,夫人亲自纺织元康四年(前62)春,因病上书告老还乡,汉宣帝不舍他勉强视事至秋而卒韩韩增增汉武帝宠臣韩说之子,少为郎官,袭父爵为龙额侯,昭帝宣帝间官至前将军,本始二年,与田广明等四将军及校尉常惠击匈奴,将三万骑出云中,唯斩首百余级而还张安世死后,继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赵赵充充国国(前 137—前 52 年),字翁孙,原为陇西上邽 (今甘肃省天水市 )人,后移居金城令居 (今甘肃永登西 ),西汉著名将领汉武帝时,赵充国因战功拜为中郎 (皇帝的侍卫官 ),后升为车骑将军长史 (军队幕僚的长官 )昭帝刘弗陵继位后,因战功卓著被任命为后将军 (汉代有前、后、左、右将军,位同上卿 )元平元年 (前 74 年)昭帝驾崩,赵充国因参与大将军霍光拥立 刘询为宣帝有功,被封为营平侯赵充国历事武帝、昭帝、宣帝三个皇帝,到了古稀之年已经功成名就誉满朝野了,本可以回家养老了,但是他却主动承担了平定羌族叛军的任务赵充国虽然打败了先零羌,但是并没有彻底征服为了确保边防的安全,他三次向皇帝上奏“屯田之策”,即撤退骑兵,留一万步兵在边郡屯驻,并且从事农垦,以农养战,以战护农,兵农一体,安边自给。

      他的奏章送到朝廷后,皇帝每次都要召集群臣讨论表示赞同的人第一次不足十分之三,第二次达一半,第三次则有十分之八就连原先持反对意见的丞相魏相也说: “我等愚昧不懂兵事,后将军规划有方,我认为他的策略必定行之有效于是汉宣帝终于批准了他的屯田之策后来赵充国告老请退,皇帝赐予安车驷马,免官归第甘露二年(前 52 年)十二月病逝,享年八十六岁,谥号壮侯魏魏相相(?-前 59) 字弱翁,济阴 (今定陶县东王店乡魏胡同 )人,西汉著名大臣他先后任茂陵令、扬州刺史、河南太守、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霍光死后,官至丞相,封高平侯魏相治郡有方,深得民心在任茂陵令时,御史大夫桑弘羊的亲戚坑骗乡里,鱼肉百姓魏相辨明真伪,不畏权贵,将其收捕治罪,并杀于街市示众,从此,茂陵大治在河南太守任上,他整顿吏治,考核实效,禁止奸邪,当时豪强无不畏服因政绩突出,后被征为谏议大夫魏相匡扶正义,扼制外戚势力,为西汉的强盛做出了贡献宣帝即位后,征魏相为大司农,后升为御史大夫他积极向皇帝建议,下诏罢免了企图篡权的霍禹、霍云、霍山3 人的侯位(均系霍光之后 )魏相被任命丞相后,他整顿吏治,抑治豪强,选贤任能,平昭冤狱并要求各地官吏省诸用,宽赋税,奖励百姓开荒种田,积粮解困。

      从此,汉朝的实力大大增强魏相熟谙兵法,有雄韬大略,为确立西汉在西域的统治地位立下了功劳公元前65-前 61 年(元康年间),匈奴不断派兵扰乱边关,由于魏相的建议,皇帝未动用武力而使匈奴归服魏相为人严毅,刚正不阿,与丙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