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眠的诗句.docx
21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关于无眠的诗句 篇一:失眠诗 失眠诗: 失眠之时心不停, 思绪万千搜余痕 年年岁岁存梦想, 岁岁年年成永恒 篇二: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失眠症 2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失眠症 刘艳骄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不仅表现了的内心世界对外界的感受,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今天的人们可以从中会意古代文人的遗风雅作,同时也可以从中追寻有关疾病的信息,从古到今,失眠带给人们的痛楚是何等的难熬! 1从《诗经》中察觉失眠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集成,包括《风》、《颂》、《雅》这其中涉及的药物有291种,涉及睡眠有关的内容有6首其中,《周南·关睢》表现了一位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以致思念的彻夜不眠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游哉,辗转反侧”这可以说是由于相思而导致失眠的最早论述又《邶风·柏舟》更写出了诗人自己深深的忧虑,夜不成眠,无法消遣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这是由于某种事情而导致的彻夜不眠《邶风·终风》中也有“不寐”一词,所不同的是这是一位妇女被丈夫遗弃的诗歌,丈夫的坏脾气使自己特别忧虑,夜不能寐,辗转反侧,但愿这种思念能使对方打喷涕、耳根发热,知道有人在远方思念着他,“终风且暴,顾我那么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干,莫往莫来,悠悠我思终风且*,不日有*,寤言不寐,愿言那么嚏 2战乱与和平交替中的睡眠 汉武帝和汉文帝统治时期,国家治理有方,文人所描述的内容多是对乐府的吹嘘之言东汉末年,战乱频繁,疫病流行,社会各方面遭到破坏,人民大量死亡,建安文人通过亲身体验,能用学习乐府的民歌来反映国家的混乱和人民的苦难在战乱的年头中人们的睡眠断定是要出问题的,诗歌中也自然会有描述失眠诗 如:东汉·秦嘉《赠妇诗三首》(其一)中有:“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忧艰虑常早至,欢会常苦晚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遣车迎儿还,空往复空 返省书情凑*,临食不能饭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长夜不能眠,伏枕独辗转,忧来如循环,匪席不成卷 这首诗是描述一位官人奉命行役,上计京师,离开心爱的妻子,为临别时再见上一面,交代几句,还特意派车去接她不料妻子染病,只好空车而返,而妻子附带来一封情致凄婉的书信,令她读后被感怆然,以致进食之时,饭也不能下咽回想往事,处事虽然艰苦,但夫妇相互勉励,自多欢趣,却不难度日,如今爱妻不复相伴,房忧空空,长夜悠悠,孤身一人,不知如何渡日,以致在床上翻来覆去,彻夜不能睡眠。
又,汉乐府《伤歌行》:“昭昭素明月,辉光烛我床忧人不能寐,耿耿夜合长····”这写忧虑之人夜不能寐,忧虑之人是男是女不得而知,但他(她)在明月之夜,忧心忡忡,以致月已偏斜,尚在床上辗转反侧,长久不能入睡现代医学中的焦虑症也往往伴有失眠 对于内向性格的人来说,出差在外往往夜不眠我的临床调查察觉相当多的人会在出差时展现失眠的现象,汉代也有类似之事无名氏《明月何皎皎》中有:“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随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苦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当他开头望见明月皎洁之时,夺目的月光照着拥裘而卧的人,可夜已经沉重,他却在辗转反侧,尚未入眠其理由就是忧愁,只好揽衣而起,在室内徘徊而走虽然外面的世界精彩纷呈,但他只期望早日回家,······可见失眠之痛楚非同一般 3交流变化中的困惑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战乱频繁,宗教纷争,人们生活苦不堪言,大量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笔反映当时人们的状态,在这些诗歌和著作中反映失眠的诗歌也是好多的 生活在魏晋之间的阮籍《咏怀八十二首》中的一首这样写到:“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帏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悲伤由于忧愁之事而夜不能寐,这种忧愁之事谁也不知是国事还是家事?可是看到这由于战乱而哀鸣的鸟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谢灵运《岁暮》:“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明月照积雪,朔风颈且哀运 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这是一首岁暮的感怀诗,时间在安宁的长夜,在这一年将尽的夜晚中,诗人怀着忧虑而辗转反侧,不能入寐,深感漫漫长夜似无止境 南北朝时期,南方城市商业进展很快,商人作为一个阶层,开头活跃起来,往复于城乡之间,造成家庭的一时性别离范云《闺思》就是描写少妇思夫不眠之景的春草醉春烟,深闺人独眠,积恨颜将老,相思心欲然几回明月夜,飞梦到郎边春光明媚,春草萌生,仿佛醉卧在晨曦中,仆人自身在闺房中睡眠,时光飞逝催人衰弱,何况心中积累已久的忧愁和怨恨得不道发泄,更使人愁容不展,红颜焦悴,人虽上床,却辗转难以成眠,猛烈的思恋仿佛心在燃烧,多少个明月当空之日,只能托梦到郎君的身边 更有诗人刘孝绰《夜不得眠》特意抒发深深的忧愁和悲哀夜长愁反复,怀抱不能裁,披衣坐惆怅,当户立徘徊风音触树起,月色度云来夏月依窗落,花开当户开光阴已如此,复持忧自催。
忧愁满怀,直到夜半,犹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成眠失眠使人觉得这夜是多么的漫长而难熬于是,就披上衣服面窗而坐,只见四周一片阴暗,但觉心头一阵惆怅,一阵迷惘,他索性趿(音ta)履踱(音duo)出门外,梦想秋夜的恬静能够停滞周身的烦躁,梦想这秋夜的清风能够吹进郁闷沉重的胸膛秋风习习,庭树轻摇,树枝相摩,发出一阵阵籁籁(lai)之声,令人陡生寒意夜空中漂泊着大片的浓云,颜色灰暗,犹如一团撕不开的愁绪,一轮冷月在絮云中穿行,时而钻进云团,洒下一片清冷的银辉;时而藏于灰云之后,留下一片阴冷的夜色庭院里乍明乍暗,时而月光流水,地面树影斑驳摇曳;时而暗淡无光,体验夏日火热枯萎的叶片在夜风中飘飞,缓缓落在窗下;一根树桠(ya )横斜在门楣上,月光下秋花正开,冬去春来,人生不过如此,如再自行烦扰,不得宁静,岂不是自催衰弱吗?使生命陡然消耗 晋时吴声歌曲《深夜歌》:“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卧在这漫漫的长夜里,一个女子端详着天空中高悬的明月,辗转反侧,不能成眠眼望明月,思念情人,恍惚中,她仿佛听到安宁的夜空中传来情人断断续续的呼叫声,声音是那么的温柔、幸福,刹时间,她完全忘却了自己身在何处,情不自禁地随声应和。
忧愁思虑使人难眠,而又有多少文人墨客,或是新婚小别之人,郁闷、忧愁、 相思,进而夜不能眠,这些人的失眠可能是一时性的,也可能是长久的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___相思使我彻夜难眠 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片面,同时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风采大量唐诗在描述人们生活状态时,也描述大量人的病态失眠也是其中的重要记述内容之一,这些诗歌更有人情的韵味 唐·李群玉《火炉前坐》:“孤灯照不寐,风雨满西林多少关切事,书灰到深夜一束孤独的灯光照着无法成眠的诗人,风声、雨声、林涛声、落叶的萧萧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大事,使读书人寻思到深夜,久久不能入睡······ 又,韩*《效崔国辅体四首》中:“罗幕生春寒,绣窗愁未眠南湖一夜雨,应湿采莲船时令大约在暮春,一夜的春寒气透过帘幕传入室内,而我们的仆人公却独依绣窗不能成眠她想的是:南湖上的采莲船该被夜晚的雨水打湿了吧?憧憬故土是人之常情,更何况江南人到北方了 唐·孟浩然《岁暮归南山》:“北朝休上书,南山归敞卢,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反映了对政治活动已经灰心了,所以不再向皇帝提建议了,还是回到终南山里我那间茅草屋去隐居吧!自己没有才能,英明的当今皇帝不再赏识,身体多病往来少,与亲友疏远了,白发催人老,春天又来了,转瞬又是一年,想到自己岁月虚度,一事无成,这晃映着月光松影的窗下,又何不使人愁闷难眠啊! 唐·高适《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土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出游在外的人在除夕的旅馆中,回想旧日的往事心中有多数的感慨,在这夜晚中思念千里之外的亲人,明天早晨起来又是一个新年,人已经变得满鬓白发了 在唐代的诗歌中,李贺的诗歌多是憧憬情人的,不管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还是其他诗歌都多有失眠场景的描述可见情志因素在失眠的发生中还是占有很大比例的 5远方的亲人,今夜为何我难眠 ___宋代诗歌中的失眠 在宋代以前的诗歌中,相思使人难眠,是诗歌的一个主题,宋代的诗歌中同样也有此类诗句杨亿《代意二首》中有:“几夕离魂自无寐,楚天云断见凉*这是一位妇人在思念远方的丈夫,有多少个不满眠之夜,多少悠愁?在这静夜里,楚天澄清,明月高照,然而人又在何处呢? 又,晚年的苏洵有《九日和韩魏公》:“佳节从愁里过,壮心偶旁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色,自把新诗歌百遍开苏洵在读到焊魏公的新诗歌时,倍感诗意洪阔,浮想连翩,以致其辗转反侧,夜不成眠 宋·陆游也是个经常失眠的人,重视睡眠的养生,有《夏月不寐有赋》:“急雨初过天雨湿,大星磊落才数十,饥鹘掠檐飞砾砾,冷荧坠水光熠熠丈夫无成忽老大,箭羽凋零剑锋涩徘徊欲睡还复行,三更犹凭阑干立。
宋时河山半沦金人之手陆游力主抗金,锐意恢复大好河山,却不断遭到排挤在这个不眠的夏夜,他溜达中庭,种种家园身世之情,乃因急雨、大星、饥鹘、冷荧诸多兴象而激起层层波澜,逼出:“丈夫无成忽老大,箭羽凋零剑锋涩想睡觉而又实在难以入睡,至到三更依旧自身一人站在阑干处,痛楚的思量在久久地回荡宋·陆游也很重视睡眠养生,有《午寝》:“眼涩朦胧不自知,欠身常恨到床迟庭花着雨晴方见,野客敲门去始知灰冷香烟无复在,汤成茶碗径须持颓然却自嫌疏放,旋了生涯一首诗《陆游集》第一册,第175页)中国古代的人们认为午间睡眠是一种重要的养生方法,人到中午,饭后少许,自然有一些困意,“眼涩朦胧不自知,欠身常恨到床迟正是对这种状态的描述假设此时能够“小睡”,那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从古至今,为了国家安好总要有人固守边疆,我们现在可想而知古人戊边环境,怎能不思念亲人呢?宋·范仲庵《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周围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月孤城闭灼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汁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边疆的美景虽好,但终究不是自己的家,孤独的城池中,人们只能借酒消愁当白雪满地之时,人们彻夜难眠,将军士兵均流泪而慨叹和平之来之不易。
当然,还有大量思念亲人而彻夜不眠的诗歌,在此我就不在一一介绍了,今天的边疆已不在是从前的边境,在美酒飘香,牛羊满地的大草原上,驻守边疆的英雄儿女已经可以听到远方亲人的随时呼叫了! 篇三:20首古诗词 古诗词20首必背 1、观沧海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细致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 曰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璀璨,若出其里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最能反映博大襟怀的诗句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号东篱,元大都人,元代戏曲家,散曲家) 枯藤老树昏鸦,描写景物的空气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边说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