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新教材图像系统的分析.doc
8页初中地理新教材图像系统的分析 ————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下)为例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实验中学 刘咏梅 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人教版)七年级教材的构成系统是一个由文字系统、图像系统和活动系统三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文字系统是教材的主体,图像系统是教材的骨架,活动系统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三者之间相互渗透,教材中多数知识点图文结合,或以图释文,或以文析图的形式 2012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下)教材汇聚了298幅335张图像,其中上册有138幅212张图像,下册有160幅223张图像,每章平均为29-30幅,每小节平均为10-11幅,每个框题下平均约为2-3幅几乎每一页教材都有图像, 并贯穿于教材的始终内容很丰富, 包括地理分布图、示意图、景观图、结构图、统计图、素描图、漫画、综合图、复合图(同一幅图内包括多种地理图像)等八种类型它们寓知识性、地理性、科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有机地构成一个庞大的、完整的、独具地理特色的图像系统2012年版地理教材与2001年版教材比较,图像系统的选编更为符合初一学生的阅读水平,更简洁些,图像中还插编一些学生化、儿童画语言,而且还增添了很多生动、形象、带有幽默性(如图8.2、图10.11)的图像,烘托出了教材的趣味性,缩小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地理图像作为地理知识和信息的有效载体,是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的重要工具,是最重要的地理教学资源可以简洁地传递地理知识,教师科学艺术地运用地理图像教学可以化繁为简、形象直观、简洁明了、高效地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可以使一些枯燥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深化那么,如何挖掘、开发利用教材图象系统,达到以图激趣、以图怡情、以图增智、以图育能、以图感美的目的呢本文主要以2012年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下)为例,对教材中的各类地理图像的分布概况、功能、作用进行分析一、地理分布图的分析1、在教材中的分布概况地理分布图也就是常说的地图在七年级新教材的地理图像系统中,地理分布图是数量最多且最常用的基本图类,共计 113 幅,占图像系统的37.9%; 主要有海陆分布、经纬度分布、气候分布(包括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等)、地形分布、物产分布、景观分布、区域分布等各种分布图地理分布图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几乎在新教材的每一章每一节都有地理分布图,比如:七年级教材(上)的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就有25张地理分布图,分别是图1.8、1.9、1.12、1.13、1.19、1.24、1.22……等。
再如七年级教材(下)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有24张地理分布图,分别是图7.1、7.2、7.11、7.12、7.28、7.48……等;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有20张分布图,它们是8.1 、 8.3 、8.4 、 8.7、 8.16 、8.21……等2、在教材中的功能和作用地理分布图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分布规律、分布特征、分布范围及大小,主要储存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知识、必要的地名、数字以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等信息是学习地理最必要的工具,而且是最直观、最简明的地理教学资源在地理课中始终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地理分布图的基本特性是用平面图表示占有三维空间的地理事物地理分布图的阅读,有助于形成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的正确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阅读分布图时,引导学生利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整体性看图,逐步形成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的正确观念比如:在阅读世界政区图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关于地理位置方面的知识可以沿着特殊的纬线如0°纬线、23.5°N 、23.5°S 、 66.5°N、66.5°S,去寻找这些线经过了哪些国家、主要的地形区。
也可以沿着某些特殊的经线如0°经线、30°E、 60°E 、120°E 90°W、 180°经线,寻找这些地区的大洲分布、地形变化、气候变化还可以沿着环太平洋、沿着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看火山、地震分布的国家和地区再如:七年级上册第56页“图3.17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的阅读,要让学生先观察等温线的数值变化,一是通过观察南北半球平行等温线的变化,学会根据气温变化特征判断所属半球,二是通过观察等温线的疏密判断该地的温差,三是通过闭合等温线的数值判断该地的地形是盆地还是山地,四是通过等温线的弯曲判断气温高低及其成因当然在阅读地图时还不能拘泥于点、线,还要扩大到面,要有整体性二、地理景观图的分析 1、在教材中的分布概况地理景观图主要是反映地理事物外貌特征的图像,在七年级新教材的地理图像系统中,上下册共有110幅130多张地理景观图像,是仅次于地理分布图的第二大图像, 教材中这类图像所占比重大,约占图像系统36.9%左右七年级地理新教材的每一个章节都有地理景观图,涉及的内容很广泛,有陆地、海洋、草原、沙漠、森林、乡村、城市、民居、宫殿、庙宇等自然景观图和人文景观图特别在教材的第四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中,景观图的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涉及面之广。
如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就有29幅37张景观图片,如图7.3、7.2、7.11、7.12、7.13、7.14、7.19、7.21、7.24、7.52》……等,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内容2、在教材中的作用地理景观图能将远离学生,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地理事物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具有较为直观的印象,并具有亲临现场感,有助于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加深印象,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世界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的自然美、人文美、科学美、艺术美如:七年级上册绪言 “学习地理有什么用”框题就汇聚了4张景观图有田园、城市、古城、饮食、服饰等图像再如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聚落与环境”框题就汇聚了6幅7张景观图有田园、城市、民居、平原、山区等图像这些图像线条优美、色彩鲜艳、内容真实,能让学生在欣赏世界之美的同时引发他们的联想、发挥他们想象,激发他们的兴趣,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更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对这些景观图的欣赏、观察、分析,形成地理表象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分析 1、在教材中的分布概况地理统计图是把各种地理数字资料,绘制成能够形象、直观表达地理事物的绝对数量、变化特征的一种图像。
可分为线状图(包括折线图、曲线图),圆面扇形,百分比图、柱状图及饼状图,其中又可以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图复合成其他形式具有更多表示功能的图,例如饼状统计图就是圆面扇形百分比图和柱状图的复合在七年级地理新教材中有31幅35张统计图,约占图像系统的10.4 %其中,在教材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中就有统计图13幅19张,如图3.12、3.11、3.14、3.22、3.25、3.26、3.29等,在整个教材统计图表中就占了50%左右,有图表类、柱状图类(降水柱状图、曲线图类(气温曲线图)、复合统计图类(气侯统计图),涉及到对统计图表的阅读、分析、填绘等2、在教材中的功能和作用这类图像把枯燥的地理数据,抽象的地理概念、现象、理论、规律用简明、直观、恰当的地理统计图表现出来是揭示地理事物数量规律的形象化、直观化的工具统计图表的最大优点是信息简明扼要、发展性强,往往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直观化,既能体现地理学科的“地”,也能体现地理学科的“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定量分析能力 如:七年级上册第63页“图3.25分析气候的特征的方法图”,学生通过观察气温曲线,就可以分析该地的冷热状况,得出该地夏季炎热,冬季温和。
通过观察降水量柱状图,可以分析得出该地干湿状况,冬季多雨,夏季少雨,综合该地的冷热和干湿状况,可以归纳出该地的气候特征一幅图像,使抽象晦涩的气候特征形象化、数字化,并深深印入学生的大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定量、定性分析能力 四、地理示意图的分析 地理示意图是能够形象的揭示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原理、相互关系,或者阐明某些地理事物的演变发展过程常常可以把一个复杂的空间结构和运动规律用简单明了的符号和构图表示得清楚而深刻主要分为模式图、成因示意图、过程示意图等在七年级地理新教材中有36幅42张示意图,在七年级新教材地理图表系统中占12.56. %虽然数量不算多,但分布较广,几乎在新教材的每一章都有地理示意图,其中,在教材第一章、第九章、第八章中,示意图比较多,如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就有10多幅,如图1.1、1. 14、1.18、1.35、1.36、1.37、1.43等地理示意图又称地理原理图 ,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有关地理事物的原理、成因、演变过程的理解、掌握在教学时要注意在“意”字上下功夫,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图片展示事物的分布、成因、演变过程等比如,七年级上册第40页“图2.18大陆漂移示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图中各大陆位置的变化和运动方向。
就比较容易理解目前世界的海陆分布状况、各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以及大西洋的形成再如七年级教材第44页“图2.2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示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图中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位置和运动方向,以及两板块的位置变化(印度洋板块挤入亚欧板块的下方)就比较容易分析得出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两个板块碰撞、褶皱隆起而形成五.地理复合图的分析地理复合图指的是在在同一幅图像内包括多种类型地理图像在七年级教材中有7幅20张,占教材图像系统的3%左右,如七年级上册第二页图1.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就是由素描图、卫星影像图、分布图、路线图四幅图像组成的复合图像,再如七年级下册第38页的图7. 49“俄罗斯气候分布图”是由两幅气候统计图和一幅俄罗斯气候分布图组成的复合图,类似的复合图还有很多,如图4.16、4.17、8.21等另外,在阅读分析地理复合图时需要结合其他相关地理图像如在阅读七年级上册71页“图4.2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2010)和平均人口增长率(2005-2010)”时,要注意与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图以及世界政区图、世界人口密度图的密切结合地理复合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比较能力 利用复合图还可以培养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学会用地理图表来反映地理问题、表达地理思想 。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地理图表来反映地理问题、表达地理思想 此外,在七年级的地理新教材中,还有一些没有编号的地理图像,如七年级上册的绪言“与同学们谈地理”这节教材汇聚了6幅9张图像,包括景观图、统计图、分布图、素描图等,在七年级地理新教材每一章的前言部分也都配有一幅未编号的特色影像插图总之,在新教材图像系统包含的各类图像中,各具有独自的特点和功能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充分挖掘各种图像的优势,并注意各图像间的渗透,综合利用,发挥图像系统的整体价值对学生而言,既是地图技能的培养,也是一种地理学法的指导对教师而言,更是一种转变教育观念和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契机涟江为区内地表水的主要排水通道,隧道设计标高高于最低排水基准面,隧道区山脊内沟谷多为季节性冲沟,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小,受季节影响明显,地表水不发育,地表水对隧道施工及运营无影响。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