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关于科学教案合集六篇.doc
20页2021年关于科学教案合集六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在不同路面上,幼儿通过实践测量感知汽车的速度 2让幼儿初步学会图表统计法 3通过此次活动,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玩具小汽车5辆,沙子路、地毯路、玻璃路各5条,底板5块. 2记录表10张,两种不同颜色的长条纸条各15条,小篮子10个,剪刀5把,大型积木若干. 3录音机1台,磁带1盒,蓝猫头饰1个 4黑板2块,大夹子4个,卡通贴纸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 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场地,与幼儿相互问好. 2蓝猫突然出现与幼儿见面,提问引出课题. 蓝猫:“哈,哈,大家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蓝猫)对,我就是大名鼎鼎的蓝猫,你们喜欢我吗?(喜欢)我听说塘厦中心幼儿园的小朋友个个都很聪明, 今天我就要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都很聪明.请小朋友们听清楚我的问题:汽车在沙子路、地毯路和玻璃路上开,哪条路上开得最快呢?” 二 引导幼儿探索在不同路面上感知汽车速度的方法 1引导幼儿观察铺路的材料 教:“刚才蓝猫说了有哪三条路呀?” 幼:“一条是沙子路;一条是地毯路;还有一条是玻璃路.” 教:“那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蓝猫为我们准备了一些什么材料.” 2教师一一介绍蓝猫为幼儿准备的材料,并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材料开展讨论测量的方法.(幼儿自由发言) 3根据幼儿的讨论,教师请幼儿自由组合三人一组第一次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幼儿在操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4教师小结 教:“小朋友,现在你们都做完了测试,我想请几个小朋友来告诉老师,哪条路汽车能开得最快?”(请个别幼儿根据自己小组图表的答案发言)。
教师提出第一次幼儿操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请测量得比较好的一组幼儿来示范. 5幼儿根据教师的小结进行第二次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教师小结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教:小朋友,到底走哪条路才是最快的呢? 幼:玻璃路 教:对,玻璃路是最快的因为玻璃做的路面很光滑,所以汽车在玻璃路上开得最快但是,小朋友也要注意了,玻璃路很滑,小朋友若是在上面行走是很容易摔倒的而且,玻璃是很容易碎的,因此玻璃路并不时很安全所以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道路,多是用水泥铺的,这样人走在上面就不那么容易摔倒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把答案告诉蓝猫吧! 三 结束部分 幼儿大声喊蓝猫,蓝猫出现并问幼儿:“小朋友,哪条路汽车走得最快呀?” 幼儿:“你走玻璃路回去只最快的,但是玻璃路很滑,开车时要注意安全啊!” 蓝猫:“中心幼儿园的小朋友真的很聪明啊,那我也有奖品送给大家.(给每位幼儿发一张美丽的贴纸)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出去做游戏呢?(想)” 蓝猫带领幼儿已开车的形式离开活动场地.科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分析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课文写的是英国有一对兄弟特别喜欢捉虫子玩,当他们得知达尔文要来时,临时拼凑了一只虫子想考考达尔文,结果被达尔文识破了,兄弟俩对达尔文更加尊敬了。
课文重点写了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这个故事趣味性强,又贴近儿童心理和生活实际,学生喜欢读,从读中体会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和语言特色二是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只有真正有学问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 设计理念:紧密围绕三维目标,让学生在乐趣中认识生字,学习语文,简单的应用语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知生字能力,训练其表达能力以及培养朗读热情和语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自主积累词语,必须掌握的词语有:兄弟、捉虫、蜜糖、著名、长角须、粘成、标本、鬼脸、盖子、忍不住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达尔文和兄弟俩的对话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明白只有真正有学问的人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弄清楚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 难点是理解达尔文为什么称兄弟俩是“小叫虫”,以及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更尊敬了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达乐文的有关资料 本课我采用两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设计思路介绍 第一课时,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读课题后对课题进行质疑,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将课文读通、读顺,并让他们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根据教师提示,把课文分为三部分,理清__的脉络。
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解决“达尔文是怎样考科学家的”,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解决这部分内容主要分两步进行:首先让学生读第七自然段,了解兄弟俩为考达尔文而做的准备工作然后指导学习8——17自然段,通过自由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让学生弄清楚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 第一课时 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教师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11课------孩子考科学家 (2)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或者说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生大胆质疑,畅所欲言) 教师梳理问题,加以板书 3、教师小结导入读文:我们班的孩子真会动脑筋提问题,现在就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看能否从文中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思维从疑问始,读题质疑,以疑促思激发学生读的欲望 二、初读识字,读通课文 1、教师示范读课文,引导感知故事中的人物将不会读的生字加注拼音 2、分段指名读课文读文中纠正字音,理解生词,学习每段出现的生字,大体了解段意重点强调 钩与钓 忍 著与着 眨是翘舌音目字旁 多音字模和粘 ( 设计意图: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有层次性地、有目的性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自主识字。
三、整体感知,理清__脉络 1、让学生大体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教师给提示,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每部分大体讲了什么,然后再次将__主要内容进行完整概括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理清__脉络,循序渐进,培养学生概括__内容的能力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孩子考科学家的原因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孩子为什么要考科学家呢? 学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 汇报: 小兄弟俩很喜欢捉虫子玩 (1)爸爸讲著名科学家达乐文的故事 (2)兄弟俩对达乐文很感兴趣,想见达乐文,于是想考考达乐文工团是否真像爸爸说的那样有学问 2、出示句子,让学生品位作者是怎么把孩子的高兴心情写出来的,让学生仿写高兴心情的句子 (设计意图: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读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尽量不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同时培养学生用语言情的能力) 五、总结课堂,鼓励阅读与查找资料 1、教师总结:酷爱虫子的兄弟俩得知达乐文是个著名的科学家,懂得许多有关虫子的知识,于是,他们就盼望着见见达尔文,并且想考考达尔文 2、鼓励阅读与查找资料:兄弟俩接下来是怎么考达尔文的,结果呢?达尔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呢?请同学们下课后继续去读课文,查资料。
(设计意图 :交流读后感受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让学生参与查找资料的同时也是学习的过程) 六、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找资料,了解达尔文 (设计意图 :过恰当的练习,积累语言文字,初步培养收集资料能力)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概括内容 1、谁来介绍有关达尔问的资料?默读全文,想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情? (设计意图 梳理巩固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实现温故知新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兄弟俩考前的准备工作 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考达尔文的?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第8~17自然段 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兄弟俩表情的语名,引导体会并感情朗读 弟弟向哥哥挤挤眼睛,然后对达尔文说:“爷爷,前几天我们从树上抓到一只虫子,样子怪极了,可就是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 哥哥赶紧接着说:“真的,我们翻了好些书,也没有查出它的名字 兄弟俩可得意啦!心里说:达尔文爷爷让我们考住了 教师质疑:达尔文真的被考信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议一议: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爷爷更加尊敬了? 适时点拨引导,理解叫虫的含义,突破难点 小组合作探究 (1)组织学生小组内表演着部分内容 (2)再次有感情地分角色读课文第8——17自然段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设计意图 在分角色朗读基础上的表演,目的是训练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每个人物的内心,表现人物的特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四、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这对调皮而聪明的小兄弟一心想用一个拼凑而来的“怪虫“来考倒达尔文爷爷,然而就被博学多才的达尔文爷爷一眼识破,在这之后,他们对达尔文爷爷更加尊敬了 2、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把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一些昆虫的知识与同学们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学生再次朗读全文,会将自读时的感受、课堂学习的感受融为一体,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板书设计 11 孩子考科学家 兄弟俩 拼凑虫子 达尔文 识破小计 尊敬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工具,感知工具与人们的关系 2、学习正确使用一些常见的工具 活动准备: 1、与幼儿一起收集一些常见的工具,刨笔器、卷笔刀、刨子、螺丝刀、小榔头、订书机、刷鞋的刷子等 2、将幼儿将带来的工具分组,并提供一些材料供幼儿操作 活动过程: 1、说说工具与人们的关系 2、知道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和幼儿一起看看几种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3、幼儿分组活动,练习使用各种工具 (1)练习刨铅笔刨笔器、卷笔刀)刨下来的碎屑倒在盒子里 (2)练习刨皮黄瓜苹果胡萝卜等)刨下来的皮请放在盘子里 (3)练习拧螺母 (4)学习使用小榔头进行木工小制作敲的时候注意不要伤到手 (5)用订书机修补图书或制作图书订书机订的时候请订在书的边上 (6)练习用鞋刷为同伴擦皮鞋 活动结束: 观察幼儿的情况,予以帮助指导,注意安全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初步感知和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实验进一步观察多种物质之间的溶解现象,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一些常见的溶解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交流中,将看到的新的“溶解”现象与已知的作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探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望 【教学重点】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其他更多的容易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教学难点】观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气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实验用:玻璃杯、滴管、酒精、食用油、其他一些非水液体;雪碧(汽水)、注射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等 【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准备一杯水和一袋咖啡。
学生观察咖啡放入水中搅拌之后的现象 咖啡在水里怎么啦?你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咖啡在水利溶解了? 我们已经知道食盐、砂糖、肥皂、咖啡等固体物质在水中能被溶解那么其他的液体、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2.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 在水里滴几滴酒精,观察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酒精里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酒精中溶解? 在水里滴几滴食用油,观察油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食用油中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油中。












